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恶心的人物(三国演义最让人讨厌的人)

网友提问:

三国演义里哪个人最恶心?

优质回答:

演义那必须是刘安啊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里面最恶心的应该是弥衡。这个人恃才傲物,谁都瞧不上。

他与孔融、杨修等关系很好,也是一位才子,不过品行不怎么样,喜欢骂人。后经孔融推荐,在曹操手下任职,不过他品行不改,还是骂骂咧咧,故意自己赤身裸体羞辱曹操。曹操看不下去了,借故把他推荐给刘表。

弥衡和刘表也合不来,刘表把他推荐给部将黄祖。黄祖是个大老粗,看到弥衡也不爽,直接下令将其斩首。弥衡死时26岁,确实是《三国演义》里面最恶心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张松最恶心,典型的卖主求荣。刘璋虽然没有大本事,但对张松不薄。而张松呢?主动把益州献给曹操,在曹操那边吃了瘪,巴巴的跑到荆州,又把益州献给刘备。还大言不惭地对刘备说:“非是张松卖主求荣,实是刘璋……吧啦吧啦”。连卖主求荣都说得这么超凡脱俗,他张松不恶心谁恶心?

其他网友回答

感觉《三国演义》中最恶心的人就是大伪似忠的刘备刘玄德!下面书生说一下为何觉得刘备最恶心。

以汉室之名,行篡逆之实

有人说,这不应该是对曹操的评价吗,怎么用到刘备身上了?其实纵观曹操一生,始终对汉献帝礼敬有加,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献帝,可以说曹操始终都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而不想做一个“乱世之奸雄”。

但刘备不同,刘备自从被献帝认为皇叔之后,野心就不断的膨胀,曹老板慧眼识英雄,早就看出了刘备乃当世之枭雄,不肯久居人下。试想,如果刘备是忠于汉室的话,完全可以在曹操手下办事,毕竟那时候的曹丞相还没有统一中原,北方还有袁绍、吕布等强敌,南方更是混乱。以刘备之能,不会看不出曹操的能力,但是他却选择不相信曹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有了野心。

参考曹老板手下的第一谋士荀彧,荀彧就是看中了曹操的能力,认为跟着曹操才有机会复兴汉室,所以在前期才会对曹操尽职尽责,全力相助。这才是大汉臣子的典范,刘备如果有半点臣子之心,就不会时刻想着逃跑了。

刘备从曹操处骗来兵马,依靠武力占据徐州,意图自立,但是被曹操打败,战败之后肯定不能再去投降曹操啊!那不是自寻死路吗,他去了哪里呢?先是投奔了袁绍,后来又用了同样的手段脱离袁绍依附刘表。先不说刘表,袁绍是何人也?曹操的劲敌,而且袁绍之弟袁术曾经僭越称帝,袁绍也不奉汉献帝之命,自己称霸一方。难道能说刘备投靠袁绍是为了复兴汉室?这话鬼都不信,他只是为了他自己!

随后依附刘表,刘表没有袁绍那么愚蠢,有了曹操和袁绍的前车之鉴,刘表对刘备有了防备,只给他安排在新野小县练兵,不给他主动出击的机会。但是刘备还不老实,他也知道刘表年事已高,活不了几年了,于是就极力和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搞好关系,就等着刘表一死,传位于刘琦,但是以刘琦的能力必然掌控不了荆州,不出两年荆州这块肥肉就到手了!如意算盘打的多好。也就是在这时,刘备三顾茅庐,请的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荆州,但是这时候荆州还是人家刘表的,这么早就已经把未来的好几步棋都部好了,不可谓不高明啊。后世都在赞叹诸葛亮《隆中对》的高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但是以刘备之能,何尝算计不到这一点?

随后,刘表病死,荆州之主刘琮投降曹操,作为荆州牧的下属官员,刘备不应该跟着降曹吗?但是他不敢,因为曹操已经看清了刘备的嘴脸,一旦降曹,最终结果只能被杀,所以刘备只能继续流浪。要说他自己跑路也就算了,还带上百姓一起跑路,以仁义之名忽悠的百姓跟着他逃跑。

随后又忽悠孙权跟他一起抵抗曹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投降曹操。但是这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身为大汉丞相,就是汉室的代言人,刘备跟曹操作对,显然不是为了对汉室尽忠,自始至终他都是为了自己。

至于之后的借荆州,取巴蜀,自立汉中王就更不必说了,野心已经天下皆知。

曹操在《述志令》中言道:“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中所指,刘备首当其冲。刘备就是顶着兴复汉室的名头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像他这样的“汉室宗亲”,东汉末年没有十万也有八万吧,所以刘备就是借着兴复汉室这个名头,来达到自己当皇帝的目标。

反复无常,诡计多端

《三国演义》中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但是跟刘备比起来,吕布还真是小儿科了。

刘备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其中刘备还在陶谦手中接过了徐州,曹操和袁绍处骗来了不少兵马,在刘表手下更是收买了人心。

起初,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对刘备礼敬有加,因为他们看上的是刘备的才华,但是刘备怎么做的呢?别人挑主子都是捡着贤明有能力的人去投靠,他刘备反其道而行之,曹操、袁绍皆为世之豪强,对他也是以礼相待,待之甚厚,而刘备却不愿意在他们手下为将,口头上说的是“曹操奸诈、袁绍多疑”,实则是看主子太强,不好篡逆,趁早一走了之。

然后再来看他投靠的陶谦和刘表,都是儒生的代表,传统的士子,跟领兵的刘备相比,自然处于劣势,所以刘备就费尽心机骗取人家的基业。

这种做法和吕布相比,只能说手段更高明,本质上并无区别。至于刘备诡计多端,不讲信用,从借荆州一事上表现的淋漓尽致,流氓本性暴露无遗。

阳奉阴违,夺取益州

刘备从东吴借来荆州暂时落脚,然后开始图谋益州,可怜益州的刘璋还以为刘备入川真是来相助自己,没想到这是引来了一头猛虎。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从猪队友张松的建议,派法正邀请刘备入川帮助自己对付张鲁。殊不知就在这时,张松、法正早已倒向了刘备,而刘备正在和诸葛亮、庞统商议夺取荆州的对策,真是天赐良机啊。刘备遂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自将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会于涪。期间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杀刘璋,但是刘备老谋深算,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刘璋上表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配给刘备士兵,督白水军,令他攻击张鲁。刘备北至葭萌,驻军不前,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对刘璋这个所谓的“汉室宗亲”,刘备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反目,刘备用时两年,终于平定了益州,自领益州牧。

在这期间,刘备的军师庞统在率军攻打雒城时为流矢所中,战死城下。小说中对庞统之死更是找了个理由,说庞统用自己的死来为刘备夺取益州找了个理由,这波为刘备强行洗白的操作也更加深了刘备的腹黑本性。因为刘备和庞统分开时有个换马的情节,刘备把自己的坐骑“的卢马”换给了庞统,的卢马是曹操所赠,此马防主,非雄主骑之不详,刘备自然知晓,竟然轻易就把马换给了庞统,最后庞统之死也是因为的卢马的颜色太显眼,被乱箭射死,可以说庞统间接死于刘备之手也不为过,刘备的腹黑本性暴露了出来。

献帝未死,着急称帝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并于这年进位汉中王。此时,刘备已经将自己的野心昭告天下了。

刘备进位汉中王不到两年,曹丕篡汉称帝,刘备也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要知道,这时候汉献帝还活的好好的呢,如果真是大汉忠臣的话就该北伐曹魏,而不是着急称帝,肯定是刘备觉得自己等不了了,如果在忍下去,就过不到皇帝的瘾了,所以干脆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想当皇帝!相比于曹操终生不篡汉,刘备的野心不是更大?为何后世都骂曹操而不骂刘备?

白帝托孤,试探诸葛

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结果夷陵之战大败而归,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刘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在临死之前就上演了一出托孤的戏码。

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段对话中有句精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如果刘禅还可以,你就尽力辅佐他,如果他实在不行,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这个“君可自取”,后世也有两种解读,一种解读是说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另一种解读是你可以“自行废立”。无论是哪种解读,都给了诸葛亮极大的权利。

刘备不是傻子,权臣把持朝政的前车之鉴在西汉并不少见,如果诸葛亮稍微表现的迟疑,我相信刘备就会让刀斧手把诸葛亮剁成肉酱。

所以这个白帝城托孤,与其说是托孤,不如说是试探,如果诸葛亮确实忠义,就把刘禅托付给他,如果稍有别的念头,就地除掉,以免除后患!

以刘备的手段,我相信这种过河拆桥的事他做的出来。

综上所述,刘备是个实实在在的伪君子,所以书生才会觉得刘备最恶心。但是刘备虽然恶心,却不掩盖他的才华,曹操纵横天下,视天下英雄如无物,唯独对刘备青眼有加,另眼相看,不得不说刘备确实当的起“世之枭雄”四个字。

刘备出身穷苦,曾织席販屡为业,谁曾想几十年之后竟然纵横天下,称雄一方,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来没有放弃过,意志坚定,不择手段,是当世成功人士之楷模。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少年之时喜欢关羽的忠肝义胆,青年之时喜欢曹操的指点江山,人到中年才懂刘备创业之艰难!

书生还年轻,所以欣赏曹操,厌恶刘备。[呲牙][来看我]

我是@铁琴书生,关注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其他网友回答

刘备和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