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油诗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发展的打油诗

网友提问:

打油诗的由来和发展是怎么样的?

优质回答:

来历: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清代翟灏在其《通俗编·文学·打油诗》中曾引张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则称这类出语俚俗、诙谐幽默、小巧有趣的诗为“打油诗”。另外,有时作者作诗自嘲,或出于自谦,也称之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打油诗的发展:

近代打油诗不仅在内容上增添了新的元素,还于其中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常常被用来针砭时事或讽刺现状,借此表现人们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解放战争后期,著名诗人袁水拍写过一首打油诗《咏国民党纸币》,也很有意思,原诗为:“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蛮合适。”这是对国统区通货膨胀的辛辣讽刺,真实反映了“法币政策”造成的经济危机,语言风趣逗人,俚俗可笑。

其他网友回答

关于打油诗,我来谈几点意见。

1.什么叫打油诗?百度称:"打油诗是趣味性的俚俗诗体。”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定义。第一,认为打油诗的主体是俚俗,即非文人。排斥文人作为打油诗的主体是不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至少在事不平则鸣方面文人和非文人有共同的情感。如刘三姐骂秀才"山里们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文人苏东坡曲折地骂官宦愚且鲁:"人皆养子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维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第二,除了骂人之外,文人和非文人在鸣不平的方式上还有许多共同的表现,那就是讽刺、揭露和发泄负面情绪。农民诗人王老九揭露吃人的旧社会:"卖盐的喝淡汤,编席的睡光坑,当奶妈的卖儿郎,淘金老汉一辈子穷得慌。"文人白居易写的《卖炭翁》和杜甫写的《石壕吏》都揭露了官府欺凌百姓的残酷和狠毒。第三,文人与非文人共通的情感中,并不具有共同的趣味性。文人可能是统治集团的成员,他们欺凌压榨老百姓,老百姓能和他们一样有趣味感吗?第四,俚俗的趣味性诗体是什么?只能是顺口溜,只要说得让人高兴,合辙押韵就行。例如说"高高山上一堆灰,姊妹三个坐一堆。老大放了个出溜屁,呲得老二没眼眉。要不是老三跑得快,差一点点吃了屁的亏。“看不出这种顺口溜里有哪些情感可以被文人们接受。

综上,我认为百度关于打油诗的定义应予否定。从而我给出打油诗的定义是:凡以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为内客的韵文称为打油诗。

2.打油诗不具有独立的形式意义。不论现代诗、古体诗词和顺囗溜,都可以因其独特的内容而称为打油诗。它们是一种相交关系,绝不可以互相替代。

3.唐朝的张打油绝对不是打油诗的鼻祖。因为讽刺、暴露和发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是人都可能发生。从皇帝老儿到下里巴人,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可能有骂人、发牢骚等行为。例如今人、古人乃至猿人都可以放屁,为什么非说人们自唐以后放屁,难道唐以前的人们屁眼没打开吗?

4.大家引用唐朝张打油的一首著名诗歌是"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是一首极其普通的顺口溜,描述下雪了,纷纷扬扬天地相连,井口雪未盖满,在白雪映衬下自然是黑窟窿了。雪覆黄狗,只显雪色不见黄毛。而白狗覆上雪,厚了一圈。这是一种白描式的叙述,与打油诗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有的人非要指鹿为马,说凭这首诗就要定张打油是打油诗的鼻祖。恐怕连顺口溜的鼻祖也定不上。至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古风诗,远在唐朝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了。

暂写这些,容后补充。欢迎讨论!

咸阳人

其他网友回答

过去岁月不可追,

未来日子你别催。

莫愁身外七八事,

且尽眼前两三杯。

来来来,咱们且干了几杯老酒,再聊打油诗如何!?

打油诗,虽冠名为诗,实乃是生活中富有趣味性的俚俗偈句,相传是唐代的张打油首创,我个人认为应是以张打油为代表罢了,这种诗体,因为极具群众基础,故而生命力非常旺盛。

酒毕,微醉,打油一首:

今天头条路漫漫,

他年硕果金灿灿。

笑傲江湖风飘飘,

我醉凡尘意潇潇。

其他网友回答

打油诗的由来本人知道的目前有两个:

由来1.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由来2.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发展历史: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