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观后感(《活着》读后感)

活法观后感
《相约星期二》是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故事真实地讲述了作者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辞世前的14个星期的每个星期二给米奇所讲授的最后一门人生哲理课。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莫里教授罹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已时日无多。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每周二都上门与教授相伴,聆听老人最后的教诲,并在他去世后将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同名影片《相约星期二》也由此而来。
“死亡”作为影片的主题和线索,传递了作者和导演对于人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思考,使《相约星期二》作品本身散发出浓郁的哲学意蕴。也是因为富有哲学意蕴,影片中很多醒世箴言需要细细品味和思考,才能领会一二,也不由地触发每个人的思考:如何更好地活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答案。
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影片中,学生米奇是一位一直压抑自己情感的人,以忙碌的工作来回避与女友的感情问题和各种人际关系。莫里教授看到这一点,他每次与米奇见面的拥抱和谈心,都在一点点帮助米奇打开自己的情感大门,最终让米奇意识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人和事。米奇之所以害怕表露自己的情感,是因为受到成长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影响,受到过心理创伤,他不敢再面对“伤心”,“恐惧”和“痛苦”等等情绪,于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封闭起来。
生活中,我们某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其实和米奇类似,比如说因为“自责”和“羞耻”而不敢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因为“害怕失去或被人伤害”而不敢与人深交。这些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虽然它保护我们不会体验到“伤心”,“痛苦”等情绪,但同时,它也让我们体验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感觉。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到害怕就表达害怕,感到伤心就表达伤心,感到开心就表达开心。如果你有强烈改变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着从这里开始做起。
想要更好地活着,我们需要专注于当下。道理告诉我们,纠结过去的事情会烦恼,担心未来的事情会焦虑。过去与未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幻象”,只有关注当下,才能让自己活得真实。就如《相约星期二》这部影片中,莫里教授很坦承地和米奇说,他在深夜里会为自己哭泣,在早晨起来时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是他不会让自己一整天沉浸在这种消极的情绪中。他说“我留给自己悲伤的时间就是只有这么多”。莫里教授就是一个很会生活在当下的人。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有“愤怒”、“憋屈”、“无助”,“压抑”等等时刻。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上面所讲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我们就可以做到这第二点,活在当下。很多争吵,常常就是因为关注不到当下的事情,比如一吵架时就翻旧账的行为,只会不断地激化矛盾,让人们觉得心累。
《相约星期二》中有很多场景和对白会触发人们对人生,对生死的思考。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和想法。这些体验和想法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我们感受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那就可以了。

 

《活着》读后感
我前几天熬夜看完了《活着》这本书 ,一直到今天,留给内心的感动、震撼、同情和敬佩种种情绪正在慢慢变淡。生活节奏很快,看完一本书的感动很快就被其他东西冲淡了,我想着有必要写一点读后感了。
《活着》这本书字数不是很多,但是小说内容几乎横跨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地主儿子富贵在挥霍完家产之后变成了生活艰难的贫农,在父母、儿女、妻子外孙都相继离去后依然顽强的活着的故事。
我想先简述一下这个故事,让没有看过这本书的读者感受一下福贵的充满苦难的一生。
富贵是地主儿子出身,父亲和他一样是个败家子,祖上留下二百多亩地,在福贵父亲手里一折腾就变成了一百亩,到了福贵手里因为赌博债台高筑,这剩下的一百多亩地也给霍霍完了。在还清债务之后,福贵父亲去世了,剩下福贵和母亲,妻子家珍和肚子里怀的儿子有庆,以及六七岁的女儿凤霞,一家人从砖瓦房搬进了茅草房,福贵开始了下地干活的农民生活。造化弄人,福贵去城里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给国军充壮丁,幸运的是历经战火幸存不死。回到家已是两年之后,母亲早死了,有庆也已经会走路了,凤霞因为发高烧变成了聋哑人。一家人心酸团聚之后,生活继续对着一家人进行着无情的折磨,但是照家珍的话却是“你回来之后一切就都好过了”。
后来有庆慢慢长大上学,一家人为了让有庆上学差点将凤霞送人。日子是越过越紧巴,公社倒闭,上交给公社的粮食都吃光了,又碰上灾年粮食歉收,方圆几里的野菜都被人挖光了,老实善良的凤霞会因为被人抢走刚从地里挖出的一小块地瓜而和人打起来,家珍会因为被队长要走一小把米而心疼地掉眼泪,然而福贵的磨难不止于此。县长夫人难产需要输血,有庆的血型匹配,结果被无良医生抽光了血而死,然而更加令福贵痛苦的是新县长是他被抓当壮丁时认识且关系要好的春生。
此后,福贵的亲人接二连三地离他而去。凤霞好不容易嫁人了,结果生孩子时难产而死,刚从有庆的死中缓过来的家珍紧接着去了。凤霞的丈夫二喜和凤霞生了个孩子苦根,孩子三岁时,二喜在工地干活发生意外而死,此时就剩下富贵和苦根爷孙俩了,但是造化弄人,苦根七岁的时候发高烧,福贵赶着收棉花,给苦根放了一碗煮豆子,结果孩子吃豆子撑死了。前后几十年,身边的人相继离去,此时的福贵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了,福贵悲伤,但是依然顽强的活着,后来他从宰牛的手中买了一头即将被宰的老牛,继续着生活。
我想福贵的苦难应该到此为止了吧,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
看完这部小说,心里很感概,看书的时候常常会为福贵悲惨的命运唏嘘不已,感叹着自己的人生幸运。但是幸与不幸也是相对的,福贵能从一碗稀米汤中喝出幸福与满足,这对于我来说却很难。从旁观者的角度,我有时候认为福贵是幸运的,经历了破产,灾荒和亲人的离去,他依然顽强的活着,有时候又认为福贵是不幸的,命运只惩罚他一个人活着遭受着这一切的苦难。
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和钦佩就是家珍和凤霞了。家珍本是个女学生,米行老板的女儿,就因为被当时还是地主少爷的福贵看上了,就嫁给了福贵,用富贵的话说是嫁给富贵后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可是她的一生,任劳任怨,伺候福贵,操持家务,这种心态值得令人钦佩。还有凤霞,尽管变成了聋哑人,可是始终保持着对这个家的付出和爱护,保持着自己老实和善良,没嫁人前下地干活挣工分,操持家务,嫁人后帮助邻里扫大街,织毛衣,获得了邻居们的称赞。我想有这两个女人在福贵的生命中出现,也是福贵的一种幸运。
福贵这样的故事在现在并不多见,可是事实上,我们有多少人在精神上像福贵一样不断地遭受着折磨,又有多少人像富贵一样顽强的活了下来。用作者余华在序言中写的话“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有的时候,放过自己,轻松一点,也是一种豁达。
作者/ 殷凯
编辑/ 殷凯
审核/ 宣传审核大组
微信公众号号 : THU工物核
新浪微博:暂时没有
▇ 扫码关注我们
核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