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民证是谁发明的(良民证的由来)

良民证是谁发明的?

答:良民一词是曾国藩提出的,而良民证是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弄出来的。

曾国藩关于莠民与良民两种身份的创举在当时的应用可能只是限于捻军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少有人所知,而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侵略者却将这两个身份进一步“发扬光大”,最终发展成为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良民证”。

良民证从哪一年开始?

良民证是抗战期间,1939年日本伪政权对中国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由居民当地保长确认。

证明村民是良民怎样开?

是不是良民,自然会想到民国时期或抗日战争时期当权者向人们发放的良民证。现在我们要证明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没有开据良民证的做法。村民需要开据思想品质方面的证明,只要找相关部门根据该村民一贯的思想作风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就可以了。

八路军地下党的良民证是从哪来的?

当时日本人在占领区实行保甲制度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日本人对中国情况不熟悉,很多事情都是交给保长去办理的,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多数保长都是一边和地下党联系,为其做事,一面又敷衍日本人,通过这些保长地下党可以取得一定数量的良民证,但不会太多,主要是怕露馅,一个保长完了,以后再办这一地区的良民证就没这么容易了,细水常流。

“良民证”是民间称呼,还是确有其证?

“良民证”是日伪时期发给沦陷区居民的一种身份证明。相当于今天的居民身份证。日本到中国来,一个是建立了居民户口制度。一个就是颁发了“良民证”。以前中国城乡居民是没有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的。过去一直是保甲制度。所谓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实行连坐制度。日本人来了,有了户口和身份证制度。

现代京剧《红灯记》里面不是有“查户口”一段情节吗。

良民证的来历?

良民证”是日军侵华期间,为避免社会流民、所谓匪盗及抗战人士等对日军活动的破坏、干扰,确保占领区的安全,并用于表示占领区人民对“大日本帝国”效忠的一种身份证明证件,也称“身分(份)证明书”,15岁以上的人均需领取。良民证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百姓的一种居民身份管理。

抗战胜利后,“良民证”被中国民众看成了耻辱的证明,大部分都被销毁了,民间极少留存。

东北三省的良民证从哪年开始的?

那就要先来说说良民证是什么。

良民证制度通常指抗战期间,日伪推行的身份证明制度,用以管理中国的百姓,由一个地方的保长确认,15岁以上的人都需要领取。一般情况下,良民证上包含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保(甲)长、颁证日期等信息。

接着就是我们熟悉的侵华日军发放的良民证了。其实早在20世纪初,日方就在台湾实行了保甲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又引入中国东北。民国三十年(1941年),日本人为了控制住华东的农村,提出建立“模范和平区”,也就是对某一个地区,日军先进行扫荡,然后用竹篱笆围起来,设置铁丝网和瞭望台,最后这片区域的居民编入保甲,把14到45岁的男人编到自卫队里,选汉奸担任保长。

为了管理住户,日伪当局实行户口登记制度,他们向每一个登记的居民颁发“良民证”,盖有伪警察和日本宪兵印章,出门必须携带,随时会有警察检査。当然,这套管理制度不只用于居民的管理上,还用于食品配给。

这一时期,不仅仅日方颁布良民证,国民党也进行了良民管理,颁发良民证。

东北良民证从哪年开始的?

良民证最早开始发配的地方自然就是我国东北地区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张学良的几十万东北大军,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不战而逃,让日寇轻而易举就占领了东北,但是也有一些爱国之人,还是留下来,他们自己组装了军队,和强大的关东军进行了生死对博,因此日军为了防止我地方军队对他们进行偷袭等军事行动,特意给了那些服从他们的老百姓颁发良民证,只有拥有良民证才能免于日军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