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文学作品阅读中,你有何美的感受和启迪(美妙的阅读感受)
- 知识
- 2022-09-17
- 91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你读过最棒的美文是哪篇,它带给你的体验是什么?
优质回答:
原创
诗歌,
《鸿雁》
其他网友回答
喜欢的散文很多,昨天偶又读到朱自清的散文,如《春》、《歌声》,读来如醉如痴,恰沐春风,清纯隽美,如花香飘过,如春雨泼洒,沁润着心田。美词镶嵌,语风文笔真挚而又自然流畅,无雕琢,浮艳感。
可网上有的所谓美文,只有语美,给人浮华做作的感觉,只追求华丽,没有实际的意义。也许是我这个年龄,喜欢实际、真实有意义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
不喜欢飘缈云里雾里,雾里观花的感觉,就象一个打扮花枝妖艳的女人,没有内在的吸引人的气质,初见时心动,再后来就乏味了。读到最后,没有吸取到真实有意义的营养。
喜欢的是如《春》清新纯正的文笔,似鲁迅的?老舍的?又象矛盾的?但也不是,总之他们几人的我都喜欢。他有他自己的别具一格,似乎让人看到了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温暖如玉如春的男子,原来他是这样一个温柔,内心充满柔情蜜意的人,如他的《歌声》一样散发着灵魂的香气,但他的语言,干净利落,清畅明目,抑扬顿挫,极富有节奏感。
这语言的铿锵又使人由然感受到一种男子汉刚强的魅力,于是,一个多情浪漫、富于阳刚之美的男子浮现在眼前,就如我们读他的春天,和他眼里的春天一样美丽清新,“山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桃花开了,李花白了,燕子飞回来了,都象赶趟儿似的,春雨象牛毛,象花针,密密的斜织着,象姑娘的心事,人家屋顶上”…,如流水般自然,如春风春雨一样的飘飘洒洒,挥洒自如,沁入心田。有如此之人,才会写出如此之文章吧!
不能忘记的美文,又如茅盾的“如果说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他伟岸、正直、也不缺乏刚强,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山踏上走着…”。直抒胸意,但也不缺乏抑扬婉转。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驶着,铺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综错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不由得感叹先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朱自清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美景加抒情,但他情里眼里笔下的山还是山,水也还是水,读来清新而又优美,自然,也不失华丽。
不喜欢的句子是读了半天不知所云什么,明明是现代散文,读者却还要去分解因式,读几页下来,脑壳疼,费脑。
读书首先应给人带来愉悦轻松的感觉。如果刚读两三篇,觉得语言也很美,但是继续读得多了,会觉得是浮艳、华而不实,头脑发重,一边读一边去剖析词汇,大脑太累。风,云,花,雨这些大多用的是象形,可以用,但用得太多了,所以我认为很累。
风即是风,雨就是雨,云也还是云,花开花飞,云卷云舒,春风吹来,细雨飘来,白云卷来不也很美吗?古人发明的汉字哪个不美吗?就象朱自清眼里的《春》,那样的自然,散发着春天的清香,无疑他会被选入教科书,以前我己背得很熟了,因为时间的原因,后面的有点忘记了,前两天又一次重温,愈发被他的春天沉醉了,更佩服他们那种纯正的文笔。
就连一篇叙事散文,似乎在我们看来单调,灰色背景下的父亲的《背影》,都被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得富于真情,为他的笔墨所感动,这无愧是我们的教科书。
其他网友回答
读过最棒的美文,当属唐代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
此诗素有“孤篇压全唐”之誉,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情荡漾,曲折有致。此诗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写尽游子和思妇的“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春、江、花、月、夜,此诗读来极具画面感。如你能用国语读完如下全诗,你将走入清明澄彻的天地,你将看见皎洁如霜的月光荡涤了大千世界的五光十色,你的心灵将会被洗涤,从此多出一片纯洁无瑕的净土。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描绘了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春天的江潮浩瀚无垠,仿佛与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洒在春江之上,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江水宛转曲折地绕过花草遍生的原野,月光泻在开满鲜花的树林上,宛若披上一层无暇的白雪。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画面:如霜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江水共长天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孤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清明澄彻的天地,让人进入了一个纯净无暇的世界,自然地引人遐思冥想: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此句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人生,探索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所以“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得以与“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此处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上一轮孤月徘徊中天,不知道在等待什么人。月光下,只有长江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情,流水无意,此处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入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如一片白云悠悠地离去,只留思妇一人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上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白天飘忽的白云,夜晚行踪不定的“扁舟子”,谁家的游子今夜坐于小船中漂流?在明月照耀的楼上,何处有人相思?“谁家”“何处”说明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楼上的月光似是怜悯这思妇,因而一直徘徊不忍离去,与她作伴,把柔和的清辉洒在梳妆台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掉了还来。一如她对离人的思念,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一种相思,牵动两处闲愁:这时共望月光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你。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长空中,鸿雁远飞,飞不出无边的月光;江面上,鱼儿在深水里跳跃,只是激起阵阵波纹。“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此句开始写游子: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念念归家,可惜家里春光将逝,人还远隔天涯。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春,流去的是美丽的春光,更是游子的青春、幸福与憧憬;江潭西斜的落月,衬托出游子浓浓的乡愁。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落月慢慢下沉,直至藏于海雾;碣石、潇湘,天各一方,游子与家乡的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在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光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绵绵的思念之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其他网友回答
《妈妈喜欢吃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