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风格(寄妙理于法度之中 出新意于豪放之外 ——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人豪放风格之比较,同中求异)
- 百科
- 2021-07-01
- 103热度
- 0评论
辛弃疾的风格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
???2019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欢迎预订!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19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一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本文作者:骆志红
独家授权语文月刊发布
寄妙理于法度之中 出新意于豪放之外
——李白、苏轼、辛弃疾三人豪放风格之比较,同中求异
黄冈中学广州学校 骆志红
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江山里人才辈出,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今天呢,我们就用“同中求异”法,来细吟诗词大家李白、苏轼、辛弃疾的文章,三位大家的主要艺术特征虽同为豪放,但同中有异,各具风采。
一、首先,我们来看艳压诗坛一千年的李白,杜甫曾这样评价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可以看出李白的诗除了热情奔放,个性鲜明的豪放风格外,还有清新、飘逸的特点。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为:
(一)感情热烈、慷慨激昂,主观情感浓郁
李白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
如:1、他在出现平坦仕途、功名有望时,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他在出现仕途坎坷,这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时所产生的悲苦郁闷之情也夹杂在他的诗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他在不愿趋炎附势时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还有在他思念长安时就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5、再如他在置酒会友时会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从这些诗中不难看出,李白就是一个能把外物随时随处为我所有,抒发强烈主观感受的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既有江河般的激情豪迈,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轻灵飘逸!
(二)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他往往发想无端出其意料,匪夷所思。这种奇特的想象随情感的流动而变幻莫测,使人读了就仿佛走进了神仙境界,处处是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
如:1、赏月时他时会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愁苦时会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轻松欢快时会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观水时会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登山时会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李白的夸张式比喻与他离奇的想象力相结合,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些自然事物,同时,也为李白诗歌插上了灵动飘逸的翅膀。
体裁、语言自由解放
在格律、体裁、语言方面都非常自由解放。这也是李白飘逸风格的体现。
如1、《蜀道难》这首诗采用的是以七言为主的长短错落的乐府体裁,语言奔放富于变化,在乐府诗的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诗中采用散文式,句式随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有三言、四言、还有九言,甚至式十一言,参差不齐,形式多变。此外,全诗的用韵及平仄变化也很完美。这种参差错乱的句式便于表达丰富、复杂度、多变的情感。
2、《梦游天姥吟留别》,它在体裁上突破了以往的留别试,全诗没有一点伤感惜别,而是借“别”来抒怀,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政治势力的蔑视。在句式上,也是错乱杂乱、参差不齐,抑扬顿挫、不讲平仄、不讲对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格式。
二、李白是天上的仙,苏轼是地上的英,一个用来仰慕,一个用来喜爱。林语堂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可见苏轼从未接受过命运,他总能从失意中汲取到温暖的能量,然后将这种温暖写进诗词里,光耀千古。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为:
苏轼的旷达的词风表现在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
1、所以被贬黄州时他写:“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被贬密州时他写:“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3、被贬惠州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不管身在何处,他都能找到生活的雅趣。
(二)乐观旷达精神是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豪情壮志。
所以他在逆境中写“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展示出一种既不向命运屈服,又自我超脱,冷静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乐观旷达的精神从大自然中得到蕴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
1、游赤壁时他写: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观柳时他写: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赏月时他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一生,无论得意与否,总是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立场,活得光明磊落、爱憎分明、表里如一。当种种不幸袭来时,他都能以一种豁达、超然态度来对待,无论生活怎样的令失望,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正是我们所缺少的。所以,我说苏轼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真正的国民偶像。
三、苏轼的词像清酒一样,狂饮一气,酣畅淋漓;辛弃疾的词更像悲歌一曲,铜板琵琶,令人嗟叹,郭沫若写给他的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shǔ,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可以看出辛弃疾是在豪放激越精神里用笔蘸着血和泪来涂抹人生!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为:
(一)矢志报国,追随英雄而慷慨悲歌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以英雄自许,然而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只有用词来表达自己的凛然正气,襟怀磊落,慷慨悲歌。
山河破碎,国仇家恨而慷慨悲歌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这些都抒发了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悲哀。
(三)命途多舛、壮志成空而慷慨悲歌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3、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对于辛弃疾来说他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生不逢时,他生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有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但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之气,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愤激。这一切都使他成为一个传奇的词人,同时也注定了他一生浓郁的悲剧色彩。
(1)下面我们用知人论世的方式去理解为何反映在作品中会有这些差异。
诗人 | 时代、背景 | 思想基础 | 性格特点 | 人生经历 |
自由开放的盛唐 | 道家求仙访道/儒家兼善天下 | 游侠浪漫/桀骜不驯 | 或求仕或被贬而游历大江南北/领略祖国瑰丽的山水 |
变革中的北宋 | 以儒家学说为根本/渗透着佛、道的思想 | 理性/哲思/随和 | 宦海沉浮,被贬各地/民俗风情/大江大河 |
国土沦陷的南宋 | 儒家兼善天下 /家国情怀 | 英雄气概 /正直刚毅 | 征战沙场/金人统治下的屈辱与痛苦/闲赋在家的郁闷 |
我们从李白身上可以看到:他成长在自由开放的盛唐,性格具有游侠浪漫气质,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赏遍祖国瑰丽的山水,追随道家去求仙访道,所以他的诗歌自由奔放,想象丰富,神奇莫测,有飘逸的一面;
从苏轼身上可以看到:他成长在党派相互排挤的北宋,一生被贬往各地,因此能领路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他的生命里渗透着佛道的思想,性格理性、随和,所以他的词有旷达乐观的一面;
3、从辛弃疾身上可以看到:他生活在国破家亡的南宋,他爱国,刚毅,希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但是由于残酷的现实让他只能在悲愤中度过余生,所以他的词有悲壮的一面
(2)下面我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来比较一下,同样是写给友人的诗词,但是风格各异。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 送别[ 苏轼 ]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
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3、 《鹧鸪天·送友人》[ 辛弃疾 ]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可以看出:
1、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可以看出李白飘逸的一面。
2、苏轼,“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跳出了送别诗凄楚悲凉、生离死别的情调,而是描写大好的春光,与友人相互勉励。可见其旷达的一面。
3、辛弃疾,“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朝政、家国才是他悲愤的根源,可见其悲壮的一面。
五、今天我们用同中求异的方法学习了李诗飘逸、苏词旷达、辛词悲壮,探讨了差异的原因,其实啊,在中国近代文坛上还有一位豪放派的诗词大家毛泽东,他的词在豪迈中透出乐观、悲悯和宏大,他传承古今,既继承了古人的优点,又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在豪放的风格里增添了帝王将相的独特气派,为中国近代诗词增添了一道绚烂的风景,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养分。可见中国的诗词文化贯穿古今,一脉传承,后继有人。
半壕春水一城花,诗酒趁年华。愿与所有热爱诗词的朋友煮酒论诗,学习诗词大家们既传承又创新的精神,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