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诞辰115周年:大文豪的另一面——译作等身

巴金诞辰115周年:大文豪的另一面——译作等身巴金
原名李尧棠
四川成都人
著有《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随想录》等译有《草原故事》《普宁与巴布林》《红花集》等一路走来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曾同巴金一起
探秘鸟的天堂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观赏海上日出
“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颜色真红得可爱”
聆听鱼嘴制造者的故事
“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
学习牺牲精神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飞蛾”
传达深刻思考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我们沉醉于巴金的挥毫泼墨的创作中,却少有人知,他曾将无数个日夜奉献给了另一项伟大的事业––翻译。英文、俄文、法文……在字斟句酌的严谨中,巴金在用他人的思想为自己发声。
巴金曾对他的翻译思想做了如下小序:
“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借别人的口讲自己的心里话,所以我只介绍我喜欢的文章。别人的文章打动了我的心,我也想用我的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不用说,我的努力始终达不到原著的高度和深度,我只希望把别人的作品变成我的武器。”
这就是他翻译人生最好的结语。
翻 译 启 蒙
1920年,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科学校,攻读大量英美原著和五四时期的进步作品,打下良好外语基础。据巴金之子表示,巴金懂十几门语言。1922年,巴金完成第一篇翻译作品俄国作家《信号》。
他初期深受克鲁泡特金及其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翻译了大量他的作品,甚至笔名“巴金”中的“金”,即来自于克鲁泡特金的汉译。
黄 金 时 期
上世纪30年代到1949年,巴金翻译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处女地》及其《散文诗》、高尔基的《草原故事》、普希金的诗集《叛逆者之歌》、王尔德的《快乐王子集》等。
巴金说:“我翻译首先是为了学习。”
在这个时期,他大量汲取国外思想的精华,他与许多老师、志同道合者“会面”。在与他们的亲密接触中,他的革命精神、人道主义思想不断完善。
其中他格外偏爱俄国文学,一生都在俄国文学中探索。他曾在信中说:“旧俄作家我特别喜欢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后来也喜欢高尔基与契诃夫。”巴金甚至为了为托尔斯泰辩护,写了一篇《再认识托尔斯泰》,来回应对托尔斯泰的私生活说三道四的文章。
他写道:“我想,人不能靠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说套话过一辈子。还是把托尔斯泰当作一面镜子来照照自己吧。”
这种对自己精神偶像的维护,正是巴金展现他“说真话,言行一致”的信念。
终其一生,巴金将书籍视作珍宝。他的书房内四壁皆书,收集了许多外国原著和各种译本。甚至在1949年,家中依靠57元银元度过半年的窘迫境地下,他仍然买了两大包的书来阅读。在浩如烟海的藏书中,巴金正是通过翻译,选择他所支持的作品传播到国内,为国人的革命、思想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吧.jpg
翻 译 观
巴金对自己的译作保持着极高的严谨性。
翻译家中,屡印屡改者,巴金当为第一名。高尔基《草原故事》的译本就有四次,《巴金译文选集》《巴金译文全集》都经过了巴金的精心修改。这样高度的严谨正表现了巴金对翻译工作的重视。
巴金先生的翻译工作绝不是闲暇之余的”副业”,而是他人生的养料和发声方式。翻译作为养料,比创作在巴金的生命中留下了更长、也更深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他的创作。
从早期的俄国无政府主义到后来的俄国现实主义,巴金一直接受俄罗斯文学的滋养。所以他的作品,如著名的《家》、《寒夜》都在表达渴望摆脱封建社会,追求新的自由的目标。
七十多岁的巴金开始翻译他极为喜爱的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虽然他未能完成全书翻译,但《往事和随想》启发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随想录》。
巴金在翻译作品的选择上一向坚持思想性超过文学性,希望译作能够表达他的情感与信仰,为他发声。
周立民曾总结巴金的翻译作品在思想上的共同点:
一是充满人道主义——
同情底层,站在弱者一边,强调正义的力量
二是充满反抗精神——
对不合理的制度发起攻击
三是充满热情——
作品的基调抒情性比较强
《木木集》表达了
屠格涅夫的对于专横暴虐的抗议
《信号》表达了
迦尓洵“博爱和人道”“非战与自我牺牲”的思想《告青年》表达了
只有万人获得安乐,才有个人的幸福
而“把别人的作品变成我的武器”的翻译观与鲁迅的“窃得洋火照人间”的初衷不谋而合。
当时,国外的新潮思想契合“新文化运动”作家的写作意图,为了将这些思想快速传播到国内,翻译对那一时代的新兴作家来说,是比创作更高效、有力地说出自己心声的方法。
卡通眼镜小图标分割线
斯人已逝,而作品万古流传
在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的日子
我们不仅向一名作家
也向一位翻译家巴金致以崇高的敬意
铭记他在文学史上做出的不朽贡献
西财青年通讯社
出品
责任编辑 \ 许杨婧 甘雯露
执行编辑 \ 卞龙威 张玉琪
文字编辑 \ 唐悦
美术编辑 \ 许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