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朝花夕拾》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谢思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写在前面:
这是一位刚入中学的学生,她自然读不懂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实,其中篇目,即使成年人也读不懂。读不懂就读不懂吧,读不懂就不能写读后感了吗?读不懂就写自己读不懂,这也是感受啊!再说,能读懂多少就说自己读懂了多少,这不是挺好的吗?绝不不懂装懂,我看她比很多人强多了。写自己读懂那一部分,结合自己亲身体验来写,相当地好!尤其与那些不懂装懂相比较。将书本与生活相结合,以自己的生活去解书本,不错的路径!为小郝点赞!
通读《朝花夕拾》之后,我发现自己只有一章读懂了一半,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在乐园“百草园”玩耍,长大后去三味书屋读书的过程,我读懂了百草园,没能读懂三味书屋。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从新桥小学升入华岩一外的过程。
百草园有菜畦,皂荚树,有桑葚,生机勃勃;有黄蜂,有蟋蟀,有鸣蝉,热闹非凡。一切都是快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新桥小学有阅读室,有乐器,有果园,一切都很温馨!
到了三味书屋,“我”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从三言学到五言,再到七言。我到了华岩一外,早上06:20起床,一天九节课,晚上还有晚自习,从有理数学到了乘方,从《朝花夕拾》看到《世说新语》,从《王式音标》读到《新概念英语》……虽然老师们很善良,很仁慈,但是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作业像滔天巨浪似的涌来,一下子将我吞噬;又像成千上万的马蜂拥来,逼得我走投无路;更像502万能胶粘了脚,让我寸步难行……现在每个学生都是这样辛苦,为什么要这样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现在学习?还那样累?原因有三个:
1.刀子不磨要生锈,人的脑子不磨怎么办?心理老师彭苏给我们讲:12~18岁是晶态智力的高速发育期,如果刻苦学习,脑花就会很皱,有很多沟回;如果不学习呢?到了30岁,脑花就会分裂,到60岁,就会分散开,就是“脑萎缩”,脑萎缩呢,就是患上了“老年痴呆”。所以如果你想像爱因斯坦一样脑花有很多“沟回”,现在就好好学习吧。
2.人类为什么是高等动物?那是靠长年劳动和思考得来的。所以如果不学习,不思考,那么你就会重新变回猿人或者野兽。
3.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和父母辩论:可不可以玩手机?如果学好了语文,思路清晰,就会有条有理地反驳,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如果语文没学好呢,可能虽然气愤填膺,但只能乖乖点头,答应不玩手机了。
学习有很多好处,其实还很有趣!鲁迅后来也很喜欢阅读写作啊,只要大家发现了知识的乐趣所在,就会越学越轻松、越快乐的!上了一个月的初中,我觉得虽然很辛苦,每天赶作业,作业还常常做不出来……有些痛苦;但是学习中也有无穷多的乐趣啊!《狮子王》里的Pumbaa和Timon不是说Hakuna Matata吗?从现在起,你就没有烦恼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有半里路,要过一道石桥,三味书屋里没有孔子的牌位,只能对着匾和梅花鹿行礼;从新桥到华岩也不远,要经过能将我们带向远方的重庆西站,学校里也没有孔子像,我们就对着华岩金佛或恩来总理像拜。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院,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外语校后面也一个华岩寺,很大,可以去那里赏荷花、捉蝌蚪、钓乌龟,夕阳特别的美,无忧无虑的童年虽已渐渐远去,无比艰辛又满是快乐少年正向我们款款走来,少年,何不阔步向前去拥抱那充满希望的明天?

《朝花夕拾》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谢思澄作者:谢思澄
每一份收获都源于坚持不懈的努力,
每一滴汗水都是成功的积累。
要有努力的轨迹和坚持的毅力,
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中写了他
从无忧无虑的百草园
到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的事。
.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
里面的一花、一草、一木,
对鲁迅来说都有着无穷的乐趣。
在里面,可以爬上石井栏,
口渴时可以摘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似的覆盆子,含在嘴里是满满的甜蜜。
可以在冬天支起架子捕鸟,
可以翻开砖头找蜈蚣,
也可以在里面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
那些无忧无虑的生活,
没有忧伤,没有焦急,
没有痛苦,就像一个梦,
儿时的鲁迅则是梦中的人。
许多年过去了,
他仍然没有忘记这个梦,
所以他把这个梦记录了下来,
在闲暇时可以再次浏览,
重温那儿时的记忆。
.

但是好景不长,
他被家里人送去了
全城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
开始了自己的学业。
每天都要和令人厌烦、
绕嘴的古文打交道,
而百草园因为没有人去,
也逐渐变得荒芜了。
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园,
但在里面得到的乐趣是远远不如百草园的。
三味书屋的生活是无趣的,
但鲁迅先生却很怀念那个令人厌烦的地方,
他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
也成了他一生所怀念的人。
.
读着这篇文章,
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
鲁迅先生以孩子的角度来写,
读起来丝毫不吃力,感到十分亲切。
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
对封建教育给孩子的摧残的批判。

我们也有自己的“百草园”,
也有自己的“三味书屋”。
那些深藏在我们记忆中
在“百草园”发生的事情
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我们到了中学,
要在“三味书屋”中奋斗,
让我们珍惜这六年的岁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