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许三观卖血记的感受(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有什么感觉?)

网友提问:

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有什么感觉?

优质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家庭责任的故事。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继《活着》之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其文学作品当中的“接地气”。

小说的主线十分简单,就是讲述一个旧时期城镇工薪阶层小人物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他如何通过卖血来不断战胜自己人生之中的惊涛骇浪,用单薄的力量化解人生噩运,捍卫家庭和幸福。

比起《活着》里面那个福贵,许三观无需太多雕琢也尤为血肉丰满,因为自然。当你读到这个形象的时候,你会不假思索地想,我是不是在哪里也认识这么一个许三观。

许三观一生忠厚、善良、亦不乏担当和责任感,却一生命途多舛。为了活着而活着,是那个特定年代大部分底层百姓的缩影。

许三观通过卖血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巨款——35元钱,并借此很快娶到了如花似玉的妻子许玉兰。婚后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三个儿子一乐、二乐和三乐,他自己所在丝厂不仅工作稳定而且福利到位。用现在的话说,许三观在当时已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可是当一乐慢慢长大,他才发现命运用九年时间把他编织进一个天大的谎言——他的儿子一乐长得不像他,是妻子和前男友何小勇所生。

像所有男人的正常反应一样,他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屈辱,并开始有意疏远一乐。打小最亲的儿子怎么就一下子成了别人的种?许三观郁闷而憋屈,即使他对儿子的冷漠呈于表象,内心除了不甘更多的是失落和痛苦。

然而,当一乐打伤了方铁匠儿子的头,许三观终归于心不忍看着这个家分崩离析,顾不得邻里的窃笑和嘲讽,用第二次卖血换回来一个家的完整。

因为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所以他一次次试图不与这个儿子亲近。但是因为疏远,一乐离家出走,许三观在找回一乐的那个贫寒交加的黑夜中背一乐走向胜路饭店吃了一碗面条,并因此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慈父。

他是那个在饥荒年代为了一家温饱可以去卖两大碗血的父亲,他是那个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病危,一次一次去卖血,万死不辞的父亲。

我仿佛看到他一路北上,一口一口喝下肮脏冰冷的河水,瑟缩着身体四处卖血的身影。当许三观因为卖血而晕倒住院前几次卖血的钱都被花出去,他和医院的那番讨价还价,那种身为人父的孤独无助几乎让我潸然泪下。 对于自己的发妻,他最终谅解她婚前的错处。

文革中,当妻子被批斗为妓女、被剃阴阳头,丑陋不堪的时候,他始终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这个一路走来陪他风风雨雨的女人,冒着包庇的罪名为她送饭送菜,在儿子面前替她争辩。

原来,爱不是我多有钱,有多么大的智慧和成就,而是我把一切给你。关键时刻,在你落难时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给你遮风挡雨。

许三观的一生买了很多次血,为妻子、为自己的儿子、为别人的儿子、为初恋情人、为家庭的温饱,等到老年他再想为自己卖一次血的时候,却已经没人再要他的血了。

作者对小人物的悲悯全部体现在其中。他们骂骂咧咧、看似世俗粗陋的表象下,却有着一颗爱恨分明、高尚慈悲的心。他们在时代和命运的席卷之下飘摇无力,可是他们那么挣扎和隐忍地活着。

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夫妻在婚姻生活中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相濡以沐的难能可贵,也看到人性哪怕在卑微之中自始至终保持的纯良。当噩运和灾祸袭来,他们用血泪乘风破浪,勇敢地相拥取暖。 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看到了艰难生活之下隐藏的幸福。

END.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和事,是可悲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许三观卖血,是为了让他的家人更好的生活,所以,没有什么世态炎凉,这是他自己必须要做的。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卖血这种活动的存在,许三观和他的家人该怎么活下去?所以,我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其他网友回答

我没看过 不好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一开始没什么感觉,但是后来慢慢就习惯了

其他网友回答

初中时期读的第一本小说,真实而又平淡,几乎没有什么高潮的部分,但是又一波接一波的感觉,人物性格简单却又如此矛盾,或许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性和劣根性,许三观和他的妻子也许他们并没有存在过什么感情,但是此情更珍贵。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有什么感觉.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