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神探豆瓣(作弊东窗事发,第一娱眼带你走进豆瓣刷分背后的秘密……)

不二神探豆瓣
近日,一则关于豆瓣刷分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6分报价为5500元,7分报价6500元,8分报价7500元,若未完成则收取次一级的费用,刷不到6分收取5000元。”
水军公司刷分的现象一直存在,但是令人震惊的是,一直号称反刷分的豆瓣平台真的可以仅凭5500刷到6分、7500刷到8分?
这成本会不会太低了?

豆瓣分有那么好刷吗?
要知道,拿奖如割韭菜的《一代宗师》的豆瓣评分也才7.8分:

要是好刷分,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也不至于只有2.1的分数(最低两分)。

据相关人士透露,豆瓣刷分产业确实存在,大量的水军公司活跃其中,且业务涵盖量极其广泛,包括了一系列的口碑策划、评分维护、豆瓣影评等等运作,还爱自称专业的电影推广团队,“常年与各大片商合作,包括豆瓣及猫眼等平台”。

对于豆瓣刷分的消息,豆瓣官方回应称:
“刷分是没用的”,反刷分一直是豆瓣电影的日常工作,反非正常评分策略会根据刷分行为的变化而变化,但目前具体的规则并不方便透露。“2015年豆瓣CEO阿北在《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中的回答,现在仍然适用。”

既然没用,为什么还有层出不穷的水军公司来豆瓣刷分且此现象愈演愈烈?

“试问同期上映的一部4分片和一部6分片你会选择观看哪部影片?
答案显而易见。

豆瓣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评分机构,而随着观众越来越重视影片的口碑,其在影视评分方面的权威被重视起来。
豆瓣评分较为客观和权威的主要原因是其算法类似于imbd算法,通过多种算法累计再取平均值,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总和相加取平均值。
作为文艺青年的自留地,豆瓣早期就积累了许多著名的影评人和资深电影爱好者,综合来看电影本身的质量和对应的评分是相符的。

此处应有一条江湖上流传的秘诀:“如何从豆瓣评分的形状鉴别电影的质量”。
传说中,豆瓣电影评分主要有那么几个类型。
F型:传世好片,好评为主,差评少。
典型例子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堪称神片,豆瓣电影Top250排行第一。

P型:普通好片,好评中评多,差评少。
比如《一代宗师》,口碑较好,也撸了一圈奖。

b型:普通烂片,差评多,好评少。
比如去年一度处于风尖浪口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差评居多,好评占比寥寥。

C型:传世奇片或只有水军的烂片,好评差评两极分化。
C型影片有两种情况,或是争议极大的如《前进,达瓦里希》,因为内含的政治成分评价两极分化。

或是只有水军的影片,比如曾经被列为C型评分影片典型的《不二神探》。

但《不二神探》如今也在豆瓣的反正刷分机制下,变成了b型的普通烂片。

从这一点来看,豆瓣的反刷分机制的确是有效的。

L型:多少水军都不够的传世烂片。
最典型的是我们毕导的“逐梦,逐梦,逐梦演艺圈圈圈圈圈圈圈”
我坚信,这2.1分只是因为豆瓣评分最低2分,0.1则是通过水军和毕导粉丝的努力……

一个豆瓣评分,就有这许多的门道,实在是好戏连连不忍卒看。

而除了豆瓣评分,豆瓣的影片热评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热评是好评居多还是差评居多、评论是常规化的还是极具趣味性的,这些都直接影响用户对影片内容质量的第一观感。
以近期的两部影片为例,单纯只是看影片短评,优劣、特点一目了然,相信也能对观影用户形成一定的引导性。

而豆瓣的运行机制虽然不易于扩散,但友邻的社群传播比微博更真实、比朋友圈更权威。其评分和评价也就成为了较为靠谱的影片风向标。

以“桃桃淘电影”对五一档三部影片的评价为例,其观影推荐指向非常明显。
对其他豆瓣用户来说,虽然评价简单、不同于其在其他自媒体如微信公众号里的长篇大论,反而更质朴诚恳。而用户出于对其影评人身份的认可,也或多或少会受其评价的影响。

综上来看,随着电影市场逐渐成熟和理性化,观众不再迷恋大制作也不再迷信权威,影片口碑和风向成为电影市场激烈厮杀的重要武器。
豆瓣自然也成为了影视公司和水军公司所觊觎的美味蛋糕、下一块待占领高地。

除去水军公司的大量刷分,还有流量粉丝的“粉黑大战”也不容小觑。
对于流量明星来说,粉丝就是自成规模的“免费水军”,从养号、作品豆瓣评分甚至论坛控评,一条龙服务包君满意。
在微博上搜“豆瓣养号攻略”,就能看到一大堆如何养号、如何提高评分占比的攻略,专业程度堪比从业人员。

 

这大概也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粉丝养号如同高级水军,这一条条逻辑清晰,甚至每天安排好评分任务,只是为了偶像的作品上映后可以贡献一个有效、权重较高的评分。
一百种“控评”方式真是让人防不胜防、不得不服!

不过几百上千的粉丝评论数量虽有影响,但影响也仅限于评分人数较少的片子,并且随着评分人数的增加,分数也会越来越接近符合大众评议的正常分数。
何况流量的粉丝多,相应的黑粉也多,两相中和之后对评分的影响也就不再那么大了。
比如以流量云集而“著称”的《爵迹》,豆瓣评分也仅仅只有3.9分。

豆瓣有国内权威的评分机制吗?
有。
但是豆瓣分代表一切吗?
有网友称“豆瓣电影评分是国外电影自动加0.5,小众电影自动加0.5,小清新文艺电影自动加0.5。动作类电影略减分,主旋律电影减分。 ”

这种趋势非常好理解,商业片的类型模式早已为观众所熟知,存在套路化、缺乏新鲜感,打分自然不容易打高;文艺片在市场上的不易生存则会让人自带“怜惜”为它打高分;外国电影自带外国滤镜,而小众片则是因为评分人数少且吸引特定的受众而更易获得高分。

除了电影本身的内容质量、电影类型,审美品位和社会语境也是影响对作品评分判断的重要因素。
比如在漫威系列电影《黑豹》全球爆红,口碑解禁后,烂番茄有97%的新鲜度,MTC给出了88的高分,成为漫威系列英雄片的口碑佳作。

但黑豹的好坏却依旧难以界定,是否因为其“政治正确”导致集体避嫌而给出高分,也难以评判。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黑豹》在国内的影响力和评价却远远不如其在美国的好评如潮。
甚至,向来对外国片宽容的豆瓣也只给出了6.6分。

此外,豆瓣评分Top250国产片三十部左右,而在imbd前250名华语电影仅占寥寥几席,如《无间道》、《花样年华》等。
造成这种差异的,除了打分机制外,主要还是面向的群众不同。

据说即使是国内最强的刷分团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也只能让豆瓣分数上浮或下降0.3分。
而收买专业影评人和大V引导舆论风向,又是另一门学问了。
说到底,豆瓣评分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套路太多,你怕了吗?

不二神探豆瓣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