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影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 百科
- 2020-07-01
- 94热度
- 0评论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赎》是在大二的时候,当时并不想看这部电影的。一看这个名字就不喜欢,肖申克是什么,又要救赎啥,真的很不感兴趣,况且题目就很无聊好吗。
但是架不住舍友极力推荐,一个劲儿地跟我说好看好看!恰好自己又剧荒,无聊得很,那就打开看看好咯。于是下了晚自习,便窝在宿舍里,打发一下时光。
结果万万没想到,看完我就失眠了,把我给激动的,简直是热泪盈眶热血沸腾。大半夜地睡不着,又拿起手机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观后感。虽然不是感人的催泪剧,但看得差点要哭了,不是因为煽情而是因为励志。这碗心灵鸡汤,实在太香了,来吧朋友,一起干一杯!
那时自己的生活还很简单,像大多数的学子一样,小学中学大学一路走来,平平淡淡,除了读书学习,再加上简简单单的交友圈子,并没有过多的生活体验。看完就单纯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励志剧!
而今已是毕业多年,混迹江湖,有了那么一丝人生阅历,再次重温这部电影,竟有了新的感触。
影片介绍
《肖申克的救赎》猫眼评分9.5分,豆瓣评分 9.7分,知友推荐91%,总之评价就是很高啦。电影上映于1994年,算是一部老电影了,那时还没有什么华丽丽的特效,就这么平实朴素地记叙了一个狱中生活的故事。但是历经这么多年,经久不衰,堪称经典。时长2小时22分。大家可以去看看,感受一下心灵的冲击。(下面开始剧透!!!)观影感悟
现在回过头来再回味一下这个题目《肖申克的救赎》,救赎?是谁在救赎又是在救赎什么?其实,看完发现,这,仿佛就是在救赎我们自己,救赎我们每一个观影人。
镜头一开始,幽暗的光。在黑夜中,一个男子,一辆车,一瓶酒,一把枪,几颗子弹。
镜头切换,法庭上,这名男子作为被告,接受律师的质问。他的妻子被谋杀且生前出轨,他无疑成了最大的嫌疑对象。因无法为自己洗脱嫌疑,只能被判入狱。他是影片的主人公之一安迪·杜福雷。
画面切换,在监狱中又出现了另一位男子,因不合格还是无法获得出狱的机会,只能再次入狱。他是影片的第二位主人公,叫瑞德。
安迪来到了这个叫肖申克的监狱,“罪名是谋杀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入狱以前,他是波特兰银行的副总裁。对他来说是年轻有为。”
绝望
入狱第一晚是最难熬的,“过去所有的一切都离你而去,只剩下回忆……”人身被限制了自由,这时才发现一切都不是梦竟是真的。昏暗的牢房,狱友的挑衅、嬉笑怒骂。很多新人在这里的第一晚都会崩溃甚至痛哭流涕。
里面有个新人被调戏,先是崩溃大哭。哭喊道自己并不属于这里,只想离开只想回家。仿佛瞬间成了一个三岁小孩,想要立刻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然而他的叫嚷惹烦了脾气暴躁的狱警,被活活打死了……一切立刻变得安静,死一般得沉寂与冰冷。
此处电影刻画的场景特别真实,沉闷又晕暗的环境,强有力的文字语言……都非常具有感染力。在观者内心,甚至都能感受到新人入狱第一晚的那种压抑与绝望,很想逃避却又无法摆脱。
适应
“而刚进入监狱的主人公,作为新人却是一言不发,没有任何表现。”镜头对他第一晚的表现,没有过多的叙述。此时也无法想象风华正茂前途光明的他,有着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
“安迪一开始很自闭,我猜他在想办法接受牢里的生活。一个月以后他才开口,和某人谈话”后来安迪找到了瑞德,想请他帮忙弄样东西。或许瑞德天生对安迪有点好感,还好心提醒了他要面临的麻烦。
“他不太说话,一举一动都不像普通的人,他漫步着,就像在公园里散步,像穿了件隐形的外套……”这是瑞德眼中的安迪。看到这儿想必每个观者心中都会有所触动,明明身处牢笼,已套上了厚厚的枷锁,被限制了自由。却还能这般潇洒,闲庭信步,虽然肉体被制约,但心却像自由的飞鸟。
有时候,既然暂时改变不了所处的环境,倒不如先改变自己的心态。
改变
然而狱中的生活并不如安迪想象的那样简单,觉得自己只要不去招惹别人,就不会有什么敌人,现世安稳。很糟糕的是,在狱中,安迪时常受到“姐妹花”的虐待与殴打,他只能不断与之抗争,脸上时常挂彩。这样的折磨甚至都成了他的常规。
这难道不像我们的生活吗?有时候,我们何尝不想过那种与世无争岁月静好的日子。不找事不挑事,安安稳稳过日子;不争不抢,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只要活得坦然过得舒心就好,甚至别无他求,然而总是事与愿违。总会有那么一些糟心的事情出现,不顺心,不如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有时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不可控。要么改变心态看淡这一切,要么与之抗争打败这一切,要么换个环境远离这一切……肯定不能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满腹牢骚的尴尬处境,既气坏了身子又白白耗费青春,多不值得。
自由
后来安迪在瑞德的帮助下去翻修屋顶,并在那里利用自己的学识帮助暴躁的狱警解决了税务麻烦并获得奖赏。为同行的狱友争取到了几箱啤酒,大家坐在屋顶上沐浴阳光喝着酒,怡然自得潇洒惬意。“我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是个自由人。”此时的画面很舒服,灿灿的阳光洒在了每个人幸福自由的脸庞,音乐也变得舒缓轻松甚至愉悦。安迪的眼中似乎在发光,充满希望,一脸笑容,瑞德称这是“一种奇怪的笑”。
这时的光影很美,柔和;音乐也很美,舒缓。整个画面透露着幸福的格调。此时大家仿佛都不是狱中人,而是一起工作的伙伴。于是,他们成为了朋友。而安迪,正在这美好的午后享受着这片刻的自由,洋溢着幸福的美好。
看到这儿,观者也终于从那些压抑沉闷的氛围中暂时解放出来,感受到了轻松与愉悦。
有时候想想我们,被生活所累。尤其是还在奋斗中的年轻人,或许早早背上了买房的压力,还有各种生活的负担。为了谋生不敢有片刻的歇息,甚至一直过着996的生活。何尝不像这些人,被束缚手脚,活在这围墙之内,活在这牢狱之中。现在的我们也未必如此刻的他们一般自由。
即使生活再忙,我们也不要忘记为自己解压,短暂停留,看看这美好的生活,触摸一下心中美好的希望,那是对自由的向往。
体制化
在影片中还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布鲁斯。一个慈祥善良温和宽厚的老人,在狱中生活了五十年。在这里,他负责管理图书馆,在狱友心中有一定的声望,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而且有教养。大家不会欺负他,甚至敬重他。
在他六十多岁的时候终于获得释放,离开牢狱获得自由。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但他的表现却让人惊讶,很伤心很抗拒,不想离开这里。
“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因为在这里,他过得很舒适也很满足。但是出去了,他什么也不是,又要面临新的挑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在别人眼中,他只是一个假释的囚犯,一个没用的老人,连申请张借书证都有困难。
布鲁斯一身整洁,衣装革履出狱了。可怜的他形单影只,无法适应外界巨大的变化。外面的环境让他既陌生又害怕,想念自己原来的“家”。政府给了他自由,他却选择了自杀。
这又何尝不像我们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呢,一开始我们可能会讨厌自己所处的环境,抗拒甚至逃避。慢慢地,我们开始学着适应,学着接受。最后,我们竟然发现离不开它了,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这份工作都给自己带来了满足与温饱。却又像温水煮青蛙,慢慢消磨了我们的斗志。直到最后,我们才猛然发现,离开了这份工作,竟然什么都做不了甚至什么也不是。自己把自己“体制化”,慢慢把自己束缚在一个蛹中,怡然自得,惬意舒适。
其实,只要外界没什么太大的环境变化,我觉得,这样也没啥不好的。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人人安居乐业倒是也蛮不错。或许,人在年轻时都不想受到任何束缚,向往自由。然而到老了,却只想现世安稳,能有个庇护所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就很好。
但是外界环境却是多变的,以前的下岗大潮,还有最近受疫情影响,许多大小企业都受到重创……先不说了,接下来我们再继续往下看吧。
希望
后来安迪在狱中混得很不错,干着相对轻松的活儿。并为图书馆申请了很多书籍。这舒适的小日子,已经比其他囚犯优越多了。随着书籍一同寄来的,还有一盘磁带,安迪拿起它放起了音乐,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这简直可以称为是美好的东西。美妙的音乐飘向了整个牢房,甚至冲破围墙飘向了远方,仿佛带来了希望与自由。
“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美得让你心痛。我告诉你,那声音飞翔,比在这个灰暗地方的任何一个人梦想的都要高远,像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我们这灰色的鸟笼,让这些围墙消失了,在那一刻,每个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
当然,监狱长非常生气,命令他立刻关掉。但是安迪却依然作死的把音量调大了。又露出了在屋顶阳光下“怪异的笑容”。然后,他被关禁闭两周。
狱友:“被关了两周,值得吗?“
安迪:“那是我最好的时光。”
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墙围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他们找不到、拿不走的东西。”
瑞德:“你指什么?”
安迪:“希望。”
瑞德:“希望?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逼疯,在这里,希望毫无用处!你最好认命!”
安迪:“就像老布一样吗?”
或许安迪在这里早就慢慢适应了甚至也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但是老布的死却惊醒了他。他并不想像老布一样,他还是向往自由的。音乐告诉他,外面还有更加美好的东西,这是希望,提醒着他要一直努力。但是瑞德却觉着,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因为你根本出不去(也就是梦想无法实现),有这样的想法不仅没用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甚至自我折磨,万分焦灼。
后来,安迪送了瑞德一只口琴。那是希望……【未完待续】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张新宇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感,这是在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的感觉。
当看到老布被假释后,我产生了一种无奈而心酸的的感觉。他说,他想回到肖申克去,因为在那里我还能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还有人向他笑,亲切的叫他老布,他还能和瑞德他们聊天说地,又或者说一些生活琐事,这样一切都好,这样的生活是他想要的,而在被假释之后,他几乎什么都干不了,受到忽视,呵斥等等,也没有人会叫他一声老布。老布说过:我想,当局不会注意我这么个糟老头子的。于是老布便死了。
同样的,当安迪和瑞德坐在墙根下说话时,我注意到瑞德说过的几句话:他也被体制化了,像老布一样,在肖申克里,他几乎是万能的,什么都能搞到,但在外面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假如没有安迪,可能他也会像老布一样崩溃吧!
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被需要感,因为你被需要了,说明你来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你对别人是有价值的,你对他人有利,有人承认你来这个世上不只是来消耗资源,你还可以发光发热,你还可以用自己的光自己的热,来照亮他人,温暖他人。
我们为什么会存在,因为我们被需要着,我们还有对他人的价值。可如果当某一天,我们都不需要彼此了,孤单寂寞的活着,在自己的世界中生火取暖,可能那时我们会面对苦痛,因为我们活的毫无价值。
、海梦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李硕
小时候常做同一个梦。
金色的沙滩上,浪如白练。大海作为一个慷慨的馈赠者,时不时地送上一片片精致的贝壳,在艳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而我,正专心地做着沙堡,盼望着自己会成为最伟大的建筑师。不经意的抬头,与那些仰望碧空的脸,打个照面。
梦,到这里就停止了。醒来后,莫名的惆怅的涌上心头,生在内陆小城的我是多么想时常看一看海啊!于是我一次又一次走进这个美丽的梦,无法自拔。但它终是伴随着童年爽朗的笑声,在日益繁重的学业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直到我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那个梦,又清晰起来,尽管那份心境已有些许淡漠,沧桑得如同前世。
我的目光,不停地穿梭,越过时光,越过历史,到那1949年的英格兰,到那灰扑扑的肖生克监状去。
这是安迪到这的第一年,罪名是谋杀妻子及其情夫。他坐在囚车上,两只淡蓝的,像是被天染过了似的眼,蒙上了一层阴翳,他迟钝地看着那铁栅门,随着刺耳的声音,打开了,里面囚犯高亢的声音,像是海潮淹没了他的耳朵。
他闭上了眼。
再睁开眼,已进入肖申克高高的院墙,仰望着内部的建筑,竟透出雄伟之感。之后,就是无聊的洗澡、撒防虱粉和典狱长的例行讲话,他说的那句“不要侮辱上帝啊”,听着有些刺耳。
他进入自己的牢房,伴着狱警的那句“熄灯”张望着看到灯一个个的关闭,看到黑暗正踏着静静的步子走进这暗无天日的牢房。他也听着,听着新来的胖子哀哀地哭泣,听着那个叫海利的狱警边叫骂边殴打着新来的胖子,直到他倒地不起,他沉默着,度过了寂静的一夜。
瑞德,那个关了十几年的黑人,就这样认识了他,那个叫安迪的人。没想到,他与安迪的友谊,竟持续了二十年。
在这黑暗的二十年,安迪究竟经历了多少,连身为朋友的瑞德也数不清:被“三姐妹”欺辱,被典狱长利用,被海利殴打,被关禁闭,即使知道自己是清白的,还没法让自己从这里出去!可他的脸,依然是波澜不惊,如沉静的海水一般。他甚至,在帮助囚友喝到啤酒时,露出奇异的微笑;在饮集雕刻石头时,眼中闪烁着光芒;在翻阅书籍时,在深夜冥想时在沉浸音乐中时……你会看见一个优雅而高贵的灵魂,飞出牢笼,飞出栅栏,在辽阔的天空中,伸展出雪的翅膀,像鱼儿般自由地游弋着。
他是天使,坐入凡间的天使。
啊!是什么使他的翅膀,不被无情的现实泥潭所污染是那个梦。
蔚蓝的天空下,是一片依然蔚蓝的大海,在海鸥的见证下,他们的唇渐渐靠近靠近--海平线,是唇模糊的边界--他们相吻了。沙滩是大海长长的金发,绵延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凌乱而柔软。而安迪,站在这头金发上,发丝轻轻地钩住了他的脚。他的手下面,是只破旧的驳船,正在被轻轻擦拭着,铁锈也随之脱落,落在地上,像是火焰,燃烧着他的热情。而他的朋友,瑞德,正热心地拿着冰凉的啤酒边招待客人,边亲吻着瓶口灌了下去。
船,慢慢的重回年轻,它将载着安迪和瑞德,随波逐流,直到永恒爬过了他们的额头,直到孤独没过了他们的脚趾,直到,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静静地地,离开这世间。
那梦,竟持续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都过了二十年了,那个梦,怎么还是不肯醒因为那不仅是梦,更是希望。
这希望支持着他,令他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和一把小小的锤子,凿开了一条通道。
这通道,通向天堂,
天堂的那一侧,是芝华坦尼荷,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梦之地。
终于他可以怀着自由的心,看那大海,看那细沙,看那驳船,还有,他朝思暮想的那个朋友。
他们的海找到了,我的呢?
看完影片后,我回到家,怅然入梦。那个爱海的男孩,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也该寻找属于我的海了。
、向着光亮那方
马丫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故事的最后,安迪循着心中的光,去往了梦里的太平洋,一叶扁舟载起了他所有的过往;瑞德没有放弃生的希望,走向了布好的棋盘,找回了最初的梦想。他们不再被那些有罪或无罪的言论所支配,不再为堂而皇之的改造而羁绊。瑞德说:“人,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而他们也真如此言所讲,不仅活,而且活得光亮。
他们始终,向着光亮那方。也许过程曲折,也许人走茶凉,也许不尽人意,但我想,他们一样,真正得到了救赎。
一、关于自由
真正能关住一个人的。不是钢铁铸造的房子,而是心中矗立的高墙。
谈到自由,我脑子里的第一个人,不是精心策划20年终于逃离苦海的安迪,而是那个会因为你鸟儿受伤而流泪的老布鲁斯。他的结局也许没那么完美,可我想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我一直都认为,监狱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劳役,也不是危楼高百尺的黑暗,而是在剥夺一个人的自由后,又摧毁了她找到自由的能力。当布鲁斯手紧紧攥着电车扶手,宛若孩童时,当他因没见过如此多的汽车,而差点被撞时,他的身体或许自由了,可他的思想却被永远关住了,瑞德说他被彻底“体制化”了,因此他才为了留下,而将尖刀逼向另一个人的喉咙,他至死都没有从心灵的围墙中翻越出去,因此只会永远被禁锢。
如果人心是自由的,那么即使如安迪一般被关禁闭,也能在心中高歌,真正的自由不是环游世界,而是心灵的解脱,自由,与他人无关,由自己定夺。
二、关于希望
希望,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安迪曾说:“希望是一个人内心的夺不走的东西。”因为心怀希望,才不会放弃活着,因为心怀希望,安迪才能坚持20年的“雕刻”。希望是最可怕的东西,因为它是一切的根源,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在北风萧瑟的寒冬里,希望是光明,是暖意。
心怀希望的人不会认输,因为他相信他肯定,草木顽强,人亦坚韧,一切生命都能创造奇迹,只要心怀希望,就能如安迪一般绝处逢生,活的光明。
三、关于救赎
“主的审判终将到来。”
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可单从内容来看,很难发现何存救赎,人性的黑暗,三姐妹的欺压,典狱长的罪恶,汤米的惨死,无处不折射着一个字――恶。很难想象,五六十年代的社会已如那般污浊不堪,但我们发现,无论何时恶终会被打败。光明会到来。只要我们相信正义的存在,他就一定会如期而至。三姐妹之手再不会兴风作浪,典狱长饮弹身亡,我想,这是上帝对苦厄之人的救赎。主的审判终将到来,有好有坏,何种救赎都取决于一个人的自身。
自由,是安迪的救赎,死亡,是布鲁斯的救赎,重逢,是瑞德的救赎,地狱亦是典狱长的救赎。
身处苦难的人,请坚信,救赎终将到来,主的审判终将降临在黑暗身边。
四、关于重生
安迪重生了。
瑞德重生了。
故事的结局,每个人都如获新生。安迪挺过几百码肮脏的污水,来到了蔚蓝的太平洋。而这新生,来源于他内心的光芒,因为他始终向着光亮那方。心中有光,时刻都能宛如初入世般干净坚毅。凤凰涅磐,500年一次,他心存洗涤尘世的微光,获得了重生,在人生这段长途跋涉的旅程上,或许困苦,或许也有幽暗的小道和肮脏的污水,可只要心中有光,始终向着光亮那方步履不停的走,一定会来到那片蔚蓝的太平洋。重生的含义,并不是转世投胎,奈何桥旁,而是大病初愈,而是如安迪一样心怀向往,是救赎,也是心中的光。
也许,影片里不乏黑暗桥段,亦有灰白时光,可我想说想看到的,不外乎自由,希望,救赎,和重生。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我希望拥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没有枷锁的自由,我希望像安迪一样,拥有永不退却的梦想。
我希望,永远向着光亮那方。
、希望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赵晓颖
一部好的电影就像是珍藏了多年的酒,撬开木塞,酒香四溢,轻嘬一口,又饱含馥郁醇厚的时间印记。这是我初次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虽然不太熟悉这部影片的背景,但影片里的每一处情节都扣人心弦,让人产生无限好奇。不过最令我敬佩与赞赏的人物还是男主人公安迪。
他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生活环境优越,但却因被冤枉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被送进了监狱,最后通过自己的坚持和一种满怀希望的精神逃出了监狱,重建了光明。他看起来十分软弱,而且还文绉绉的,总是有一种书生子气环绕在他周围。正是因为他这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招来了很多人的欺负,总是被打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但“人不可以貌相,还水不可斗量”,不论是安迪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狱友们换来啤酒,还是广播里播放的没有人能听懂的意大利歌曲,还是他通过每周写一封信最终得来的书,这些都说明了安迪的不简单,而他的优点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与监狱里的其他人不同。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描述其他人,我会选择瑞德提到的“体制化”,他们被体制化束缚,但同时他们也适应了这种体制,在高墙里有限的空间内过着日日重复的生活,早已习惯了整天在监狱里被人又打又骂,过着“非人”的生活。但如果描述安迪,我会选择“希望”,他从进入监狱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放弃获得自由的希望,而且还给监狱中的其他人带去希望,他通过从瑞德手中拿来了一把鹤嘴铁锤,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凿出了一条三米长的隧道,后来又在臭气熏天的下水管道里爬了一晚,足足有五个足球场那么长,这让我们感到无比震惊,但安迪挺过来了,获得了生的希望。看到他到达管道出口,然后跳到水中,将已经穿了几十年的破旧牢服脱下的那一刻,我的心迟迟不能平静。
让安迪逃出来的动力是什么?我认为是心中的希望和那种坚持的劲头。其实希望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我们拥有它,即使是落入万丈深渊,也有可能重见天日,我们没有它,即使有再多的可能也会最终走向绝望。
有时候,生命极其脆弱,所有每个人不要背负太多的痛苦与悲伤,而是应该活的豁达一些,乐观一些。要知道,我们活着的意义是追求幸福和快乐,而不是被痛苦所折磨。对此,一位心理学家的建议是:痛苦来了要耐得住。同时,深感痛苦的时候不妨想想宇宙。是呀,每一个生命对于宇宙空间来说都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我们几十年的生命相对于宇宙的“年龄”来说,更是不值一提。因此,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想想浩渺无垠的宇宙,想想自己的微不足道,是不是可以将痛苦化解掉呢。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想成功,我们就必须要坚定信念,不仅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百折不挠的韧劲,而且要有宠辱不惊的平常心,保持清醒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而这些优点仿佛都在安迪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得不说希望也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最酷的安迪
杜沐泽
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后,我认为电影比原著看起来更直观,更震撼。在这里,我想讲讲最震撼我的人物——安迪。
金色卷发,又高又瘦,浅蓝色的深邃的眼睛......读书时我便一直想象安迪的模样,看完电影,我想安迪就是这样的,一表人才,金玉其中。安迪是多好的人,长得好看,心性也远超于常人,在监狱中,他从天堂跌至地狱,被“三姐妹”纠缠,被殴打,被驱役,可他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但我认为还是要有希望,瑞德,只要心中有希望,就永远有希望。”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她的努力与坚持终于惹烦了州政府,收到东西那天,他找到了一个唱片机。于是,他将警卫锁在厕所里,将监狱长锁在门外,将唱片机放在广播旁,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样舒舒服服的倚在躺椅里,和自己几千个“朋友”听音乐,听着自由的声音。所有犯人抬头听着广播,眼中对自由的渴望与着迷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虽然事后安迪被锁在“黑匣子”里两个星期,但他说“这是我最快活的两个星期”“因为我有‘莫扎特’,它在脑中,希望在心中。”
安迪不仅心性远高于常人,他的计谋,他的智慧,也非同一般。在他刚入狱第二天,狱警打死了一个犯人,别人都愣住了,他问:“他叫什么名字?”联想到他越狱后告发那狱警,我猜他可能一入狱就已经开始渴望出狱并计划好出狱要做些什么了。安迪都做了什么?我来告诉你,在他入狱前,他便准备好了一个假身份以及所有证明,他将它们藏在牧场里,又将自己大部分财产存在银行,然后,他将一些钱塞进肛门,带进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偶然发现墙体的酥软,于是他不能回头了,他买了海报,遮住了他挖的洞,并一点一点的将挖出的碎石运出去;他构建了监狱人员与他的关系,使他有单独的牢房,而每次查房,狱警什么也不敢做。当通道快要打通时,他降慢了速度,他要考虑逃生的路线,以及这里是否能出去,他费尽心思看到了肖申克的地图;最后他爬过了五百码臭烘烘的下水道,逃出生天。而在此过程中,他要时刻担心牧场是否会建造房屋,是否会将他的身份埋在混凝土下,否则他出去后也只有原封不动的回来;他要时刻担心查房时会不会偶然间让人发现他的通道;除此之外,他要靠的只有一把小小的石锤。换做别人,恐怕早就疯了、绝望了,可安迪做到了。
几天后,西装革履的安迪取了自己的财产,微笑着将肖申克里的真正的恶棍——狱长和狱警,送进了地狱。
“有些鸟一进来你就知道,它不属于这里。”安迪就是误入肖申克的一只孔雀,足够聪明,足够强大,这就是最酷的野心家,最酷的安迪。
、牢笼
马敬泽
“你会发现这些墙壁很奇怪,最初你恨它,可后来你却离不开它了。”瑞德惆怅的说。:“这就是被彻底改造。”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从被改造者的视角出发,首次把改造者与被改造者的矛盾搬上了荧幕。
还记得老布吗?这个满头银发的犯人在监狱里是那样随和,但当他被假释时,却激动的对朋友拔刀相向,只为留在肖申克,他就是被彻底改造的例子。可是每次瑞德有假释的机会时,无论他得多么诚恳的表示自己已经被彻底改造,却总是被驳回。那‘彻底改造’的意义是什么呢?怎样才算被‘彻底改造’?答案是:‘彻底改造’等于‘丧失劳动力’。
影片中,安迪因为工作出色而被调到没有什么实际工作的图书馆,这也意味着老布的最后一丝价值也不复存在,因此上层不愿意再养这个不会为自己挣钱的废物,于是他们宽宏大量的为老布打开了通往自由和死亡的大门。这很值得玩味,在社会中很多冠冕堂皇的术语往往能掩盖一桩桩暴行。犯人们每天都要无条件的为监狱干活挣钱,上层们称其为改造犯人;狱警们可以随意的殴打犯人甚至杀死他们,因为法律判你有罪,而狱警则是正义的化身。在肖申克的高墙里,囚犯们只是一个个可以被随意压榨的工具,当囚犯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时,就会被抛弃到社会。监狱,剥夺了他们的一生和做人的资格,老布的死也充分证明了囚犯们已与外界格格不入。安迪含冤入狱,以及老囚犯们那淡淡的一笑:“我们都是清白的。”这似乎更加说明了整个社会体制不合理性。
肖申克,不仅仅是一所监狱,而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吃人的社会中,你有罪无罪全凭审判者的臆想和一个借口,底层人民就像囚犯一样,没有任何发言权,失去利用价值,就有理由被社会抛弃。
最后安迪得以成功出逃,他理解了体制的不公平性,牢笼的外面只是一个更大的牢笼。所以他选择了无体制化,去了一个没有记忆的海岛。
作者地址: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高二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