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有什么历史 刘姓的来源和历史刘姓的人
- 知识
- 2022-11-03
- 83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有谁知道刘姓的历史?
优质回答:
“刘姓”是我国的大姓之一,根据2018年国家发布的新百家姓排名,“刘姓”排名第四位,户籍人口数量超过7000万,占全国人口的5.1%。
追溯“刘姓的历史”,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刘姓的起源,刘姓的发展繁衍,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和梳理“刘姓”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一,刘姓的起源
1,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中华刘姓始祖苑(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根据历史记载: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
2,源于姬姓的刘氏形成于春秋时期,系以邑为氏,出自今河南偃师。
3,外族人的改姓。从西汉初期的匈奴贵族内附,南北朝的鲜卑族进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满洲八旗汉化,这期间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刘姓。华北地区,尤其在河南地区的刘姓含有匈奴、鲜卑人的基因;东北地区的刘姓主要掺和了满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二,刘姓的发展繁衍
1,公元前300多年前,刘姓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
2,汉朝是刘姓的鼎盛和发展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分封同姓于各地,其后支派繁衍,于是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皆有刘氏。
3,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
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战乱,中原刘姓与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向南方、东南和西南迁移,部分迁往日本和朝鲜半岛。
5,唐宋时期,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刘”已初步形成。
6,从明末清初开始,闽、粤刘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从“刘姓” 的起源到刘姓在古代各个时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刘姓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姓氏,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封建时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刘姓,我们马上会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开国元勋中的刘伯承,再进一步我们还会想到明朝的军师刘伯温,可是你知道最早的刘姓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吧。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宋郑樵的《通志 氏族略》当代上官言灵编的《中国姓氏》记载,刘姓的先祖有三个来源:祁姓,姬姓和外族的刘姓。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代。形成于夏朝后期,祖地是河南鲁山。再说祁姓,又分为两支。一支是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另一支是刘累的后裔士会,形成于是春秋初期。我们再说我们重点说说刘累。他被认为是刘姓历史上的第一位名人。国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刘姓始祖,尧的后代。
刘累的故事被记载在《竹书纪年》《左传》中。据说,在黄河中下游,夏朝的君王孔甲帝得到雌雄二龙,听说刘累曾学养龙,就命刘累养龙,因他养龙有功,孔甲就赐他“御龙氏”,后来其中的一只龙死了,刘累将其肉羹献给了孔甲帝,孔甲觉得味道鲜美,就命令刘累再献,而刘累因为惧怕龙死的事情暴露,就举家迁到了中岳嵩山南侧的尧山,就是现在的河南鲁山县昭平湖地区,从此世代在此生活繁衍,而后代便以刘为姓,这就成为了我国刘姓的最早起源。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姬姓的刘氏,姬姓,也就是周文王的后代。应该是分封的诸侯王中以。以邑为氏。出自今天的河南偃师。
再说外族的改姓。也就是这是后来的有一部分人本来不姓刘,改姓的刘。这包括项羽的叔父项伯,因鸿门宴护刘邦有功,刘邦赐其家族刘姓。刘邦还赐给娄敬刘姓,因为他提出了定关中的建议,定都长安。再有刘邦采取和亲政策,把王室女嫁给冒顿单于,然后,匈奴随母姓,也就姓了刘。
在十六国时期,匈奴的一支自称是冒顿的后代,他们先后建立了三个政权,汉后赵和夏,后定居河南,史称河南刘氏。
再有就是北魏迁都,魏孝文帝改革,进行汉化改革,把独孤氏也改成了刘氏。
另外还有一支,那就是在唐末五代时期,突厥的一支,也自称是冒顿的后代 ,自然也姓刘,建立了后汉,北汉政权。这也是刘氏的一支。
每个国家都有人数最多的姓氏,如日本是铃木、佐藤、田中、渡边;韩国是金、朴、李、尹;英国则是史密斯、琼斯、威廉斯;美国则是杰克、詹斯、威廉斯。而中国则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这说明刘姓是一大姓。为什么是大姓呢,我们可以看出,这除了历史的原因,也少不了国家政权的作用。
好了,关于刘姓的始祖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吧。谢谢大家。
其他网友回答
刘姓的历史源流一、刘姓的祖源1、刘姓的根从字形结构看,“刘”字是个形声字,它“从金、从刀,卯声”。从文字学的角度看,构成“刘”字的这3个偏旁部件中,“卯”是刘字的声符,代表刘字的语音;“金”和“刀”才是刘字的义符,代表刘字的字义。
根据语源学的规律,我们推出,刘字的本义与刀和金属有关。 “刘”字的最原始、最根本的含义,是指称一种战斧。在现在最古老的汉语传世文献《尚书》中,就有关于刘这种兵器的记载。《尚书》的《顾命》篇有“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句。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选用刘这种斧钺的名称来当做自己血缘的徽记(姓氏)呢?原来,斧钺曾经具有极其伟大的作用和意义。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人类告别猿群、由动物进化为人的重要标志是:人能制造工具。 斧钺,便正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原始、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刘,又正是原始的斧钺中的一种 (或者说,在某一支原始氏族中,他们把斧钺称为刘)。当然,最原始的刘(或者说最原始的斧头)并非金属制品,而是用石头制成的;它们最初也许极为粗糙简陋,并不如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斧头那么锋利。
这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原始人类使用过的石斧就可以看出。但在人类社会的童年时代,人类正是靠着刘这种粗糙原始的石器,来披荆斩棘、砍伐森木、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人们也是靠着这种石器才得已抵御猛兽的袭击和击杀野兽猎物。 到了稍后一个时期,刘又成为原始人类早期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这时,斧头因用于战争又被称做战斧,刘就是战斧的一种。特别是在人类发明弓箭和长矛之前,刘更是人类兵器中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 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常见最基本的工具,也是人类用以创造文明的工具。中国人在追溯人类历史的起源时,常常是这样来描述的:“自从盘古开天地……”。 盘古当年用以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世界的,正是一柄神奇的巨斧,也就是刘。 你瞧,那原始的巨斧----刘,是多么的神圣而伟大有力啊!原始汉语部落从中亚向昆仑山播迁,后在甘肃与藏缅分家,东向占领汾渭流域,最后占领华北平原西部,使当地土著(蒙古群)臣服。
这些汉族先民中的一支氏族定居刘邑(今河北唐县),在征服自然和社会阅历中,充分认识和感悟到刘这种工具的神圣作用和赫赫威力,于是便用刘来作为氏族的图腾,开始对它顶礼膜拜起来。久而久之,刘便成为该氏族区别于其他氏族的血缘徽记,并逐渐得到了其他氏族的认同。
2、帝尧苗裔----刘姓的主源神农氏(首都淮阳)末期,今河南新郑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后来该部族由于黄河洪水西迁到今甘肃天水。 同时,在今洛阳至华山一带则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蟜氏。 今岐山南部的渭水支流姜水居住着原始汉语部落有牛氏。 有牛氏与有蟜氏婚姻繁衍成炎帝部落。 有熊氏娶有蟜氏,生黄帝于姬水(天水)。黄帝长大后与他的前辈伏羲一样,受肥沃的中原吸引,离开故地,向东发展,到达今黄陵县。后沿洛水南下,在今大荔县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 炎帝八世孙榆罔氏率共工、四岳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部落相遇。两个亲缘部落为争夺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
这时原居山东的东夷首领蚩尤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北进中原。东夷与三苗结成联盟,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河北省涿鹿县大败蚩尤夸父联军并杀之,蚩尤部下抢得蚩尤尸体,秘密归葬濮阳西水坡,称“帝丘”。 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东夷、三苗(九黎氏)仓皇渡黄河南逃。三苗南退长江中游,东夷东退泰山,华夏族占领河南大部,定都新郑。经过与东夷文化之交流,黄帝的史官仓颉创制了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汉字。后世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黄帝有25个儿子,建立12个姓氏。
其中,黄帝正妻嫘祖生两子:长子玄嚣(青阳),被分封,居住在江水;次子昌意,也被分封,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黄帝死后,由孙子高阳继位,即颛顼帝。颛顼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抚育成长于东夷,是东西两大集团交融的象征。 颛顼的后裔舜在东夷亲戚家长大,成了有虞氏首领;颛顼的儿子娶四岳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郑;颛顼的外孙皋陶住泰山一带,皋陶与儿子伯益都先后成为东夷族的领导者。颛顼都帝丘,死后亦葬于帝丘。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 帝喾的四个老婆生了四个儿子:娵訾氏女常仪生挚,陈锋氏女庆都生尧,有邰氏女姜嫄生弃,有娀氏女简狄生契。挚被派往曲阜,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契被派往滦河以东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东夷部落-有娀氏部落。
弃被派往陕西武功县驻守边疆统治当地的炎帝部落-有邰氏部落。颛顼时代,太行山一位女子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滴鲜血洒在那块石头上,一会儿,整座山岭全变成了红色。后来人们将这座山岭叫丹岭(顺平县城西10公里伊祁山),文人都将它写成丹陵。 那滴鲜血,竟孕育成一个婴儿。婴儿第一声啼哭,正巧来采药的陈锋氏(原居宝鸡,后来主要一支迁移到河南淮阳,次要一支迁移到河北保定)女听到,陈锋氏抱回家中抚养,取名庆都。庆都十三岁时养母陈氏病故,就一人在丹陵山上的小茅屋生活。山下伊祁长孺夫妇可怜她收为义女。
帝喾母也姓陈锋氏,命帝喾纳庆都为第三妃,封伊祁长襦为伊祁侯。庆都怀孕后,回娘家于甲申年生下尧。 尧从母姓,姓祁(伊祁)。尧年轻时,尧就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著名。尧身材高大,面色如蜡,长着彩色的八字眉毛,眼睛中有3个瞳孔,头发特别长。帝喾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出息,便把尧封为唐侯(唐是大的意思),从此尧又被称为“陶唐氏”。
唐侯的封地在刘邑,于是尧成为管理强大的刘氏族的首领,而刘氏族以前的首领一方面佩服尧的才干、甘愿让贤,一方面迫于天子帝喾的威严也不得不让贤。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尧有10子,其中第九子继承源明(监明),号丹朱,继承了陶唐氏族首领职位,继续住在刘邑。
尧当上天子后,为便于统治天下,统治也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胁,将首都从帝丘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所以平阳留下了很多尧的遗址。尧的封地刘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没有跟随尧到首都去当官。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制定历法,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恭敬的迎接日出,并详细安排春季的耕作。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详细安排夏季的农活儿。
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的送太阳落下,有步骤的安排秋天的收获。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
后来,尧老了,认为儿子丹朱的德行,做刘邑陶唐氏族首领还可以,但做天子就不够了。
出身炎帝四岳的大臣向他推荐了鲧。 榆罔氏之后,炎帝部落演化为共工、四岳、氏羌三大支。共工为九州姜戎的共主,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曾与颛顼争帝。共工女嫁与颛顼儿子骆明(黄帝系),生鲧(姓姒),鲧被封汶山石纽(今四川省北川县),娶有莘氏之女修己为妻,生下禹。
鲧后来东迁,返回中原,被尧封于崇(嵩山)。后鲧因治水失败丧失了继承天子的资格。后来四岳又推荐了虞舜。虞舜是个盲人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但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
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以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谨慎的理顺五伦之德,人民也都遵从不违。尧又让虞舜参与百官的事,亦有条不紊。
又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 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尧帝在位长达98年,于辛巳年去世,享年118岁。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
部落首领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重登天子之位。
其他网友回答
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
其他网友回答
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中华刘姓始祖苑(河南鲁山)。
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初期。
根据历史记载:刘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经跟着精通养龙技术的豢龙氏学过驯化龙的本领,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驯养4条龙,因而被孔甲赐姓为御龙氏 。刘累在为孔甲养龙时住在今河南偃师县南 。后来,由于饲养不善,死了一条雌龙,刘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带着家眷南逃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躲了起来。刘累的子孙以刘累的名字为姓氏,就是中国最早的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