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噎废食的意思(不必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的意思
成语简拼
成语意思
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成语例子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若是后人问来由,一律的奉以为法,岂不是因噎废食了幺?”
近义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反义词
百折不挠
繁体写法
因噎廢食
感情色彩
贬义词
语法用法
作定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正音
噎,不能读作“yī”。
成语辩形
噎,不能写作“咽”。
英语翻译
成语谜面
鱼刺卡喉不吃鱼
成语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节日之夜,有个财主在家大摆酒席。大家划拳喝酒,喧声如潮。
突然,闹得最欢的一个老头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着唾沫。原来是他刚才急着说话,嘴里一块牛肉没嚼烂就吞了下去,结果喉咙被堵住了。这时,在场的人纷纷围了过来,有的说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说要再咽一块肉,有人使劲扳开老头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夹取,有人则使劲捏着他的脖子往下刮。众人七嘴八舌,动手动脚,把老头折腾得痛苦异常。最后,老头气得按捺不住,大吼一声“滚开”,随着喊声,那块牛肉也跟着喷了出来。
众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继续吃喝,财主却高声说道:“各位请回吧。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们的前车之鉴。老夫认为: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本府以后再也不许人吃饭了。”说完,就下令把厨房所有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盐一律放火烧掉。
首字为“因”的成语
因人制宜 因祸得福 因小失大
因敌为资 因任授官 因循敷衍
因势乘便 因公行私 因事制宜
二字为“噎”的成语
以噎废飡 噎噎咽咽 见噎废食
气噎喉堵 一噎止餐 临噎掘井
闻噎废食 以噎废餐 哽噎难言
三字为“废”的成语
以噎废餐 临食废箸 见噎废食
纲纪废弛 闻噎废食 徇私废公
以人废言 洞鉴废兴 以私废公
尾字为“食”的成语
道听耳食 靡衣玉食 敬事后食
雕盘绮食 井渫莫食 龙口夺食
靡衣媮食 鹑衣鷇食 黜衣缩食
《同字》成语接龙
因噎废食 食不念饱 饱经风雨
雨栋风帘 帘视壁听 听天任命
命途多舛 舛讹百出 出家弃俗
俗不堪耐 耐人咀嚼 嚼铁咀金
金相玉映 映月读书 书声琅琅
琅嬛福地 地广人稀 稀稀落落
落花无言 言不及义 义无反顾
顾盼生姿 姿意妄为 为民父母
母以子贵 贵贱无二 二姓之好
好丹非素 素昧平生 生男育女
《同音》成语接龙
因噎废食 失精落彩 才气超然
染苍染黄 荒淫无耻 吃着不尽
金马碧鸡 季路一言 雁过留声
生花之笔 鄙夷不屑 邪不干正
郑人实履 绿惨红销 小小不言
燕瘦环肥 吠影吠声 绳愆纠缪
铿锵有力 礼坏乐崩 绷巴吊拷
靠天吃饭 番天覆地 滴水难消
小里小气 欺上罔下 瞎子摸鱼
雨约云期 欺世罔俗 素隐行怪

 

不必因噎废食
近代史上一些改革家,对穆斯林的复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后期一些穆斯林的片面理解,矫枉过正,出现了许多因噎废食的现象。
比如,一些人为了强调“吃了不念,念了不吃”,即请客吃饭时不念古兰经、不念赞词,以示与其他派别的区别,索性连圣训提到的饭后祷词也不念了,抹一下嘴一走了之。殊不知,圣训中提到了自己吃饭后的祈祷,以及在别人家吃饭(也就是做客)后的祈祷,前者是:“感赞真主,他供我们吃喝,并使我们成为穆斯林。”后者是:“主啊,求你在给他们的给养中赐予他们吉庆,求你饶恕他们,慈悯他们。”在有人请客吃开斋饭后念:“愿斋戒者在你们这里开斋,义人吃到你们的饭食,天使为你们祝福。”
为了反对所谓伸手做祈祷的“异端”,索性连圣训提到的许多祈祷都不念了,不管伸手与否,除了上述吃饭后的祈祷,还有邦克(外宣礼)后的祈祷,慰问亡人家属时为亡人做的祈祷,开斋时的祈祷,主命拜后的祈祷,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有些情况下,先知做祈祷时不一定伸手,如拜后祈祷等,但做杜阿(祈祷)本身是雷打不动的事实。
其他许多情况下,先知也伸手做祈祷,如求雨的时候、为他人做杜阿的时候,等等。甚至圣训学家认定,先知在不同场合伸手做杜阿,是意义上的众传圣训(???????? )。这一点,不管萨拉菲亚,还是苏菲都没有分歧。一些有识之士,看到许多人因噎废食,由于反对伸手做祈祷而干脆不做祈祷,就主张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了祈祷,不妨伸手祈祷,如吃饭之后,邦克之后,等等。即使反对异端最坚决的萨拉菲派的一些学者,也不是绝对反对伸手祈祷,如沙特前穆夫提、谢赫伊本·巴兹(愿主慈之)在他的《判例全集》中指出,拜后偶尔伸手祈祷并不是异端。
上坟、探望亡者,是先知的圣行,先知有时候在夜间也去探望亡者,并专门给圣妻阿依莎教了探望亡者的祷词。先知说:“我曾经禁止你们上坟,现在你可以去上坟,因为它会使人记起后世(一说记起死亡)。”只是没有规定上坟的特定时间,而是交由人们自己的方便去决定(专门在主麻天、开斋节和宰牲节上坟没有可靠圣训证据)。但许多人为了反对在特定时间、特别是亡人的忌日上坟,索性不去上坟了,把一般的上坟与特定时间上坟混为一谈。笔者去探望自己已故祖父(愿主慈之)的坟墓,他的旁边就是一个派别著名传人(愿主慈之)的坟墓,荒草淹没,已经无法辨认,据了解几乎没有人给他上坟了,这个派别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坟墓在哪里。究其原因,乃是反对其他派别在忌日及其他特定日子上坟而产生的矫枉过正,因噎废食。
朝觐或副朝后去麦地那圣寺礼拜、探望先知(愿主福安之)的坟墓,是穆斯林以及穆斯林学者、伊玛目历来的传统,是无可非议的做法。但历史上个别学者根据“只可以专程探望三座清真寺:禁寺、圣寺和远寺”的圣训,禁止专程去探望先知的坟墓,除非首先举意去探望圣寺、在圣寺礼拜,同时附带着去探望先知的坟墓、艾布·伯克尔和欧麦尔(愿主喜悦他们)的坟墓。更有甚者,为了证明探望先知的坟墓不属于朝觐的范围,有些人不管是正朝还是副朝后干脆不去麦地那了。
关于那段圣训,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作为宗教功课去专程探望的只有三座清真寺:禁寺、圣寺和远寺”,否则,根据一些人的片面理解,除了这三座清真寺,平常去参观任何一座清真寺都不行,都属于异端,何况是探望先知的坟墓。这是对这段圣训的莫大误解。首先,许多人去探望先知和二位圣伴的坟墓,是在探望圣寺、在圣寺礼拜后,当无可厚非;其次,即使有人专门举意去探望先知的坟墓,给先知说赛兰,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埃及大学者、伊玛目穆罕默德·艾布·祖赫拉在《伊斯兰派别史》中指出,不许专门探望先知的坟墓,是谢赫伊本·泰米叶(愿主慈之)的一家之言,与历代著名学者、伊玛目的观点不符。如果不能专门探望坟墓这一观点针对其他人可以成立的话,那么针对先知就不一样了,因为历代许多伊玛目、学者在朝觐后或其他时间都去探望过先知的坟墓,并没有因此引起非议。因此哪怕是有人专门去探望先知的坟墓、给先知说赛兰、以此体现对先知的热爱,也不是什么问题,更遑论是异端或大逆不道。
我觉得,先知关于三座清真寺的圣训,不足以否定探望其他任何清真寺,或探望先知的坟墓。这是不可混同的两个概念。这段圣训的原意,一如我所翻译的,是指作为法定宗教功课去探望的只有三座清真寺,而不是说不能探望其他清真寺或坟墓。关于这三座清真寺,先知说过“在禁寺跟一番拜等于十万番的回赐;在圣寺跟一番拜等于一千番的回赐;在远寺跟一番拜等于五百番的回赐”,针对其他清真寺先知没有说过可以得到类似的回赐。就是说,不可以举意得到专门的回赐、作为专门功课去探望除了这三座清真寺以外的清真寺,而不是说绝对不能去探望其他清真寺。这段圣训,与否定探望先知的坟墓没有关系,也不在于否定探望其他人的坟墓。关键在于不是把这种探望视为有特定宗教意义、功课意义、特定回赐的活动,至于具体回赐如何,由真主决定,而探望本身无可厚非。
如果按照一些人的片面理解,不能专门去探望先知的坟墓,当然更不能专门去探望其他任何人的坟墓了。这让我想起,在西安参加一次学术研讨会后,我们去专门探望了经堂语创始人胡登洲(愿主慈之)的坟墓,后来一次去河南时又专门去探望了学者、思想家陈克礼(愿主慈之)的坟墓,这些都属异端吗?在其他一些地方专门参观了某些著名清真寺,在里边做了礼拜,这也属于异端了?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这样去判断。可见,误解圣训,会导致怎样的因噎废食。
为了缅怀亡者、为他们祈祷、求真主提高他们在乐园的品级,穆斯林会设宴款待学者、亲朋好友,或施济穷人、乞丐,期望把回赐赠给亡者。根据圣训和学者、伊玛目们的诠释,这些做法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可嘉。但有些人为了反对过亡者的忌日、反对为亡者念“亥听”,索性不请客、不施舍了,把为亡者请客视为“异端”,蔑称为“吃丧饭”。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因为没有哪个伊玛目、学者反对请客、施舍,举意把回赐给亡者,即使他们对有些问题有分歧(如念古兰经,举意把念古兰经的回赐给亡者等,但伊本·盖伊姆等著名伊玛目主张其回赐可以到达亡者),但对施舍、请客等回赐可以到达亡者没有分歧。
主麻后是否做撇生(晌礼),在穆斯林学者、伊玛目之间有分歧,尽管比较强的观点是不做撇生,因为同一时间两种主命不能并举、也没有关于先知和圣门弟子主麻之后又做撇生的任何证据。但一些穆斯林出于反对主麻后做撇生,索性连圣训提到的主麻后的四拜圣行拜也不做了,一做完主麻就逃之夭夭,然后声称是在回归经训、革除异端!殊不知,主麻后的圣行拜(如果在寺里礼就礼四拜,如果回家礼就礼两拜)是圣训明确提到并强调的;主麻后不做撇生,并不意味着不做主麻后的圣行拜。
还有,许多人为了回归经训,反对异端,把许多与异端无涉的领域也列入“异端”,如为了反对过圣纪(先知诞辰),索性连任何其他学术、文化活动也不搞了,统统视为“异端”,殊不知,作为“宗教功课”去搞一种活动,与作为纯粹的社会或文化活动不可同日而语。海湾某国一位著名学者(愿主饶恕、慈悯),公开撰文否定“伊斯兰思想”这一术语,认为如果这一术语成立,那就意味着伊斯兰有对也有错,可以任人增删。殊不知,“伊斯兰思想”并不是“伊斯兰”的同义词;“伊斯兰思想”相当于法源学中的“演绎”或“创制”,有对也有错,正如先知针对演绎者所说“演绎者如果对了,有两个报酬;如果错了,有一个报酬”。而伊斯兰则来自真主,完美无缺。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
属于因噎废食的还有,由于已有的许多艺术(包括电影、音乐、绘画等)含有非法、不健康的成分,就笼统地否定所有艺术,哪怕健康、符合伊斯兰价值也罢;由于一些娱乐活动耽误礼拜、玩物丧志,就笼统地把所有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等列入“非法”,盛传“凡是玩艺玩耍都是哈拉姆(非法)”的神话。这些因噎废食,极大影响了艺术在穆斯林国家的发展,以致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影视艺术一蹶不振,或几乎为零,与此同时,又大量引进欧美的影视作品,用来填补艺术生活的空白,而根本不顾它们是否健康,是否损害下一代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以上所举,是一些穆斯林或某些思潮和派别因噎废食现象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随着对伊斯兰及其经训、文化的正确理解,对穆斯林所遇各种挑战的深切体会,这类因噎废食会逐渐消失,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