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只看外国书鲁迅(如何理解鲁迅「我以为要少,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主张?)
- 小学生读后感
- 2022-06-21
- 184热度
- 0评论
网友提问:
如何理解鲁迅「我以为要少,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主张?
优质回答:
一九二五年一月间,《京报副刊》向北京的文化人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
鲁迅先生在接到邀请后,他的回答实在是不走寻常路:「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可能他也觉得这个回答容易引发误解,接下来,他又写了一段附注: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在当时,鲁迅先生的这一番言语,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人以此来攻击他。后来,鲁迅先生又写了《聊答“……”》《报〈奇哉所谓……〉》等文回应,这两篇文章收入《集外集拾遗》,有兴趣的朋友可参看。
要理解鲁迅先生的这番话,我认为需要从他本人和时代两方面来稍作分析。
鲁迅先生是读过中国书的,而且他的国学造诣其实很高。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在著名的国学大家章太炎先生门下多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鲁迅应教育部长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任教育部佥事。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鲁迅先生在文学作品以外,留下了三部学术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汉文学史纲要》,每一本都是取材翔实、内容丰富,都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在国学上的功力。
所以,鲁迅先生的那番话,并不是因为他自己国学底子弱,所以有些酸葡萄心理,相反,他本人对国学下过苦功,却建议年轻人少读中国书。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可能还要从时代讲起。
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番话,是 1925 年,旧秩序将要陷落,而新秩序还没有建立,在那个时代这样的话说出来,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第一点,是当时西方书籍确实代表先进的科技和生产力。
莫不要说当时,直到今天,我们追了将近一百年,在大量理工科的领域,我们依然是要向西方学习。
我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清华大学读硕士,专业都是电气工程专业,几乎碰到的每一位老师都建议、甚至是要求一定要有能力阅读英文文献,去看英文原版教材,了解国际上这个领域的前沿方向。
所以一百年前,鲁迅先生作为当时的一名大学教授,面对的是这个国家更加全面落后的姿态,勉力大家多读外国书籍,其实也不奇怪。
第二点,是在当时国学书籍没有经过科学的整理。
「国学」这个概念,其实是晚清到民国时期才刚刚出现。主要是为了和「西学」区分开,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所有的所有,统统装进一个叫「国学」的大口袋里。
在民国之前,读中国书自有其体例和顺序,而这个秩序的维持,是靠儒家的法统和科举的手段,那个时候,大量的古书,其实是被摆到了至高无上的「经书」的地位。
而进入民国,这两点都被打破,而国学以往的秩序之塔,也在崩塌。当时胡适先生号召大家「整理国故」,也出现了顾颉刚、钱玄同为代表的「疑古派」,大家都在以更科学和更平和的眼光,去重新衡量和评估国学文献的价值,可是这项工作做得很慢,也很艰难。
说句实话,直到今天,这项工作依然没有完成。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足够的底气拿出一个知识体系来给今天的青年人,告诉他们,这就是你要读的中国古书。
而且鲁迅先生是经历过旧时代,那个将古书当做至高无上经书的时代,这可能就是他谈到「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的原因吧。未必是原书原文没有生气,恰恰是人们千年来顶礼膜拜活活把一些古书搞成了没有生气。
所以,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对大家多读外国书的建议,他的表达,可能有点矫枉过正,可他的初衷,其实真的是用心良苦。
作者:陈章鱼。
公众号:章鱼读书。
世上难题千千万,我有书单作药方。
其他网友回答
鲁迅这句话当然有历史背景,但这个问题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的大背景下来说,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该选“优秀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呢?这关涉到“大是大非”,说穿了,你到底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粉丝呢还是一个现代文化的追求者?本来不回答这个问题,不用去表态更好,但个人以为,我们很多时候缺少是非,总是和稀泥,还有就是在所谓“学术中立”的立场上远离心中的答案,这些都无益问题本身的解决,所以还是略说一下自己的意见比较好。在了解了鲁迅的想法之后,我相信许多人会非常赞同鲁迅的观点。
优秀传统文化当然好,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分辨哪些是优秀的哪些不是优秀的呢?想要分辨,多学习学习吧,不要只是凭借动物本能或者仅有一腔热血就好。
从晚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讨论并践行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其中每一次改变的艰难让多少有良心的知识分子感叹。你总不能说喜欢变态畸形的小脚是优秀传统文化,你总不能说,皇帝可以对个人生杀予夺,是优秀传统文化。你总不能说“郭巨埋儿”是优秀传统文化。但有很多东西分的不是那么清楚,又或者说,东西方文化还有很多其实是相通的,这是较为普遍的人性的东西。比如说,你不能因为中国人讲孝道,就说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好像西方人就可以弑父弑母一样。人家西方人也是要孝顺父母的。我想这是相通的,父母子女之爱无人能替代。但中国人的孝道当中的确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因子,你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比如说,讲孝道的时候儒家文化讲三纲五常,有人会说这是程朱理学,并非孔子思想,但无论怎么说,总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内容,而且这种看法到底有多少是当代人重新“发明”(这个发明不是贬义词,我怕一些不理性的人胡乱喷,多学习,多学习)的呢?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分清楚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念当中哪些是传统的,又有哪些是西方现代文化的呢?对于这一部分,我想大家都可以接受,无所谓中西之分的。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当然也有其优点,但我们又有几个人真的了解呢?当清朝遭遇西方的时候,正如李鸿章所说,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老舍在小说里面也说龙旗的中国不行了,学习西方是毫无疑问的事儿,传统文化如能拯救中国,清朝的时候传统文化比今天无数国学家都好,但没有能够拯救中国,所以依靠传统文化的力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学习西方。但西方文化其实也有不同内容,比如现在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但也诞生了马克思主义,这也是西方文化,而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中国的药方,这点相信大家没多少意见,与之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一个重大的命题,也无需讨论。所以关于西方文化这一块我也不展开,有兴趣或者想要争论的去看书。
以上并不是想和稀泥,我是想说天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从当前情况看,我们不可能回到封建时代,恐怕也不太可能真正的完全西化。所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鲁迅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有策略性的,他自己说,中国人的特点就是,你让人他走五十步,他就原地踏步,假设你说必须走一百步,他可能会走五十步,所以,为了让他走五十步,你就必须说给我走一百步……
其他网友回答
那是在哪个特殊时代。人总是时代的人,要面对眼前的矛盾,也要兼顾长远问题。鲁讯那个时代,他是为主义奋斗的。他主张看外国的书,其实是引导人们从外国书里吸收思想,认识现状--国民党军阀当时那种愚民思想。附:爱因斯坦的伟大也没解决所有问题
解决了当时眼前思想问题,解决了主要矛盾,革命者生存基础有了,然后继续发展问题。
附:认识总是螺旋上升的
个人以为他仍然是个革命先驱。举世之间本无完人。生存的本意也许在于创造让人们勇于活着的动力。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很有道理 你读什么书 决定了你构建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我们用中文 生活在中国 我们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了 这时候读我们自己的经典其实不过是加固细节的想法 虽然有人能举一反三 独立思考 但是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读书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 这样不如完全读和你生活的环境不同的书 你一直习惯面对父母正襟危坐 觉得这才是尊敬 突然看美国人和父母勾肩搭背竟然父母还狠开心 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交流的方式不过是习惯 于父母的真情不在于此 这样才能接受不同的习惯 打破自己的固化思维 更加清晰的看这个世界
当然 鲁迅先生应该不是这样想的 在那个时代 不得不说最快速的让我们的国家崛起的方式就是学习外国的经验 我们的国家确实曾经非常伟大 但是在鲁迅先生的时代已经停滞太久了 我们确实也能够从古代经典中得出很多现代的答案 甚至如老子的思想和如今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几乎有相同看法 不过 一个是几千年前的 首先脱离我们今天的世界 其次 各种思想中的现代部分多是支离破碎不如如今的经典具有更整体性 所以 多读读外国的经典现代的经典从效率角度更加快速的让我们的国家进步 这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
当然 今天就不同了 我们先人的智慧必须由我们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哪怕某些思想对于今天已经毫无意义 但是 作为先人的智慧我们有责任不让他们消失在历史之中 但是 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古代经典要分清这到底是什么 不能把朱熹的观点看成孔子的 也不能把张道陵的思想看成老子的 客观公正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网友回答
我的看法与老师们的有所不同,
其实鲁迅[我以为要少,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主张,并不说明鲁迅先生不爱国,在当时那个年代,站在鲁迅先生的立场,则从侧面反映出希望多看看学学人家外国的先进经验,先进思想,来改变当肘的麻木的社会,这是渴求社会进步的《呐喊》,是应当为鲁迅先生点赞的。
我们看待一个人,一个问题,不能以自己的观点,立场刻意的评判,而要根椐当时环境下的-切来评诂,而不枉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地上夲没有路,走地人多了便成了路]愿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理解鲁迅「我以为要少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主张.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