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

仿写是创作的第一步
如要创作,
第一须观察,第二是看别人作品。
——鲁迅
仿写是创作的第一步,向课文学仿写是低年级孩子们学习写作的最佳方法。
来看看长师创远小学201901班的孩子们,在学习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之后的精彩仿写吧。
教材原文
课文解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单元中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激发想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精彩仿写
仙人掌妈妈和动物们有约定,
她让孩子躲在动物的肚子里,
动物带着孩子们四处游荡,
孩子们就这样告别了妈妈。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滑翔伞,
把它穿在宝宝身上,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向远方出发。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地一声豆荚炸开了,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王梓睿
板栗妈妈有个好办法,
他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有有秋风吹过,
孩子们就跟着纷纷落下。
仙人掌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孩子们从小穿上带刺的衣服,
她可与烈日抗衡,
人们敬他爱他。
大豆妈妈有个办法,
他教宝宝弹跳的方法。
只要太阳公公露出笑脸,
孩子们就会跳着离开妈妈。
——龚卓凡
油菜妈妈有好办法,
她让孩子像炸弹一样。
啪的一声,炸开了,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椰树妈妈准备了救生衣,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孩子跳水,
就顺着水流纷纷出发。
樱桃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孩子们穿上鲜艳的外衣,
只要有鸟儿经过,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谭钰蓉
黄豆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黄豆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黄豆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椰子妈妈有好办法,
只要椰子成熟了,
就掉进海里,
慢慢地飘到下一个岸上开始长大。
樱桃妈妈更有办法,
只要小鸟吃掉樱桃种子,
樱桃种子到肚子里消化,
小鸟带着他四处旅游,
种子也四处发芽。
——李泽骏
蒲公英妈妈有办法,
等孩子长大,
蒲公英妈妈就请来风儿姐姐,
让风儿姐姐带它们去田野、山洼。
椰子妈妈有办法,
等孩子长大,
椰子妈妈就会给孩子穿上救生衣,
让水送它们去各种各样的地方。
——康书语
石榴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水晶的衣裳。
只要动物把它吃下,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仙人掌妈妈有个好办法,
晚上它开花的时候,
让蝙蝠帮忙授粉,然后结果。
动物们把种子带到阴凉到地方,生根发芽。
翅葫芦妈妈准备了翅膀,
把它送给自己到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王天宇
三角枫树妈妈有办法,
她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双翅膀,
让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可以去远方旅行。
指甲花妈妈有办法,
她让花籽藏在脆脆的外壳中,
在太阳底下一晒,
孩子们就蹦去很远的地方了。
睡莲妈妈更有办法,
她就等宝宝成熟了,
让种子跳入水中,
孩子们可以顺流而下,
四海为家。
——李乐言
翅葫芦妈妈准备了翅膀,
把他送给自己的娃娃,
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针草妈妈有个好办法,
它给孩子披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抓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凤仙花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孩子们晒在太阳底下,
啪得一声,凤仙花炸开,
孩子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李东科
椰子妈妈准备了潜水衣,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水浪轻轻飘过,
孩子们就乘着小浪纷纷出发。
垂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软绵绵的降落伞,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樱桃妈妈更有办法,
只要有小鸟的帮助。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李源美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了,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袁建坤
植物妈妈有办法
西瓜妈妈准备了一件美丽的绿衣服,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人把它吐在地上,
孩子们就在土里生根发芽。
牵牛花妈妈很有办法,
她让种球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
种球炸开,
孩子们就打着滚儿离开了妈妈。
——李康琳
牵牛花妈妈很多办法,
她让种树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种球炸开,
孩子们就打着滚儿离开了妈妈。
杨树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们荡秋千。
只要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在空中飞翔。
柳树妈妈准备了丝绒衣,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常泓毅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植物宝宝长大了,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柳树妈妈准备了滑翔衣,
把它送给自己的孩子,
只要有风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大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教会宝宝弹跳的方法,
只要太阳公公露出笑脸,
孩子们就跳着蹦着离开妈妈。
白睡莲妈妈可真有办法,
只要孩子随着水流自由飘荡,
他就会找到新家,生根发芽。
——陈祉霖
椰树妈妈有个好办法,
它让椰子滚到海里,
随着海浪漂流出发。
瓜妈妈更有办法,
只要有人轻轻碰到,
它就把自己的娃娃,
碰到几米的地方成长。
——曾耀杰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柳树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们藏在柳絮中。
只要风一来,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葡萄妈妈的胆子贼大,
葡萄妈妈让小鸟吃掉自己的娃娃,
只要在鸟的肚子里睡上一觉,
它就被带到田野,山洼。
——李依辰
创作:长师附属创远小学20190班同学
指导:杨文玥老师
整理:曹章猛老师、钟文新老师

 

模仿是写作的第一步
作家简介
莫言(1955年~),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 、《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阅读与写作
◆ ◆ ◆
文 | 莫言
写作是阅读积累到一定阶段后的自然输出,阅读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准备,这是关于阅读和写作我们都知道的关联。大道至简,但具体到每个人的阅读和写作体验,又会呈现千差万别的分化。今天,一起看看作家莫言对这个问题的个人体会。
两种阅读方法
现在,我讲讲阅读和创作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创作最好的老师就是阅读。如果说文学创作或者小说创作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阅读——然后就拥有了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魔法”。
刚才在休息室里,一名同学问了我有关读书的问题。我认为,对年轻人来讲,对任何人来讲,应该掌握两种阅读方法。
一种是精读,就像我读我大哥的语文课本一样,翻来覆去地读,读到能够把其中的主要内容背下来。
另一种是广泛浏览。世界上的读物浩如烟海,一个人即便是从有阅读能力时开始读,一直读到白发苍苍,也读不完其中的百万分之一,你只能读非常少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把阅读分成精读和广泛浏览就非常重要了,你不能总是把一本书很认真地从头读到尾。
经典的书要认真地读,要精读;对于一般的读物,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很多东西,一目十行地浏览一下,了解一下大概的文风,知道说了什么,也就可以了。
写作从模仿开始
有了精读和广泛浏览的基础,假如你要从事文学创作的话,就应该从模仿开始。
当然,模仿,对于一个成熟的作家来讲,是个不光彩的词。如果现在还有人问:“莫言,你最近的作品模仿了谁的小说?”我认为这是我的一个巨大耻辱,别人也会对我嗤之以鼻,瞧不起我——都写了20多年小说了,新作竟然还在模仿别人!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最大的耻辱,说明你没有什么创造历程,你一直在靠模仿生存。
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讲,模仿不是耻辱,而是一个捷径,或者说是一个窍门。我当年在学校里给大学生讲课的时候,也曾经反复说过,大家不要以为模仿就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刚开始写作时谁都在模仿,包括鲁迅,他的早期作品也都有模仿的痕迹,《狂人日记》就是模仿果戈理的同名小说。
鲁迅的很多作品,研究者都可以找出模仿的原作来,但这并不妨碍鲁迅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因为他很快就超越了模仿的阶段,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文风,形成了独特的鲁迅文体。
我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刚开始应该模仿,就在于我觉得模仿是培养语感的最重要的方法。我们也经常批评一些作家,说“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有一股学生腔调”。“学生腔调”就是指一个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实际上跟一个人对语言的感受力密不可分。当年李希贵校长在山东省高密县第一中学担任校长的时候,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认为初中阶段对培养一个人一生的语感至关重要。如果你在初中阶段没有培养起对语言的感受力,那么你以后的努力很可能事倍功半。
假如我们在初中阶段就掌握了很好的语感,这就像一个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掌握了很好的乐感一样——培养出了懂音乐的耳朵,会为你今后的音乐工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假如我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培养出了非常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那么它对你将来无论是否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都会非常有用。
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我觉得就是在反复阅读基础之上的模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连续让学生读10篇鲁迅的著名杂文,然后让学生写一篇类似题目的杂文,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孩子的杂文里边都出现了一种鲁迅的笔调,出现了一种鲁迅的腔调。也就是说,鲁迅的文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生的写作风格。
这种模仿实际上是不自觉的,是建立在认真、大量阅读同一作家的作品基础之上的。假如我们连续精读古今中外10位作家的作品,然后有意识地模仿这10位作家,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的东西就会慢慢出来。就像一个有志于学习书法的人,临摹了颜真卿、王羲之,又临摹了柳公权,他临摹了很多碑帖,但他最后写出的作品与他先前的作品相比,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写作确实有点类似于书法,你模仿得多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慢慢确定了。更准确地说,是你得到了一种语感。得到一种语感对于文学创作非常重要。
我的创作经历
我本来想详细地讲一下我的创作,但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我只简单地讲一下。我的创作也是分了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部队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创作了。这个时期主要是模仿,而且模仿得很拙劣。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发表作品,这个阶段也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刚才有同学提到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来,我还写过一篇叫《售棉大道》的小说,模仿了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作品《南方高速公路》。还有一篇叫《民间音乐》的小说,模仿了美国的一位女作家麦卡勒斯的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
那个阶段我还是在模仿,而且很多编辑也一眼就看出来了,问:“这个书是模仿了谁的小说吧?”我说,确实是,但他们还是决定发表,因为这里边已经出现了我自己的东西。第一,表现的是中国的内容;第二,语言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高密的乡言土语,而且融合得很好。当然,模仿的痕迹还是存在的。
我真正走出模仿的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风是在1984年,那是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进修以后。
我的成名小说应该是《透明的红萝卜》。这部小说所描述的内容跟我个人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我曾经在一个桥梁工地上为一个铁匠师傅做过小工,所以我对打铁的生活非常熟悉。我描写深更半夜的时候,在秋风萧瑟的桥洞里面,一个铁匠,一个赤着上身只穿一条短裤的孩子,拉着风箱,看着熊熊燃烧的炉火……那种想象,那种很奇妙的感受,都跟我的个人经验分不开。
那个时候,我的小说不仅内容上中国化了,而且小说所使用的语言也个性化了。所以,我觉得一个作家成熟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形成了他自己的文风,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像我们读鲁迅的文章,即便把鲁迅的名字盖住,我们依然可以读出来,这是鲁迅的语言风格。张爱玲的小说,也有她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沈从文的小说也有他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当他的语言为丰富作品做出贡献的时候,我们才认为他已经超越了一个小说家或者说小说匠的阶段,他可以说是一个文学家了。
因此,文学家跟小说家是有区别的,小说家成群结队,文学家寥寥无几。所以,在现当代小说家的队伍当中,能够称得上文学家的也就是鲁迅、沈从文、张爱玲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直到现在,莫言依然是一个小说家,只是一个说书人而已。也许再奋斗20年,终我这一生也很难上升到文学家这个阶段。今后的岁月尽管前途渺茫,但我还要努力奋斗!(中学生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