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6)
- 百科
- 2020-11-15
- 272热度
- 0评论
点击上"蓝字"关注我们!
伊吾县城全貌(翻拍于《伊吾保卫战》一书,本文作者提供)
血战伊吾四十天之十二
伊吾解围、胜利会师
第一次驰援伊吾失败后,听说伊吾的二连不在了,军、师、团的指挥员们心中就象压着一块大石头,被压的喘不动气。但他们心中都有一种隐约而直观的感觉,觉得二连还在。
由于当时哈密东西两线剿匪的战事吃紧,师、团的主力部队都在参与剿匪的战斗,再加之,也没有得到二连还在伊吾坚守待援的确切情报,所以就暂时没有作出第二次出兵解救伊吾的作战命令。
五月初,四十六团主力和民族军骑兵营联合剿灭了在巴里坤红柳峡一带的土匪。团长任书田从在大河乡抓到的一名土匪嘴里得知,该匪是奉匪首之命前去攻打伊吾城的。(该匪执行爆破任务)
任团长就向师部发报,报告二连还在伊吾坚守,请示要求亲自带兵二度增援伊吾。师部下达命令:由任团长带队,以四十六团为主力,另配师直炮兵营、民族军骑兵营、四十七团三营以及十七师部分战斗人员2000多人,5日3日在东天山口门子集结东进解围伊吾。
解围部队于当日21时出发,奔袭叛匪在伊吾县境内设置的第一道防线一前山子。
叛匪中最大的头子、尧乐博斯把他的亲兵和所谓的“精锐"部队,自伊吾暴乱一开始,就布置在了通往伊吾的这一百多公里的山路上,并在前山、盐池、黑山头这三处险要地带设置了三道防线,全由他亲自指挥的悍匪把守,企图阻止我大部队解围伊吾。
这些匪徒大部分来自国民党军队的散兵游勇,有的还是成连排建制的,还有不少是猎户出身的匪兵,枪打的很准,再加上土匪熟悉当地的情况和地形,这些土匪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巴里坤和伊吾两县交界处的达子沟达坂,(前山达坂)是哈密和巴里坤通往伊吾的门户,是个重要的关口。
当夜,我们的战士刚爬上达坂,突然间就遭到了埋伏在达坂两侧石缝中叛匪的袭击。部队立即展开队形向匪徒发起攻势,先集中火力攻击敌人的右翼。叛匪凭借有利地形,拼命抵抗,战斗打的十分激烈。
我四十六团三营为左路,抢占西遥泉以西的山地,一营为中路,夺取西遥泉和红山口的高山,四十七团三营为右路,夺取红山以东地区。我军大兵压境,全线出击。叛匪招架不住,丢弃牛羊、帐篷向前山、盐池方向溃败。
匪首头子尧乐博斯则带一部悍匪逃入墻墻沟继续与我军顽抗。
墻墻沟山上地形复杂,且有敌主力部队把守。我军进攻墻墻沟时,一营、三营攻进了一处三面环山的凹地,受到了来自三面山头上匪徒疯狂火力的打击,部队攻不上去也撤不下来。同时,后援部队的增援道路也被叛匪火力封锁,我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虽说我军用强大的火炮打击三面山头上的匪徒,但山上地形复杂,只听见枪声看不见人影,炮火准头不大,对敌人的杀伤力也并不大。战斗从4日下午1时一直打到天黑,部队无法进展。
我军根据当时战场上的形势,及时调整了作战布署:暂不强打墻墻沟,乘夜幕掩护撤出战斗增援解围伊吾。回头再收拾这帮土匪。
部队稍作休息,5月5日12时部队出发继续向伊吾挺进。
部队在炮兵山炮和迫击炮的配合下,沿途多次与叛匪激烈交火,分别于6日和7日上午攻下前山、盐池、黑山头三处的叛匪的防线。伊吾城近在咫尺。
原民族军骑兵四十团三营营长司马义诺夫说:“…临近伊吾,土匪在城外的两道阻击防线又被我军攻破。但由于守在左面高山头上的土匪继续顽抗,我3名战士英勇牺牲。如果不立即拔掉土匪的这个火力点,就会大大影响部队前进。于是我命令两名战士,以轻机枪为掩护,从左右两面靠近山头。当接近敌人火力点时,战士向土匪扔手榴弹,随着“轰隆”的巨响,四周尘土飞扬,山顶也被尘土湮没了。战士们犹如猛虎般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炸伤的叛匪举手投降。”
民族骑兵营的战士们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地左劈右砍斩杀土匪。有些土匪见大势已去,策马慌忙逃往深山。
听到了伊吾城传来的隆隆炮声,又看到了北山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又看到了山顶上发射过来的三枚枪榴弹在空中留下烟尘,我们的战士乐极了“二连还在!二连还在!”
骑兵策马挥刀向叛徒们的头上砍去。步兵紧随其后冲进了伊吾县城。两支部队在伊吾胜利会师了。四十天的伊吾保卫战胜利了!
战士们欢呼着,雀跃着、相互拥抱捶打着、喜极而泣……
副营长胡青山向团长任书田行了个庄重的军礼,双手紧紧地握着团长的手放声大哭起来:“我们这次损失太大了,我对不起战友,我对不起首长。”
任团长对胡青山说:“你辛苦了,你打的很好。”
枪炮声停了,硝烟散去,残匪向深山中遁去…
遭受叛匪枪炮侵扰的伊吾山城宁静了下来,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弹迹累累的军旗高高地飘扬在伊吾的上空。
(作者翻拍于《伊吾保卫战》一书)
血战伊吾四十天之十三
剿匪生产两不误
伊吾四十天保卫战胜利之后,二连的指战员遵照上级的命令仍驻守伊吾。任务是:维护社会秩序,帮助农牧民尽快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与此同时,还肩负着巩固国防,为祖国站岗放哨,镇守边关,守卫中蒙边境和继续剿灭乌、尧残匪的繁重使命。(中蒙边境线在伊吾县境内长达274公里。全县总面积19735平方公里。
二连在后来的几年中,除习武练兵,战备值勤外,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多次执行了上级交给的剿匪任务。将垂死挣扎、负隅顽抗的乌、尧残匪或歼灭,或逐出了伊吾县境内。
1950年秋季,残匪匪首加米西汗,纠集一股土匪,在新修建的兰新铁路干线沿线的施工工地上,抢劫筑路物资,在乡村抢夺人民群众的财产,破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煽动民族仇视、大搞民族分裂活动,妄图分裂祖国统一,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
10月份,在兰新铁路筑路工地上挥汗如雨奋战的二连部分指战员接到剿匪命令后,放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铮亮的钢枪立即开赴剿匪的战场。
伊吾戈壁荒漠地带的气候和生存条件都极端恶劣。指战员们冒着风沙雨雪,日夜兼程,赶往乌伦古河、石根台、六棵树一带剿匪。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徒步跋涉350公里的将军戈壁和穿越克孜库姆大沙漠无人区。(此两处大部分在伊吾县境内)在断粮的7天里就用生马肉、马血、马尿充饥解渴。
在六棵树附近,他们追上了土匪与之展开了激烈战斗。
激战中,22名干部战士受到了土匪的三面围攻,指导员们临危不惧,英勇杀敌,与悍匪血战了4个多小时。
副连长姜峡林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在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的情况下,战士们就与叛匪展开了白刃格斗,用刺刀、用枪托打击敌人。
重机枪班的一名战士还用石头砸死了一个匪徒。土匪人多势众,副连长姜峡林和22名战士在激战中全部壮烈牺牲,壮志未酬,沉戟沙海。
在无垠的荒原中,战士们用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用热血和生命书写出雄伟壮丽的人生篇章。
信仰铸就忠诚,忠诚成就了人民英雄。
二连的其他指战员终于在三个泉地区全歼了这股残匪,活捉匪首加米西汗,取得了剿匪战斗的最后胜利。这是二连与乌、尧叛匪的最后一战,以雪了伊吾被围、被困、被打之耻。
没有比较,就判断不出一个事物的是与非、好与坏。
伊吾保卫战结束后,县工委的同志和二连的指战员就积极进山入户,在少数民族农牧民群众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和引导他们和土匪划清界限,向人民政府靠拢,尽早回到人民的怀抱,返回家园,发展生产。
新旧社会两重天。在亲身经历了40天伊吾保卫战的不少少数民族群众看清了叛匪的丑恶嘴脸,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只有毛主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才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大救星。
经宣传教育,1950年6月间,首批被土匪裹胁进山的61户县城居民返回县城。有些人还交出了武器。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乡村的农牧民也都陆续返乡返村。从此开始了比较安定又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返回后的民族宗教人士,胡子雪白的然木尼牙孜毛拉说:“我老汉今年80岁了,没有见过解放军这么好的军队!他们从山里把我们救出来,还帮我们安置住处。没有吃的就给麦子和面粉,解放军和人民政府真是为人民办事的。以后打土匪我老汉和你们一块儿去!”(摘自《伊吾保卫战》第67页第二自然段)
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人民政府从交回的牲畜中拿出2680(头)只发给农牧民,还发放互助粮11石五斗。二连的战士每天从自己的口粮中省出二两小米交给政府救济农牧民度过难关。
在生产上军民互助,变工互助,各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伊吾县人民政府当时正确的执行了“不斗不分,不划阶级,牧主牧民两利。”等党在牧区的政策,提高了少数民族农牧民对党、对政府、对人民解放军的正确认识程度,在极大范围内团结了各族人民群众。各族群众纷纷表示:坚决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打倒一切反动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国家。全县军政、军民空前的团结和谐。呈现出一个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剿匪的大好局面。
军爱民,民拥军。1950年12日初,乌、尧的残匪仍在到处窜扰,沿路抢夺乡民财物,人民群众无不切齿痛恨。当部队来到下马崖村剿匪时,艾山尼牙孜、那曼提、玉努斯、司马义等5人自告奋勇报名给部队带路。12户老乡捐出饲草1万多公斤,青稞1、8石。村里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支前帮助部队运送作战物资。
农会主任莫罕买提阿喜木两天两夜没睡觉,忙前忙后地按排支前工作。
村里的少数民族妇女帮部队蒸馍馍、烙干粮2662公斤。
有位乡民对部队的领导说:“只有军民团结起来消灭土匪,才能巩固新政权,大家才能过上太平日子。”
军民团结人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作恶多端,失去民心的土匪不久便在我军民的合力围剿下归于灭亡。
从此,伊吾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互助互利,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2020年2月23日写于哈密。
伊犁锐角推荐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岁月我的团(序)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岁月我的团之:快乐的学生时光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我的岁月我的团之:我的同学和他们的父母亲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岁月我的团之:少年不知愁滋味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时光我的团之:我在新疆兵团第四师察一场的军垦生活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时光我的团之:兵团艰苦环境下的快乐人生
【兵团故事】杨宗明 ll 我的时光我的团之:身先士卒的老领导(三则)
【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1)
【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2)
【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3)
【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4)
【史实追踪】杨宗明 ll 血战伊吾四十天(5)
作者简介
杨宗明,1952年生人,祖籍山东潍坊市人,现已退休,定居在哈密。1959年至1968年在新疆兵团第四师67团原察管处、察二场、察一场上学,1969年上山下乡分配到第四师六十七团二连工作。先后任农工、连部通信员、团部警通班警务员、文书、老师、保卫干事、青年干事、组织干事、团委书记、纪委书记等职。1990年至1993年,在73团任团长、政委。1993年11月调哈密地区工作,曾任伊吾县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