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 知识
- 2021-06-11
- 335热度
- 0评论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你在终点等我 王菲 - 你在终点等我 -->
(有情节剧透)
人的基因里,一定有着对软绵的生物毫无抵抗力的存在。当看到那些温暖的小猫时,你可能就不自觉的卸下了所有的防备,希望能给它保护,能让它安全。在《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里,“莴苣”和“卷心菜”,是可爱的天使,为人的生命,增添了一份柔软。
当一个个独居青年在城市里崛起,应当如何连接起这些孤岛呢?《贩卖孤独》(《南方周末》2016.02.09)里提到了——社交网络。我想,温暖这些孤岛的,还有一个个美妙的生命。
一、
养着一只叫“卷心菜”小猫的男孩,被查出患有脑瘤,医生告诉他马上就要死去的时候,他脑袋里幻想着从医院狂奔出去,在大街上痛苦咆哮的场景。实际上,他只是安静地骑着自行车。
人到最绝望的时候,是不会痛哭流涕的。
回到家,一个魔鬼出现。长得跟男孩一模一样的魔鬼,对男孩说,明天你就要死了,但是你可以用一件东西跟我换取一天寿命。
这个世界上,无用的东西看起来是多么的多。
男孩讨厌的香菜,魔方,满街都是的广告传单……男孩答应了魔鬼提出的交易。
男孩活了下来,一天天。然而,从男孩身边消失的,是电话、电影、手表。第四天,魔鬼决定让猫消失……
二、
男孩和前女友因为一通错误的电话建立联系,他们聊天、相恋,相处时有些沉默,相距二十分钟路程却能每天在电话里聊上三四个小时,随着恶魔将电话带走,男孩关于和女友的记忆,全部在一阵剧烈的头痛中消散。
第二天电影消失,一家卖电影光碟的店,变成了书店。这家店的主人,是男孩的挚友,他也已认不出男孩;手表的记忆,和那个从来不肯把爱说出口永远沉默的父亲有关,男孩的父亲专门给人修理钟表。
(因电影而结缘的两人)
每一个事物消失后,这件事物所产生的回忆也消失了。
当第四天,魔鬼准备让猫消失的时候,男孩回忆起和母亲的点滴。
男孩养的第一只猫,是一个下雨天从大街上捡的,叫做“莴苣”。他说服对猫过敏的母亲收留了莴苣。喂养”莴苣“,是男孩和母亲最开心的事,也是男孩最深的记忆。
后来,母亲病重,莴苣也死去。为了让母亲能够在最后的日子开心些,他又去领养了一只“卷心菜”。
(卷心菜)
病重的母亲去海边散心的时候,抱着小小的“卷心菜”说:其实并不是我们在养猫咪,而是猫咪来陪伴我们!然后她把还是一只幼猫的“卷心菜”塞到男孩怀里说:卷心菜,就拜托你帮我照顾他啦!
把死亡看得那么轻,却又把每一个活着的生命看得那么重。
三、
当恶魔决定要猫从这世界上消失,男孩收到母亲此前写的一封信。
“我在生命尽头能想到所有,都是有关你的小事”
不愿意面对死亡的他,在手机、手表、电影的消失中,在不断的失去中,男孩最终坦荡,直面死亡。
(致敬《春光乍泄》)
男孩一直想着,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呢;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会有谁为我而悲伤呢?基友二氧化锆看完,回答了男孩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存在而有小小的不同,所以,好好活下去。"
电影一直在诠释关于存在主义的问题,在讨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电话——爱情,电影——友情,钟表——生命和时间,猫——亲情,每一件恶魔带走的事物,都是男孩生命中最重要的元素。
正如挚友对男孩所说,
你每天看我推荐的电影,就是我存在的意义,你以后不在了,我向谁推荐电影?
四、
渺小的生命,但却因为身边的人们而变得鲜活和温暖。
手机电影手表的消失让男孩慢慢体悟到存在过的价值和意义,但它们都是没有生命的事物。猫,不一样。那毛茸茸的一团,本身是生命力的象征。
(我在生命尽头能想到所有,都是有关你的小事)
从男孩第一次从雨中抱起”莴苣“,感受到那小生物的体温,到他送走”莴苣“将”卷心菜“抱给病重的母亲,最后到海边母亲将”卷心菜“交给男孩,每一个瞬间,都是有温度的传递,每一个瞬间,都是生命的真实。
五、
日本《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的网站上有一个观众留言版。10岁的小孩子、学生、古稀老人,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刚因为交通事故失去自己女儿的母亲写下留言,她说:女儿死后自己如同一句行尸走肉已经不知道如何活下去,但是丈夫陪她来看了这部《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出门的时候灿烂的阳光照得她有些看不清眼前的路,但却突然觉得挽着她的手一步步带她走回家的丈夫,那双手是那么温暖。
生而为人。
每一个小小的生命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每一个小小的生命也有一段刻骨铭心的陪伴。
六、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讲述更多的是关于生与死,关于存在的价值,我想说说关于陪伴。
在男孩母亲去世,他离开父亲独居的时光里,”卷心菜“是陪伴他的全部。
七、
猫,之于人而言,又是什么。
很佩服的学姐”琰妈“今年2月在南方周末写过一篇《贩卖孤独》,文章中写道:
超过5800万人在中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独居青年潮已经成为中国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在社会流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中国人一直以来所依赖的“关系”断了,“孤独”变成了一种集体性的社会心理。
从读完那篇文章后,我就一直留意着身边刚刚毕业的同学、师弟师妹,试着了解他们走出校园,独自工作生活的状态。他们大都是”一个人“,也大都不是”一个人“
穿梭往返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间,辗辗转转为着心中理想的生活而奋斗,拖着疲惫的身体,打开租住的房子的门的一刹那,一个小小的生命轻轻呼喊一声,瞬间觉得被治愈。
学弟小王子糖糖,在帝都繁华的地区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工作地点附近房租太贵,自己又不想住得太拥挤,便租房在通州。上班时,他的”糖不苦“乖乖在家带着,下班后,照顾”不苦“是糖糖最开心的事。小心翼翼却又细腻,用心生活努力成长。
(糖不苦)
旺总的男票在南京开了家宠物店,他们的爱情因为宠物店的小猫小狗开花结果。看着别人将笼子里面的孤独的小生命抱走,是他们觉得最舒心的事。
还有漫画大V郭斯特,曾用日记记录了她花费大半年时间,将濒死感染猫虱的小狸猫救回来的故事。
(基友的”阿杜“)
本科认识的自动化的好基友,放弃了一个束缚他全部生活的身份,撕掉一纸合约,奔赴广州。白天,他把自己的眼睛和心放到他操控的无人机上,去体验这个世界,晚上回去他和他的小狗嬉笑玩耍。只要听见他小狗的”旺旺“声音,他就不会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
……
八、
男孩的母亲说的很对,不是我们在照顾着小猫。
而是这些可爱的生灵,在温暖着我们孤独的生活。
九、
冰冷的城市,总有温柔的生命,相随相伴。
往期书影:
1、《幸运是我》:岁月是残忍而温情的礼物
2、十月书影丨他们是一群扑飞在黑夜之中的青春鸟
原创,不定期更新,请勿转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奇怪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