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昙波罗花(「优昙婆罗花」与「曼殊沙华」)

优昙波罗花
    佛教中提到一种「优昙婆罗」花,也作「优昙钵罗」,或省作「优昙钵、优昙」。据说此花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是如来降生、金轮王现世之类才开放的祥瑞之花。
    随便搜了下,提到优昙婆罗花的内容大抵如此:引一段不知几手的佛经,再添油加醋描绘该花的罕见、圣洁、祥瑞,最后号召大家一起合掌感受灵瑞。配的图片也大体相似,都是一簇细丝,末端挂着个椭圆形物体。就是这般吉祥的东西,我刚才在梨子的包装纸上见到了。

出现「优昙婆罗花」内容的通常画风

满是胡诌的文章

梨子纸袋上所见
    所以配图到底是什么,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见到所谓祥瑞就膜拜总不吃亏的。一些描述尤其可疑,说这花无根、无叶、无茎,无需养料,甚至可以在铁丝、自行车、玻璃上开放。况且号称三千年一开的稀有花朵能搜出大把图片,也不顺带解释一下金轮王频频现世为哪般。甚至一些知名媒体也在传播此类消息。
    查询得知,隋代智?解说《妙法莲华经》,弟子记录成《法华文句》一书,其《卷四 上》云:「优昙华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实际上,「优昙婆罗」是梵文「??????? (u?umbara)」的音译。唐代高僧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注《大菩萨藏经·第十二卷》云:「乌昙跋罗花,旧言优昙波罗花,或作优昙婆罗花。此叶似梨,果大如拳,其味甜。无花而结实,亦有花而难植,故经中以喻希有者也。」一般认为是桑科榕属(Ficus)的植物聚果榕(F. racemosa)。榕属也称无花果属,代表物种就是无花果(F. carica)。之所以称「无花」,是因为榕属植物有独特的隐头花序,在瓮状结构中布满了真正的花,不易被观察到,即所谓「三千年一现」。

《法华文句·卷四·上》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

同为榕属的无花果和聚果榕
    至于那些一簇细丝挂着椭圆物体的配图,根本就不是植物,而是昆虫草蛉产的卵。丁福保编著的《佛学大词典》,「优昙华」下云:「又草蜻蛉之卵子也,其卵附着柳叶上,有线形长柄托之,多数簇聚,如树之有花。日本称为优昙华。」

草蛉产卵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之「优昙华」词条
    查日文词典,「優曇華」有三种义项:无花果的近缘种,也就是上述榕属植物,佛教中说三千年一开的花;草蛉的卵;芭蕉花别名。中文的词典则未见将优昙花与草蛉联系起来的。有理由怀疑,中文网络上这些将草蛉的卵当作优昙婆罗花的「佛学文化」内容受到了日本的影响。然而真的有信众把频繁出现的草蛉的卵当成三千年一现的祥瑞,不可理喻。

三省堂《廣辭林 新訂版》之「優曇華」词条
    另外,成语「昙花一现」的「昙花」,本是「优昙婆罗花」的省称。也说「优昙一现」,典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但是现代通常所说的「昙花」,则是仙人掌科昙花属(Epiphyllum)的植物,原产中美洲。这是典型的将旧名冠在新见物种上的例子。同样,明朝时,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曾进贡长颈鹿给明成祖朱棣,长颈鹿一度被视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尽管后来已将长颈鹿与传说中的麒麟区分开,时至今日,日语、韩语仍称长颈鹿为「麒麟」。

现代通常说的仙人掌科的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李光敏 摄于北京植物园

明沈度《瑞应麒麟图》
    同样是佛经中曾出现,又受日本影响的还有石蒜之于「曼珠沙华」。
    首先,佛经中本作「曼『殊』沙华」而非「曼『珠』沙华」。《妙法莲华经·序品》:「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这一段也是「天花乱坠」的由来,是说佛祖讲经,感动天神,降下「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四种花卉。
北宋刻本《妙法莲华经》卷一局部
    「曼殊沙华」是梵文「??????? (ma?jū?aka)」的音译,意译作「赤团花」。「摩诃」是梵文「??? (mahā)」的音译,意思是「大」。既然是天上飘落的花,世间本无对应的实物,所以凡是红色的团花就可以叫「曼殊沙华」。
    我们现在熟知的石蒜的另一个名字——「彼岸花」,是直接来自日语的词汇。日语中的「彼岸」指春分、秋分及其前后三日,加起来就是七天,还分「春彼岸」「秋彼岸」。在「春彼岸」时开的樱花就叫「彼岸桜」。石蒜的花期正在「秋彼岸」当中,得名「彼岸花」。其次,「彼岸」是梵文「??? (pāra)」的意译词,佛教将生死境界比喻为「此岸」,烦恼是「中流」,「彼岸」则对应涅槃。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称为「度」,即梵文「??????? (pāramitā)」,也音译为「波罗蜜多」。这样,「彼岸花」的字面含义开始和生死、神鬼、轮回产生联系,再加之石蒜有毒、生长在坟地间、在路旁大片开放等特性,赋予了「彼岸花」强烈的迷信色彩。在日本,石蒜除了「彼岸花」,还有「死人花」「地獄花」等诸多别名。
    佛教传到日本,日本对什么是「曼殊沙华/赤团花」有了自己的发挥。石蒜是红色的,花瓣顶端反卷,姑且也能算是「赤团花」,因而附会成佛教传说中的「曼殊沙华」。后世又将「曼殊沙华」讹作「曼珠沙华」。我查到最晚在大正年间就已经普遍写成「珠」了。最后一步,通过各种流行文化回流到中国,以至于「『石蒜』等于『曼珠沙华』」成为新的普遍认知。再添上诸如「花叶不相见」「生死隔两岸」的演绎,新的都市传说就这么成了。
三省堂《廣辭林 新訂版》之「彼岸」「曼珠沙華」词条

    回头看《中国植物志》记载的石蒜在中国的别名:蟑螂花(上海),龙爪花(江苏南京、湖北、陕西秦岭)。顿时没有「彼岸花」「曼珠沙华」那种神秘感了。
《中国植物志》之「石蒜」
    梳理到最后不免感慨。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殊为深远。尽管信奉佛教的人看似不在少数,但实际上碰到一些需要考证的名物,多数「信徒」只能抓瞎。写这篇东西时我查询了跨五种语言的十余种古籍、词典、数据库。随便在网络上搜索,所见只有海量的垃圾信息。一边试图为传说、譬喻中的物体找到具象,一边虔诚膜拜、感受草蛉卵所带来的「祥瑞」,这种信徒的信仰未免来得太廉价。

优昙波罗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