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 名著读后感
- 2020-08-03
- 257热度
- 0评论
双城记读后感
双城记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
故事的开端从一名被无辜关进巴黎巴士底狱被迫害了十几年的老人开始。
他被接出监狱时已经精神失常,失去记忆,只知道做鞋子。
在他入狱的这段时间,妻子去世,女儿成人。
老人刑满释放后,女儿把他接回伦敦悉心照顾。
在女儿的照料下他逐渐恢复正常。
女儿这时也陷入了恋爱,准备结婚。
老人在得知女儿结婚对象真实身份后陷入了挣扎,但最后还是同意了婚事。
幸福的日子没有过多久,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女儿的结婚对象达尔内其实是法国贵族。
他看不惯贵族的压迫自行放弃遗产权力,从法国出走来到伦敦自谋生路。
为了解救远在巴黎的管家,达尔内自行前往法国,却被捕入狱。
在这里我真诚的敬佩老人高尚的情操。
他凭着曾经被关押巴士底狱的身份,苦苦为达尔内求情。
眼看达尔内马上就要被放回英国,一家团聚,却被人爆出了前尘往事。
原来,老人被关进监狱是因为告发一场贵族为淫乐谋杀平民的惨案。
贵族没有任何影响,老人却因此被关进监狱。
达尔内,就是这位贵族的儿子。
在老人刚关进监狱时,就发出诅咒“向苍天和大地控告这一家族的最后一个人”。
老人本想隐瞒这一切,解救女婿,却被巴黎人民发现了隐藏在监狱的自白书。
法庭判决达尔内二十四小时内执行死刑,这一美满家庭马上就要被拆散。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狄更斯的构思,他环环相扣,每一处伏笔都恰到好处。
在故事的一开始,达尔内曾出现在英国的法庭上被控告通国罪,狄更斯就埋下了一个和他长得很像的人来做伏笔。
这个人曾经答应过老人的女儿,为了拯救她所爱的人不惜牺牲自己。
于是,在经过一番运作后,这名叫卡顿青年为了爱,勇敢代替达尔内赴死了。
你不得不佩服狄更斯,他写的每一处伏笔都在为最后的结局做铺垫。
老人得知女婿身份时的反常,法庭上出现的相似的两个人,监狱里早就认识的内线等等,不亚于一部推理小说。
在老人舍己为人的情操下,这个故事真真的主旨,应该是借着这两个城市的对比,借着法国大革命下巴黎的现状来警示教育还未发生革命的英国,过分压迫劳动人民,就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革命。
《双城记》读后感1000字
“那个时代同现今这个时代竟然如此惟妙惟肖。”
双城,是英国和法国。“双城”,是贵族与雅克。又是一本初读几个篇章觉得枯燥乏味,但越往后就越欲罢不能了,感觉像品果酒,后劲很强。
他可以在前面穿插着各种你所不理解的情节,然后用一根根分明的线将他们连成一副世界名画。你能从组成那画的各个部分品茗出不同的小画,跟香水的前调中调后调相似,每一部分都让你拥有不同的味道。
又很像品茶,最后留得余味久久不能散去,还很想再坐下嘬个一口,砸吧砸吧嘴再继续沉浸到那略苦却又令人无法抗拒的味道里。由着马奈特大夫的事情引开,那困扰着老人的“足音”一遍一遍地敲打着他的耳朵,然后开始敲打着他女儿丈夫的耳朵,他女儿的耳朵。最后那令人恐惧的“足音”终于消失了,随着那个以血浇灌“吉洛汀”女士的人的消失而永远消失了。
那一天永远过去了。(“十二点永远过去了。”)读到最后,我在想,雅克们的革命是为了让时代更好吗?他们如何知道所处的时代是比以前好的呢?是因为可以随意审处他人?还是因为自己手里捏着可以随意斩头的武器?可以不分青红皂白的举报,还是可以不顾善恶的夺取一个人的性命(尽管这个人是无辜的)?
在贵族的时代,他们觉得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而雅克们觉得那个时代是最坏的。在雅克的时代,他们觉得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而贵族们觉得那个时代是最坏的。
所以,“那一长串从旧的压迫者毁灭消亡的废墟上兴起的新压迫者”,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不自由,平等,博爱毋宁死的口号到最后产生了一具具无辜的尸体,所以罗兰夫人才会在死前喊出:“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进行。”
但尽管如此,每个时代都有逆流而上的英雄和真正的勇士。我喜欢卡屯,是崇拜的那种喜欢,也夹杂着他对露茜的那种喜欢。他的出场并不怎么精彩,大家好像都不怎么喜欢这个人,觉得他没有出息,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他好像在遇见露茜之前,不知道自己的前路是什么,未来在哪里。遇见之后,他便知道了,也履行了自己当初对露茜许下的约定。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基督教安葬祷文他送给了他自己。
看到最终章的时候,悲伤好像从四面八方涌来,冲开了那道叫做“情绪”的门。刚好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我的台灯好像在应景一般,隔着三五八分钟灭一次,不到十秒又亮起来,像是卡屯用摩斯电码给我传递他的心情。
“我现在做的是一桩大好事情,远远胜过我一向所作所为。我现在去的是一处大好归宿,远远胜过我一向所知所解。”巧,我写读后感的时候台灯又开始明明灭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