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有感)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最近在看韩兴娥老师写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韩老师带她们班孩子走的是“课内海量阅读”之路,韩老师每学期只用两周时间就教完本学期规定的教学内容,剩下时间全部带着孩子进行海量阅读,让孩子们看到了另一个广阔而神奇的世界。刚开始她们班的孩子考试成绩比别班差一点儿,但是到了高年级后,她们班学生的成绩非但没落后,还比别班略胜一筹。我确实惊到了,这样大胆的做法在我们学校甚至是其他大多数学校都不行吧?但各地区的教学不同,或许有些幸运的学校可以效仿之。
想起与雪盈第一次见面,我向她叫苦期末总复习很累,她疑惑地问我教学工作不是挺轻松的吗?在她们学校,学生一学期只要参加一次期中考和一次期末考,而且考试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课文内容去出,她们期末考试的宗旨是让孩子回家过个好年。反观我们学校,每课一张预学单+检测单,每单元一次校本考,每两单元一次单元考,期中三校联考,期末还是区统考,每次考试要求各科老师全批全改,所以我的课后时间都花在改各种卷子和常规检查需要的单元作文、导学上。
期末复习那段时间,孩子总是跟我说每天语数英加起来的作业剥夺了他们运动、阅读的时间,偶尔也想让他们放轻松去玩,可是一看到别班都在冲刺复习,这要是一放松成绩输别班很远又不好意思跟家长交待。所以每天就这样孩子抱怨老师,老师抱怨制度,冤冤相抱怨何时了啊?但我发现,进入三年级以后,在“高压”学习下,有的孩子怎么都考不倒,有的孩子难度稍拔高直线下降十几分,而那些考不倒的孩子大部分是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我想,中高年级阅读、作文占主导地位,爱看书的孩子因为书看得多,知识比较丰富,理解力也比较强,他们能融会贯通,答题可以达到点上;因为看得多,积累得多,遇到写作妙语连珠,激扬文字,他们自觉进入了“读书——获取知识——学以致用——读书”的良性循环。
存在即合理,所以对我自己来说,哪怕课内教学内容多、常规检查细,在知道大量阅读和经典背诵能让学生拥有文化底蕴时,把这条路走好走远才是最关键的。叶圣陶先生说“学好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认为,这不是说课内知识可以不学,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内容从拼音、儿歌、古诗、童话故事向文言文、散文、说明文等过渡,这些内容是根据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逐渐提升,所以我们应该以课本内容的学习为桥梁,每一学段达成不同的目标,在课堂上教会学生阅读、朗读的方法,以一本带多本,让孩子们自发去阅读,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让学生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诵读经典作品和名家美文,让书香浸润他们的心灵。所以接下来的课堂,课文内容还是要教学到位,重难点得突破,学生会的内容不必讲得太细,多留点时间带着他们共读。刚开始可能成绩会落下,但这个习惯要是养成,孩子受益终身。韩老师说读书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在小学低年段读书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的孩子,年级越高则学习越吃力,进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相反,喜欢阅读的孩子,年级越高学习就变得越容易。身为老师,在让孩子多看书前,自己也得养成阅读的习惯,做好榜样引导。
对于学生来说,平时觉得上课累,作业多,这个特殊的假期可以拿来养成阅读习惯,每天给自己留40分钟以上的时间阅读,遇到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背诵;遇到感触良多的地方,用笔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一两句体会,哪怕一个词也可以;还有的孩子读书不爱做笔记,也没关系,坚持21天,先让自己去习惯阅读。“海量阅读”的最大特点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力求使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没有飞、跑能力的也要一步一步向前走。”这就是说,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同学可以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哪怕这是高年段的推荐读物,你自己看得懂、看得欢喜就去看;不爱看书、识字量少的同学可以从低年级的一些绘本看起,这些孩子要先让他感受书里也有乐趣,他才会去阅读,不给他规定书目,让他自己选择内容,主动向阅读大军靠拢。哪怕是正式开学,孩子在家的时间也比在学校多的多,所以不要想着等开学后再让老师引导孩子阅读,最好的时间就是当下。阅读起来吧,阅读引发人去思考,思考后再去实践就有了创造。
书摘
与其惶恐不安地憎恨黑暗,不如抓紧时间在阳光下劳作。
张立俊校长讲话:也许,我们只是少了一点点像她(韩兴娥老师)一样对学生的热爱,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打破束缚的勇气,少了一点点像她一样的专注和执着。
我崇尚简单的教学,细读文本是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但教学应该化繁为简。教师的文本细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因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但教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也不需要学生拥有教师的深刻。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和思想实际,以适合孩子的方式传递适合孩子的思想。在孩子精神成长的历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做拔苗助长的蠢事。
一首浅显的古诗会背就行了,当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与古诗相近的场景,产生契合的心境时,曾经背通过的诗句就会自然涌上心头。现在还是把宝贵的童年时光多让孩子们背通一些优秀的诗篇吧!
站在“巨人”的肩上思考,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创新思维。
一个人不读书,他的见解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当今正是个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在美国,30%的劳动者属于创造群体,他们我行我素,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地方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一个人至少要有一百部经典作品的阅读量,这些经典可以是文学的,也可以是哲学的、艺术的、心理学的、历史的等等。否则这个人在精神层面上很难具有独立的视角,很难对这个世界产生灵敏又丰富的回应。
我的课堂上除了集体学习和学生书面练习之外的所有时间,都允许学生下位找“小老师”检查辅导。这样做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得到训练的机会,有利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进发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在美国人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我为“指读”找到了“理论依据”:“我们的头脑和眼晴不一样,并不是一次只‘读’ー个字或一个句子,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一一只要眼晴能提供足够的资讯。我们可以用手指来训练自己的眼晴,手指跟着段落移动,比眼晴移动的速度略快一些。不断地练习下去,继续加快手的动作,浏览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一旦眼睛能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打瞌睡或做白日梦胡思乱想,就能够专心致志地快速阅读……”
教育的每一秒钟,对儿童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都是时光的穷人,我们不具备使时光增生、使时光倒流的回天之力,我们要把每一秒钟都播种到精耕细作和日益改良的教育田野里去。
奖励不要太频繁,使对知识的渴求成为学习的动力才是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成长的发展期、敏感期机不可失。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东西产生敏感,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一一就像一道来源神秘的光线,照在一些东西上,其他东西却处于黑暗之中。在这一特殊时期,这些被照亮的东西,就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他从中汲取,形成特定的能力、品性和素质。我相信蒙氏所言,因为我亲眼看到一年级学生的背诵速度越来越快,绝对让我们成年人望尘莫及。因此,在让孩子挥酒天性的同时,切勿错过让孩子养成“日有所诵”习惯的最佳时机。
教师的劳动好比播撒种子,小孩子是一片疏松的热土,大孩子却是一片板结的硬地。于是霍姆林斯基感叹:原来,阅读能力的获得与增长,与人脑的生理发有过程密切相却是遥远的、模糊的关。同一个符号世界,在小孩子眼中是明亮的、美丽的、新鲜的,在大孩子眼中却是遥远的、模糊的……曾经照临的文字的神奇之光,没有人帮助他们好好把握一一他们没能沿着光所指引的方向前行。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摘自“看云”的读书笔记)如果没有在低年级培养起对阅读的热爱,学生就会缺乏走向高雅的能力。
澳洲人认为“阅读”是攫取知识的基本要件。养成阅读习惯,人才能吸收与理解资讯,再进一步整合自己的知识,通过口语表达出来。

 

《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有感
大家好,我是陈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韩兴娥老师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这本书是5年前,我们班一位很优秀孩子的家长赠送给我的。
当时虽然翻阅了,大概是因为资历尚浅,对这本书并没有很深入的理解。直到今年9月份,我们的教室从综合楼搬到了红楼,我的办公室也从之前与教室一墙之隔变成了遥遥相望。聪明的孩子们觉得“山高皇帝远”,教室门口经常在下课时间上演百米赛跑、鱼跃龙门、绝命追击、摔跤达人。每天我都像救火队员一样忙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想了很多办法。而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沐浴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的遨游,谁不想帮助他们寻找到捷径到达成功的彼岸呢?纵观时政,随着高考的改革,阅读速度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被广泛关注,这也成为了学生们拉开成绩的关键。基于这两点,我又一次拜读了韩兴娥老师的《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一书。
这本书区别于其他的专著。没有过于繁碎的理论架设,却充满了智慧;没有高超的文字描述,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踏实感让我回味无穷。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从课内到课外,从天文到地理,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这本书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化的体系。
我敬佩于她低年级高效的认字教学方法。
我更敬佩于她的“两周教完一本教材”。同时 “课内海量阅读”让我看到了小学教学新式课堂的曙光,给我的启发很大。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离不开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积累,没有坚实的塔基,就没有金字塔最后的塔尖。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有几点地方可以借鉴,并且已经开始尝试着讲这种方法融入教学。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把阅读作为消遣,当作生活的必需品。我并没有把这个任务抛给家长,恰恰是利用学校里他们奔跑打闹的时间为他们创造氛围,带领着他们一起完成了阅读。
二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像韩老师那样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段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字数不限。对于我们低年级学生,我把韩老师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在每天带领同学们读书的过程中,让她们发现好词,好句,划在书上的同时简单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句子的修辞手法。读完一页或者一短篇文章以后,会就书中的知识点对他们进行提问。起初孩子们是胆怯的,他们担心自己回答错误,渐渐的他们在我提问之前都会踊跃的举手,想让老师提问到自己。我知道,这个读书的过程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在回答时候取得了成就感,而且还养成了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看批注)三是学以致用。韩老师是运用小老师的方法去激励孩子们读书,而我把他们每位孩子都视为老师。把带领他们阅读的方法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上,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二年级的孩子已经会学着我的样子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提问题了,而且在回答的过程当中都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并总结好语言说出来。在写阅读的时候他们也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老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因为,没有阅读,就不会有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就好比一块整理好的土地,却没有种子往上播撒,那它就不会有收成。所以让孩子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是我们所有教师不懈的追求。
一段情,反复的掂量,最后加深了岁月的绵长。一路追赶里,一路追忆里,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最后又失去的是什么。
王南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征稿启事
一、栏目简介:
专业成长:探寻成长之路,思考专业发展;
管理策略:论管理理论,理管理思路,导管理实践。
治班锦囊:班主任治班的窍门、技巧和经验;
主题活动: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策划一览;
心理导航:辅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相关案例、举措、评述;教育人生:展示教师风采,书写教育人生;
诗化教育: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班级管理的小故事,原生态的教育随笔。
自由空间:描绘生活,抒发情怀,不求事事关教育,但求篇篇文出彩;二、投稿要求
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精炼。
格式:稿件要有标题、作者、作者单位、正文。篇幅以800-1000字为宜。
请将来稿发到邮箱kfwnstudiotg@163.com。
春风走过,大地知道
文字:陈爽
审稿:林峥
编辑:赵潇潇
终审: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