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读后感(《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
《我的前半生》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的自传,虽说是前半生,但是一直记录到1959年,也基本算是溥仪的一生了。读完有一些感想,笔而记之。
生平
我愿意简单的回顾一下溥仪的生平。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生于一九零六年,卒于一九六七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帝。
一九零九年继大统,年号宣统。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但根据《清室优待条件》,仍保留帝号,居住在紫禁城,直至一九二四年。
溥仪和皇后婉容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溥仪及其家人居住在天津,一九三二年被侵华日军携至东北,成立“伪满洲国”,被日军立为“伪满康德皇帝”。
”伪满康德皇帝“溥仪
溥仪在写检查
一九四五年日军战败,溥仪被苏军带至苏联;一九五零年由苏联方面移交中央政府,收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劳动改造。一九五九年建国十周年被特赦,一九六七年因肾癌逝世。
溥仪其人
评价人物是非常困难的,我只能勉强说一说我的感觉。
一直以来,我贴在溥仪身上的标签是”懦弱无能“,因为他丢掉了清朝几百年的江山,并且在日军的胁迫下当了“伪满国”的皇帝,可以说是毫无建树。但是我逐渐发现,作为个体的人是复杂的,有很多看似矛盾的特质可以毫不违和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作为皇帝,和他人交流时他总是高高在上,这一点直到他进入战犯管理所的初期也没有完全得到改变,但同时皇帝的身份又使得他从小见多识广,多大的场面也不会惊慌,可以喜怒不形于色,哪怕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也可以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不会自己穿衣服、剪指甲,进入战犯管理所后,衣服扣子经常扣错,甚至需要同在监狱里的岳父帮助自己洗涮衣物。
作为一家之主,他可以随意打骂仆人,甚至是自己的晚辈,心情不好时,可以让晚辈们跪成一圈相互抽嘴巴;作为日本的傀儡,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和地位,对关东军百般讨好,视东北人民的性命如草芥。
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我们并不好直接给这样的一个人物定性。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征也许正是其最真实的体现。
题外话
想到一些题外话。
为君不易。这应该是贯穿阅读全程的一个感受了。以前一直觉得做一个明君不易,当一个昏君应该还是相对容易的吧。现在想来,可能是因果倒置了。皇帝身边的人鱼龙混杂,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在做出决策前,一定要清楚地判断出每个人的意图,而这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历史上的不少皇帝也许自身非常想有所建树,但不小心被佞臣引上了歪路。
勿忘国耻。老调仍免不了重弹。溥仪的这本书,应该说,有一部分是可以作为史料看的。其中,关于伪满期间(1932~1945)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曾经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的万人坑时有过这种感受,累累白骨就在眼前,那对于心灵的震撼是非常之大的。
国若不国,何以为家?溥仪一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为保性命,只能躲在外国租界;伪满时期更是被日本人掌握着性命,一代帝王沦落至此,

 

《我的前半生》观后感
这是一篇关于《我的前半生》的观后感
全文共33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要么看到结尾,要么读到最后
文中所有蓝色字体均为超链接
点击可直接进入对应文章
读完之后,记得回来
初中同学令龙在我朋友圈留言,我们聊起了天气闷热,聊起了今日大雨,聊起了庄稼干旱。
我才想起,我已经很久没下地干活了。
有多久?久到上次下地干活时,还没有手机拍照。
要不然也不至于翻遍相册,数千张照片却找不出一张放到这里。
前天二宝外甥女过十二日(当地习俗,孩子出生第十二天设宴宴请亲戚),姐姐问我去不去她家,去不去饭店。我说,不去了。
亲戚们接踵而至,你一言我一语。我去了,大家又得关心我一番。二宝的节日,当舅舅的怎么好意思喧宾夺主,占了主角的位置。
没成想,刚刚做好饭端到办公室,亲戚们吃完宴席纷纷来看我了。
妗子、姨、表哥表嫂表妹表妹夫以及小孩子,还有家中的老姑、大娘和嫂子,前前后后三十多人。
农村有个习俗,每个人都有一两件“高档”衣服,平时不舍得穿,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才穿。在光鲜亮丽的黝黑皮肤上,在充满温情的土话(方言)里,我恍然间发现,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十年,我几乎没去过亲戚家吃饭,从来没在亲戚家留宿。
刚刚送走亲戚们,大学同学高涛和兴敏学长推门而入。
我事先毫不知情。农大毕业六年后,我们第一次见。
高涛假借给客户送资料之名,从500路外的泰安长途驱车,到济南喊上兴敏学长一块来看我。
我们聊起了对面的游泳馆,聊起了小时候光着屁股偷偷去湾里(方言,水库)洗澡,一个猛子,从这头游到那头。(请读此文章的家长朋友看好孩子,千万别私自下水洗澡)我才想起,我已经很久没下过水了。
姐夫办了游泳馆的会员卡,一直放在我这里,一年时间,我只用过一次。
村里儿时的那些湾,已经被填平,建起了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子。
朋友圈最近被《我的前半生》刷屏,大前天晚饭时,我在网上看了两集,饭后用两个小时,快进加速,全部看完了更新的18集,然后用十分钟搜索了剧情结局(文中有剧透)。夜里,我把自己装进了剧情,做了一夜的梦,以至于早上十点才睁开惺忪的双眼。
贺涵说,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在睡前一小时持续思考一件事情,那么他在入睡后,大脑仍会出于这种思考之中。
我就是这种,如果睡觉前想着一件事情或者有没完成的工作,那么晚上会睡得特别不踏实。追剧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从来不追。实在抵挡不住朋友圈的狂轰乱炸,我就在剧集全部播完后一次性快进加速看看了解一下。不至于看到小伙伴儿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却云里雾里,不明其意。
不管是听评书落泪,还是替古人担忧,我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只不过是在对方身上捕捉到了自己的影子,然后孤芳自赏,或顾影自怜。
我们通过评价别人,来表达自己。
又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我的前半生》中有关于婚姻、孩子,进而对生活态度和追求的演绎。
看着可爱的二宝外甥女,看着亲切朴素的乡亲,看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似乎有点话想说给“我的后半生”。
这只是最近几天发生的事,引起了我对生活的一点感悟,至于剧情好坏,结局如何,那不是我关心的事。我就是解解闷,逗逗乐,不是为了从电视剧里学人生哲理。
所以,这是一篇观后感,而非影评。尤其是影评需要在观看时频繁截屏,影响观看体验。
——是为记
现在的电视剧,如果不扯上婚姻家庭道德伦理,似乎就没有收视率。哪怕前段时间的反腐大局《人民的名义》也是如此。
《我的前半生》中,贺涵和唐晶组合看似是众望所归,但在中老年妇女和仙女姑娘们为贺涵拍手叫好时,贺涵爱上了唐晶最好的闺蜜、自己曾最讨厌的罗子君。
唐晶选择了无名男配角,饮恨远嫁,从此天涯。
事(视)与愿违。
谁的愿?吃瓜群众的。
看的时候,我也认为他们会走到一起。
贺涵说:“两个人出于什么关系才能保持长久?恋人,朋友,还是竞争对手?生活需要一个让你时刻保持新鲜感的人。”
我想,对处在商业金字塔尖的精英来说,竞争对手无疑是最能刺激对方永葆活力的砝码。
贺涵和唐晶就是这么一对。
然而,就像贺涵给面临离婚而近乎崩溃的罗子君兜售婚姻成本理论的时候,罗子君脱口而出一句“你不计回报的爱过一个人吗?”
看贺涵被人触到心底死穴无力反驳的表情,我觉得他跟唐晶走不到一起是必然的。
就像唐晶说的,他已经是贺涵第一,难道还想跟第二谈恋爱吗?
“我们还是好朋友,还可以一起吃喝玩乐,但也只是好朋友。”
贺涵不止一次地在唐晶面前,给罗子君讲述他的工作技巧和感情理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别人都是交易,唯独他是交情;别人爱上的是行星,只有他爱上的是太阳。
这些东西,放在肚子里,无可厚非;天天挂在嘴上,而且引以为傲,那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当然,这些都是局外人的马后炮。
唐晶说,十年,为了你,我画地为牢。
贺涵说,你的十年,同样也是我的十年。
是啊,谁的十年不是十年!
爱情本来就是“算不清”的,如果非要在爱情里争个输赢对错,结果……只能是没有结果。
你结婚了吗?要小孩了吗?
怎么还不结婚,还不要小孩?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家的谁谁谁……
朋友圈又有人在吐槽。
关你屁事。
朋友如此回复。
婚姻是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和过程,但不是所有人必须选择的一条路。
婚姻,除了爱和陪伴,还有家庭和责任。
除了父母,再宽松一点,加上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和伯叔姑舅姨,有几个人是真得关心一个人是否结婚,是否要孩子?他们只是一种没有话题而找话题的“随便聊聊”而已。说不上善意,但肯定不是恶意。
要不然呢?他们聊什么?普希金的诗歌,还是埃菲尔铁塔中的至死不渝,又或者是七月的棉花已经长了几个桃子,隔壁老王家的西瓜卖了几万几。
同样,既然跟别人非亲非故,哪怕是沾亲带故,何必去触及别人不愿提或不屑提的话题呢?
万一被怼回来,徒增尴尬,何必自找没趣呢?
交流应该是舒服了自己,愉悦了对方。
真正不在乎的人,不会开口去说。一旦开口,那就是在乎了。
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从来不主动问别人婚姻和家庭情况,说含蓄点叫尊重,说直接点叫跟我无关。
哪怕是我姐,我们经常微信聊天,只要她不说二胎的事,我从未提过一句。
现在姐姐有了二宝,做舅舅的只有爱和祝福。
婚姻,有结,便有离。
陈俊生和凌玲,各自离婚走到一起,成为众矢之的,沦为笑资。
凌玲说,就算没有她,陈俊生和罗子君也不会幸福,不会一起走到老。
罗子君的妈妈说,中国有那么多的家庭,就算夫妻之间没有感情了,也不会离婚,依然凑合着过。
离婚会对家庭有很多影响,尤其是孩子。但它是一件违法乱纪天诛地灭人神共愤的事吗?
社会物质文明如此发达,人们对婚姻的理解和包容却似乎没有进步。
当然,如果你也已经知道了结局,或许会问一句,凌玲是得到报应了吗?
什么报应不报应。
这就是每个人不停地做出选择,然后为每一个选择承担责任的过程。
这就叫生活。
风花雪月,山盟海誓,最后都会变为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
就算是贺涵花好几万空运回来的鱼籽,谁能吃一辈子不腻?
《人民的名义》中,侯亮平说,李达康是个好书记,可是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吧!似乎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贺涵一战成名,成了诸多中老年妇女和仙女姑娘们的标准餐。
祝你们幸福。
一个多亿的合同近在咫尺,他舍江山,送红颜,听上去可歌可泣。
但事实上,他只是当成对唐晶的毕业考试和对亚当的友情测验。
这也是他和唐晶结束十年马拉松的直接问题。
“你不计回报的爱过一个人吗?”
一个狗颜残喘之人在这对婚姻这个话题大放厥词。你竟然还看完了。
手机收到一则新闻推送,我就不参与讨论了。
我姐姐也在坐月子,贴出来,给相信的人看。
孩子是一种生命的传承和延续,但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Ta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如果一个人的爱有十分,生活中的多数人九分给了孩子,半分给了父母,剩下半分留给自己和伴侣。
“为了孩子”。
其实,都是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