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阿房宫吗?(阿房宫存在吗?)
- 知识
- 2023-01-17
- 27热度
- 0评论
历史上真的有阿房宫吗?
根据历史资料中的凤毛麟角,还有所记录的时间上来看,得出最后可信度很大的结论:几千年来人们所传说的阿房宫并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没有建完。秦始皇征七十万苦力用了四年时间只建好了坚如磐石的土夯,最后秦始皇到死都没有建成阿房宫,秦二世为了完成先皇遗愿,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宫,而当时各地已经开始纷纷起义,最终还是没有建成。而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里面的描述,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近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阿房宫遗址 碑文?
据文献记载,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后,在渭河以南上林苑中营建的统一帝国的朝官,仅建设了前殿,未待建成而秦亡。前殿建设于龙首原向西南延伸的台地之上,其台基利用龙首原自然地势在上面夯筑而成。经考古确认,两房宫造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大高度约12米(从台基北边缘秦代地面算起),面达541020平方米,夯层厚5-13厘米,夯窝径5-8厘米。在台基顶部北、东、西边缘均有夯筑土墙,北部边缘的夯土墙一侧或两侧有倒塌的瓦片等建筑堆积。墙体中间部分宽15米,现存高2.3米;两边宽6.5米,现存高2.3-2.4米。在夯土台基以南3米处发现一处铺瓦遗迹,其时代为秦到汉初。
西安四大宫殿遗址?
阿房宫遗址与西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并称西安的四大遗址,
1、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地理位置:三桥天台路A15号西部车城向南1000米。
2、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3、汉长安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兴西路。
4、唐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
阿房宫详细介绍?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
1956年,阿房宫遗址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03月04日,阿房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阿房宫遗址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2012年,《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复,其中2.3平方公里的核心保护区建设成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已得到了考古验证。
关于阿房宫叫法的声明?
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阿房宫亦曰阿城,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一十四里。”所以,唐初著名儒学家颜师古解释说:“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
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阿房”一次来自于阿房宫的建筑风格,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阿,在古意中有“曲处、曲隔、庭之曲”的解释。杜牧的《阿房宫赋》中说此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正体现了阿房宫“阿”的特点。
而最后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这一观点出自《汉书·贾山传》,传中注释为:“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其言是高若于阿上为房。”意思是,阿房宫因宫殿建筑在大陵上而取名。并且,现代的考古发掘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因为古阿房宫的遗址坐落在西安市郊约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
阿房宫在邯郸吗?
不在邯郸。
阿房宫又称阿城,阿房宫前殿遗址建在一条古代河沟上,这是秦朝帝都咸阳以阿房宫、沣峪口为中轴线的佐证。
长期以来,专家认为阿房宫选址与汉代未央宫、唐代大明宫等宫殿一样都位于高地之上,但2015年,在阿房宫遗址发现了古河沟,说明阿房宫前殿下并不是一片完整的高地。在河沟上修建宫殿,意味着打断原有的水网,使流水改道,再深挖淤泥、回填夯土。河沟一带的阿房宫基础深达5.8米,工程量非常浩大。
战国四大建筑?
一、天下第一宫阿房宫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遗址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后因秦朝灭亡,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阿房宫遗址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二、中国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修建的重要军事防御工事,它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修筑长城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彼此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建造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长城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其中河北省境内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1838千米。根据有关调查结果,秦汉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
三、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
秦直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是一条秦代修筑的交通干道。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13年,秦直道起点遗址、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则分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北边匈奴的侵扰,修建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一条最近的军事通道。路线大体南北相直,故后世称直道。由于地形复杂,道路险峻,工程进展缓慢。公元前210年,直至蒙恬被赐死时,秦直道尚未完全修通。
内蒙古境内秦直道北起达拉特旗吴四圪堵村东,穿过鄂尔多斯高原,至伊金霍洛旗的掌岗图四队,直线全长100千米。
甘肃境内秦直道总长290千米,全部位于庆阳市境内。沿途在调令关、高庄、艾蒿店、午亭子等地发现大量建筑遗址,以及17个烽燧遗迹。
陕西境内秦直道约300公里,宽度10-60米。秦直道起点段位于淳化县境内,自汉甘泉宫遗址宫墙北门起向北,进入旬邑县境内。旬邑县境内的秦直道平均宽20至30米,由于有植被覆盖,保存较为完好。先后途经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最后进入安塞县。
其中在石门关段残留有三处秦汉建筑遗址,此外沿途还有两座烽燧遗址。老芦堡、艾蒿店一带还保存有多处高达6米的烽火台遗迹。直道遗迹两侧还保存有6处垭口,3处兵站和1处驿站遗址。
四、世界奇迹之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始建于秦王政元年,前后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位于骊山北麓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南面背山,东西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秦始皇陵选在骊山取决于当时的礼制,及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影响。秦始皇先祖及宣太后陵园葬在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一般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且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外城廓有高约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内城呈矩形,周长3840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内城即封土所在。外城呈矩形,周长6210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形。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剥削,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缩小了很多,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
秦陵封土下面就是地宫,地宫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筑都是以地宫为中心。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地宫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皇陵建筑的核心。
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5—6厘米厚,相当精致和坚固。
秦始皇陵共发现10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4座建筑遗存,秦始皇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特殊。
在秦始皇陵封土以北发现三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址,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250米,占地面积18.75万平方米,建筑密集,规模宏阔,是陵园的礼制性建筑即陵寝建筑遗迹。
阿房宫还有遗址么?
有的。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阿房宫遗址区域,在西咸新区范围内。沣东新城将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12.59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这一板块今后将不仅是展现华夏之根的考古遗址公园,也是秦统一文化的展示地和秦文化景观现代城市区,将在公园范围以外,人文旅游板块以内,构筑以秦文化为主的现代城市风貌区,并形成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居住等产业。
阿房宫遗址公园里面有啥?
阿房宫遗址公园是秦始皇至秦二世时期拟在原战国、秦上林苑中营造的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包括前殿基址以及周边分布的上林苑一至六号、好汉庙等夯土建筑基址。
阿房宫遗址与西周丰镐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并称西安的四大遗址,是秦朝历史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国家第一次大统一和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
阿房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阿房村,遗址管理面积约12.5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后因秦朝灭亡(前206年),阿房宫并未完全建成。
阿房宫遗址公园的面积?
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相当于22500亩,有20个故宫大。《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