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林语堂的为人(如何评价林语堂?)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林语堂?

优质回答: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林语堂。

林语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文学硕士学位,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与文坛巨匠鲁迅齐名,与鲁迅凌厉的文风不同,他倡导的文学风格与他的创作,都具有幽默的特点,被人们称为“幽默大师”。

对他来说,幽默既是文学观,也是人生观。因此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若是遇到种种忧心的事和烦恼,我只能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林语堂。”

你知道吗,“幽默”一词就是他翻译的

“houmor”这个词,是由林语堂最先翻译为“幽默”的。

1924年,他在《晨报》副刊发表《征译散文并提倡“幽默”》,第一次将“houmor”翻译成幽默。其实,在他之前早有很多人翻译这个词“houmor”了,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将它译为“欧穆亚”,李青崖意译为“语妙”,陈望道译为“油滑”,易培基译为“优骂”,唐桐侯译为“谐稽”。“幽默”一词出自《楚辞》,但早就失去了它“寂静无声”的本义,对比其他译法,还是林语堂译的最好,也最终流传下来了。

在林语堂心中,他给幽默下的定义是:“幽默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应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没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他还认为:“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都是用得着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自1924年首译幽默以来,到1970年在汉城的第三届国际笔会上演讲《论东西文化的幽默》,林语堂晚年还在《八十自叙》中不留余力地提倡幽默,他确实在半个多世纪中与幽默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一名幽默大师。

他与幽默结缘的一生,留下了幽默哲学给后人思考,很多人觉得他说的确实是大道理:“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来源于生活中的幽默

《林语堂》传中记载到,林语堂的幽默感大概来源于父亲。林父是个牧师,一次下午布道,教堂里的男人困得打瞌睡,女人则在聊天,无人听讲。林父在讲坛上向前弯着身子说:“诸位姊妹如果说话的声音不这么大,这边的弟兄们可以睡得更安稳一点儿了。”

林语堂演讲可以说是妙趣横生。一次,他应邀参加台北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在他前面有不少人做演讲,都讲得十分冗长,轮到他演讲时,已经十一点半了,学生们已经不太耐烦了。

林语堂走上讲台,开口就说:“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样,愈短愈好。”此言一出,全场哄堂大笑。而林语堂的这句幽默,已成为演讲界知名度最高的名言。

还有一次林语堂去一个非常有名的学校去做学问,结束讨论之后这个学校的校长听说林语堂非常擅长演讲,就觉得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当着所有师生的面邀请林语堂为学生带来一段演讲。

当时的林语堂并没有做任何准备,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灵机一动决定给学生们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说有人在他还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就让他做演讲,故事同时告诉了学生们要时刻准备着,要不懈努力的学习,自己所学的知识总有一天都会用到的,可能只一天来的比较晚但是只一天总会到来。

既表达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又起到了幽默的作用,林语堂的幽默在生活中处处出彩。

幽默与中国之文学

各国都对幽默有着自己的定义,如美国《新时代百科全书》称:“幽默是表达人们嘲笑自己的创建的社会时的得意心态。”《苏联大百科全书》称“幽默是喜剧的特殊形式,是意识对客体个别现象和整个世界采取的一种内庄外谐的态度”。我国《辞海》称:“幽默是带着笑意的讽喻,能给人以轻松快乐,给人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和满足”。

但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对幽默有个明确的说明,使一般人认为幽默是俏皮讽刺。即使说笑话,也必须关心时事、讽刺时事,才可以称的上文章。

林语堂的幽默文学主张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老子是中国幽默始祖,幽默源于他的超脱。

孔子的幽默是和蔼可亲,听天由命的幽默。

庄子有观鱼之乐、蝴蝶之梦也就够幽默了。庄子的幽默是睿智和讥讽。

孟子最雄辩,其锋芒中见冷儁的幽默。

东方朔、枚皋之流,是中国式滑稽始祖,又非幽默本色。

……

幽默本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字出现。

从老庄到明清讽刺小说再到林语堂,林语堂从创办《论语》,提倡“幽默”;到续办《人间世》,主张文章须发抒性灵,他一直肩负起了传递幽默文化的重任。

林语堂最崇拜的人——同样幽默的“苏东坡”

幽默在林语堂那里是一种审美追求。“幽默是一种精神,你不能用手指出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某几行,说这就是幽默。幽默是指不出来但你可以体会得到的。”

但幽默这种审美追求,想要达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们能发现,能写出“幽默”文学的作家,往往被称作大师。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老舍的《茶馆》《老张的哲学》、钱钟书的《围城》《人兽鬼》乃至后期高晓声的《陈焕生进城》······

苏东坡的幽默感就让林语堂非常佩服。他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写道:

“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位佛教徒、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与苏东坡一样,幽默是林语堂对抗无奈人生的方式。以这种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的“中庸、和谐”的幽默,是我们能求得思想解脱和心灵自由的途径。

凡幽默者,大抵热爱生活。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能以幽默感对抗人生不完美的常态,我们也会更容易理解世界和人生,我们也会变得更加通达、更加逍遥,苦恼也能随风而去了。

林语堂关于幽默的人生公式

林语堂有几个很著名的人生公式,现在还能提醒我们,幽默在人生中有多重要。

1)现实 -梦想 = 禽兽

2)现实 + 梦想 = 心痛(通常称作理想主义)

3)现实 + 幽默 = 现实主义(也被称作保守主义)

4)梦想 - 幽默 = 盲目狂热

5)梦想 + 幽默 = 美好幻想

6)现实 + 梦想 + 幽默 = 睿智

在林语堂看来,真正的幽默,应该是一种智慧。正如前面的第六个公式:看清现实,心怀梦想,幽默面对,才是人生智慧。

智慧的最高类型,就在现实的支持下,用幽默感把人们的梦想调和起来。

足见,幽默不仅是一种情趣,它亦是一种智慧,甚而可以升华为种人生态度。

我们也能从林语堂的很多名言中,窥见“幽默”这种人生态度

1.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别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做了萝卜,自然就做不成青菜。——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2.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3.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林语堂

4. 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驶它。——林语堂《吾国吾民》

5. 男人宁愿要免费投入怀抱的女人,他们说这样的女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所有男人都喜欢美貌多情而又分文不取的女人。——林语堂《林语堂经典作品选》6. 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林语堂

我们今天阅读林语堂的文章,还能窥见他最幽默一面: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林语堂!

其他网友回答

我们熟知的林语堂,是那个凭借一部《京华烟云》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化大师,是演讲台上幽默风趣的智者,是那个“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语言天才。

可林语堂却认为,自己只是“痴人”一个。

▲ 年轻时的林语堂。

一 · 痴迷于读书

一生三次被诺贝尔奖提名,可谁能想到,大学毕业后的林语堂却只是半个中文通。

林语堂出生在福建平和县的一个基督教家庭,林语堂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翻父亲的古文诗书,还能快速背诵,天赋甚高。17岁就考入当时中国最好的英文大学──圣约翰大学。

▲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没想到,林语堂却觉得学校的课程太容易了,常常在课堂上偷看图书馆借来的“闲书”。圣约翰大学藏书5000册,林语堂不仅都借阅过,竟连这些书的性质都记得一清二楚。考试前夕,在大家拼命死记准备考试得高分时,他依旧优哉游哉去江边,边钓鱼边看书。

尽管如此,林语堂仍高分毕业,收到清华大学任教聘书。他从小一直在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也是完全西式教育,更让他把国文忽略了。特别是来到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后,他十分窘迫和惭愧: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约书亚将军的号角,我都知道,我却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泪冲倒了一段万里长城。

▲ 林语堂 第二排中。

后来他去卖旧书的琉璃厂,淘旧书,与书商谈话,阅读大量中国传统书籍,痴迷其中。几年后林语堂去了哈佛大学读硕士,更是把卫德诺图书馆比喻成“蟠桃盛宴”,自己则是那只迫不及待想吃桃的猴子。

正是因为他对读书这份“痴”,让他贯穿中西文化,让他的笔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林语堂最喜欢引用黄庭坚的话:“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 林语堂的书房兼客厅,墙上的对联为谭淑女士所赠,咏赞林语堂的文笔及人格。

二 · 痴迷于发明

如此高成就的国文大师,谁能想到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发明家。小时候,他常常捣鼓一些草药,调合成“包治百病”的神奇药粉,还认真取名为“好四散”。

上学知道了虹吸管原理后,唤醒他强烈的好奇心。好几月时间蹲在菜园里研究,连饭都不想吃,非要制造一台抽水机,让井水自动流到菜园里。

▲ 林语堂故居,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阳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号。

▲ 林氏大家庭,前排左一男孩是林语堂。

中年的他,不改童心,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再次着了魔。每天清晨起来画结构草图,排字。厚厚的一本《机械手册》被他翻得破破烂烂。去瑞士开会时,还专程跑去英国找了个工程师请教。最终,一台耗费他三十多年的心血和十二多万美元的“明快中文打字机”成功发布,他骄傲地说:“这是我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 林语堂与他的打字机。

当年林语堂为了发明这台打字机倾家荡产,还向朋友借钱,银行的贷款。有很多人笑他痴,做着没有盈利的事。

最终,林语堂还是研制成功了,并且这就是我们现在中文输入法的“鼻祖”,那时电脑尚未问世,这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林语堂认真诠释了: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 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

三 · 痴情于妻子

林语堂坦诚,自己是老式的婚姻“从父母之命,娶妻娶贤”,成婚之前对廖翠凤并不太上心。可有一次廖夫人直接当着林语堂的面嫌他太穷,廖翠凤很坚定地回答:“穷有什么关系?”就是这一句,让林语堂对妻子痴心不已。

结婚当晚,林语堂竟把结婚证一把火烧了。“因为婚书只是离婚时才用得着。”这一次,林语堂认定一个人,就是一辈子。

▲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

婚后廖翠凤陪林语堂到哈佛上学。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廖翠凤盲肠炎发作住院。林语堂每天变着法子给廖翠凤送去营养餐,自己却啃着最便宜的麦片。出院那天大雪纷纷,林语堂借来一辆雪橇,把廖翠凤拉回家。雪地里一步一步脚印,是林语堂对妻子浓浓的痴情。

一晃眼两人相伴了五十年,结婚周年纪念日时,林语堂送给廖翠凤一个勋章,上面刻了林语堂翻译后的《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

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

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不仅如此,林语堂还写了两条做个好丈夫的标准:

一、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要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二、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

晚年林语堂接受采访,他饱含深情望着妻子说道:“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

或许男人的情,不在求婚时那颗戒指,而是婚后的朝朝暮暮依旧对你痴情一片。

▲晚年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

四 · 人生带一点“痴痴”的幽默

郁达曾形容林语堂“生性憨直、浑朴天真”,说白了就是:“这位兄弟,你有点痴。”

有一次,在林氏宗亲大会,主办方非要林语堂上台夸耀一下林氏祖先的成就。

林语堂上台后绘声绘色地谈道:

“英勇无敌的林氏祖先,有《水浒传》里的林冲......诗人、才女有《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另外还有美国大总统林肯……独自驾机飞跃大西洋的林白……我们林氏家族可说是人才辈出、光宗耀祖啊!”

▲ 晚年林语堂。

宗亲听了哈哈大笑:你是不是傻?那些都是小说里的虚构人物,还有压根打不着关系的林肯!

可是转念想想,林语堂这种幽默的处理方式,既不失学者颜面,又避免被世人说好虚荣,实属智者之举。

还有一次,林语堂被邀请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没想到在他前面的人说得冗长枯燥。学生早已经昏昏欲睡、不耐烦。上台后林语堂只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当像女孩子穿的裙子一样,愈短愈好。”台下掌声雷动,欢声叫好。

林语堂比起前面的长篇大论,他只说出一句话,他是痴吗?并不,反而这句话成为经久不衰的名言,将英文Humour音译幽默的林语堂也被尊称为“幽默大师”。幽默,也成了他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

▲ 林语堂先生在台北对着一群年轻人演讲。

在他眼中:“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但多亏了这位“旁观者”,让生活变得不那么苦涩与干枯。就算这尘世只是一个黑暗的地牢,但我们也总得让日子过得美满。

▲ 林语堂

纵观林语堂的一生,他的“痴”让他成为文坛上的大师,让他收获美满的婚姻,甚至让他实现了童年那些看上去“可望不可即”的梦。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人人争做一个精明人,却不屑成为一个“痴人”。我也如此,可每当我浮躁之时,却仿佛总能看到林老先生,慢悠悠地饮了一口茶,对我说:“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文字由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林语堂先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老男孩。”不合时宜”不是贬义,而是林先生自嘲。他一生最喜欢苏东坡,以苏为隔代知音,也写了《苏东坡传》,而东坡先生,大家知道,他也认为自己”不合时宜”,因为东坡先生一生潇洒自然,认为人最重要是心地坦荡,随自己心意而生活,这样才活的自在。林先生就是如此。当初,林先生去哈佛大学进修,师从比较文学的大家欧文.白壁德,但林不认同老师崇尚秩序纪律的文学理论,在与人论战中,竟然站到老师对手的一边。后来,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费用不够,还好受胡适先生接济,可后来胡适先生创立《现代评论》,在胡适和鲁迅的论战中,林先生竟又站到鲁迅的一边,因为鲁迅创办的《语丝》,主张任意而行,随意而谈的文风,吸引了林先生。而说到”老男孩”这一点,林先生说过”永远不要把自己的童心丢掉,丢到了,人生就没有趣味了,就不美了”,而在他已经当上爷爷的年纪时,他还做过这样可爱的事。把自己小时候照片和自己外孙,外孙女的照片重新冲刷拼接,给人看,说我们都是孩子,”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哈哈,真是童心满满。而且,林先生写《生活的艺术》《吾国吾民》,传播了中华文化给国外人,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男人不是还留着长辫子,女人也不是还裹着脚,而是中国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他在获得威斯康辛贝路艾特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时,校长致辞说林先生是文化上”非官方的中国大使”。他在阳明山的书房叫”有不为斋”,贴的对联是”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就是最好的写照。谢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如何评价林语堂.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