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冠军和拳击冠军谁厉害(古代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跟今天的拳击冠军相比如何?)

网友提问:

古代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跟今天的拳击冠军相比如何?

优质回答:

武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产物,和搏击类比赛的拳击冠军是完全两个概念。不过在古代“武状元”头衔应该是比“拳王金腰带”值钱的。

中国的科举是从隋朝开始的,但是并不是有了科举,就有武状元的,“武状元”是武则天发明的。

长安2年(702年)武则天在发明“殿试”之后,首次允许学习武艺的人参加由兵部主持的科举考试,名曰“武举”。这样一来,就将武将的人才储备库从兵阀头子们的小圈子中,扩大到了民间的习武之人之中了。而且设了武举之后,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但是考明经与进士不行的人,就有了奋斗目标了,就好比今天的艺考生,成绩差分数低,还是有出路的,专业可以加分录取。

那“武举”的考生们的有哪些科目呢?“武举”的考试科目繁多,分专业与文化加面试。

“专业”包括骑马、射箭(长垛、马射、步射、平射)、舞刀、开弓、翘关(负重行走)等项。这些都是基础题,想要拿高分,必须掌握特殊兵器等附加项目加分,如筒箭、机弩等。

“文化”笔试部分,考的是《策论》兵法、战略战术考试。这些硬杠子和文举差不多,除了考的内容不同。

“面试”就是看身材、看召对。取躯干雄伟、应对详明、有统兵才干及可为将者,说白了你是看你块头大不大,能不能镇住场子。如果身材差强人意,镇不住场子,也还是有救赎的方法的,那就是以文职官吏进武选,那要求就相对可以降低一点,要求“身高6尺以上、年龄40以下、强勇可以统人者”即可。

武举说白了就是考试,就像高考一样,面对的是无数同类选手,过的是独木桥。而拳击就是比赛,是需要经过一场场同级别的实战,不停地晋级,最终赢得荣誉。

拳击比赛就没有这么复杂,拳击比赛靠的是平时的训练,不需要考什么考文化成绩的,即便有考试内容,也只是考比赛规则吧。其他就得靠拳头、靠技巧来赢取“拳王金腰带”和丰厚的奖金了。

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叫“员半千”,原本是唐初的文举,后来考中“武状元”后,被武则天留在了朝廷里做顾问了;最有名的“武状元”就是郭子仪,最终做到宰相,匡扶了大唐江山;最小的“武状元”是北宋“童子科”出身的朱虎臣,只有9岁,就是因为会推演“八阵图”加分录取的,还被封为承信郎。

这里面有一个算一个,如果拳台对擂,应该没有一个是泰森的对手,甚至连“轻量级”的邹市明可能都打不过。但是若是指挥打仗或者推演兵法,怕泰森的脑子没那么好用。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的武状元注重的项目和现在的拳击冠军根本不同,所以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

古代要考武状元确实比较难,历代对于武状元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唐朝,需要考核举重、骑射、步射、马术等,到宋代还要加考兵法策问,到明代,则是先考笔试,其中还需要涉及四书的内容,及格者才能参加武试,到清代则倒过来,先考武试,弓马举重一圈下来才考笔试。《武状元苏乞儿》虽然是无厘头的喜剧片,不过扣除比武那段,和历史上的武状元考试还是有点接近的。

在古代大部分时候,武举其实是个比较尴尬的玩意,和文官体系不同,古代军中更相信威望和经验,大多提拔军中子弟,所以武举出身的人晋升渠道不多。比如郭子仪就是武举高等出身,不过在军中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安史之乱才有了出头机会。还有像定海三总兵里的葛云飞和王锡鹏也是武举出身,一个出任千总,一个则当了兵部二等差官,后来在军中慢慢历练才升上去。

武举出身有时候在军中甚至不如文举出身的快,像唐代前期文举出身的大总管、节度使数量上也远远超过武举出身的,所以小说里考个武状元就拜帅之类的看看就算了,别当真。正因为地位如此尴尬,和科举有固定的周期不同,武举在古代其实兴废无常,清代以前有记录的武状元屈指可数,到清代才算比较固定。

回到问题上,武举在武试方面主要考的是弓马,而不是拳脚,和拳击冠军所注重的完全不是一个方面,两者之间比较没有可比性,也没什么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现代体育讲究的是精细分类,练力量的有举重远动员,射箭的有射击远动员,骑马的有马术运动员,至于近身搏击,那就更多了,拳击,散打,摔跤,柔道等等,可谓术业有专攻。而古代的武状元练得就比较杂了,古代练武讲就的是马步箭、弓刀石样样精通,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先举一个古代武状元的例子。

武状元,是武进士科的头筹。武进士科最开始创立于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比文科举要晚一点,至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帝正式颁旨废除武进士科开始,至此,在我国历史上实行了1200年的武举考试结束。在这1200年时间里,有名有姓的武状元有274人,其中仅清代就有109人,而其中尤以山东武风昌盛,有武状元14人,今天举得这个例子,就是光绪年间山东郓城的武状元张宪周,他也是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

郓城是有名的武术之乡,《水浒传》中的宋江、晁盖都是郓城人,郓城民间更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人在郓城”的说法。也许是风气使然,郓城人更加喜欢崇尚武术。张宪周7岁入私塾,15岁拜郓城武解元李凤山为师,学习武术。

张宪周先天条件好,加上又勤学苦练,20岁时考进了郓城武痒,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武术学校吧。在郓城武校里,张宪周嫌训练强度太小,于是将原本90斤的大刀更换为120斤的大铁刀,石锁也从240斤加到了360斤。张宪周出苦耐劳,练就了一身马步箭、弓刀石的好武功,双锏、长枪、牌刀等长短兵器也是样样精通,方圆数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888年,即光绪十四年,张宪周赴京考武举。按科考规定,第一场飞马射箭,驰马圈发箭枝,箭中靶即为合格。张宪周力开满弓,三弓九箭,箭箭攒射靶心,引起一片喝彩声。第二场是拉弓比力,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三种型号,应试者弓号自选,限拉次3,每次以拉满为准。张宪周上场来,直接选了十二力的强弓,3次把强弓拉如满月,再次获得主考官的认可。第二场的第二项是较力,就是看掇巨石表演。头号掇石300斤,二号掇石250斤,三号掇石200斤。科举考试要求考生将掇石提至胸腹,再借助臂力将掇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

张宪周抱定头号斤石,深吸一口气,双手着地,只见他腰背一挺,“萦回人抱”遂即“自膝至腹”,掇与胸平。然后他双臂再一翻,腿随势下蹲,挺身将巨石举过头顶,“负石以走,举重若轻”。张宪周手提头号掇石轻松完成了献印表演后又连连过关。

最后一场是考走马舞刀。舞刀更是张宪周的拿手好戏。张宪周披挂上马,轻松地舞动重120斤的大刀,一连88个胸背花。最后大刀由背上滚下,他起腿向后一挑,刀顺势自空落下,转身被他双手稳稳接住,接着完成了几个高难度动作,他马步箭、弓刀石样样出众,场场精彩过关。张宪周精湛的武艺令考官、诸生们惊愕不已,以绝对优势考中武举。

这是时间上离现在比较近,所以记录也比较详细的武状元。现在的拳击手,也是重量级的,但是关于张宪周的身高体重,历史上并没有记录,所以也不好对比。所以,我们只能做一个假设了,如果张宪周和一个跟他身高体重相仿的现代拳击手较量的话,在力量上张宪周肯定占优势,但是在速度和灵活,以及技巧上,跟现代科学方法训练出来的拳击手相比,张宪周肯定要吃亏,至于谁输谁赢,那就靠大家去想象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要对比回答。单从个人的实战技术水平来讲,拳击冠军肯定更具优势;但从真实环境中的实际对抗来说,古代武状元可能生存的机率更大。请看如下分析:

一,时代是发展的,拳击运动在当代的环境中不论在其训练强度、方法的科学性、还是实战交流 的频繁性上,都多于古代。古代机乎不可能有那么多赛事去进行对抗,而现在世界上大大小的比赛、活动等非常多。因此,就从单人规则性的对抗前提下,拳击优势更大。

二、古代的武状元的选取方式并不以个人对抗来选取。武科考分内、外场,内场考的是《策论》兵法、战略战术考试,外场是骑马、射箭、舞刀、开弓、力量等内容,并没有实战对抗内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能带兵打仗的将领,而不是只会单兵对抗的格斗者。所以,古代武状元厉害在能在战争频繁的年代保家卫国,能够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比现在的拳击冠军有更大的生存可能性。

二,古代社会的武术交流很少,即便有少有的几场比赛中呢,规则也很宽,输赢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一方站着,一 方倒下,不像现在有优势获胜、点数取胜等。所以古代的武艺是杀人技。因此在真实的作战环境中,古代武状元更有优势。

曾经有朋友问过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特种兵和拳王泰森打谁更厉害。我的回答是,在野外的没有任何限制的生死竞争中,特种兵赢的机率要大;但在擂台上,特种兵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原因与此同。

(习武25年,专业为您解答在习武过程中的各种疑难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老家在徽州,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英才辈出。

据史料记载,先后有31人中过状元(其中武状元4名),休宁县以19名状元雄踞第一,被誉为“状元县”;歙县有9名居第二位;祁门、婺源、绩溪各有1名。

其中祁门的武状元程鸣凤和我是同乡,曾历任殿前司同正将、合门宣赞舍人、广东德庆知府、南雄知州。他是古徽州4位武状元中曾任官职最高之人。

程鸣凤,字朝阳,号梧冈,南宋时期祁门北乡善和人。

青年时代的程鸣凤,就已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并熟读经、史,能文能武,在老家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 宋朝的武状元赞扬有两个项目,分别是射箭和经策笔试。

射箭的弓的硬度最低九斗,最高二石;射箭七支,立射两支,骑马飞奔射五支。

程鸣凤考试时,那张挽力二石的弓基本上无人问津,主考官都皱起了眉头。

这时程鸣凤上场伸手拿起二石的硬弓,左手持弓,右手搭箭,轻轻一拉便弓如满月,顿时满场喝彩,叫好声不绝。

他引弓两发,两支箭似流星般地飞向箭靶,端端正正地射中红心,校场上“咚咚咚”的报喜鼓声震耳响起。

接着,程鸣凤骑上一匹乌骓马,双腿一夹,马就在场内奔驰起来程鸣凤正射两箭,背射两箭,四支箭齐齐地和前面两支箭一道直插在红心之上。全场欢呼声和鼓声响成一片。

程鸣凤此时还留下一箭未发,他放缓缰绳,突然倏地一跃,跃起马背一丈多高,落下时稳稳地站在马背上,抽出最后一支箭搭上弓弦,随着弦声响起,这声箭直向箭靶飞去,镞尖钉在了红心之上,全场鼓声急响,观者无不惊叹:今科武状元必是此人!

第二场考五道经义,第三场考三篇策论,程鸣凤都做得花团锦簇,武压众举,文冠群芳。

宋理宗亲御文德殿殿试,钦点头名武状元,当殿赐紫囊、金带、靴笏、骑马簪花、夸官游街。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奸邪弄权,程鸣凤一身武艺未能用于保卫边疆,他多次向直言上书,反被免职,只好余生寄于山水,终老林下。

至于武状元和拳击冠军比谁厉害,这得看怎么比。 如果两人上擂台单挑,职业拳击冠军可能把武状元按地上摩擦。

毕竟拳击冠军是职业选手,打人就是工作。 要是比射箭和生死搏杀,拳击冠军肯定不是武状元的对手。

反正我是没听说过哪个拳击冠军会射箭的。 如果比带兵打仗上战场,那拳击冠军就更没法比。难道跟敌方士兵来个单挑吗?

美国许多拳击冠军都是黑人,字都认识不了几个,头脑又简单,除了四肢发达加一身肌肉,文化程度真的并不高,军事素质更是没有,和武状元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反正要说泰森会带兵,会射箭,打死我也不信。要是说他改打乒乓球,那还差不多。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冯生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古代的武状元到底有多厉害跟今天的拳击冠军相比如何.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