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电影评价(为什么喜欢少年的你这部电影)
- 知识
- 2022-09-04
- 90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关于最近很火的电影《少年的你》,有人说三观不正,你怎么看待?
优质回答:
曾国祥导演的作品《少年的你》是一部关于校园霸凌题材的片子,电影上映后引发了不少同学对这部片子的话题讨论,其中有一个话题讨论的是这部剧里面主要人物的“三观”正不正?
当我二刷《少年的你》之后,看着故事结尾处陈念和小北隔着探视窗先是沉默,然后相望落泪的镜头后,我就知道这是一部三观很正的电影。
在我看来,电影《少年的你》是一部极具探讨意义的片子,因为剧情所描述的就是现实里我们经历过,或身边人正在经历着的事情。
与其争议这部剧的主要人物的三观是否端正,还不如先把目光聚焦到这部剧的故事本身,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讨论三观?
霸凌是一种恶
故事女主叫陈念,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对于寄期望于“知识改变命运”的陈念而言,临近高考这个时间点,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学习。
但校园有时候就是个小社会,有人在安分学习,也有人以霸凌同学为乐趣,来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心理。而陈念很不幸地遭到了霸凌,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
1.言语调侃有时候也是一种恶
在饭堂打饭时,陈念被魏莱几人围起来调侃起她的考试成绩。
在外人看来,魏莱几人可能只是言语上的开玩笑调侃,但在陈念目睹过同学胡晓蝶的跳楼自杀之后,她知道面前这几个人是在戏弄她,这里的调侃,是带有嘲笑意味的。
这是言语上的霸凌!
2.放学后尾追拦截
饭堂里魏莱几人对陈念的调侃像是一个信号弹,告诉了看故事的我们,一个关于霸凌的故事开始了!
因为胡晓蝶的自杀,陈念为胡晓蝶盖衣服这个举动,被带去问话,这引起了魏莱几人的不满。之后可能是看不惯陈念的学习成绩,也可能是不喜欢陈念在饭堂里的冷漠态度,所以魏莱几人放学后尾追拦截陈念,并对她推搡卡脖子。
这是行为上的霸凌!
3.课间活动被孤立
因为胡晓蝶的自杀事件后,陈念一直就是同学眼里的异类,她在班级里经常是不合群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课间活动打排球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给她传球,而当她接到球后打出去,却很尴尬的发现没人愿意接她的球,这时候陈念明白,自己是被大家孤立了。
集体孤立也是一种霸凌!
陈念三观太正
面对种种欺凌,陈念的同班男同学劝她再熬一个月就过去了。是啊,在多数人看来,在临近高考这么重要的时间点上,有什么事是熬不过去的?
但陈念知道,面对霸凌不是能不能熬过去的问题,而是已经躲不掉了。陈念选择了报警,然后警察盘问了以魏莱为首的三个霸凌者。
报警,这是理智且三观正的表现吧?
毫无疑问,是的。
报警是陈念目前所做的一件正确事情,但报警过后并没有为霸凌这件事画上句号,因为人性的恶有时候不是正常人三观所能猜想到的。
因为报警,所以魏莱三人被学校停学,之后这几个人就去堵陈念回家的门。被追着跑的陈念躲进了垃圾箱里面,然后拨通了警官的电话,接通电话后陈念却说打错了。
这时候可能就有观众不理解,面对欺凌,陈念为什么不说出来,不告诉警官她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
安分老实有时候不能带来平安,尤其是面对霸凌时。正是陈念沉默的缘故,所以后面发生了被魏莱等人扒衣服拍照、剃光头、拳打脚踢的事情。
因为陈念不告诉警官她的真实情况,所以导致了后面她被欺辱,这是她自作自受,这是陈念的不作为犯下的错吗?
不是的,逻辑不应该是这样的。
当老师告诉学生要“耐得住寂寞”,当陈念的男同学告诉她“熬过去”,当陈念母亲说“我就指着你呢啊”,当所有人都隐隐告诉陈念你要“坚持住”的时候,这些人这时候塑造了陈念的三观,让她有了关于价值的取舍。
陈念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抱有一丝希望,想着事情会就这样过去,她现在一心只想着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后面因为欺辱事件,魏莱来找陈念和解,然后陈念过失致人死亡,这件事被小北知道后,他为陈念承担罪责。
当小北为陈念顶罪入狱之后,此时的陈念还是一个无辜者吗?她曾经的三观现在是不是已经歪了?
胡晓蝶自杀,陈念被欺辱,魏莱死亡,小北入狱……
看着一出出悲剧的发生,作为观众的我们早已唏嘘不已。
而短短时间里经历着这一切的陈念,恐怕内心早已崩溃,但当她此时面临着前面两条路,一条是认罪入狱舍弃美好前程,一条是看着喜欢的人顶罪坐牢时,她选择了前者。
一个经历了霸凌与恶的人,如果还能秉持着爱与善良,我们又怎么能说她的三观不正呢?
其他网友回答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大概是电影《少年的你》中最暖人心的一句话,然而社会又是如此现实,陈念保护不了这个世界,小北也保护不了陈念。
面对同学的暴力,陈念拿起法律武器,最终使得她们离开了校园,让自己以及其他无辜的同学免受欺凌。然而这三人只是退学,并没有受到其他制裁,依旧可以明目张胆地在路上劫持陈念,对其施暴,扒光衣服拍照。
陈念结识了小北,住在小北家里,小北护送陈念上下学,俨然成为陈念的贴身保镖,陈念的日子似乎安宁了一些。然而校园欺凌并没有结束,依然有同学饱受欺凌,对那些“恶霸”唯命是从,生活在恐惧之中。陈念没有能力再去做什么,只能陪同学走回家,小北也默默陪同。作为群体中的弱者,他们只能力所能及地抱团取暖。
自从认识陈念,小北就开始了对她的保护,直到陈念过失杀人,小北替罪,小北一直都在用尽全力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然而一个人力量实在太弱小了,更何况一个身处底层的少年。在无情的法律之下,陈念最终还是和小北一起入了狱,即便高考如此高分,也与心心念念的北大梦想失之交臂,拯救陈念家庭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折断了。
两个单亲家庭的善良少年被判刑,那些家境优越却心肠歹毒的学生却游离于法律之外。处于社会底层的孩子不够理性,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暴力,于是更容易触碰法律。因为他一无所有,无依无靠,除了用尽身上的力气来保护自己,不知道还能用什么来与这个世界抗衡。
没错,魏莱是遭到了报应,但更多的欺凌者却逍遥于法律之外,毕竟他们没有犯法。而单单从魏莱的角度看,她也是一个弱者,在父母的强权之下,手无缚鸡之力。
我们可以想象,其他两位被退学的欺凌者完全可以通过家庭教师或校外培训进行学习,最终顺利高考,她们的将来是可以预见的。而陈念纵然成绩拔尖,也不敌一个过失杀人,她最终无缘北大,成为一名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
或许是出狱后的陈念没能再次考取北大,也或许是种种经历让她改变了最初的崇高理想,不再幻想着保卫世界,只希望能够用爱心温暖一个又一个成长中的少年。愿所有的选择都是陈念内心的声音使然,而不是无奈之举。
法律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然而结局却依旧强者为大,弱者仍弱。法律只在事实形成之后发挥作用,而少年的复杂成长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与引导,阶层固化不应当成为应试教育的最终产品。
其他网友回答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如易中天、李银河的大咖都点评了《少年的你》,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片子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大家估计在骂的除了它的融梗之外,应该是它里面源于生活的未成年人犯罪却得不到惩罚这件事吧
其他网友回答
少年的你,电影是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影片中,大家对于周冬雨饰演的陈念,过失杀人而争执,你未成年,加上没有案底,判得轻,这不免让人疑惑:“这是鼓励未成年人犯罪吗?”,但是你要知道,影片中,从一开始,陈念只是想被保护,或者是不愿意被打扰,她没有借着未成年而去伤人。总得来说,过失杀人之后考虑到未成年从轻处罚,与借着未成年而伤天害理,是两回事。电影来源于生活,能从电影中得到一些反思,引起大家的关注,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三观不正这个词真是太害人了。
就是因为你们对三观正孜孜不倦地追求,导致我有段时间看很多书都很别扭,因为它“三观不正”。
我好不容易能走出三观不正这个大谬论了,你这个问题又差点给我拉回来。
你看的是电影,是艺术,不是政治课本。
知道艺术扎根于什么吗?就是复杂的人性。
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那些黑暗无疑是压抑的,但是站在文学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人性的黑暗,才有巨大的戏剧张力,才能衬托出光辉之人为何光辉。
一句话一个情节永远不能判断剧情本身的三观。比如我写一个被包养的情人,故事里她自己或别人把这个职业说得伟光正,我就三观不正了,难道我不该问一句你看完整个故事了吗?
醒醒孩子,如果所有剧情的导向都是三观正,那这世上,就没有文学可言了,你看见的所有精彩的故事,都没有了。
比起三观正,更重要的是三观真。
更新:
你们觉得我拿毛选做比喻不对,那我改掉好了,实不相瞒,我的确也没读过,只是那么随便一写,真的对不起。。。
再更新:
有空琢磨一部剧到底三观正不正,其实我觉得不如好好把自己的三观琢磨得正一点、稳定一点,天天盯着别人的故事看有多大意义呢,你们说是吧。
三更:
我觉得有人压根没明白我啥意思。
我不觉得作品要抛弃道德追求人性,我是觉得,现在有些人判断三观的标准就有问题。
打个比方,《白夜行》大家都看过吧。如果来评价它的三观,好了,有些人就会这么评价的:
亮司和雪穗怎么可以合起来整同学呢?三观不正,雪穗怎么可以偷老师的作品呢?亮司怎么可以让同学当鸭呢?三观不正,友彦怎么可以觉得亮司告密很恶心,明明是那女的错了啊,三观不正……
没完没了了。
在《白夜行》这种经典作品情况还好一点,那种不算完美、质量在中游或者中上水平的作品,是重灾区。
然而,市面上流通的,大多都是那种作品。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应该不会为歌颂邪教的文学洗白,就算它语言再优美;大伙儿应该烦的都是截取一段台词、几张图片炮轰作品三观不正的人吧。
我对文学的要求很简单,写现实类作品的,你特么人物表现出来的样子得是一个正常人能表现出来的啊!!!。
有些人要的三观正,已经不是普通的正常人能做到的了。
(当然有些作品里的邪恶也不是一个人类能表现出来的,重灾区总裁文的坏女二)。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把老祖宗的话心里默念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