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古代的秀才举人等对应现在的是什么学历)
- 知识
- 2022-10-04
- 89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优质回答:
首先感谢邀请。
先说下古代的功名,正式的主要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
读书人先通过童试(县,府,院)的考试,过了就是童生,也就是秀才功名了。
再到省里参加乡试,过了就成了举人。这时,有些比较优秀的举人就有机会去做官了。
最后再到京城参加会试和殿试,会试过了基本就是进士了。然后皇帝殿试亲自给列出三个等级。
前三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再来聊一聊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水准。
首先,古人考秀才前是没有固定读几年书的。因为他们是以熟读那些个名著,如四书五经之类的为准。认为读通了就可以去考了。所以不能用读书时间长短比较。
其次,古人所学知识和现代人不同,现代更科学广泛。也不好比。
而且现代读书的条件和古代有天壤之别。古代连识字的人都不多!
不过,也可以只拿现代的语文试着和古代比下。
通常我们现代真正学习文言文是从高中开始,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古代秀才相当于现在考中高考的大学生(二本起步吧)。
其实,秀才的含金量在不同的朝代也不同,一般越到后面的朝代越不值钱。
以上是我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一个重大的发明之一,虽然今天许多人看来科举制度是一种落后的选拔制度,当时科举制度放在古代可是一个非常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让寒门子弟有了晋升的通道,也是维持古代社会稳定的一大法宝。
提及了科举,很多人联想到了秀才,所谓“穷酸秀才”,那么秀才放在今天相当于什么学历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说一说!
如果简单地把秀才、举人和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作比较的话,那就有点小瞧古代科举制度了,古代考取功名就是改变人生命运轨迹,提高社会身份地位的大事。如今大学生就算毕业后,要拿着微薄的工资为房子和彩礼到处奔走,还得背上几十万的房贷,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首先古代文盲率非常高,绝大多数人都是目不识丁,古人文盲率在95%以上,一个村子可能也没有一个人识字,现在我们就以清朝为例子,清朝距离我们年代比较近,方便认知。
纵观清朝268年中,从科举中考出来的秀才一共有46万人,而今天研究生每年录取人数就有60-70万之多。一个古代农民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去过县城,甚至不少古人活了一辈子,社交范围圈子就仅限于本村子内,认识最厉害的人可能就是本村的地主。
接着说科举,科举最低的一级是童生,古代科举没有毕业这一个说词,只要考试没有通过,都是童生,因此古代很多50-60岁人一辈子只是一个童生,考场一般设置在各地县府,由各省学政负责,一共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考过了县试和府试的人就能成为童生了,据说清朝一共有200万考上了童生。
如果连续考过了三场考试,就能成一个秀才了,有了最低级的功名,当然了朝廷对于秀才也有一些优惠政策,比如秀才可以免税免徭役,见到官员可以不用跪拜,犯了事也不能对秀才用刑等特权。
古代一个镇里,一个秀才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比如说在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如果考上秀才,也不至于混得这么惨了。
秀才还向继续升级,就像靠乡试了,乡试考点在各省省会,并且只有秀才才有资格去参加乡试,乡试的考官有皇帝亲自委派,考上了乡试后就能成为举人了,举人可以当官,那么你就可以彻底改变人生了。
据统计,整个清朝200多年间,一共走出了15万个举人,平均下来每年的举人也就700多个,当时清朝上亿人口中挑出700个人,相当于大海捞针了。
因此我们庆幸生活在现代,否认我们可能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了。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都会有这样一个身份存在,那就是秀才。他们苦读寒窗十多年,一朝赶考,奔波千里。他们是背着一个书箧子,戴着布帽,穿着一身布衣的书生形象。在古代的已经相对完备的科举制度里,秀才其实是等级里头最低级的那个。只要考过了第一个考试——乡试,就可以享有秀才的名头。
既然考过一场乡试就行,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可能这就是小学毕业。看到这里,肯定有的人不信了,怎么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不过在古时候,只要你当上了秀才,就已经是一个有功名的人了。而且你在和别人打官司的时候都不用下跪,已经比平民百姓高了很多待遇。这可不是现在的小学毕业生可以拥有的哟!
而且你倘若考上了秀才,也可以去那种私塾里面应聘一个启蒙教学的老师。放到如今,你想要去做一个小学老师,怎么着也得有个中专,大专文凭吧!所以难道当时的秀才就与我们现在的专科生一样吗?恐怕还不是。之前我们有说,他在公堂上不需要下跪,这可已经是拥有政治权力的象征。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平民,只是还不可以授予官职。那这样说的话就好像是大学毕业,有了考公务员的资格,只是还不行。那这样说的话,他又跟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一样了。
不过古时候的教育水平可没有现如今这么高,最基本的印象就是一大片小孩坐在席子上摇头晃脑念书,可这绝对是刚开始的启蒙教育啊。后来的教育水平就需要用钱来请老师去家中教授知识了。那穷人家的孩子请不起私塾老师,只能自学,这大概也是穷人考中功名之后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吧!那总的来看的话,秀才的水平在当时也算不错。而且小编认为可能就是本科大一的样子,这个时候人的智商已经比较完善,只是能力还依然不够。
秀才就是现在的本一大学学生的样子,你是不是可能不相信?觉得怎么着也是硕士博士的学历,那古时候的人来到现在可一点也不吃亏,相信也能有很好的作为。看起来我们也一点都不能瞧不起那些穷书生,因为他们放到现代社会很有可能就能从北大清华毕业。
其他网友回答
秀才的学历相当于今日大学,其中小部分优秀者相当于研究生学历。
科举考试考中秀才,比今日考大学难得多的多了,不知难上多少倍,不要说比较孰难了,根本木有可比性!科举考中秀才,需经多年多次考试,录取者廖廖,而大学每年录取达几十万人,上百万人,2017年甚至达到650万之多,2020年可达上千万人之多,怎么可以相比!
而今日考上大学,也就是相当于科举考试考上秀才而已,是不能出仕为官的,秀才再参加省级乡试,录取为举人方可授官为仕!
科举考中秀才,须经童生试、县、府、院试。
一、古时的读书人,首先须经童生试,相当于今日基础教育合格,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在科举考试未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之前的童生,俗称白衣。
你看,《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考取生员(秀才)以上功名的文化人。
读书人,既使读书到八十岁,成为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也是童生。
二、秀才,县试、府试、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始获得功名,俗称秀才。
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今天大学公费生。
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今天大学扩招的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大学生保研,为贡生中的优贡。
秀才只是取得进入县、府、州学校学习,拔贡(保研),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
秀才,享有免除差徭;见县官不拜礼遇;诉状不经吏员,直呈县官等特权。
秀才,不似举人可以出仕为官,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府州县衙为吏、文臣武将幕僚、编志修谱等谋生。
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参加乡试的人大多具有在地主那儿的工作经验。因为中国古代是县乡自治,也就是说地主有自己的公务员队伍,而要报考政府级公务员,都必须具备童生的资格,而童生教育就是县乡自办的。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是科学教育,毕业不分配工作的,以前职大毕业都有分配一说,现在也很少了。好在中国目前的科学教育都是进修性质,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就已经是单位送选,有点类似文革时期的共大和工大,文革电影《决裂》反应的就是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