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如何合律(对联的格律要求)

网友提问:

现时代对联还要不要讲究合律?对于不合律的对联,你有兴趣去对吗?

优质回答:

现时代对联还要不要讲究合律?

这个问题有点不好回答!我认为传统对联是有格律规则的。而现时代我就不好说了,但我一般不会去对某些所谓的对联。也许是落伍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那就是对联当然要合律!

对联,也叫楹联,是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文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实用性和鉴赏性,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对联的胚胎--对偶已经产生了。如《尚书?虞书?大禹谟》中写的“谦受益 ,满招损”,《孟子?梁惠王上》中写的“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就已经很像对联了,再经过汉赋和骈文的剌激以后就是有意创作了。如东汉末年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就曾写下“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两句挂在中堂的墙壁上。被后人公认为有史以来第一副春联是五代孟昶所撰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时的对联已经从对偶句中分裂开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对联产生于唐代,推广于五代、宋元,繁荣于明清,民国和解放后也是经久不衰。

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对联呢?也就是说对联的概念是什么呢?对联是由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的字(词)组成的对偶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对联“六要素”,六要素是对联的核心,缺一不可!对照对联的定义,我们可看出,对联必须合律,否则不能称之为对联。因为舍此无法表现出对联独特的美感!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对联要不要讲究合律?光合律不行,而且还要讲究合韵,就是所谓的律韵。至当今的白话文改革,为了规范普通话,把古时的三声五入都纳入了现在的一、二、三、四声中,所以现在的老师教学生,拿着一本教科书按课文的意思,按上面的编导讲给学生听。真正懂得律韵又有多少呢?

什么叫合律?就是格式的基本符合的规律。所谓合韵,就是邻近的韵互相通押。大约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第二种是韵母近似通押。

所以现在写诗词创作的人,在语句上七拼八凑,行家一看就懂。

又如想看一篇古文没有号,要自己分解,如果你知识不通,自己真正没有体会,又要怎样去读去作号理解文中意,所以人一生要勤奋好学。

有句话叫学无止境,是很有道理的。

唐代诗人贾岛,他就有这么经典一句,三句两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诗句中每一个字和词,可想写诗词诗句是多么不容易。

当年我学习诗词时,全靠本人伯父指导,到现在为止也是边学边写,自己懂得也就风毛菱角,但是知道怎么往上面发展创作,让大家见笑了。

没有律韵的诗词,那不叫诗,就是心里几句话而已,对联也一样。

至于贴对联,进家门的右手边为上联,进家门的左手边是下联。上联的最底下一个字应该是仄声,下联最底下一个字是平声。如果上下联两个字都是平声或仄声,那就要看对文,看懂对文以后再贴,否则,别人看了以后闹出笑话。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经典之作,情趣优雅。如果是春节贴对联来说,图个理想,图个愿望,图个吉祥等,总的就是一个心意。至于红白喜事。红喜事,是美好的愿望与祝福。白喜事,是念想与寄思,所以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