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解读)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我们首先分享的是这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也是蒙特梭利最早写成的一本书。
这是中文版的目录,共有19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小标题。如果大家读英文版的话会发现是没有小标题的。一个部分的文字是一气呵成。当然阅读时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今天我们分享第一部分:重建教育和教学方法。A Crit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New Pedagogy in its Relation to Modern Science 关于新教育法与现代科学关系的辩证思考。
蒙特梭利称这本书为她两年来的教学实验记录与整理。
第一 新学校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意大利,生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但科学的教育学却还未建立。塞昆说:“如今,我们的社会已经感觉到一种迫切的需求,这要求我们必须重建教育方法。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本人就在为此而奋斗,为人类的重生而奋斗。”
蒙特梭利特别提到了以隆伯罗梭、德乔凡尼和塞昆为代表的三大人类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给儿童教育带来的启发与革新。从塞昆的这段话,包括蒙特梭利后来本人说的这段话,我感受到了这是一群真正发自内心地为着儿童教育而潜心钻研、热忱思索的人们。
当研究进行到一个地步,蒙特梭利感叹说:“如今我们在教育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完全是致力于全人类以及文明发展的共同利益。面对如此伟大的事业,我们认识到,世界是我们共同的祖国。”确实。教育应当是无国界的,是造福全人类的。但当我们反思现今的教材和内容时,却发现教育常常沦为了一些政权对人进行思想控制的工具。
当然,每一项革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像蒙特梭利所说:“每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来源于不断地失败和完善。”迷途知返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这里,她提到了这位名叫圣弗朗西斯的人物。他于1181年出生于意大利,在欧洲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圣徒。有关他的故事,我们会附录在今天的发布内容中,其中还有给孩子们的互动任务。简单概括,圣弗朗西斯早年因家境富裕而游手好闲,但在一次战争中被软禁后,他感受到了上帝的呼召,于是在出狱后洗心革面,立志过贫苦却助人为乐的生活。有一次他再次感受到上帝的指示,让他建立“教会”,”Bulid up my Church”. 于是他开始搬石头建造教堂。但是后来他渐渐领悟,这里的church,更重要的是指“教会”,是带领人们回到圣洁与彼此相爱的信仰生活中。这样的比喻是否对于我们理解“新学校”的这个概念也很有启示呢?
第二 新教师
这里有两种教师的对比,一种被称作“教学机器”,由传统学校批量培养,他们被要求掌握某些权威人士的思想,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论这些权威思想,专心致志地阅读权威著作。而另一种则被称为具有科学家精神的老师。那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这里罗列出了书中提到的几个点。或者我们也可以用两张图片来说明:他们并不是那些可以熟练操作实验仪器的人,而是崇拜大自然的人。右图是珍妮古道尔博士(Jane Goodall),她二十多岁时前往非洲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独自一人在野外度过了38年的时光。就如蒙特梭利所说:“真正的科学家,是那些用实验方式来探索生命奥秘、展示生活真理的人,是揭开迷人神秘现象面纱的人,这些科学家发自内心地热爱对大自然神奇奥秘的探索。”这里英文版的最后一句话没有体现在中文版的翻译中,它的意思是:科学家们因着这股对自然奥秘如此热爱以至于他们会不惜否定和推翻自己已有的认知。
接下来的两个概念,一个是自由的孩子。“自由”是一个被现代社会用烂了的词语。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呢?对于我们教导的对象,孩子来说,我们希望他们不是被订在画框里的标本,而是自由飞翔的蝴蝶;不是被沉重的课桌椅束缚在教室半天不得动弹的“乖学生”,而是有充足自由玩耍时间的真孩童。那种打着“科学”设计的招牌,说课桌椅能矫正孩子体型的发明更是让蒙特梭利感到可笑。这就好像是我们发明更好的方法把蝴蝶订在画框里,使之更加美丽一样。当然,可能“自由”的概念在这里还未解释得十分清楚,但在接下来的部分蒙特梭利还将有更多阐述。
第二个概念,是科学的教学方式
首先被鞭挞的就是我们常用的“奖惩制度”。老师为了能强行灌输给孩子枯燥的内容而使用这一方法,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地听讲。蒙特梭利称“奖惩”为“灵魂的板凳”,是压迫孩子的工具。就像在赛马中被食物激励而快跑的马无法与田野上自由奔驰的骏马相提并论一样。
如果我们跟随蒙特梭利来进一步思考比如:那些伟大的事业是如何完成的?一场爱国战争是如何胜利的?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她所说的:“人类的一切胜利和进步都是在人的精神动力之上建立起来的。”那这和我们教育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年轻的学习者们是从内在生发出对一样事务的喜爱和学习的渴望时,他们是学得如饥似渴的。每个人都有起独特的个性和责任,而奖惩制度却会轻易地改变孩子们责任的方向,迫使其误入歧途。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灌输给他们学校计划中的知识内容。这些计划又通常是官方教育部门制订的,在法律的强迫下,教师和学生必须遵照这样的计划。蒙特梭利说:“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感到愧疚。”
也许在这样传统教育下长大的我们对这句话会有些不以为然。但当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因着学习的压力而跳楼自杀,且年龄越来越小的时候,我们不禁要深思。我真的了解孩子们吗?他们是否就是看起来的那样呢?当我们按照自己已知的经验来设定孩子一生的时候,他们是否就活得幸福而快乐呢?
“我们呼吁的并非是拯救人类的肉体,而是拯救人类的灵魂。” 在我的生活环境中,真是遇见过不少灵魂受损的孩子,他们失去了孩童该有的天真与活泼,嘴里讲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话语,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提不起什么兴趣,成天咒骂、好与人争吵,或只知分数、或唯我独尊、或沉湎于游戏……但我也十分有幸地接触了许许多多灵性健康的孩子,他们接受自己的各个方面,也接纳别人的特别之处,他们由衷地欣赏他人的优点,鼓励与安慰他人的难处;自然地对人生发出关怀与怜悯;并且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今天,就让我们以圣弗朗西斯的祷告词来结束,让我们来感受,由一个健康的灵魂所生发的愿望与祈求是什么样的。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解读
对于关注儿童早期教育的朋友来说,蒙台梭利是一个不得不了解的教育家。她所创立的蒙氏教育法从一开始就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一直到现在,蒙氏教育都是欧美先进儿童教育的典型代表。
那么,蒙氏教育是什么?蒙氏教育有哪些核心思想?蒙氏教育对我们日常育儿有哪些有益的启发?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写于110年前的经典著作中找到答案。
著作背景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台梭利的第一本学术著作,写于1909年,距今110年,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蒙台梭利本身是一名医学博士,而且是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96年获得学位)。但在那个年代,女性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蒙台梭利博士毕业后,勉强找到了一份在医院精神病科担任助理医生的职位,主要负责智障儿童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这个本来不太喜欢的职位,却无意中帮助蒙台梭利开启了儿童教育研究的伟大事业。由于工作上的需要,蒙台梭利开始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和感官训练的方法,并自己开发出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这套方法在智障儿童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了神奇的疗效,迅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蒙台梭利认为,她的这套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身心缺陷的儿童,如能将其应用到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于是,在1901年,她决定离开医院,重回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的研究。
年,蒙台梭利在担任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的同时,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一家“儿童之家”的教育机构,招收3~6岁的贫困儿童加以教育。在这个简陋的环境下,蒙台梭利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得到了惊人的教育成果。这些原本“普通、贫寒、素质低下”的贫困儿童,几年后心智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青春少年,而且在很多测试项目中都超过了贵族学校的学生。蒙台梭利这种崭新的、具有巨大魅力的教学方法随即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
图片来自网络
年,蒙台梭利将她在“儿童之家”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编辑成书,也就是我们这里介绍的这本《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意大利原版名称为《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
年,这本书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据报道,1913~1915年,欧美地区出现了一场蒙台梭利教育改革运动,有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蒙氏教育法,仅美国就有2000多家蒙氏教育机构。
在我国,最早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是民国时期的张雪门先生(1891-1973),他在1924年出版了《蒙台梭利及其教育》。随后是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卢乐山教授(1917-2017),她在1985年出版了《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
蒙氏教育是什么
在《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中,蒙台梭利以“重建教育”的话题开启新教育思想的讨论。她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中心”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老师是在强行灌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给孩子,而这些知识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是学校和老师强行安排的。为了强迫孩子学习这些枯燥的知识,老师就需要强迫孩子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听讲。而学校,则需要设置各种各样的奖惩措施来推动孩子去学习这些枯燥的知识。
在蒙台梭利看来,“固定座位”和“奖惩措施”分别限制了孩子“行动上的自由”和“知识获取上的自由”,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扼杀了孩子本该拥有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变。(让人遗憾的是,这本书中抨击的是100多年前的欧洲教育体系,但用这种文字来吐槽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一定都不为过)图片来自网络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身体里天生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在这种内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孩子会自发地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说,儿童天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并不需要我们大人强迫他们去学习。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的拥有一个能够满足他们求知欲望的外部环境,并拥有足够多的自由去探索和学习。而作为大人,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能够满足他们探索欲望的环境,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上述的这些观点,就构成了蒙氏教育的核心思想,学术界也称为“自由教育”思想。对于蒙氏教育的核心思想,我个人提出用两个词来概括,分别是“营造环境”和“给予自由”。(该提法尚未与教育专家讨论,如有不妥,恳请指正!)蒙氏幼儿园教室,图片来自网络
蒙氏教育思想对日常育儿的启发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把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平时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我们有以下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在“营造环境”方面,我们会根据小孩的兴趣专门给他配备一些迷你版的生活用品。比如在Shen一岁多的时候,他很喜欢模仿奶奶拖地,我们就给他买了迷你版的拖把,他还喜欢模仿大人冲茶,我们也给他买了迷你版的茶具。对于一个一岁多的孩子来说,他们对迷你版生活用品的兴趣可以说远超过家里的任何一款玩具。此外,他还喜欢去书房摆弄我的书,我就干脆给他买了迷你版的书桌和绘本。现在,晚饭后读绘本已经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而且是他主动拉着妈妈给他讲,我们一点也没有去强迫他。
在“给予自由”方面,我们则需要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看到孩子去摆弄除了玩具之外的物品,我们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阻止他,理由就是他会弄脏衣服或损坏东西。按照蒙台梭利的观点,既然孩子有兴趣, 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 ,孩子只有自己摆弄过的东西,他们才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家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不可以”这个词了。甚至他想摆动什么东西,我们还主动帮他做好准备。有一次,他看到奶奶在煮饭,就一直想要去摆动米缸。我们干脆就用他的小木桶装了一些米,搬到客厅让他自己玩个够。当然,如果孩子要做的事情会伤害身体或影响他人,我们还是要果断阻止的。
对于蒙氏教育思想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区里讨论、分享!
待续
附:真假蒙氏幼儿园的辨别技巧
由于对蒙氏教育拥有极大兴趣,我们这两年亲自走访了好几家蒙氏教育机构,甚至在去东京旅游期间,还不忘预约了一家蒙氏幼儿园参观(真的被自己感动了)。
但是,现在市场上很多早教机构或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都声称自己是蒙氏教育机构,可以说是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在和多位蒙氏老师交流后,在此给大家推荐几个辨别真假蒙氏幼儿园的小技巧。
◆看证书
正规的蒙氏幼儿园老师都是有证书的,至少是部分老师有证书。国际上公认的蒙氏教师证书有两种,AMI和AMS,要获得这两个机构的证书都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认证,其中AMI的培训和认证会更加严格一些。所以,如果一个幼儿园连一个有证书的老师都没有,那基本可以判断肯定不是正规的蒙氏幼儿园了。
,中文名称叫国际蒙台梭利协会,是由蒙台梭利博士本人在1929年成立的,总部设在荷兰。
,中文名称叫美国蒙特梭利学会,1960年由美国蒙氏教师Dr. Nancy Rambusch创立,她在AMI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美国元素,大致认为AMS是美国化的AMI。
◆观环境
蒙氏幼儿园的教室有以下几个特点:
所有桌椅和物柜都是按照小孩身高来设计
所有教具都会整整齐齐摆放
所有场地都是干干净净,可以随时坐下
教室里的小孩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安安静静地在做自己的事情教室里的老师大部分情况下是在一对一地给小孩展示教具使用方法所以,如果你进去一家幼儿园,里面乱哄哄,或一群小孩在追逐玩耍,或老师带着一群小孩学唱歌学跳舞,那基本可以判断不是一家正规的蒙氏幼儿园了。
◆聊理念
你还可以跟园长或主课老师聊聊蒙氏教育理念、蒙氏教育思想等。如果他们对蒙氏教育的理解水平还在你之下,那基本判定不是正规的蒙氏幼儿园了。
作者:Jacking,工学博士,曾作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赴德国进修学习,现回国从事新一代核电技术研发工作;科普爱好者,科学网核能科普类知名博主,曾应邀为老牌科普杂志《百科知识》撰写多篇科普文章;新晋奶爸,育有一儿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