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读后感(读《大禹治水》有感)
- 名著读后感
- 2020-09-15
- 87热度
- 0评论
大禹治水读后感
从春节前开始到现在,我们与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战斗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中,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也涌现出无数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逆行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冲在与疫情战斗的一线,留下很多感人的事迹。
这种高度的责任心和献身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这样一位民族英雄出现,带领大家与自然做斗争,他就是禹。今天的“名校师生为你讲故事”将继续由史家胡同小学的高江丽老师为大家带来《大禹治水》的故事。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都发源于大河之畔。古代的人们最初以部落的形式聚居,并且把定居地选择在河流的周围,这样便于获得水源,利于生活和生产。所以,我们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但是,成也水,败也水。黄河这位母亲的“脾气”非常不好,她时常会发发脾气,带来水灾。当时人们所掌握的生产技能和拥有的生产工具非常有限,还不能完全控制好黄河的“脾气”。于是,部落中出现了一位又一位带领大家治理水灾的负责人。所以,禹并不是第一位也不是唯一一位治水的人,但是只有他的故事流传了下来,并且还演绎出很多富有神话色彩的版本。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听听高老师的讲述,你就会明白了。
虽然禹不是第一位治水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位建立王朝的人。他改变了原来部落首领的禅让制,建立了第一个史书上有记载的世袭制王朝——夏。所以,我们后人称自己为“华夏民族”。也因他治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高江丽·史家小学
北师大文学硕士,北京东城区语文学科区级骨干教师,校骨干。热爱教育事业,愿在教育陪伴中与学生一起走向美好!
读《大禹治水》有感
文/张宇鑫
指导教师:李长秀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大禹治水》,这是一篇讲述大禹为人类造福的文章,读后我受益匪浅。
这篇故事讲了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水域经常发大水,当时的皇帝尧在各个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下,派禹的父亲治水。可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了许多大坎儿,洪水一冲,大坝不仅倒了,还压死了很多人。
后来新继位的皇帝舜到工地视察,发现禹的父亲办事不利,便杀了他,让禹治水。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他没有采用“堵”的方法,而采取疏通的方法,带领着工人们一起开渠排水,最终把洪水治理的井然有序。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龙门山前的那段事迹。当时洪水一发不可收拾,禹带领着工人们艰苦地开凿龙门山。在这艰苦的治水过程中,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中还有一次是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听见孩子的哭声,人们都劝禹回家里看看,但禹总是为了完成大业而匆匆离开。在开凿的过程中,他们损坏了一件件石器,但禹从没想过放弃。长期的努力工作,把禹的指甲都泡掉了,把他小腿上的毛也磨光了,可他一直在坚持着,最后他们终于疏通洪水,完成了这不可能实现的梦。
虽然这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但是禹的坚持不懈、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可贵的。在生活中我的身边也有这样默默无闻的人:比如清洁工阿姨、工人叔叔、警察叔叔……他们身上都有着这种为人类造福的精神。是他们用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了他们就没有我们美好、可爱的家园,我想对他们说:“谢谢您。”
今后我也要向他们学习,成为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张宇鑫,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双鹤小学,善良,爱好广泛,性格开朗,爱读书,孝敬长辈,多才多艺,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