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什么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贾宝玉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贾正真的不喜欢贾宝玉吗?

优质回答:

有一种爱,叫严厉。恨其不争,也是爱的一种表现。真正的爱,是不轻易表露,心内尽知。

任其所为,才是不爱。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你说反了,是贾政这老学堂对宝玉太爱了,爱之欲深,恨之则切。一边恨宝玉咬牙切齿一边是希望宝玉能好好用功读书,比在女人堆里混有出息,但是这宝玉也像条倔驴,就是不配合贾政的望子成龙的愿望,依然我行我素,和怡红院里的女子瞎玩。从大观园落成贾政让宝玉表现,明话上都是恶斥其实却是爱玉之心。只不过古时候读书人迂腐之人颇多,又特谦虚,即使喜欢也是委婉表达甚至是正话反说,让今人也是一头雾水的。可见封建制度下文人学士有多累啊。贾政多少也算是饱读诗书之人,一心求取功名,对于宝玉读书只许读四书五经,其他杂书都是万万不能的。就是希望宝玉通过读书,走上仕途,好光耀门庭。所以正常的人伦被泯灭,看见宝玉都是家长似的命令,非打即骂,这样的家长这么粗暴的方式用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孩子能成材才怪了呢?大儿子贾珠说不定也是管教的方式粗暴才有了早夭的可能,但贾政却不知悔改,用自己的独特教育方式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指的道上努力。爱是本意,却把自己的恶现了原形,不能不说贾政这个做父亲的失败。即使做儿子也没得到贾母的多少欢喜。贾政看贾环与宝玉作了一番对比,也算是佐证贾政对宝玉的喜欢。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可能这样的暴力家长也是有的,只懂粗暴干涉孩子的行为,又不说出孩子言行错在哪里,给孩子的关爱始终带着大棒,真的行不通了。父爱有有威严更要有和蔼的一面,孩子才能和你正常沟通与交流。多些斯文与真诚,做一个有魅力的汉子相信比做一个拿着大棒更能教育好孩子的,身教重于言教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山的威武也能感受到父亲情怀的一面!

其他网友回答

贾政不喜欢贾宝玉?不可能的。只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父亲,贾政无法和贾宝玉这个叛逆的儿子沟通,所以俩人关系势同水火。但抛开表象看本质,俩人的父子亲情还是正常存在的。这种情形其实在今天的社会也比比皆是,并不难理解。

1.贾政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紧张,源于两个人思想观念的冲突。思想上三观对立,感情上却又是父子至亲,这种关系使得贾政只能用“爱之深,恨之切”的方式对待宝玉。

贾政在书中算是比较正面的一个家长了,要不然贾母也不会把荣国府的实际管理权交给这个次子而不是长子贾赦。贾政在贾府发展历程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有想法,就是不能一味躺在祖先的军功簿上,毕竟袭爵不过三代,子孙还是得靠自己。贾家是靠军功起家的,这么多年的安逸生活过惯了,盛世也没那么多军功建业的机会,还是趁早转型,走科举之路比较好。

所以贾政自己朝这个方向努力,努力读书的姿态赢得了长辈的疼爱和赞赏。他的父亲死后,皇帝就额外赏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让他入部习学。类似于保送了,虽然没有经过真正的科举考试,那也是因为他是“好学生”才有的待遇啊。

然后贾政自然而然也要求子女们朝着读书这个方向努力。贾珠应该就是他最得意的培养成果,可惜早夭了。元春进宫,先从女史做起,进而成为贵妃,显然也是贾政另一个培养成功的孩子,奈何不是男孩。同样,探春很上进,但不是男孩也不行啊,不能考科举。贾环就不用说了,资质摆在那里,指望他科甲出身,有难度。

所以,贾政对贾宝玉充满期待,这是很正常的。想要实现贾家的顺利转型,靠科举成功延续荣华富贵,贾政的下一代关键人物就是贾宝玉。然而,宝玉天生是个叛逆者,他从骨子里抗拒世俗的这套成功法则。

努力读书、科举高中、光宗耀祖、人生从此走上坦途,贾宝玉这些励志鸡汤毫无兴趣,甚至还非常反感。成天和姐姐妹妹们厮混,日复一日地混日子,或者远离这污糟尘世,寻一个清静之地过自己的日子,才是他的理想。只是平时没必要在古板又严厉的父亲贾政面前把这些想法流露得那么明显,但不管他流露不流露,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绝对是和贾政所认可和推崇、并竭力希望宝玉继承的“正道”相违背的,这就注定了这对父子因为价值观不同而无可避免的剧烈冲突。

一句话,贾政很正统,贾宝玉很叛逆,两个人的思想有着本质上的不可相容。只是在这种冲突没有公开化之前,贾宝玉还得遵循表面上的传统伦理,比如在贾政检查的时候,哪怕做做样子也要临时抱佛脚地去读书。这就给了贾政一个错觉,以为宝玉只是年少不懂事,还是可以教育的,不知道他的叛逆思想其实已经根深蒂固无可挽回。

但是,贾政的理想虽然很符合当时社会的标准,很“正能量”,本人资质能力却不算出色,如果不是皇帝恩赐的“保送”,真让他考科举,他也未必会成功。这种思想上的古板和能力上的局限反映在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上,就导致了他对宝玉的“训导”“教育”必然失败。

贾政平时在孩子面前保持不苟言笑的严父姿态,缺少和孩子的日常情感交流,只会靠严厉的训斥来表达要求,包括奉行棍棒教育,那次把宝玉打得半死就是。这种父亲形象在今天也屡见不鲜,更不用说在那个年代,就是非常典型的父亲形象。用这种形象和方式教育孩子,应该是收效甚微的,只是人们普遍没察觉。

贾珠的早夭很可能就是这个一味听话的好孩子不堪父母严苛管教的结果,实际上贾珠死后贾政应该多少是有所警醒,所以对贾宝玉的管教没那么严格了。这一点,其实就能含蓄地反映贾政也是一个正常的父亲,也对孩子有着本能的疼爱和呵护心理,害怕严厉管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只是已经定型的思想和形象不容易转变,贾政选择了严父的人设,纵然对宝玉有再多疼爱和期待,表达出来时也还是那种“爱之深,恨之切”、动不动吹胡子瞪眼的形式。

这种形式,固然对于增进父子感情没有裨益,但也不能作为贾政不喜欢宝玉的证据。

2.除去思想观念的冲突,贾宝玉是贾政现存子女中资质最出色的一个,这一点其实也让贾政无法不喜欢他。

如上所述,虽然贾政和贾宝玉的思想观念有本质冲突,但是在没有公开化之前,宝玉还是得遵守他不得不遵守的秩序和纪律的。就像哈里王子没有公开宣布退出皇室之前,不管他内心多么叛逆,明面上也还是得代表皇室履行职责,该出场出场,该发言发言。他的退出是个人意愿问题,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论能力他是胜任皇室工作的。

贾宝玉也是这样,内心虽然不情愿,但是能力是没问题的,要不然贾政也不会把子女读出成才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书里有一段贾政同时看见两个儿子站在面前时的心理感觉描写: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作为书中第一男主,贾宝玉的颜值一定是很耐打的,而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贾宝玉和贾环一起站在贾政面前时,宝玉的“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和贾环的“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形成鲜明对比,就算平时宝玉因为叛逆而惹恼贾政的时候远比贾环多,这时贾政都忍不住把平时厌恶他的心情“不觉减了八九”。

可见颜值即正义,贾政再古板,审美也还是正常的,要不然也不会宠爱性情不好、人人都不喜欢、但长得还不错的赵姨娘了。也难怪被冷落的王夫人那么在意宝玉,如果没有宝玉,贾政只怕更加懒得理她了。

至于想起贾珠,只是说明贾政心中的遗憾:宝玉长得这么好,可惜就是不求上进,要是像他的大哥贾珠那样,多完美啊!

总之,这个例子说明宝玉的外在资质是出众的,在贾政的子女当中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已经可以让贾政天然地喜欢他。

更何况,除了不肯认真读“正经书”之外,宝玉在其他杂书杂项上的表现是合格甚至出色的。实际上他不是不爱读书,而是不爱读那些正统的说教类的书。他让身边的小厮把那个他从外面弄一堆闲书过来,藏在外书房,偶尔带一本偷偷回怡红院看,就可以知道他是爱读那些真正能吸引人的书的。

打个比方,贾宝玉就好像以前的年代里,不爱上课却喜欢私下偷偷读金庸武侠、日本动漫的那些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很聪明,聪明到有自己的想法和审美标准。他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问她读过什么书,可见他是喜欢读书的,而且在意所读的书的品质。后来偷读《会真记》被黛玉发现,又出于对黛玉的信任向她推介这本“好书”,俩人一起读之后,黛玉心里也对宝玉的评价产生了认可。

所以宝玉虽然在正统的“功课”上表现不佳,但是诗词歌赋这些真正考验文学素质的东西,他的表现并不差。贾政也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特定的场合就会以考察的名义让宝玉在众人面前露两手,他也可以在板着面孔挑刺的假象下,为成功炫耀了自己儿子的水平而得意。大观园题匾和为“姽婳将军”林四娘献辞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书中这两个情节描写得浓墨重彩,宝玉的信手拈来、众人的一致恭维、贾政的表面挑剔实则窃喜,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样的宝玉能给贾政长脸,他怎么会不喜欢?要是不喜欢,也不可能对宝玉这种才能这么了解,动不动就让他来表演。

还有一点,书中虽然经常渲染宝玉害怕贾政的功课检查,每到这种时候只能痛苦地临时抱佛脚,但没有一次写到宝玉因为没有通过检查而被贾政严惩的情形。可以推测,宝玉总是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就成功应付贾政的考核,这也说明他的资质不错,真要认真读起书来,考中科举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难怪贾政一直对他抱有期待。毕竟这孩子资质摆在那里,贾政心里还是喜欢的呀。

3.从下手暴打到心中开始盘算放松管教,贾政对贾宝玉的“让步”正是观念冲突抵不过父子亲情的表现。

贾政和贾宝玉思想观念冲突,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地藏着掖着,双方默契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父子就是父子,彼此还是有所察觉的,毕竟本质上的冲突始终存在,也总有一天要暴露的。

这冲突在金钏死后出现了一次明朗化。贾环说了关于宝玉的谗言,贾政相信了,暴怒之下把宝玉打了个半死。没有调查就这样轻信,说明贾政平时是明白宝玉的叛逆的,也对他积累了很多不满。这场暴打是他对宝玉失望到顶点的表现,也是他最后一次试图改造宝玉的努力,当然最终还是失败的——被打之后的宝玉,对前来探望的林黛玉表示哪怕死去,也绝对不会改。

此后贾政就没这么狠狠打过宝玉了,大概是知道打也没有用。毕竟王夫人和元春都提醒过他,不要重蹈贾珠的覆辙,而且宝玉摆明是一个无法通过严苛管教就能改变的怪咖。

那么严重的观念冲突,通过一场暴打暴露出来——贾政吼出“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的严重指控,说明他很清楚宝玉骨子里的叛逆到了什么程度——过后如何收场呢?要不就从此形同陌路,父子之间恩断义绝,要不就从此和解,种种矛盾搁置不理。

贾宝玉自那次被打之后没有丝毫改变,依然爱在女孩堆里混,依然不爱读书,可见他是死不悔改的。而他与贾政的关系也基本维持原样,没有变得更坏,显然是贾政私下里自己作出了妥协。宝玉在书中第三十三回被打,到了第七十八回奉命写《姽婳词》的时候,书里贾政的一段心理描写就暗示了他的妥协:

……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

大白话解释就是:贾政觉得宝玉除了不肯读书,写诗作赋还是可以的,倒也不算不肖子孙。想想祖先们也没有一个读书成的,偶尔有一个半个中举的吧,也没有因此发迹。看来自己家的运数就是这样的吧,想想自己年轻时也是诗酒放诞之人,也跟宝玉一样嘛。总之,想来想去,算了,不再强迫宝玉去考科举了。

这样的心理,其实已经表明贾政向宝玉投降了。为什么要投降?唯一的解释,只能是骨子里依然有父子亲情,贾政始终还是喜欢自己这个儿子的啊。

通行本的后四十回续书中,宝玉最后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但是人却出家了,算是给家人和给自己都有了交代。这个情节是否符合原著作者本意,我不知道,但宝玉如果参考科考并中举,这个结果是合理的,说明宝玉真的不是不能读书,只是不爱读书而已。他出家以后,贾政有一次在茫茫风雪天遇见他却留不住,反过来阻止其他人去寻找,解释说宝玉是下凡历劫。后来还修书回家,劝谕全家不要想念。这番操作,可以说相当能表达贾政作为一个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了。爱到最后,还是要理解他,还是要按他的意愿放手的。

贾政叹道:“你们不知道,……那宝玉生下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我早知不祥之兆,为的是老太太疼爱,所以养育到今。便是那和尚道士,我也见了三次……我心里便有些诧异,只道宝玉果真有造化,高僧仙道来护佑他的。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说到那里,掉下泪来。……贾政道:“你们那里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的精灵,他自有一种性情。你看宝玉何尝肯念书,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他那一种脾气也是各别另样。”说着,又叹了几声。……贾政仍旧写家书,便把这事写上,劝谕合家不必想念了。……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请问,在<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贾政作为贾宝玉的父亲,他是喜欢林黛玉多一点,还是喜欢薛宝钗多一点?》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贾政不是不喜欢贾宝玉,而是喜欢到极致了,正所谓爱之越深,责之越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第一,贾政和贾宝玉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做父亲的会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还是古代封建社会,答案就是肯定不会。

我们知道古代封建社会,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大家族里更加明显,所以在这里贾宝玉作为贾政的儿子,他会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肯定不会,疼爱都来不及。

第二,为什么会有贾政不喜欢贾宝玉的错觉,因为贾宝玉的志向不在读书上,造成做父亲的大不喜悦。

贾宝玉做为贾家里最大的希望,父亲贾政肯定是寄予厚望的,但是贾宝玉的表现却让其父亲大不喜悦。比如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宝玉满周岁时贾政让他抓周试他的志向,没想到他只取了女人用的脂粉钗环,原文如下描述:

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第三,贾政虽然对贾宝玉严厉,但是这恰恰是对其重视的表现。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知道贾宝玉每次见了贾政就给老鼠见了猫似的,因为贾政很少对贾宝玉有和蔼可亲的一面。比如在书中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便命他跟来,于是在大观园中让宝玉一展才情。不过前面贾政刚对贾宝玉两次微笑也就是露出满意的好脸色,后面就开始断喝,其实也是在警告宝玉自己几斤几两,心里还是掂量掂量。这里贾政的表现,却足以将一个对儿子又爱又恨的严父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通过对另外一个儿子贾环的对比,衬托出贾政还是对贾宝玉比较喜爱。

我们知道贾政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贾珠去世的早,宝玉次之,贾环老末。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原文如下:

贾政一举目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又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

从上面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宝玉和贾环同是贾政的儿子,在贾政眼里宝玉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而贾环却是“人物猥琐,举止粗糙”。通过两个人的对比,衬托出贾政对宝玉的喜欢。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贾政喜欢自己的儿子贾宝玉,但是他的所做所为有点让做父亲的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只能是说爱之深,恨之切。有一回写到贾政看到神色飞扬的宝玉,再看到旁边猥琐的贾环,想起逝去的贾珠,平时对宝玉憎恶的心立马淡去。每次当贾政要会见贾雨村等人时,都会让宝玉参加,吟诗作对,贾政很是骄傲。大观园里的很多题匾就是宝玉所做。宝玉一直是贾政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