《超级合作者》—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 百科
- 2020-12-03
- 110热度
- 0评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字数532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超级合作者】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超级合作者》。
作者马丁·诺瓦克,哈佛大学生物学和数学教授,曾在牛津大学动物学院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是当代最重要的生物学家之一。他擅长将数学和生物学进行结合,其研究成果不光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也加深了人们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具有跨学科的价值。
本书将数学和生物学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模型等工具进行研究,提出“合作是进化的第三条原则”。全书重点关注进化中的合作机制,有利于读者加强对进化论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人类行为。
01合作的5大机制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囚徒困境,作者在引言中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囚徒困境”所考验的是,人们在背叛与合作之间、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之间的选择。仅进行一轮的囚徒困境博弈,理性人的选择往往都是“背叛”。但是,重复进行的囚徒困境博弈告诉我们,只有偏于宽容的策略,最终才能胜出。
简单来说就是,在有些情况下,即使合作能让两个人在总体上获得最大利益,但如果从自私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是不会合作,而是会选择背叛对方。背叛对个人来说是最佳选择,但如果双方都选择了背叛,总体上的利益就会变小。
作者认为,如果从进化论的角度来思考囚徒困境,就会发现自然选择似乎并不支持合作,而是偏向于自私自利的竞争,因为合作者的生存机会总是低于背叛者的。但事实是,无论是蚂蚁这样的社会性生物,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大量的合作案例。作者认为自然界里一定有一些机制,可以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把竞争转化为合作。这就是我们要说的5种机制。
1、直接互惠机制
“我给你挠挠背,你也会给我挠挠背。”这就是对直接互惠的最好解读。当两个个体再次碰面的概率高于无私行为的成本收益比时,直接互惠就能引领合作的进化。
比如,蝙蝠更愿意与之前喂养过自己的蝙蝠分享血液,蝙蝠之间会花时间为彼此梳理打扮,尤其在胃部的毛发处花很多工夫,以使得对方能识别出自己。这样的互惠行为在许多俗语中都有所体现,譬如“以牙还牙”,以及“善有善报”。
但如果蝙蝠只需要打一次交道的话,那很有可能先得到好处的一方,下次就不会采取合作行为。但在自然界的实际情况中,为了让直接互惠发挥作用,双方需要不断重复接触,这样才能有机会用一方的好意回报另一方的好意。他们可能生活在同一条街道或同一个村庄,也许是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每个周日会在教堂碰面。在吸血蝙蝠的例子中,它们都栖息在同一个山洞里。通过这样的方式,它们就能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形成“接触”。
作者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之后,利用自己的专长,做了一个数学模型,输入到计算机里,然后看看在长期的博弈中,到底采取哪种博弈策略能占据优势。这个模型运行起来之后,作者发现,有一种策略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叫“宽宏以牙还牙”策略,什么意思呢?
“宽宏以牙还牙”比“以牙还牙”要更大度一点,是说你帮我一次,我下次一定帮你。但如果你背叛我一次的话,我下次也还是有可能跟你合作,继续帮你,当然这需要看概率。采用这种策略的人更宽容,更容易与对方达成合作。而合作给双方带来的好处远比背叛高得多,所以采取这种策略的话,占据上风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通过这几次实验,作者就等于用数学方法证明了,进化的确有朝着合作发展的趋势,在长期博弈中,直接互惠机制的确能引发合作行为。
2、间接互惠机制
间接互惠是说,我帮了你之后,虽然你无法直接帮到我,但是我会获得一个好名声,随后从其他人那里收获回报。只要我获得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那我就会去帮你。比如,假如我给你挠痒痒背,别人看见了,觉得我很靠谱,那下次就会来给我挠痒痒。这就是间接互惠。
通过关注你的名声,我就可以在与你打交道的过程中,从他人的经验中获益。如果你以前留下了不可靠的记录,那么我就会谨慎一些。而如果你一直都正直慷慨,那么我就会更愿意与你打交道。可见,间接互惠可谓是合作行为的强大促进力量。
3、空间博弈
空间博弈和地理和空间因素有关。在自然界里,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它们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比如人类在有些地方会聚集到一起,那就形成了城市,在城市之外可能就比较分散。不要小看这种不均匀,这种不均匀的分布,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不同的分布结构,都会对生物之间的博弈造成影响。
而作者的数学模型显示,虽然不同分布结构中的博弈走向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合作者永远都能在博弈中找到机会,合作行为总是会自发产生。这也说明了,合作机制在自然环境中是广泛存在的。
4、群体选择
自然选择既能影响到个人,也能影响到由个人组成的群体。研究表明,只要群体中的个体愿意为群体利益而付出自己的代价,那么,这样的群体就会拥有生存优势。
达尔文刚提出进化论的时候认为,自然选择是直接作用在生物个体身上的。理查德·道金斯等科学家说,自然选择其实是以基因为单位的。但作者提出,自然选择具有多个层次,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体层面,群体选择在很多情况下是确实存在的。
比如,达尔文曾经说,毫无疑问,如果某个部落拥有一批愿意牺牲自我、帮助他人、成全共同利益的成员,那么这个部落就能胜过许多其他部落。这就是自然选择。
作者同样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对群体选择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且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在一个群体内部,合作者是吃亏的,因为你为了群体做出了牺牲,其他人却白白享受了你带来的利益。但从不同群体间的比较来看,拥有合作者越多的群体,就越有竞争力。
比如,假如有一只松鼠看到有天敌正在靠近自己的群体,如果它是一个合作者,就会发出声音提醒其他松鼠快跑。但与此同时,它自己暴露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很可能被天敌吃掉。
所以从自身利益来说,这只合作者松鼠是吃亏的。但从群体选择的角度来看,群体里这样的合作者越多,对群体的繁衍就越有利,自然选择也会偏好拥有更多合作者的群体。
5、亲缘选择
另一个人的血缘关系越近,我们就越愿意努力与他达成合作。这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之所以得到进化,是因为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增加传到下一代的基因数量,从而扩大我们未来的遗传规模。这种机制被称为亲缘选择,也是合作的第5种机制。
比如,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是这种思想的名作,这个说法也挺符合咱们的直觉。不过其实,亲缘选择理论在生物学界还有很大争议,比如曾经有生物学家说,亲缘选择是个优秀的数学理论。
但是很多研究都得出结论说,其实同一个巢里的蜜蜂,分不出面前这只蜜蜂是自己的亲兄弟还是表兄弟,那这个理论就没法证明。不过作者说,如果能够给亲缘选择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义的话,那它同样可以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
02为什么合作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居功至伟
在作者看来,合作的历史,要比生命本身更为悠久,因为生命就起源于合作。为什么这么说呢?生物最基础的化学建构是 RNA,也就是核糖核酸,就起源于分子层面的合作。人类身体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胞,也是进化中的合作行为所带来的成果。
比如,绝大部分真核生物的细胞内都有一个基本的细胞器,叫线粒体,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线粒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虫子,而且它使用的是一套单独的 DNA,跟我们身上的那套 DNA 不一样。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线粒体跟我们的细胞,其实就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大约17亿年以前,细胞吞噬了线粒体的祖先,但是并没有消化它,反而结成了一种共生的关系,相当于是线粒体寄生到了细胞之中,二者共同进化。除了线粒体以外,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跟植物细胞之间也基本上是同样的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复杂细胞的形成,其实就是进化中的合作行为所带来的成果。
跳出细胞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我们的器官都是由不同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之间相互合作,才维持了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合作机制还促进了我们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的进化和发育。间接互惠机制就起到这个作用。
因为间接互惠的本质,就是我们付出代价,去购买一个好名声,然后期待着这个名声能在以后给你带来收益。为了实现这个过程,我们就需要接受信息、传递信息,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学会判断对方的名声好坏,这其实是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认知活动。
1、癌症
人体拥有自我生长和修复的能力,细胞也必须不断地更新。比如人每天都会产生几千亿个新的血细胞,其中的细胞也都在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维护身体的正常运转。
癌细胞是细胞中的背叛者,由于突变的原因,癌细胞不再为了整个身体服务,而是选择不断地增殖分裂。与其他细胞相比,这些选择了背叛的癌细胞分裂速度快、侵略性强,甚至还可以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癌细胞的这种特性,其实就破坏了细胞间的合作机制,最终导致了整个细胞群体,也就是身体的衰败。
2、语言
作者认为,人类的语言文化现象,其实同样来源于进化中的合作机制。为什么在地球生物中,只有人类发展出了语言呢?而其他动物并没有。作者说,这跟生命所处的环境和生态有关。只有当语言带给生命的利益,高于学习语言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的时候,语言才有可能诞生。
比如,我们需要有一个非常消耗能量的、体积庞大的大脑,需要持久的学习过程,强大的记忆力,能精确发出声音的器官,才有可能学会语言。这并不简单,而这都跟人类社会的丰富度、复杂度,以及极其频繁的合作行为有关。
即便你身体在怎么强壮,一个人也打不过一群人,只要其他块头比较小的人聚集到了一起进行合作,商量着要揍你,你也没有一点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只能去跟他们谈判,或者去联合其他支持你的人进行解决。这些合作需求的存在,不断地驱动人类寻找解决方案,语言因此才有可能出现。作者认为,语言、大脑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是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
03如何运用合作走出困境
公地悲剧”告诉我们,所有人都能免费使用的资源,必定无法长久维持免费使用,最终都会成为滥用。那公地悲剧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全球变暖这个气候问题,就很容易沦为公地悲剧。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我们继续肆无忌惮地排放温室气体,那地球就撑不住了。但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想让别人少排,自己多排,占别人的便宜。
1、道德的基本延伸
那公地悲剧有解决的办法吗?作者说,那就是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利用名声的力量,来促进人们达成合作,保护公共资源。
比如,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就曾经过做一个研究,研究者在公共休息室里放了一个自助购物箱,无人监管,只是在上面贴了一张图片。结果发现,如果贴的图片是眼睛的话,购物箱里收到的钱数就会大大增加。因为购物者会意识到可能有人在观察着他们,因此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敢白拿东西不给钱。
作者说,利用同样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每家每户的用电量等数据,来提醒人们节约资源,降低碳排量,保护环境。2016年的时候,作者的家乡经历了一场极端干旱天气,每个人都知道要节约用水,但是还是效果有限。之后,当地报纸发现,有30户人家的用水量非常大,于是就把这30户的大概位置公布了出来。
作者说,只要用水大户意识到,别人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浪费资源,那么为了顾及自己的名声,他们肯定会降低自己的用水量。当然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侵犯隐私等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2、奖励
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奖励比惩罚更有利于合作。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为了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沿袭了一种看似简单直接的手段:以惩罚来进行威胁。有研究显示,在对别人进行惩罚活动的时候,我们大脑里所产生的反应,跟受到奖励时是一样的,能获得一种令人陶醉的满足感。但惩罚并不会促成合作。
比如,作者做了一个模仿真实环境的实验,在实验中,玩家两两一组进行游戏,每个人在每一步中都有三种选择,就是合作、背叛和惩罚。合作意味着自己付出1块钱,让对方得到3块钱,背叛意味着从对方那里拿走1块钱,惩罚意味着自己付出1块钱,而让对方损失4块钱。
经过长时间的博弈,作者发现,一直保持合作的玩家成绩最好,相互惩罚的玩家成绩最差。表现最好的6个人,自始至终都没有采取惩罚手段,而分数最低的玩家使用惩罚手段最频繁,导致激起了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所以成绩最差。从这个结果上来看,惩罚者不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
而气候问题这样的公共品博弈,或者其他社会问题,参与人数都是超过两位的,所以作者随后又做了一个实验,把实验对象改成了4人一组。结果发现,如果组内所有的玩家都不使用任何的惩罚或奖励手段,就会陷入到典型的“公地悲剧”中,大家都想着占别人便宜,相互之间又无法制衡,最终只得到了很低的分数。
这就是因为,惩罚的代价太高,双方都受损,所以喜欢惩罚的玩家最后的总分也很低。相比较而言,奖励手段也能引发合作,并且双方都有所收益,最终能得到最高的分数,算是最佳选择。
所以作者说,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的公开,找到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然后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干脆也不合作了。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合作者予以奖励,这更能促进合作行为的产生,最终解决问题。
最后的话: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自然选择可以通过直接互惠、间接互惠、群体选择等5种机制,将竞争转化为合作。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身体、人类语言的诞生,都与进化中的合作行为有关。人类要想走出气候变化等“公地悲剧”困境,也唯有通过合作才能成功。
后台回复【超级合作者】获取高清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