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书笔记(《昆虫记》读后导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读书笔记
有规则才能有美好的生活
——我读《昆虫记·隧蜂门卫》
“有时候,有好几只间隔不久,相继而来。通道太狭窄,容不下两只同时进出,特别是要避免相互摩擦,蹭掉了个各自爪子上的花粉,于是离洞口最近的就赶快钻入,其他的隧蜂则在门口按先后秩序排好,不挤不拥,等着轮到自己进入。第一只一钻入地下,第二次便紧随其后,然后第三只、第四只,一直一直的快捷地跟着钻入地下。”
“有时候会遇到一只要进一只要出的情况,于是,要进去的便稍往后退,礼让要出来的先出来。礼让是相互间的。我就看见过一些隧蜂正要钻出地面,又返回去,让出通道给刚飞回来的隧蜂。通过大家的互相谦让,大家进进出出反而非常顺畅。”
……
隧蜂,这种小昆虫,为了生活的美好,进洞的时候会按先后次序排好,按顺序进入;如果遇到一只进一只出的情况,它们能互相礼让。有规则的生活,让它们的世界充满了和谐的美好。可是,看看我们的人类世界,不禁生出几许悲哀——
十字路口,红灯闪亮。一排机动车在耐心等待着绿灯通行。自行车道里的电动车,按捺不住想要前行的脚步,冲出了斑马线;一辆小轿车正从侧面驶来。不可避免,一场车祸从天而降,电动车驾驶人躺倒外地,轻伤还好,有的便是当场呜呼。
买票窗口,人头攒动。大家有序排队,边翻手机边等待买票。一个个旅客从左侧买到票,从右侧的挡杆出来,虽然人多,可是却也较快。这时,一个黑色身影以迅雷不及掩耳响叮当之势,堵在了右侧的出口上。于是,人群中发出了不满的声响。如遇脾气暴躁者,脏言污语会会满天飞舞,售票大厅便聒噪无比。
青青校园,书声琅琅。办公室内,老师们在安静地备课,小声点讨论。突然办公室的门像狂风大作一般,“啪”地大开,接着进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他们横眉冷对,怒气冲冲,一声不响揪住某女教师的头发,劈头便打——老师不该对孩子管理太过严格。
娱乐新闻,铺天盖地。最引人关注的是某某女星偷税漏税,名誉扫地,甚至被关入狱……
官场风云,宦海沉浮。某市长因贪污受贿锒铛入狱;某局长因桃色新闻被人肉搜索……
在没有规则的世界里,生活无疑是泥淖沼泽;只有讲规则,生活才能阳光明媚。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愿我们学规则,讲规则,守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昆虫记》阅读笔记
——宋恒语
阅读内容:隧蜂门卫
写作形式:阅读感悟
隧蜂门卫年纪较大,它们已不能生儿育女,便当了看门人。这些个看门人是那样的忠诚、负责、认真。
文中它对来着说“让我瞧瞧你的隧蜂黄爪子,不然就不让你进来”,可见它那负责任的态度。在夜幕降临或者更晚的一些时候,它们仍不休息,仍精神旺盛、像白天那样恪尽职守,丝毫没有被夜色所触动。到晚上休息时分还可以这样认真的看门,这样负责的态度昆虫界还有谁可以相比?或许放在我身上,我都自愧不如。有时的我为了玩耍就把职务抛之脑后。看了这一章节,相信在不久之后我也可以做到如隧蜂般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
《昆虫记》阅读笔记
——韦乐轩
阅读内容:《蝉和蚂蚁》
写作形式:阅读感悟
想必大家都听过《蝉和蚂蚁》的寓言,蝉在夏日里每天唱歌,到寒冷的冬天,便摆出一副哭丧脸,去勤劳的蚂蚁家乞讨些粮食。蚂蚁说:“你夏天唱歌,现在不如去跳舞吧。”,但在读了法布尔所观察到的蝉和蚂蚁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改天换地。
在现实中,炎炎夏日时,蝉会吸取树汁,用它的嘴来开出一个口子。这时,酷热难耐的其他昆虫就会前来争夺,其中数蚂蚁闹的最凶,他们无恶不作、横行霸道,将蝉赶走。寓言,和现实变得完全相反,蚂蚁变成了掠夺者,蝉变成了善良的昆虫,有时人们流传甚广的,可能并不是事实,让谣言止于智者。
《昆虫记》阅读笔记
——王佳敏
阅读内容:《蝉和蚂蚁》
写作形式:片段赏析
最小的,为了靠近清泉,便从蝉的杜腹下钻过去,宽厚仁慈的蝉便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个头儿大的急得直跺脚,挤上前去,飞快的嘬上一口,退了回来,跑到旁边的树枝上兜上一圈儿,然后又更加大胆地返回来。
赏析:
本段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基于细致的观察,侵略者与掘井者的斗争,在作者笔下显得细腻生动,充满情趣。
“宽厚仁慈”可以看出蝉并不像人们所流传的那样是剥削者,而且正好相反。“不速之客”与上面的“宽厚仁慈”进行对比,写出了作者对蝉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痛恨。一系列的动作词语。例如:“急得直跺脚”“挤”“嘬”“兜圈”“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剥削者抢蝉的食物的过程。窃贼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尽致。
《昆虫记》阅读笔记
——张逸骁
阅读内容:《田野地头的蟋蟀》
写作形式:联想想象
当看到《田野地头的蟋蟀》的插图时,我不禁大吃一惊:呵,这可不就是暑假时我家门口满地都是的那种黑黑的虫子吗!他们每天都在这里唱歌,欢快的蹦哒着,有时还会飞到人的身上来,可我却从来没有细细观察过他们。在这一点上,我与作者法布尔拥有相同的环境,可法布尔写出了巨著《昆虫记》,而我什么都没做。原因正在这里,法布尔因为怀着一颗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究精神,耐心的观察虫子,而我却对此不屑一顾,因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这种科学探究精神,对身边的一切保持一颗好奇心,做生活的有心人。
《昆虫记》阅读笔记
——毕雨露
阅读内容:《萤火虫》
写作方式:写作手法
从“轻轻击打”“亲吻”的动作描写写出萤火虫诱敌技术之高超。从“没看有任何反应”“仿佛是一具没有生气的尸体”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萤火虫麻醉技术之高超,仿佛就像死了一样。从“不再爬行”“失去了如同天鹅脖颈那种优美的弯曲状”“如同一只折断了的手杖”“一直保持着”运用了动作描写,比喻的手法写出萤火虫麻醉技术的厉害,让人感觉像折断了的手杖。“两天过后”“施予麻醉术的蜗牛终于复活”可以看出萤火虫麻醉的时间之长,整整麻醉了两天。
《昆虫记》阅读笔记
——李乙玲
阅读内容:黄蜂
写作形式:阅读感悟
说一个人不能说他绝对聪明,也不能说他绝对愚笨。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黄蜂也正是这样。
我们要学习黄蜂的聪明。蜜蜂与黄蜂都是蜂,它们的栖息地是蜂巢。铸造蜂巢需要很大的力,但黄蜂这时就会发挥出它的聪明才智。因为重新制造材料纤维是十分辛苦的,所以黄蜂不会这样做,而是就地寻找可用的纤维,直接用,省工又省时。我们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像黄蜂这样寻找更快更好的方法,不做费时费力的事情,寻找捷径,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我们不学习黄蜂的愚笨。虽然它们在筑巢时方便些许,但是却是“死脑筋”。当法布尔用玻璃瓶罩住它们的巢时,它们只会一味地“冲向”玻璃,而不是另找其他出路,这样的执着只能让它们横尸遍野。而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就要学会灵活变通,不局限思维,要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敢于踏出第一步,这样才能在险境中找到出口。
因此,让我们做一个既聪明又不愚笨的人吧!

 

《昆虫记》读后导读教学设计【导读目标】
通过猜、说、读、悟,体会《昆虫记》的科学之美与文学之美。
【导读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观察蚂蚁搬死苍蝇,趴在地上,用放大镜一连观察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全然不觉;为了观察石头旁的的蟋蟀,就在大石头旁轻轻躺下来,一看就是一整天;为了观察螳螂的活动,悄悄爬上果树,竟被人大叫“抓小偷”……
这样的经历在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身上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昆虫记》是他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被称为“昆虫学界的史诗”,法布尔也被赞誉为“昆虫学界的荷马”、“昆虫学界的维吉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鸿篇巨制,分别从两个维度感受它的魅力:一方面,体会它作为一部昆虫学的科普作品的科学之美;另一方面,体会它作为一部描写昆虫的文学巨著的文学之美。
二、昆虫竟然如此可爱——体会科学之美
(一)猜昆虫,了解基本信息
同学们,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你能猜出来吗?
1、( )在地下要待四年。它是个流浪儿,把自己的吸管从一个树根插到另一个树根。当它或因为冬天逃离太冷的上层土壤,或因为要定居于一个更好的处所而迁居时,它便为自己开出一条道来,同时把用颚这把镐尖挖出的土抛在身后。(答案:蝉)
2、他们看见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仪态万方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答案:螳螂)
3、鞘翅勉强能遮住裸体( )背部,宛如西服的垂尾,因省料子而剪短不够长,显得十分难看。鞘翅遮盖着的是两条细长小带子,那是翅膀的胚芽,比鞘翅还要短小。总之,很快将成为灵巧漂亮的羽翼,眼下还是两块为节省布料而剪得难看至极的破布头。(答案:蝗虫)
4、这漂亮的昆虫简直棒极子,全身淡绿色,身体两侧有两条淡白色的饰带。它体形优美,身轻体健,一对罗纱大翅膀,是蝗虫科昆虫中最优雅美丽的。(答案:蝈蝈)
5、它是欧洲最大的蝴蝶,穿着栗色天鹅绒外衣,系着白色皮毛领带。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线条周边呈烟灰白,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宛如一只黑色的大眼睛,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白色、栗色、鸡冠花红色的呈彩虹状的变幻莫测的色彩。(答案:大孔雀蝶)
6、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布带小修士。这个新颖别致的名字是由其雄性的外衣导致的,那是一件棕红色修士长袍,但它不是棕色粗呢,而是柔软的天鹅绒,前面的翅膀上横着一条像眼珠似的小白点。(答案:小阔条纹蝶)
7、小头,大嘴,身着缀有褐色斑点的灰衣裳,长有扁平鞘翅,尾根有两个大黑痣,身材矮粗,这就是我的访客的大致模样。(答案:碗豆象)
8、4月过完,( )开始歌唱,先是一只两只,羞答答地在独鸣,不久便响起交响乐,每个草棵棵里都有一只在歌唱。(答案:蟋蟀)
9、那活计如此这般地飞快地进行着:一开始是个小弹丸,现在变成了一粒核桃,不一会儿就有苹果一般大小了。我曾见过食量大的( )竟然旋出一个目标拳头大小的粪球。(答案:圣甲虫)
10、这种脊背正方、爪子短小的( )在制作葫芦时技艺超群。(答案:食粪虫)
11、礼让是相互间的。我就看见过有一些( )正要钻出地面,又返回去,让出通道给刚飞回来的( )。通过大家的相互谦让,大家进进出出反而非常顺畅。(答案:隧蜂)
12、( )可谓一个巨人,发育完全时,身长可达八九厘米。其色泽呈干麦秸的那种金黄。(答案:朗格多克蝎)
(二)说实验,探究昆虫之谜
知识链接:法布尔与荒石园
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为了探究昆虫之谜,在《昆虫记》中,记录了很多法布尔细心观察、精心实验的过程。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实验,简述一下实验流程,感受一下探索的乐趣。
如:为了探究如果没有根须且体内的蓄水池又干涸,蝉是否能爬出洞口?法布尔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流程是:把一只正从地上爬出来的幼虫放进一个试管底部——用松松地堆积起来的一试管干土把它埋起来——三天后,看到被埋着的幼虫耗尽了体力,未能爬上一拇指高——第四天,幼虫死了。第二个实验流程是:把一只刚准备蜕变的幼虫放进一个试管底部——用松松地堆积起来的一试管干土把它埋起来——十来天后,幼虫爬到外面。
再如:为了探究发情期的大孔雀蝶究竟是靠什么信息器官,法布尔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试验流程是:找到头天夜袭的八只大孔雀蝶,从根部剪掉它们的触角——夜幕降临,其中六只飞走了,两只奄奄一息——晚上十点半钟,只发现一只失去触角的大孔雀蝶回来。第二次试验流程是:找到头天夜袭的二十四只大孔雀蝶,从根部剪掉它们的触角——夜幕降临,其中十六只飞走了,八只精疲力竭——晚上,没有一只失去触角的大孔雀蝶回来。第三次试验流程是:找到头天夜袭的十四只大孔雀蝶,拔掉它们前胸的毛少许——入夜,十四只被拔毛者全部飞走了——晚上,只有两只拔过毛的大孔雀蝶回来。
学生交流。
(三)读法布尔,体会其科学精神
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法布尔是如何观察昆虫的。
1、为了对付这种奢侈浪费,我必须寻找援助了。附近的两三个无所事事的小家伙在我的面包片和甜瓜块的引诱下,每天早上和晚上跑到周围的草丛中去摆放用芦苇编成的小笼子,里面装着活蹦乱跳的蝗虫、蚱蜢。而我也没闲着,手拿网子,每天在围墙周围转悠,企盼能为我的住客们弄点鲜美猎物。
2、我用老巴旦杏树枝喂养我昆虫园中的大孔雀蝶毛虫,不几天便有了一些优等的茧。到了冬天,我的老巴旦杏树根部一丝不苟地寻找,获得不少的成果,补足了我的收集物。一些对我的研究感兴趣的朋友跑来帮我。最后,通过精心喂养,四处搜寻,求人代捉,虽身上被荆条划得伤痕累累,但却有了不少的茧。
3、很久以来一直在我住处附近寻来找去,一丛丛荆棘,一堆堆石块,我都翻了个遍,所以我可以肯定我们周围没有橡树蛾。为了在我的工作室里聚集一大群这种蝶蛾,我曾这儿那儿地,寻遍郊外各地,也不知找了多少地方。
4、我正是为了它才在我的荒石园中播种了几垄它所偏爱的植物种子。
5、从方方面面去观察昆虫本能的无穷无尽、变化多端的表现,对于观察者来说是对昆虫世界的观察的最大乐趣,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这更能展现生命中的种种事物那奇妙的配合一致了。
6、我用放大镜勉为其难地尽量数清土里的卵,我估计一只母蟋蟀一次产卵有五六百个。
7、有一天,天气很热,闷热无风,这种氛围很适合我喂养的圣甲虫大快朵颐的。于是,我手里拿着表,守在一个露天进食者的面前仔细观察着,从早上八点一直盯到晚上八点。
8、我的同伴用力地挖起来。我把我的小铲子给了他,我那把小铲子又轻巧又结实,我每次外出都没忘记带上它,因为我见土就想挖一挖,怎么也改不了。我躺在地上,目不转睛,好仔细查看被挖开的洞穴内部的安排布置。
9、我知道,探究事情的原委和来龙去脉是非常繁难艰辛的。你可能会像是踏入流沙里去似的,因为那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变化多端,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无法自拔的。难道因为危险就放弃这种探索吗?为什么要放弃呀?
10、我在荒石园周围上百次地一段一段地绕行;我在一家又一家人家驻足,耐心地询问,隔这么一长段时间,我就能获得零零星星的答案。
11、5月里,上午十点钟左右,当储备粮食的工作正干得欢时,我每天都要去察看一番我那人口稠密的昆虫小镇。我在太阳地里,坐在一把矮椅子上,弓着腰,双臂支膝,一动不动地观察着,直到吃午饭时为止。
12、我一直兴趣不减地观察着这没完没了的来去往返,足足有一个钟头。尽管天色已晚,而我们又是习惯早睡的,但是我们始终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点重要情节都没有逃过我们的眼睛。
13、我很少看书。与其用翻阅书本这种我力所不能及的费时费力的办法,与其向别人讨教,倒不如自己坚持不懈地与我的研究对象亲密地接触,直到让它们开口说话为止。我什么都不清楚。这样反倒更好,我的探询也就更加自由,可以根据已获知的启迪,今天从这个方面去探究,明天则进行反向思维。
14、然而我却有所怀疑。
同学们,《昆虫记》是一部关于昆虫学的科普作品,蕴含着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从法布尔的科学研究中,你们体会到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学生交流。
明确:
科学精神即对科学无限的热爱的精神。
科学精神即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
科学精神即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
科学精神即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
科学精神即不迷信书本,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精神即挑战权威、敢于质疑的精神。
……
三、创作竟然如此美好——体会文学之美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一般都是严谨且专业性很强的。但《昆虫记》却一改一般科普作品冷冰冰的严肃面孔。它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国界不同年纪的读者阅读。下面,我们来精读其中的精彩章节,看看法布尔是如何使这部科普作品妙趣横生的。
(一)精读一段,感受语言魅力
读精彩片段:圣甲虫运粪球
使劲儿呀!行了,它滚动了,它一定会被运到家的,当然少不了遇上困难。这一个困难说来就来,但还不算严重:圣甲虫碰到了一个斜坡,沉重的粪球要顺着斜坡滚下去的,但是圣甲虫认准了自己的理儿,偏要横穿这条天然道,这可够大胆儿的,稍一失足,稍踩到一点碍事的沙子,就会失去平衡,就前功尽弃了。果不其然,它脚下一出溜儿,粪球便滚到沟里去了;圣甲虫被滑落的粪球一带,弄了个仰面朝天,手脚乱蹬乱踢的。它终于翻转身来,追赶粪球。它的机器更加卖力地工作起来。——该当心点儿了,傻蛋儿;沿着沟底走,既省力又保险;沟底路好走,特别平坦;你不用太用力,粪球就能滚动向前的。——可是圣甲虫就是不听,它偏要向着那个对它来说是不祥之物的斜坡。也许再登高处对它来说是合适的。对此我无话可说,因为就身居高处的优越性而言,圣甲虫的看法比我的看法更有远见。——可你至少该走这条道呀,那是个缓坡,你很容易从那儿爬到顶上的。——它根本就不听,如果有什么很陡的、无法攀登的斜坡,那个顽固的家伙就偏偏选中它。于是,西齐弗斯的工作开始了。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也连带着摔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摔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这一次它谨慎地绕开了这个该死的根。再使一把力就到顶了,但要小心再小心啊。坡陡道艰,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你瞧,脚踩在光滑的卵石上,一滑,粪球和圣甲虫一起连滚带翻地又滑掉下去了。可圣甲虫又开始往上爬,仍旧坚忍不拔,没有什么能使它气馁的。十次,二十次地试着这老也爬不上去的攀登,最后,它或者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千难万险,或者是经过更加缜密的思考,承认自己先前所做的无谓的努力,它选择了平坦的路径,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任务。
观看圣甲虫运粪球的视频。
交流:这段文字为什么如此妙趣横生?
明确:从情感上,法布尔根本没有把笔下的昆虫看作是虫子,而是看作了有情感的生命,他是那么热爱它们。他是在借昆虫抒写自己的心情,抒写人生。从写作手法上,法布尔运用了拟人手法,昆虫都有了人的感情和动作;法布尔的描写极其细致,将观察到的昆虫的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同时,法布尔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仿佛人虫合一。
请同学们自选一处,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法布尔的文笔之妙。
(二)精读一篇,体会谋篇之妙
请同学们精读《蝉出地洞》这一篇,看法布尔的谋篇布局有什么妙处?
讨论交流,明确:
1、运用倒叙手法,先重点写蝉的洞,再写蝉出地洞。
2、写蝉的洞,层层设疑,设置悬念:
第一个谜:蝉挖洞挖出的土到哪儿去了呢?
第二个谜:蝉是怎么将干燥泥土弄成泥浆涂在洞壁上的呢?
第三个谜:蝉从哪儿蓄水,又如何蓄水?
第四个谜:如果没有根须,而幼虫体内的蓄水池又干涸了,那会怎样?
《昆虫记》中的大多数篇章都运用了层层设疑的方法,让读者跟随法布尔的疑虑前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快乐。
(三)深度思考,感悟生命情怀
著名作家巴金评价《昆虫记》说:“它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法布尔自己也说:“我探究的是生!”
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昆虫记》的过程中,从昆虫身上获得了怎样的生命感悟呢?
如:
我从蝉等了四年只能活几个月中,感悟到只要活着,就应该珍惜生命,好好生活。
我从圣甲虫运粪球的过程中,感悟到遇到困难应该坚忍不拔,永不言弃。
我从隧蜂年岁大了后依然为家庭尽忠职守,感悟到每个人对家庭都应有一份责任和担当。
学生交流。
小结:以手写我心,以人性观察虫性,这应该就是法布尔的创作秘诀,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创作秘诀。
四、课堂小结
《昆虫记》作为一本生物学著作,它首先是生物学,然后才是文学著作;就像我们的《水经注》,它首先是一部地理著作,然后才有它的文学价值。但作为一本生物学著作,《昆虫记》具有科学与文学双重之美。
同学们,即使岁月使法布尔和他的昆虫成为了历史,《昆虫记》中的世界却永远鲜活、生动。让我们以法布尔为镜,学习他科学的精神;以虫为镜,获得生命的密码。让我们带着从作品中学到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情怀更好地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