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颐之年的经典语录图片(期颐之年的经典语录是什么)

期颐之年的经典语录?

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一般指一百岁老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汉乐府《满歌行》云:

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嬉怡。

安善养君德性,百年保此期颐。

宋朝赵抃《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 其一 :

富贵三朝老,公忠百辟师。

跻民复仁寿,与国系安危。

圣意加优注,荣途亦屡辞。

人嗟五福内,独不享期颐。

嗟叹吴丞相享受了五福中的四福。《尚书》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一般指一百岁老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汉乐府《满歌行》云:

但当欢乐自娱,尽心极所嬉怡。

安善养君德性,百年保此期颐。

宋朝赵抃《故吴丞相充挽诗三首》, 其一 :

富贵三朝老,公忠百辟师。

跻民复仁寿,与国系安危。

圣意加优注,荣途亦屡辞。

人嗟五福内,独不享期颐。

嗟叹吴丞相享受了五福中的四福。《尚书》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

及笄15岁左右,弱冠20岁左右,而立30岁左右,古稀70岁左右,期颐100岁左右。

1、及笄(jí jī),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什么是笄?《说文》:“笄,簪也”。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礼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解:“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因此,及笄指的是古代15岁的女孩。那么古代15岁的男孩呢?古代男孩一般15岁“束发”,这时还应学会各种技艺。归有光《项脊轩志》提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关于及笄,我们还可联想到这些词语,如“总角”指幼年的儿童,把头发挽成小髻髻,非常可爱。“垂髫”同样指儿童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2、“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弱冠礼。弱冠之年就是20岁,弱即弱小,冠即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如同现在举行成人礼一样。左思《咏友》诗: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3、而立是古代汉族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而立应是能循礼而行,礼可以代表“义”,即克己去私。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能立即能循礼而行。而立代表着人的行为已经不再只为自身,而是为他人着想。

4、古稀,对应成语“古稀之年”,那古稀之年又是多少岁呢?古稀也叫“古希”,“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一个人到了70岁的年纪。

一个人活到了70岁,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就更加稀少了,因而古人认为人活到70岁,是很稀少的,故而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关于古稀最经典的一句诗是“诗圣”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明朝唐寅(唐伯虎)为感慨自己活过了“古稀”而填了一首《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古代活过70岁的“古稀”老翁等学问大家,堪以稀少称奇。而他们在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如果毫无建树,仍不免长嘘短叹,唏嘘不已。

5、期颐,读意为qī yí,对应成语“期颐老人”。期颐老人,一般指100岁的老人。期颐这个词形象、生动,期是期待、指望,颐是供养、赡养。期颐合起来,意思是:100岁老人饮食起居等都不能自理了,一切都期待他人来供养与照顾。

百岁,在古代与现代,都是少之又少的高龄高寿,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我们现代也没有这样文绉绉地称呼或形容百岁老人了,除非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脉流,让古文化的馨香、雅致、丰润、含蓄及唯美等,流传并沿用至今,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期颐是什么意思?

期颐,汉语词语,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读音:qi(一声) yí 百岁老人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一百岁。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方氏悫 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唐 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宋 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於愿足乎?”   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期颐的来历和除数?

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

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颐期的意思?

期颐,一般是指一百岁老人。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期颐:百岁之人。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为什么一百岁叫期颐之年?

期颐这词可以分开来解释,“期”是期待,“颐”是供养,合起来就是一百岁的老人已经无法照顾自己,身体需要期待别人供养和照顾。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李华《四皓铭》:“抱和全默,皆享期颐。”

陆游《初夏幽居》诗之五:“余生已过足,不必到期颐。”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今送汝归,予以千金之产、期颐之寿,愿足乎?”

郁达夫《代洪开榜先生祝梁母邓太夫人八秩大庆》诗:“好待期颐觞咏日,重摩铜狄话沧桑。”

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期颐的由来?

期颐

【出典】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唐·孔颖达疏:“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舍足于不损之地,居身于独立之处,延年历百,寿越期颐。”

【释义】 古称百岁之人为期颐。后因作为祝人长寿的用语。

【例句】 ①红约腕,绿侵衣,愿祝届期颐。(陈亮《阮郎归·重午寿外舅》2099)这里祝愿岳父长命百岁。②直自弹冠班八座,更青春、数到期颐算。(程珌《贺新郎·寿李端明》2296)这里用“期颐”祝李端明长寿。③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阮秀实《酹江月·庆王漕六十九》2703)这里庆贺王漕长寿。④噫,月岂无悲,吾观人寿几期颐。(方岳《哨遍·问月》2846)这里用“期颐”表明人最多有百年之寿,以此来和月亮的万古常明对比,抒发自己的感慨。

颐期与期颐有没有区别?

没有区别。“期颐”: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期”指的是时期;“颐”即为颐养天年的意思

期颐,也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的老人。

期颐:百岁之人。 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