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书评(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初读百年孤独时,尚不识作者是诺奖得主马尔克斯,也不知何为魔幻现实主义,更不明白这本书在拉丁美洲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单是被其书名吸引。一番废寝忘食狼吞虎咽,在作者光怪陆离的世界框架中游弋,在翻前掀后分辨那些冗长且重复的人名时,渐渐了解到书中那个宛若《红楼梦》一般的复杂而庞大的家族兴衰历史,和那蚀骨腐心,挥之不去的孤独。
如今,我仍无法将一个孤独家族的百年历史,用寥寥数语以概括。故事庞大的背景和谜网一样的人物关系令人捉摸不透。在一代布恩迪亚追求科学的路上由痴狂到发疯,最终死在树旁的悲凉故事中,在布恩迪亚上校一生戎马,杀伐果断,却在权势滔天之际放弃一切,毅然回到家乡以做小金鱼打发时间,最后孤独终老的跌宕人生中,在六代奥雷里亚诺与姑妈的热烈不伦恋以难产告终时,在梅梅于黄蝴蝶和蝎子编织的迷幻爱情中悄然死去时...... 我渐渐明白,所谓百年孤独,就是自梅尔基亚德斯撰写出羊皮卷后,整个故事以孤独的方式被迫开始,所有人物以孤独的命运延续生命,也让故事以毁灭结束。
“这座蜃景之城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孤独是家族唯一的传承,所有人的命运囿于羊皮卷上无法脱身。虽然其中不乏有人奋起抵抗,试图用亲情和爱情摆脱孤独,殊不知只能愈发寞落。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要以孤独偿还。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人名刻意被作者安排为几个字节不断重复的组合,众多初读者就是纷纷被无法厘清的复杂又似曾相识的角色名字劝退。但读至越深,便越能理解作者的意图,正如书中所说:“所有的阿尔卡蒂奥都是强壮且重视肉欲的,所有的奥雷里亚诺都是坚韧而孤僻的”,作者有意混淆了个人的差异,将孤独根植在家族之中,让故事凌驾于时间之上,对读者形成模糊混乱的认识,所以人的孤独形态与命运围绕家族周而复始,就像一个无线循环的圆,从而强调了孤独的困境是家族整体的命运,孤独血脉是家族唯一的传承。
另外,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主义的集大成者,在书中更是将魔幻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的荒诞情节随处可见:美人蕾梅黛丝飞升离去,梅尔基亚德斯德斯因无法忍受死亡的孤独而选择复活,奥雷里亚诺第二在与佩特拉?科特斯偷情时,母畜就会疯狂繁殖.......在这个世界里,一切的荒诞和离奇都以平淡无奇的口吻娓娓道来,仿佛那才是真正的世界一般,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而这种荒诞感和无意义感非但没有影响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勾连和联系,完美且犀利地反映出上世纪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的战争与生活,贫瘠与富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生命中拥有过的无数的灿烂,终将有一天以孤独偿还。”尽管《百年孤独》影响了包括莫言、余华等上世纪众多作家,(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正是受其启发才得以问世)更在世界文坛中成为无法超越的完美范本,但百年孤独的现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它使人致郁,悲伤,以浓郁的孤独氛围影响读者心情。但作者在文末写道:“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所以这样深刻的孤独,作者让你看到,是让你远离它,而非受其折磨。
孤独不同于寂寞,我们需要在孤独中沉思,明辨,并前行。
作者 | 刘远
编辑 | 周小宇

 

百年孤独读后感
生命中曾有过的灿烂,终究需要寂寞来偿还。
——0931杨莹
《百年孤独》那浩瀚的卷轴,如同那写满命运的羊皮纸卷,厚重的无法言喻。而那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文字又充满着魔力。马尔克斯·加西亚,他用自己细腻的笔触,描摹了马孔多——这一片乐土上的居民的生活。
孤独浪漫
博尔赫斯曾评价《百年孤独》是一部最能体现西班牙浪漫主义色彩的书,通篇几乎没有爱情,却甚为浪漫。细细想来,正是孤独造就了这种浪漫。

孤独并不是可耻、需要摒弃和践踏的。
书中的每一个人经过的挣扎,都最终在孤独里找到了依靠,对于他们来说,这甚至比爱情更为可亲。

孤独的意义
不管是文明尚未开始的蛮荒时代,还是滚滚车轮带来的充满喜悦与哀愁的兴盛时代,孤独让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轮回。孤独让他们安静,让它们了解自己的内心,同时也了解他人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为何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世界的终点与等待自己的宿命终结之前应该完成什么,然后,孤独让他们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让他们活在自己最绚烂的一刻,永远不死。
如同阿玛兰塔在最终得知自己的死期后反而面容安详一样:他们的灵魂在此刻得到了永久的安宁。
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是不能返回的
因为孤独,所以平静。因为太难,所以魔幻。在社会中,既要现实(孤独),又要魔幻(想象、希望),这就好比我们脚踏实地地走在曲折的道路上,晚上休息的时候,抬起四十五度的眼睛仰望天空。
图文编辑:悠悠工作室
责任编辑:马晓琳
监制:吴鹤天
本期小编:张子晓
出品: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国旗班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