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为何嫁到秦国(秦国子楚与芈月关系)

网友提问:

为什么战国时芈月嫁到秦国就为秦国出谋划策,甚至对付母国楚国呢?

优质回答:

不管是芈月宣太后,还是赵国那个赵威后,齐国的君王后,她们作为外国人嫁入夫国,并长期掌控国政,都是一门心思地帮助夫家。

从春秋到战国,诸侯之间的联姻是很普遍的,比如那个有名的秦晋之好,秦国晋国之间在上百年的时间里世代联姻,虽时有斗争乃至战火,但联姻还是保持的,这是一种政治行为,女方嫁入夫国,自然也就跟随夫国的政治形势走了。

下面举例讲讲战国最有名的三个太后—秦国宣太后(芈月)。齐国君王后、赵国赵威后。

当然,宣太后的生涯不能光看那部著名的《芈月传》,里面改编的成分很大,芈月从楚国嫁入秦国,只是秦惠文王的八子(贵妾的一个级别),她的弟弟魏冉拥有较大的实力,所以在秦武王举鼎而亡后,拥戴姐姐的儿子秦昭王做了秦王,昭王年幼,就尊母亲为宣太后,并由宣太后摄政,一直到秦昭王41年,秦王都快60岁了,才忍不住夺了母亲的大权,重新掌握大权。

宣太后在这41年时间里,多次对外用兵,攻灭义渠国,削弱了诸国力量,大大加强了秦国的力量,成为当时的诸侯强国。

齐国君王后是莒国太史敫的女儿,当年不可一世的齐湣王被燕、秦、楚三晋联军揍的差点亡国,齐湣王被杀,他的儿子法章流落到太史敫家里做佣人,结果被太史敫的女儿看上,对这个法章非常好,最后2人还发展出了感情。最后法章被拥立为齐襄王,太史敫的女儿也就成为了王后,襄王死后,君王后摄政,统治齐国长达40年之久。君王后统治期间,齐国政治贤明,富有谋略,保持了四十年和平局面。在君王后死后没多少年,齐国在田建手里就崩塌了。

赵威后,原是齐国人,嫁到了赵国,她倒不会像芈月一样去打击母国,毕竟赵国实力也不强,她也是丈夫死了,幼子即位,而代为摄政,不过她命不好,摄政了一年多就去世了,她曾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一个战国太后,在那时就有了“民贵君轻”的理念,实在了不起。而著名的战国故事《触龙说赵太后》说的也是这位太后。

其实,作为政治联谊的女人,她们很清楚,既然嫁入这个国家,就只能和这个国家荣辱与共,相反,她们若反过来帮母国对付夫国,那才是真的悲剧。

她们虽然在夫国贵为王后王妃,也生了王子公主,但毕竟是外人,本国人质疑他们的心思是一刻都不会停的,一旦出现王后帮助母国对付夫国的行为,那这些女人在夫国的一切都会荡然无存,甚至自己的孩子都有性命之忧,她们不会那么蠢。

在战国时代,君王的权力还没有后世皇帝那么绝对,只能说权力很大,君主的决策受到很多掣肘,而王后如果想搞点什么事情可能会有损夫国,那一群王侯将相、公卿贵族都要站出来反对。

此外,太后之所以能专权,她的权力来源是自己的儿子,慈禧为什么能擅权近半个世纪,就是他把持了亲儿子同治,紧接着又等于领养了光绪这个养子,靠着小皇帝的名分,才能专权。一旦她们帮助母国,甚至母国有可能实力强大起来灭了夫国,比如楚国有机会灭了秦国,那楚王会放过秦王吗?恐怕占领咸阳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秦王。

秦王既然死了,那太后的一切就都飞灰湮灭了,不管在母国,还是夫国,她将失去所有。

其他网友回答

秦宣太后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多情的风流佳人。作为秦国的实际执政人,她首先选择的是秦国的国家利益,其次才是个人情感,如果两者发生冲突,那么她会以国家利益为重。秦宣太后时代,秦国的国家利益就是远交燕齐,攻略三晋和楚国,当时楚国肥胖而虚弱,正是秦国下手的好对象,不攻楚掠楚,秦国何以开疆拓土?

芈八子其实不是楚威王的亲生女儿,她只是楚国王族的远支庶出女,为了秦楚联盟而被册封为楚国公主嫁入秦国的。芈月嫁入秦国之前,她就有过一任丈夫,生了两个孩子,在张仪的鼓动下她才嫁入秦国的。芈月在秦宫中的地位也不高,品阶只是八子,在八子之上还有良人、美人、夫人、王后。芈月精通权术,虽然没有当上王后,但是她最终当上了太后,权势之大过于秦王!

宣太后做事直接明了,功利性十分的强,对秦国没有实质好处的事她不会做,只有虚名而无实利的事她也不做。《战国策》中记载了宣太后的一则床榻外交事迹: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这里她就明确提出秦国救韩国不图天下公道的美名,只要求韩国给秦国土地城池或者钱粮作为报酬!

宣太后主政秦国期间,派遣白起多次进攻楚国,夺取楚国众多的城池与土地。最大的一次是白起率军攻占楚国首都郢都,并设置为秦国南郡,楚国为了避战迁都至陈地。为了逼迫楚国主力来与秦军决战,白起又一把火把楚国的王陵给烧了。在烧楚国王陵前,白起派人请示了宣太后,烧夷陵就等于将楚国先人的坟全烧了,宣太后指示烧了好,可让楚国人绝了念想,尽早归降秦国。由此可见芈月已经是大秦的宣太后,而不是楚国的公主了,她的心在秦国而不楚国。

其他网友回答

先秦时期诸侯国之间联姻,当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实力相等,那是政治结盟,是一种联合。当国家实力悬殊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献媚讨好。

而作为女人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过是一种政治工具,那时的礼法更是倾向于“嫁夫从夫”,女人嫁到宗主国就是这个国家的人了,与自己母国的关系基本就算断了。

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媵嫁制度,就是陪嫁。往往嫁个公主还要搭上几个王族的女儿,芈月就是陪嫁女。

电视剧的芈月这个名字是编的,史料记载她叫芈八子,“八子”是她在秦国后宫的位分,秦国后宫有分为八级: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史、少使。芈月的位分其实不高,当然作为陪嫁能混到那个位置,已经不错,这应该得意于她为秦惠王生的孩子多,光儿子就有三个。

先秦时期,在史籍中留下名字的女子,都没有名字。著名桃花夫人息妫,她是陈国公主,嫁给息国国君,就叫息妫。像夏姬、宣姜、西施等都不是真名。

那些远嫁诸侯国的女子,有的会在所在国形成一定的政治势力,但即便这样,维护所在国的国家利益也是她们必须信守的根本。不然她们立足都难,谈何生存的光鲜亮丽。

一切都是利益的抉择……

其他网友回答

政治,说到底就是利益。你在秦国,就得谋秦国的利益。

秦国与楚国,从春秋时代开始,关系是比较好的。两国是盟友,也一直保持通婚和好的关系。芈八子嫁到秦国,实际上也是政治婚姻,是延续秦、楚传统友谊。芈八子就是后来的宣太后,在她掌权后,为什么反对来对付楚国呢?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破坏秦楚关系的,主要是楚国。

在战国前期,秦与楚并没有发生什么冲突,相安无事。在秦襄王时,张仪的策略,就是拉拢齐国与楚国,打击魏、赵、韩三国,这个策略叫连横。但是楚怀王被公孙衍忽悠,最后加入合纵集团,与魏、赵、韩、燕四个国家,共同讨伐秦国。

楚怀王这个人很没有智慧,楚国基本上就是毁在他手中。你没事去瞎掺合干嘛呢?别国跟秦国有仇,你跟秦国是友好邻邦啊。楚怀王之所以跟秦国对着干,主要是其他四国,把“合纵长”的头衔扔给他,他一下子觉得自己是天下领袖,殊不知从这个时候开始,秦国与楚国的关系,就从盟友变为敌人了。

宣太后上台后,秦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宣太后与魏冉手中。宣太后与魏冉是同母异父的姐弟,两人都是楚人,还是属于楚国的王族“芈姓”。这时,楚怀王当然觉得秦国一下子变得可亲可近了。

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西是秦国,东是齐国,楚国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呢?自从楚国加入五国合纵后,与秦国关系恶化,后来被张仪忽悠,又在几次大战中惨败。楚国群臣都认为应该与齐国结盟,认为楚国屡遭秦国人的欺骗与羞辱,所以“必将取地于秦,而后足以刷耻于诸侯”。最后,楚怀王屈从于众人的意见,与齐国结盟,对抗秦国。

大家看到没有,楚国的政策是“必将取地于秦”,而作为秦国实际统治者宣太后,你要她如何选择?楚国是她的母国,现在楚国的目标是要“取地于秦”,她就得把秦国的土地拱手相让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她是外嫁的女人,就算是父子、兄弟,在这种情形下,恐怕也只能兵戎相见了。

其他网友回答

芈月,秦国历史上著名的宣太后,闻名天下的女政治家。她是楚国宗室女子,嫁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死后独掌朝纲多年。

题主说,芈月嫁到秦国,居然对付母国楚国?貌似有哪里不对劲,但是仔细一分析却又没问题……

毋庸置疑,楚国是芈月的娘家,自然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在,何况父母兄弟姐妹都还在那里。那么,芈月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情感来说,楚国的家乡情难忘,但是母子之情更是深重。对于一个正常女人来说,亲生的子女,往往比其他亲人更重要。

芈月掌管朝纲,自己的儿子是秦王,换句话来表达就是秦国就是母子俩的。为秦国的天下霸业着想,就像自己的“创业”。

这时候,跟楚国发生利益冲突,损失一下楚国的利益,芈月是能够接受的,换作其他人也一样会这样做。

另外,芈月执掌秦国朝政一来,秦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入楚国外戚势力手里,芈月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就是重要权臣。

但是,秦国毕竟是秦国人为主,芈月势力要向秦国人表忠心,不然秦国人怀疑起来就有威胁。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地与楚国为敌,为秦国谋求利益。

因此,无论与公还是与私,芈月都会选择帮秦国而不是楚国,不然就不配当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