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射雕三部曲的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网友提问:

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优质回答: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最为优秀的武侠小说。小说以宋,金,蒙古为背景,讲述了郭靖历经磨难,成长为一代为国为民的大侠的故事。

伟大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射雕英雄传》的名字来源此。

从书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射雕英雄既是郭靖,又是成吉思汗。

书中多次写到具体“射雕”的情节,无论郭靖还是成吉思汗都是射雕高手。

射雕高手能称之为英雄?

书中道“我所建的国,历代莫可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西南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自古英雄,有谁及得上我”。

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功业,说是英雄名副其实,这一点也是世所公认的。

郭靖说到,“大汗功业之盛,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母之泪”。郭靖的眼里,英雄应该是为民造福,爱护子民,使民众安居乐业之人,这其实一直是儒家的理想,所以说,郭靖是儒家之侠。

《射雕英雄传》的结尾,两位射雕英雄的价值观念交锋,辨析什么人才称得上是英雄?这就超越了普通的打打杀杀武侠小说,辨析了价值观念,《射雕英雄传》不愧是优秀的武侠小说。

小说以一首诗来结尾,“兵火有余烬,贫村才数家,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成吉思汗灭国无数,杀人如麻,建立庞大功业。郭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民造福。

到底谁是英雄?

所以射雕三部曲第一部以《射雕英雄传》来命名。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我是嘉道文流。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知识,金庸在写《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脑海里压根还没有“射雕三部曲”这个概念。

在《射雕英雄传》之前,金庸写了《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但是一直都不火。直到《射雕英雄传》的横空出世,才一举奠定了金庸的地位。当时《书剑恩仇录》连载于《新晚报》,《碧血剑》和《射雕英雄传》都连载于《香港商报》。1957——1959年,金庸在《香港商报》连载完《射雕英雄传》以后,他和沈宝新共同出资创建了《明报》。

为了让自己的《明报》有一个好销量,金庸这才颇为“鸡贼”得在上面连载《神雕侠侣》。当时《射雕英雄传》大获成功,郭靖、黄蓉、洪七公等人也受到读者的喜欢,读者非常想知道这些人以后会发生什么,在此背景下,金庸算是给《射雕英雄传》写了个续集。此时,才刚刚有了“射雕三部曲”的雏形。

《射雕英雄传》的命名由来

第一:这个问题,我们要将“射雕”与“英雄传”拆开来看。

这部小说讲的就是郭靖,怎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代英雄的故事。书中出场人物众多,剧情复杂,时间跨度大,堪称是史诗级巨制,所以叫它“英雄传”是没有问题的。

而郭靖长于蒙古,正赶上蒙古的崛起。他在蒙古学到了神箭技能,更是有过一箭双雕的壮举。在当时蒙古人的眼里,郭靖这一箭双雕的神技,足以令他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英雄人物。

小说连载时间长,早期的剧情确实和“射雕”有很大关联。但连载到后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剧情与早期又改变也情有可原。

第二:金庸的这个命名,还有可能是他联想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因为《射雕英雄传》当年在台湾地区发行的时候,“射雕”是个敏感字眼,最终将小说改名为了《大漠英雄传》。

第三:网上有人说《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借鉴了清代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黄蓉这个人物形象,颇似《儿女英雄传》中的女主角何玉凤(十三妹),两本书也有许多观点相似。各位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

以上只是个人拙见,欢迎大家补充

嘉道文流,一个文史知识的原创作者,欢迎关注,欢迎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在《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之后,《射雕英雄传》于1957年在《香港商报》开始连载,甫一开篇即引起巨大轰动,不光市民,连知识界也有“开口不谈《射雕传》,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说。历时2年,1959年“射雕三部曲”第一曲完结。

《射雕英雄传》的命名,我有如下几点可以分享:

1.蒙古人善射,古代能射下雕可以说是好汉中的好汉,英雄中的英雄。在蒙古有好汉三艺(骑马、摔跤、射箭)只说,现今的那达慕大会上还有表演,非常精彩。郭靖的大侠之路起于大漠,在蒙古练就了精湛的蒙古人本领及打下中原武功的好底子。期间帮助成吉思汗东征西讨立下诸多功劳,其中在西征花剌子模的时候,郭靖为这场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场战役之于铁木真而言,是最关键的一场战役。由此役始,铁木真开始无敌于天下。对于蒙古人,郭靖是英雄。其时的出发点是报答铁木真对他们母子的庇护之恩。

2.蒙古萨满常把鹰作为萨满神的化身。实际上雕和鹰只是俗称,并无严格界限,都是隼形目鹰科的猛禽。通俗来讲,体型大者称为雕,次之为鹰。可以把雕喻为后期蒙古人,郭靖为了国家民族大义,为保大宋子民不受蒙古人屠戮,驻守襄阳对抗蒙古。可称之为“射雕”。对于大宋老百姓,郭靖是英雄。这时则是为了家国,保一方百姓安宁,上升了一个层次。

3.受少时读物深刻影响。少年时代的查良镛(金庸)识字读书时,通俗武侠小说异军突起。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大红特红的当属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同时期的还有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和姚民哀的《山东响马传》等。查良镛接触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荒江女侠》,这是一部突破行侠仗义单一线索而将侠义与爱恨情仇结合而开启言情武侠小说先河的作品,对查良镛的影响不能说不深。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还出现了与历史大事件相结合的历史武侠小说。文公直就是代表人物,其历史武侠小说的代表“碧血丹心”系列——《碧血丹心大侠传》《碧血丹心于公传》《碧血丹心平藩传》等。从查良镛后来作品可以看出其作品糅合了上述武侠小说特点而集大成,可以称为历史言情武侠小说。我想,《射雕英雄传》起名是顺应当时著名武侠小说起名潮流而满足读者口味。

4.《射雕英雄传》在19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在台湾曾一度改名为《大漠英雄传》。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先有《射雕英雄传》,在后来续写《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后因为三部小说有联系才将其统称为“射雕英雄三部曲”,而并不是先有“射雕英雄三部曲”这个合集名再分别创作三部小说。

当年金庸为了糊口创办明报,并连载武侠小说来促进销量。在连载完《书剑恩仇录》等几部小说后虽小有名气,但并未被称“武侠大师”。直至《射雕英雄传》的诞生,金庸才真正进入“武侠大师”行列。

《射雕英雄传》曾被誉为“天书”,连载时报刊也供不应求,该小说真正奠定金庸武侠作家中“一代宗师”的地位。

《射雕英雄传》以郭靖为主角,讲述他的少年成名,而郭靖因机缘巧合下结识铁木真一行人,并练就高超箭术,例无虚发;大漠弯弓射雕,豪气干云,或许也正如此,才用“射雕英雄传”给书命名。

然而小说传到台湾地区,因“射雕”俩字而被禁,因此金庸又将小说改名为《大漠英雄传》。

正是《射雕英雄传》的成功金庸在后来才又续写了《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算是完整地讲述了“郭靖”“黄蓉”的一生,而三部小说也被统称为“射雕英雄三部曲”。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金迷,我可以说“射雕”极可能是金庸按照自己的喜好拟定的书名,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当然金庸本人不是这么解释的,他老人家的说法是:

射雕是中国北方民族一种由来已久的武勇行为。《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曾说:“是必射雕者也!”王维有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又有诗:“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杨巨源诗:“射雕天更碧,吹角塞仍黄。”温庭筠诗:“塞尘牧马去,烽火射雕归。”黄庭坚诗:“安得万里沙,霜晴看射雕。”中国描写塞外生活的文学作品,往往提到射雕,“一箭双雕”的成语更是普通得很。

“射雕”二字的确时常出现在古人的边塞诗里,但是《射雕英雄传》一书中主人公活动的场地,江南塞北都有,而且郭靖一个辛苦练级的傻小子,和那些大气磅礴的边塞诗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其实书名也如人名,有时候也可能就是灵机一动就拟定了,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比如金庸的晚期巨著《鹿鼎记》,问鼎天下,逐鹿中原,听起来掷地有声,的确是压得住的好名字。可是,和整书内容又有什么相干呢?韦小宝一个小混混也担待不起。

所以名家的书名,也不见得都是大有深意的,名家也可以任性啊!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