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既是诗人也是画家 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李白吗

网友提问:

“诗仙”李白除了写诗堪称王者,在其他面的造诣如何?比如绘画和文章?

优质回答:

李白的散文,在其诗名的掩盖下,不为人所重视。实际上他的散文58篇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李白散文的成就,首先在于他能潇洒自如地描绘出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如他在青年时代写的"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志书",读者可以从这里了解作者青年时代的生活,并不象他在诗篇中描写的那样飘飘然目空一切,为了寻求出仕机会,他曾竭力和地方官吏周旋,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推荐。可是诗人的气质又与庸俗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与官吏们往来。有时就会触犯他们的""尊严",或遭到同列i者的谗毁。置身于这样难堪的处境,诗人常感到惶惑不安,因而不能不上书自陈心迹。.这就是上举二文所产生的原因。他在"上李长史书""中说,"白孤剑难托,悲歌自怜。迫于凄惶,席不暇暖,寄绝国而何托,若浮云而无依。南徏莫从,北游失路。"叙述他功名未就,异乡漂泊,岐路徬徨。他饱含着感情,基调凄怆悲愤。

宋人洪迈说"大贤不遇,神龙困于蝼蚁,可胜叹哉。"(容斋笔圯)

作者怀才不遇,满腔悲愤,在:"暮春进张祖监系之东都序"中说"仆书室坐愁,亦已久矣……而金管未变,玉颜已缁……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紫微九重,碧山万里,有才无命,甘于后时?"自怨自叹,如泣如诉。

他有很多为友人鸣不平的文章,现举一篇"伐李副使藏用移军广陵序"。文中说李藏用平定叛乱,"勇冠三军,众无一旅",在艰危的情况下,"一扫瓦解,洗清全吴"。建立了赫赫的战功。但是"社稷虽定于刘章,封候未闻于李广"。为朋友鸣不平的同时,看到了肃宗的腐败,赏罚不明。

还有一些小序,如大家所熟知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園序",其中虽有"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因素,但是从总的来看 仍清新可喜。给人以美的享受。与他的抒情诗风格相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呈现真实感情的结晶。

李白的另一类散文是歌颂清廉正直的官吏的。如"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的"自绝请托之求,吏无丝毫之怨"。

李白散文中的画赞,也写得很有特色。如"壁画苍鹰赞",枯树一枝,了无枝叶,苍鹰独立其上,状"若愁胡之攒眉"。寥寥几笔,境界全出。最为巧妙之笔还在结尾四句。"群宾尖席以腭晗,不悟丹青之所为,吾常恐出户牖以飞去,何意终年而在所"。

还有一篇值得注意的"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李白自遭永王璘之祸,深得宋若思的援救。参加了其幕府,这篇文章,在其幕府所做。气势雄伟,是一篇有声有色的"誓师表""。"安史之乱"造成国家的局面是"万乘蒙尘,丘陵惨戮"。人民所受灾难是"苍生悉为白骨,赤血流于紫宫。"因此"含识结愤,以剪元凶","扫妖孽于幽燕,斫鲸鲩于订洛"。文中以命令的口吻让河神"使阳候卷波,羲和奉命,楼船先渡,士马无恙"。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除去显示了战争的正义性,作者的爱国思想,还取得了动人的艺术效果。此文对后世也产生一定影响,韩愈的"祭鳄鱼文"可能即溯源于此。

曾任安州都督的马公称赞李白的文章"请澹奔放,名章俊句,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确非溢美之辝。

其他网友回答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无疑是唐诗星空中最亮的两颗星,是中国诗词文化高山仰止的两座高峰。

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情怀激励着千百年来的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诗人的人生际遇另人唏嘘感慨、引发深思。

而在艺术的别的方面,李白书法的造诣之高也是令人佩服和钦敬的!

请看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和宋徽宗、清乾隆的题跋(见图)。

其他网友回答

难道除了诗他最厉害的不应该是剑吗?

李白是当时的第二剑客!

李白同样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剑客。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诗太过出名,盖过了其剑术超群的事实罢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出生于李唐宗室,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素有诗仙的美誉,很多人希望李白真正称呼起来为,青莲剑仙。

唐朝是一个武风盛行的时代,李白是个天才,自己很是聪明,加上出生在西域胡人聚集之地,所以基本上可以猜测他会一些剑法。李白在唐朝尚武之风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下,李白萌生了做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的梦想。

李白专门来到山东,打算拜当时的北平守裴旻为师。由此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李白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而唐代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也佐证这一点。而裴旻作为当时公认的大唐第一剑客,裴旻本人可谓是剑术超群。

在李白的所有诗中,关于宝剑的诗一共有106首诗,约占其诗总数的十分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李白对剑的钟爱。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得出李白对自己剑术的自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既是李白对自己所景仰的侠客的描写,同时也是在暗示他自己的精彩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