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学城(广州新城遍地开花:科学城、知识城、南沙明珠湾、番禺万博…谁建得快?)

广州科学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不过,一座城市的建成,却也是可以用时间来量化的。
特别是在今天,城市的开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化约为一种“填空游戏”:不过是根据城市控规图上大小不一的不同色块,逐一往里塞项目。
这种塞项目、涂色块的过程,显然是可以量化的。这就是一座城市,或城市新区开发的速度。
城建的快慢与否,是一座城市,或某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政策环境,以及权力意志等多种因素叠加的产物。

将一个城市的地图按照每1平方公里进行拆分为若干个区域
01

过去20年来,广州的新城区,遍地开花。
知名的,大概有这几个:珠江新城、天河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新区、广州科学城、知识城、亚运城、白云新城、南沙明珠湾、番禺万博商务区、鱼珠湾总部集聚区。
这10个新城区,建设速度如何?通常,我们更多的只是凭感觉。但有时,感觉往往并不靠谱。
因为感觉,容易被外在的东西所迷惑。
比如,番禺万博商务区和科学城。因为不同的开发模式,商业楼宇项目扎堆集聚、颜值更高的万博,相比天女散花、东一坨西一块开发的科学城,在感知上往往让人觉得万博快一些。
但实际上,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量级。
现代城市的建设,既然成为一种“填色块”的过程,那么,完成一定范围的色块所需要的时间,也就好计算了。

显然,这种“填色块”的过程,是需要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每个新城区所能获得的资源,既有限,也差异明显。
这种情形下,以年为单位,新城区的开发面积,也就极为有限。
黄埔观察注意到,在当前的城市化运动中,一座新城区的开发速度,一般比较快的也就每年填个1平方公里。
需要注意,这里面其实还算上了楼盘开发——恰恰是楼盘开发,占地大,容易快速塑造城市面貌。
如果剔除楼盘,仅仅算产业、城市公共配套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市政道路等等),很多地方一年签约落地或动工的项目,也填不了1平方公里。

02

1平方公里,是啥概念?简单说就是,一个边长都为1公里的正方形。换句话说是:以你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各走15分钟的距离。
所以,1平方公里其实范围很小的,步行15分钟就走完了。
比如,番禺万博商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仅1.5平方公里。这就相当于一个长1.5公里、宽1公里的长方形地块,15分钟左右就是城中村了。

万博商务区规划
再比如,被认为等于“知识城”的知识城南起步区(即凤凰湖周边),规划总用地面积,也就6.27平方公里。
你在照片上看到的由六七个楼盘扎堆而形成的所谓巍然大城气象,实际上,知识城南起步区南北也就两个地铁站的距离,从南边的凤湖一路到北边的知识大道,仅2公里。沿九龙大道开车,仅2分钟(不算红绿灯),就一晃而过了。

知识城南起步区规划与现状航拍(贾自豪/摄)
1平方公里,无论步行,还是开车,不过一瞬间,但要一个个项目填满它,却并不容易。
先来做个简单的小学数学题:
1平方公里=100公顷=100万平方米=1500亩。
我们熟悉的萝岗万达广场,占地面积为75290平方米。那么,1平方公里,能容纳13个萝岗万达广场。
再以前不久8月28日黄埔集中动工的10个旧改产业配套项目来看。10个项目用地面积合计30.5万平方米,也就是说,1平方公里,可以填33个旧改项目。
这些都是比较大型的项目,如果算占地小,往天上长的写字楼项目,数目更多。比如广州西塔,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1平方公里可容纳33个西塔。

03

理论上,一年填1平方公里,其实算火箭速度了。但实际速度大打折扣。
照这个速度,比如说,万博商务区1.5平方公里,岂不是不到2年就填完了?但实际上,万博已开发10年,到目前也就完成八九成。完全建成,恐怕还要一两年。
而知识城南起步区6.2平方公里,从2010年动工至今,也搞了10年,现在仍有好几块空地尚未开发。而已落地的项目,也还有不少正在建设。完全填满建成,恐怕还需5年时间。
看看,仅仅一个6平方公里的地方,建成至少需要15年。
而知识城核心九龙湖环湖总部经济带,今年才刚刚启动建设,到建成需要多少时间,已不言自明。

九龙湖环湖总部经济带规划,从图中可见,落地项目屈指可数
当然,万博捣腾10余年才搞完1.5平方公里,知识城南起步区大约15年,开发完6.2平方公里,论开发速度,后者远甩前者几条街。
15年时间开发6平方公里,慢吗?可以作为参考的是,同样体量的珠江新城(规划面积6.19平方公里),也用了将近20年(1994-2012年)。
当然,论开发质量(经济效益),两者不可相提并论——仅在2016年,珠江新城产值便高达2700亿元,居全国第一位,比第二位的北京CBD,还高出近千亿。而知识城南起步区,主要是楼盘。

珠江新城规划与现状航拍
在开发速度和经济规模上,可以和珠江新城一比的是广州科学城。
扩容前的科学城面积20.24平方公里。从1998年动工至今,22年时间,除一些公园绿地边边角角和个别旧村改造,已基本开发完成,以平均每年将近2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推进。
经济效益上,截至2019年,广州科学城园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8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532亿元。

扩容前的科学城规划(20.24平方公里)与航拍(李剑锋/摄)
再看南沙重点开发的明珠湾。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由起步区、珠江东、慧谷、龙穴北四个组团组成。
其中,目前很火的明珠湾起步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包括灵山岛尖、横沥岛尖、蕉门河口片区、慧谷西四个片区。
当中最先开发的灵山岛尖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市政设施总投资82亿元,主打金融商务区。2015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全面动工,预计再过四到五年时间,总体上10年左右基本开发完成。

南沙明珠湾规划范围

04
城建速度,固然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指标。但最重要的是,是要有产业和人口。

快速崛起的、规模宏大的楼宇,终究只是一座城市的外壳。外壳再漂亮,还得有内容充塞。否则,空有一副好皮囊,也是很容易碎的。

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新城区来说,产业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发展指标。而合理的人口结构,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高大上的楼宇、市政公园,乃至产业,都是服务于人口的。

人口流入和城区扩张,如何保持一个适度的比值?住建部通用的标准是,1平方公里容纳1万人。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广州各个新城区,差异也是很明显的。比如,6.2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目前人口约40万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45万人。

而同样面积、楼盘扎堆的知识城南起步区,目前片区已收楼入住的5个楼盘平均入住率六成左右,居住人口约2万人。

未来两三年,随着龙湖、万五、保利、招商等4个新盘收楼入住,知识城南起步区人口有望达到5万,人口密度或许能达到国家通用标准。

再看科学城,经20年高速发展,20.24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所集聚的人口大数预计超过了30万人(含上班族),人口密度也超过了国标。这从早晚高峰期,香雪、神舟路、科学城等几个地铁站的出站人流,可见一斑。

早高峰期,地铁21号线神舟路站蜂拥出站的上班族

当然,相比紧凑型的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大尺度、到处是公园绿地、宽马路的科学城,人口密度还是差了一大截,烟火气也还是不够浓。

值得期待的是,这两年来,科学城也在通过提质升级,优化城市设计,让城市更为紧凑有序。

因为,城市不紧凑,人口流入就难以实现;即便人口跟随产业而来,但也由于松散的承载力而受限。人气不旺,大的、连片的商业氛围,也就难以形成。
作为一个共识:城市的胜利,是人们用脚投票的胜利。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下,政府顺势而为,就能成就一个区域经济新贵;一旦背离了市场逻辑,即使禀赋再好,也不会赢得未来。

往期文章,点击查看?科学城20年开发得与失,历经五次扩容将迎大变样!?番禺万博PK科学城?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香雪将打造黄埔新商业中心
在看点这里

广州科学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