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简介(明十三陵旅游)

北京市明十三陵景区
(线路序号:18 景区序号:144)
(注:本文当所涉数据和史料素材来源于景区简介和相关文库)
(预告:我国目前共有5A级名胜古迹类景区71处,即将发出5A级名胜古迹类景区之57、总第133篇文档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旅游景区)
一、出行日记
2018年10月7日,晴。
下午,我从德胜门北侧,乘坐旅游专线大巴向十三陵景区出发。
如今,十三陵地区已实现了森林的覆盖,境内林荫大道纵横交错,还开通了多路从北京直达十三陵、八达岭、慕田峪的旅游专线公交。市内地铁也已开通到昌平城区了。景点之间,也开通了便捷的旅游摆渡车。游客在景区观光,似在一个大景区漫步,不慌不忙,从容而行,根本不用为交通劳心,变化真大。
傍晚,我到达十三陵长陵村,景区也就在村边了。
二、观光随笔
明十三陵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万寿山下。十三座皇陵依山而建,分别坐落于东、西、北三面的山麓,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陵区群山环抱,苍翠欲滴。陵前一条小河曲折迴环流向十三陵水库。整个陵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被明代方士誉为“风水胜境”、“绝佳吉壤”,故被明朝选为皇家寝陵的“万年寿城”。
次日清晨,太阳光已从林间透进了房间,朗朗晴空的一天又开始了。我和一批早到的游客从陵园大门进园步入了长陵神道,沿着神道向长陵方向行进。
长陵神道又称为十三陵神道,是长陵陵寝建筑的前导部分,长约几公里。沿路有石牌坊、大红门、下马碑、神功圣德碑亭、华表及12对石兽和6对石人。展示出帝王驾前的威仪。
明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是明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
长陵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用料严格考究,施工技艺精细,营建时间最长,仅地宫就历时四年才告竣工,至今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好,各方面都堪称十三陵之首。
进入长陵,前方的建筑叫裬恩门,又称中门,原是景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明嘉靖17年(1538),是明世宗“朱厚熜”亲自更换的佳名。其中“裬”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之意。
穿过“裬恩门”,前面就是“裬恩殿”。这是一幢金碧辉煌的建筑物。殿内供奉着明成祖朱棣的雕像,威严而庄重。
绕过“裬恩门”继续前行,前方是“棂星门”。它象征着天门,广泛地用于陵寝和宫室堂庙之中,是一种象征着“天门”、“王制”,点缀意义很强的标志性建筑。
“棂星门”的前面是“石五供”,古代又称“石几筵”,下为须弥座式供案,上边摆放有石香炉、石烛台、石花瓶等象征性祭品。
石五供的前方就是方城。
楼正中立有“圣号碑”,上刻有“大明”二字,下刻有“成祖文皇帝之陵 ”七颗大字。
从 方城向上而行是明楼。
明楼背后,就是俗称“宝顶”的圆形坟墓了。宝顶用圆形围墙围着。长陵的整个建筑群布局,正好是一个“天圆地方”的格局,可谓独具匠心。
游完长陵,我乘区间摆渡车来到定陵。定陵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建筑布局与长陵相似。它是十三陵中唯一经过发掘整理的明朝皇帝陵寝,其地宫已向游人开放多年。
地宫又称“玄宫 ”、“玄寝”。定陵地宫由前、后、中、左、右五个宫室和三个隧道组成,
其内陈放有万历皇帝及其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棺椁、神座、五供和长明灯,还发掘出大量随葬品。
游完了定陵,我本计划要去昭陵,因为昭陵也是曾向游人开放的明朝皇帝陵寝之一,但因其正在维修之中,只得作罢。
随后,我乘坐旅游专线车向八达岭长城出发,
三、景区概况
1、地理环境
明十三陵地处北京市“昌平区”万寿山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中。
2、景观特色
明十三陵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寝陵最多,保存完整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文史拾零
明十三陵始建于1409年。从长陵开始,至明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入陵,前后经历明朝的230余年。其内共建有长陵、定陵、昭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思陵、景陵、德陵,一共十三座皇陵,还建有七座妃子墓和一座太监墓,共葬有十三位皇帝、23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十三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的一处,现对游客开放的仅长陵、定陵、昭陵几处。
4、交通信息
从北京市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可达明定陵;从德胜门西站乘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可到达明长陵;北京市明十三陵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