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说郭子仪身世简介(历史传说郭子仪身世概括)

历史传说郭子仪身世?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

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兵内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稳住关中。

公元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781年,郭子仪去世,追赠太师,谥号忠武。

郭子仪是什么地位?

郭子仪是唐代非常出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郭子仪是当时的武状元。郭子仪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传奇。郭子仪的最高爵位为汾阳王。 历史对郭子仪的评价是“再造王室,勋高一代”,还说他是“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这样的功劳,历代武将并不多见。此人一生的成功,还在于政治上的厉害之处,他在朝中处理政务,能够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来观察、思考问题,有着文武、忠智的卓越品质,所以他才在那个乱世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郭子仪是太监吗?

郭子仪不是太监,郭子仪是唐朝名将,平定安史之乱,有再造大唐之功,不可能是太监。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政治家。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又于回鹘合兵 收复两京,平定了安史之乱。765年,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并与其联合,大破吐蕃。779年,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

郭子仪年轻时战绩?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怡,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朝著名将领,世称“郭令公”。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天宝八年(749),拜左卫大将军,后兼九原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郭子仪以朔方节度使出兵单于府,击败安禄山部将高秀岩部,进围云中,收复常山,拜兵部尚书。天宝十五年(756年),与李光弼一起,多次击败史思明部,收复河北十余郡。至德二年(757年),攻占河东,收复长安、洛阳、河西、河东、河南诸州县。乾元元年(758年),克卫州,与八节度使围邺城失败,被解除兵权。宝应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变有功,进封汾阳郡王。

郭子仪遇仙故事典故?

这里说一段郭子仪年轻时偶遇仙女的故事。

郭子仪早年间任职于单于都护府。有一次,因为入京催军粮,返回途中在离银州十几里的地方,正好天快黑了,又刮起了大风,风沙漫天,不得前行。于是便在路旁找了一个空屋子,打地铺休息。

当天夜里,忽然感觉四周红光弥漫,再望向空中,只见一座华丽的车子从天而降,锦绣的帷帐中,有一位美丽的仙子坐在床上,正俯视着他。

郭子仪一看,这是遇到神仙了,天大的福缘啊,赶紧跪拜说:“今日是七月初七,想必您一定是织女降临了,恳求仙女赐我长寿富贵。”那仙女笑着对他说:“你将获得大富贵,而且很长寿。”说完这几句话,仙女又冉冉升天,一边上升,还一边看着郭子仪,很久才消失不见。

郭子仪祖坟的传说?

郭子仪祖坟被挖个底朝天,上至唐代宗,下至群臣皆惊恐不已,唯恐郭子仪就此造反。谁知郭子仪二话不说,只身前往泾阳会见皇帝。进了宫殿,郭子仪便嚎啕大哭:

“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郭子仪将“祖坟被掘”归咎于自己身上,鱼朝恩的阴谋再次落空,于是他使出最后一招:办一场鸿门宴,邀请郭子仪前往。

拿到邀请函后,郭子仪的属下皆劝他别去。其中,部分军士主动请缨,准备穿着盔甲和郭子仪同去。但是郭子仪却说:“都别吵了,我只带10个仆人即可。”而在鱼朝恩那边,他全副武装,唯恐郭子仪会他火并,因此表现得惴惴不安。

当他听说郭子仪仅率10个仆人前来,惊讶地问道:“你怎么才带这么点人?”郭子仪笑道:“我不是怕你会觉得麻烦吗?”听了郭子仪推心置腹的话,鱼朝恩捧着郭子仪的手,流着泪说:

“您真是个长者,我再也不会怀疑你了!”

就这样,以鱼朝恩为代表的宦官势力不再与郭子仪为敌。而郭子仪,再次转危为安。

郭子仪长寿原因?

原因有三:

首先是他的命大,因为郭子仪是位领兵打仗的武将,在战场上,要保住性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身经百战还能留的命在,只能说是近乎奇迹了,而郭子仪做到了!

其次,郭子仪心胸宽广,气度不凡。他的情商很高,能智慧的处理人际关系,达到朋友遍天下的地步。而且尽量避免与同僚发生冲突,不去得罪小人,还经常以德报怨,这让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最后,郭子仪懂得,示人以“虚”。这个虚是谦虚的虚。具体的做法就是对皇帝示弱,对同僚示弱。使得皇帝和同僚觉察不到他有任何威胁,这让他在朝堂之上,没有被人攻击的借口和理由!

历史上有几个郭子仪?

一个。

郭子仪(697—781),汉族,华州郑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郭子仪救李白真实记录?

郭子仪,感念当年李白的救命之恩,亲自向皇上求情,并甘愿自解所有官爵为恩人李白赎罪。皇上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免除了李白的死罪,改判流放夜郎。

(《大唐荣耀》郭子仪剧照)

赶巧的是,李白流放途中,恰逢关中大旱,朝廷决定大赦天下,已经走到白帝城的李白便又被放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欣喜若狂的李白写下了千古名作《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正如裴敬在《翰林学士李公墓碑》所言,李白先救郭子仪,后又被郭子仪所救,是“其报也”——李白早年救了郭子仪一命,是为大唐救下一位中兴名将,间接为唐朝延续百年国祚;而郭子仪后来还救李白一命,则是为大唐救下一位天才诗人,意外为唐朝谱写千年传奇。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