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怎么写(学情分析,让写作教学真实发生)
- 知识
- 2021-07-08
- 461热度
- 0评论
学情分析怎么写
学情分析,让写作教学真实发生
——微型化写作教学实践感悟
1
我们先来看顺英老师这节作文课的教学设计:
《诗歌扩写的秘密》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岗区石芽岭学校 刘顺英
学科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写作能够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妥帖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传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通过写作活动,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及思维发展特点抓住九年级学生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训练学生写作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从各种写作活动的开展中让学生体验到写作学习带给人的愉悦、情趣,唤醒学生对文学的渴望和热爱,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培养个性创造力。
课程标准: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学业要求:
能写一般记叙文,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能够有创意和有文采表达,能够顺利完成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测试写作部分。
学情分析:
1. 知识储备方面:通过问卷星调查以及学生的扩写作品,发现所教两个班级100位学生有近68.72%存在扩写诗歌不清楚在哪里扩写以及怎么扩写等扩写作品质量不高现象。
2. 心理特征方面:九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渴望被尊重,自我评价能力提高;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的课堂氛围。
教学目标:
1.搭建支架,通过写作活动掌握诗歌扩写技巧之时空扩展法并迁移应用,涵养写作素养。
2.通过活动探究提升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涵养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搭建支架,通过写作活动掌握诗歌扩写技巧之时空扩展法并迁移应用,涵养写作素养。
教学策略与手段:替代式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教学环境:常态课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欣赏
听《十五从军征》古诗新唱,谈谈听此古诗新唱脑海想起了什么。
二、活动探究
(一)发现问题:比读扩写作品,你更喜欢哪个扩写?为什么?
作品1: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肚子饿了,接着就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难过地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2: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我顺着他指的地方望去,心里一凉.往前走了几步,那哪里是家啊!这就是我的家吗?伫立在家门口,眼前一片荒芜。野兔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发红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就从狗洞里进去了。房梁上的野鸡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不惊不慌地飞到别的地方去了,尘埃随之掀起。灰蒙蒙的尘埃里,仿佛看见曾经的家,母亲正在厨房做着饭,姐姐在房间纺线,弟弟在井旁玩耍,父亲在院子里劈柴。
推开仅有的半扇柴门,院子里的杂草野谷到处都是,密密麻麻,不知名的鸟雀呼啦一声从杂草野谷中冲向高空,只留下杂草野谷一地摇曳。院子中间那口老井,井边的石块上布满了青苔,野葵密密环绕着井台,数不清的苍蝇在上方萦绕着,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肚子饿了,接着就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难过地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那是一条山路,它蜿蜒崎岖伸向远方,我看不见它的方向,也看不到我未来的方向。只有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明确:①扩写≠直译 ②扩写技巧:丰富意象
(二)解决问题
1.火眼金睛求方法
游戏任务:对比两作品的意象关系图,试着从意象依次出现的关系中发现丰富意象的方法。
游戏密匙:意象间空间关系、先后关系等。
作品1: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肚子饿了,接着就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难过地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2: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我顺着他指的地方望去,心里一凉。往前走了几步,那哪里是家啊!这就是我的家吗?伫立在家门口,眼前一片荒芜。野兔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发红的眼睛看了我一眼,就从狗洞里进去了。房梁上的野鸡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不惊不慌地飞到别的地方去了,尘埃随之掀起。灰蒙蒙的尘埃里,仿佛看见曾经的家,母亲在厨房做着饭,姐姐在房间纺线,弟弟在井旁玩耍,父亲在院子里劈柴。
推开仅有的半扇柴门,院子里的杂草野谷到处都是,密密麻麻,不知名的鸟雀呼啦一声从杂草野谷中冲向高空,只留下杂草野谷一地摇曳。院子中间那口老井,井边的石块上布满了青苔,野葵密密环绕着井台,数不清的苍蝇在上方萦绕着,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嗡嗡声,这声音越来越大,越传越远。
肚子饿了,接着就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难过地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那是一条山路,它蜿蜒崎岖伸向远方,我看不见它的方向,也看不到我未来的方向。只有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品1:站在家门口只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2:站在家门口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写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回到那个时空,在空间上多意象:扩展空间①定点望景 ②移步换景
2. 头脑风暴用方法:让我们回到那个时空。此刻就站在家门口,还可以望见哪些意象?说说理由。
站在家门口还可以望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定点望景)站在家门口“望”:比如四周人高的荒草……
(移步换景)从外到内:比如发霉的泥土……
从上到下:比如房梁下的蜘蛛网……
方法:回到那个时空,在空间上合情合理多意象。(强调:合情合理)
3.穿越时空探方法:
再读作品2,回到小作者笔下的时空。思考:当老兵面对这样一个院子看到这些意象(景、物)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老兵,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和你的小组员一起分享。
明确:老兵:比如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对现实情状的伤心,对以后生活的迷茫。你:比如老兵的从军辛酸……
方法:回到那个时空,在时间上合情合理多情思:延伸时间①思“前”想“后”②合情合理
三、总结迁移
1. 回顾小结:诗歌扩写的秘密。(生小结)
2. 迁移应用:用所学时空扩展法扩写《商山早行》(可选取其中一句或几句或整首),并交流分享。
主旨情感: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旅途中初春山村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失意之情和浓浓的思乡无奈之意。
明确:时空扩展,合情合理。(可范文展示)
四、课外写作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发起策划《我们深圳》非虚构系列丛书,聚焦深圳人文,带领读者发现深圳,内容上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了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以下为征稿要求:
城市的角落里,有老旧的民居,也有翻新的祠堂;有清浅的河涌,也有曲折的村巷;有热闹不再的小店,也有等待改造的厂房。角落里的人,身上都镌刻着生活赋予的故事。凝视这些城市的角落,和角落里生存的人们,或许便是选择与时光、他人和城市对话。
请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你记忆里的城市角落故事,投稿至该丛书出版方,题目自拟,字数600字以上。注意:请先拟写构思提纲后完成写作任务,并提交至钉钉作业群。范文可参看钉钉语文任务群里两篇。
点拨指导:时空扩展法能否迁移在作文构思技巧方面,可不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在抓住文章想要表达的独特情感前提下,从小切口(一处景或物)出发,再跨越时空,加一点景或物_,增一点情思,注意细节,注意详略以丰富文章内涵。
范文示例: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 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1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11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12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13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14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15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16“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17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2
教学感悟
学情分析,让写作教学真实发生
——微型化写作教学实践感悟
石芽岭学校 刘顺英
奥苏贝尔说:“教学最重要的原理就是探明学生已知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
从这一节课角度:
首先,教学设计应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写作作品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等具体途径探测学生写作学情,从而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内容。
其次,要关注学情的“过程维度”,依据课堂写作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情的变化不断调整写作教学内容。比如“头脑风暴用方法”环节,则很好体现了依据学情开发教学内容的原则,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写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诗歌扩写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提升,定能升格。让他们知道对于写作能力,只要自己跳一跳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同时,应注重搭建支架,例如“火眼金睛求方法”环节,独具匠心地搭建思维支架,清晰明了呈现具体的写作技法,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当然,针对课外写作任务布置,教师展现两篇名家范文,提供范例支架,有效减缓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再次,本节课学生都能够在写作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共同研讨等方式自然总结出诗歌扩写的技巧,课堂学习氛围是轻松愉悦的,比如“音频欣赏”的古诗新唱,又如“迁移应用”中舒缓的古典音乐等。另外,将课外写作任务提交至钉钉,运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互批互改和教师评改的结果,让反馈变得真实有效,学生能够即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作文修改升格,从而帮助学生的写作螺旋式上升。
最后,任何写作方法的引导点拨不能仅在一个点上,而是应该具有普遍规律性,可以迁移到平时的写作任务中。本节课做了一个很好的范式,从诗歌扩写这个技巧再迁移到平时写作训练技能,是由一个点迁移到一个面的普遍性迁移的真正体现。
总之,无论是新课导入的音频欣赏知目标,或是到游戏活动求方法,或是写作练笔用方法,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用真情实感来带动感染学生,营造轻松舒缓氛围,做到学情的具体探测,方法的实际指导,支架的细微帮助,语文核心素养的点滴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在指导点拨中不断升格写作技能。
从这一节课到这一类课角度:
写作教学要真实发生,起点是写作教学设计中所确定的写作教学目标。但是确定这一目标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亦认为必须基于学生当下的写作学习需求,即摸清学生完成某一写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从而确定写作教学目标,并以此开发写作教学内容。只有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让写作教学真实发生。
学情是复杂的。对于学生写作的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故学情分析的过程中须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者来分析探测。
从学习内容角度上看,就是要摸清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掌握的情况。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拥有大量的词汇句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掌握了一定的言语表达技能,具有初步完备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形式等。从学习者角度上看,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处在一个不断发生发展变化的状态。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特定的学习内容需求是不同的。正如邓彤老师所言“不同学习阶段所呈现的学情形态完全不同。”可依据起点、实施、结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所谓分析起点阶段的写作学情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过程中暂时缺少的写作经验,在众多缺少的因素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应地知识作为写作教学内容。而分析写作过程和结果阶段的学情,主要是分析探测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效果以此判断写作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写作教学是否真实发生,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故写作学情的分析须综合以上角度加以探测,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者特征最终实现学情分析的真实有效探测。
基于此,邓彤老师提出了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学情类型:多维学情、相关学情、单一学情。对于不同的学情则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处理,设有悬置多维学情、凸显相关学情、定点单一学情三种方式。方式之下产生了多种具体分析路径,譬如分析学生写作样本,设计量表分析,应用问卷调查等。
以邓彤老师《基于学情的叙事写作》为例。在这个课例中,邓彤老师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写虚构故事写出来没有故事味,多数就是交代一个事件,然后夹叙夹议,说感受。于是设置了一个微型写作课程——让虚构的故事有故事味道。那么如何增强故事味道?这就需要提供叙事理论知识,如果教给学生有效的故事编制知识,学生写作故事能力当会有所改进。于是邓彤老师运用了美国作家杰里?克利弗有关“故事内核”知识作为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写作的核心知识——愿望+障碍=冲突。第一步呈现范例《西游记》,让学生提取出有用的故事写作规则,得出结论:写好一个故事的关键,就是让人物去克服一个障碍。第二步运用这个知识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强调了愿望、障碍、冲突是写好故事的关键性知识。第三步给了一个蓝本,让学生学以致用,写出了自己的作品。但是还不够好,于是老师把蓝本故事的结局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别人的创新是怎么做的。第四步继续讲解故事三要素愿望、障碍、行动中行动的有效方法,还可以利用他人的帮助来设计行动,可以抓住对手的漏洞来构思行动,可以通过计谋作为行动。最后让学生写作文《竞争》。学情明确了,方法具体了,学生收获了,真实作文教学就这样悄然发生。
不难看出,真实的写作教学要发生必须基于学情分析,以解决学生写作实际困难,不求系统体例,不求面面俱到。就像爬梯子,只有完成一步再爬向另一步才能最终爬完所有。爬的过程中只想着集中精力爬完眼前需要爬的一个,其他的暂时不考虑。正如园斯金所言“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只有这样才能聚焦写作教学目标,才能构建写作教学内容,才能生发写作教学支架,才能让写作教学真实发生。
作者风采
刘顺英,中学一级教师,龙岗区石芽岭学校初中语文科组长。省级、区级课题主持人,深圳市好课程开发参与者,龙岗区优秀教师,南湾街道优秀教师,南湾街道学科带头人,汲虹名师工作室成员。曾获深圳市初中语文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龙岗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龙岗区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比赛获一等奖、龙岗区教师论文比赛一等奖、龙岗区手机微课程大赛一等奖。多次辅导学生在区初中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数篇作品发表在《思维与智慧》、《中学课程辅导》《中学生报》等杂志。从教十五年以来,深信“所谓语文,是一程又一程山水。所谓教语文,则是领着一群精灵领略山水,感受世间温柔。”
文字:石芽岭学校 刘顺英
审核:教师发展中心 汲虹
编辑:东升学校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