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陕西在历史上很重要(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中国在陕西?)
- 读后感大全
- 2022-06-03
- 131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中国在陕西?
优质回答:
你自认为的吧,
“最早的中国”之名出自洛阳地区,这里除了是何尊铭文中“中国”一词的最早指代地,也历史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建都之地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即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所在地。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尊铭文中: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五年,在洛阳地区营建成周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进行训诰之事,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即“宅兹中国”,铭文与《尚书》中的《洛诰》、《召诰》、《逸周书·度邑》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同时,“中国”两字首次出现在何尊铭文中意义重大,何尊铭文不仅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也表明了洛阳地区在早期便是“中国”的所在地,即天下之中。
从武王到成王(周公)营建成周的过程:
《史记·周本纪》武王灭商后与周公“度邑”之言:“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日夜劳来定我西土,我维显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
之后,成王继承了父亲武王的事业: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在《尚书》的《梓材》一篇中,也记载了周成王追述往事的话与“何尊铭文”对照:
“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
在早期,最初的“中国”,实为“国中”,乃都城(京师)之意。周成王时,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主持扩建了洛邑,称成周,将商的遗民迁来集中居住于此;又在附近筑王城,用以控制东方。
除了上面的内容,在没有“何尊”出土前,洛阳被称为“中国”、“地中(土中)”或“天下之中”的史书记载还有很多。
如《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春秋繁露》亦云:“三统五端,化四方之本也。天始废始施,地必待中,是故三代必居中国。”这里的“中国”显然就是“河洛”地区的代称。
《史记·周本纪》:“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
《汉书》:“昔周公营洛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番屏四方,故立京师。”
《逸周书·作雒》:“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尚书·召告》:“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周札·大司徒》:“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合也,四时之交也,风雨之合也,阴阳之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制其线方千里,而封树之。……郑司农云:“土圭之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说的是周公营建洛邑,在登封测影定“地中”之事。
《帝王世纪》:“周公相成王,以丰、镐偏处西方,职贡不均,乃使召公卜居洛水之阳,以既土中。”
《竹书纪年》:“无事则都洛师,宅土中,以号令天下;有事别居关内,阻四塞以守,竭尝不据形胜以临制天下哉。”
另《左传》中,也有关于周人“四土”范围的描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按照周人的描述,关中地区为西土,泰山淄博附近为东土,南阳襄樊附近为南土,辽,燕至陕北,为北土;所以周境四裔之内,地理中心的“中国”就在今天的洛阳附近。
先秦时的“中国”范围:
关中地区在早期历史上的定位:
早期九州划分,关中所在为雍州“西土”。
商周之时,周人同样以“西土”之人自居,先秦及后世典籍中这类记载有很多。
如《书·泰誓中》:“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西土有众,咸听朕言。’” 孔 传:“武王在西,故称西土。”《左传·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辞於晋曰:‘我自夏 以后稷,魏、駘、芮、岐、毕,吾西土也。’” 杜预 注:“在夏世以后稷功,受此五国为西土之长。”《文选·班固〈西都赋〉序》:“西土耆老,咸怀怨思。” 李善 注:“长安在西,故曰西土。”
另周朝典籍《尚书》、《逸周书》中也时常提及“西土”,如:
《牧誓》:“逖矣,西土之人!”
《大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
《康诰》:“以修我西土。”
《酒诰》:“封!我西土荣徂邦君御事小子。”
《康王之诰》:“惟周文武诞受羑若,克恤西土。”
《商誓解》:“肆商先誓王维厥故,斯用显我西土。”、“西土疾勤,其斯有何重?”
《度邑解》:“日夜劳来定我于西土。”
孔传解释为“武王在西,故称西土”,这里的“西土”不仅是一个方位词,还带有一种地域群体意识;天下肇分九州之时,“关中”为雍州之地,雍州又为西土,故以“西土”代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
如:周部族在古公直父时为戎狄所逼,自豳迁至岐下,到达“周原”,周人以邑为名,号为周。即《穆天子传》卷二:“大王直父之始作西土”之说。
周人力量不断增强,周人领袖开始被商王朝所倚重。“赐(文王)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文王被封为“西伯”,取得了专征伐的大权。周向外扩张,北伐犬戎,西征密须,东攻黎、邗、崇,取得辉煌的战绩,使这些小邦国“再驾而降为臣”,成为周的与国。所谓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即是指多数诸侯国归顺于周,由此之后周人在西方继续壮大,即周公称赞文王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可见,“西土”在此时仍然是周人故国自称。
武王十一年率周师东征商纣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弗迓克奔,以役西土。”
武王病逝后,三监叛乱,“肆朕诞以尔东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巩固了周王朝,“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此亦为周人潜意识里的西土概念。
及周公成王东征以后,周人正式成为天下共主。为了将所得的天下延续下去,“周公敬念于后日:‘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决定在中原地区营建洛邑。《尚书·梓材》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这里的“中国”应指洛邑一带的中原地区,在当时周人的地理认识中,洛邑即是天下的中心,而皇天将中国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的先王治理则表明周王受命于天,已是中国之主,此后的周人已很少提到西土。由此可知,随着周王朝的建立,周人原有的西土意识逐渐衰落,有德之君受命于天的中国之主的意识逐渐兴起。
周人“中国之主”观念具有地域中心认识和政治统治理念两层意义。武王新胜之后,希望在“中国”治理殷商遗民。周人认为洛邑“无远天室,其名兹日度邑。”决定在天下的中部营建新都洛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由此可知,周人把中国与天命相提并论,表现了周人的正统意识。
而在历史上,夏商周三代都曾在洛阳建都,位于伊洛河流域的“有夏之居”,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地带,也是洛阳地区在早期被称为“中国”的决定性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并不一致认可最早中国在陕西。
考古专家一致认为最早的中国在山西西南部,今山西临汾,运城一带!
专家认证,距今800万年前,出现了后来发展成人类的古猿,大约距今300万年前才进化成古人类。此时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直到距今1万年前才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国最早古人类遗址是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中国最早的古文化遗址是距今180万年前的山西运城芮城县西侯度遗址,这也是最早的人类用火遗迹!
目前公认的中华文明是从伏羲开始的,有大地湾遗址,伏羲时代人类开始筑屋,钻木取火,结网捕鱼,并且出现了计数,这个时代大约距今7000年前,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大约距今4500年前,炎黄二帝出现,中华民族进入初步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包括华夏族,东夷,南方苗蛮各少数民族。伏羲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炎黄二帝是华夏族的祖先,直到清后期民国时期才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所有华人都是炎黄子孙。
自炎黄二帝后,中华民族进入尧舜禹至夏商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先后考察了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郑州大师姑遗址,陕西石峁遣址,浙江良渚遗址。最后得出结论:
1 中华文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及辽西流域共存。
2 黄河中下游文明更先进。
3 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晚期时代
4 陶寺遗址可能是尧的都城。开始人们所认为炎黄尧舜禹是部落联盟首领是错误的,中华文明可能从尧舜时期开始进入早期国家形态。陶寺遗址有城池,有文字,有青铜器,已经有节气,还发现观象授时台,而且出现了阶级,当时贫富分化已经相当严重,大墓的陪葬品有上百件,小墓只有几件!同时在陶寺附近已发现几十处同类遗址。专家一致认为尧时代中华民族已形成早期国家形态!
1988年全国高考语文卷,有一个15分的题,就说的是早期中国在晋西南一带,就是山西临汾运城一带,后来才迁移至河南中原一带,所以说最早中国在晋西南,确切地说在临汾。
临汾!
其他网友回答
从远古部落割据走来的西周王朝,由周公在陕西关中第一次规范制定了《周礼》,成为中华文化文明的奠基之举。陕西关中东部称为华州,华山由此得名。最早的华夏以此得名。陕西关中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最早成系统体系的奴隶制国家中心,又在现在的洛阳设立集中营,将征服过程中俘虏的需要教化之众,集中起来进行教化。而其他地区,还在氏族部落体系下继续进化。从各种历史记录和出土文物,都可以得到证明。因此,中华民族之根就在陕西关中。
其他网友回答
一致认可?你开玩笑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陕西人自认为是最早的中国,而历史上最早的中国指的是成周洛阳,洛阳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华夏,中原等词汇皆发源于此,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最早的中国在陕西.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