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书(从「天下第二行书」揭秘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另一层身份)

天下第二行书

如果要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选出一个最鼎盛的王朝,大唐一定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再到唐明皇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都是一片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大唐盛世

直到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拥兵反叛,安史之乱爆发,盛唐由此终结,从此进入藩镇割据的动荡时期。

血泪交合、不忍卒读的《祭侄文稿》

在这场历时七年零三个月的战乱中,众多唐军将领如封常清、哥舒翰、陈玄礼、郭子仪、李光弼等带兵奋勇杀敌,为平定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常山太守颜杲(gǎo)卿一门三十余口因抵御叛军被杀害更是让人不胜唏嘘。

颜杲卿

颜杲卿是书法家颜真卿的堂兄,安史之乱时任常山郡太守,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曾设计取安禄山部将李钦凑首级,擒叛将高邈、何千年,有勇有谋,受到唐玄宗嘉赏。

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围攻常山,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季明被杀,颜杲卿被押到洛阳,不久遇害,年六十五岁。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结果在寻得颜季明尸体时仅剩头颅,其兄颜杲卿的遗骸也荡然无存,只找回一只脚及数缕头发。

颜真卿悲愤交加,挥泪写下《祭侄文稿》。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祭侄文稿》行书纸本,纵20.8厘米,横75.5厘米,23行,234字,原稿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天下第二行书

这篇《祭侄文稿》其实是一幅草稿,文字时有扭曲,还有30多次涂改,却被元人鲜于枢(著名书法家)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到底它有何魅力呢?
1
《祭侄文稿》VS《兰亭集序》

不同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潇洒飘逸、自然天成,《祭侄文稿》字里行间的圈点涂改随处可见,其行笔也不似《兰亭序》的纤细轻盈,而是时快时慢,随性自然,生动多变。
      《兰亭集序》                  《祭侄文稿》

《兰亭集序》点画秀美,笔笔到位,谋篇布局一丝不苟,每个字单拎出来都雅逸有致、古今莫二。
《兰亭集序》 年 岁

《祭侄文稿》字与字之间上牵下连,似断非断。有的细筋盘行,铺毫直下;有的断笔狠重,戛然而止。行与行之间则左冲右突,欹正相间,有的彼此黏连,密不透风;有的渐次独立,疏可走马。

如此种种虚实相间、深浅不一的笔法和节奏上的变化都展现了作品丰富的层次,再加上这本就是草稿,其特有的率性造成书法家在用笔上“不拘小节”,也使得整体结构偏于松散,但这正是颜体稿书的特有风格——形散而神敛,别有意味。

2
颜氏行书VS颜氏楷书

《祭侄文稿》通篇涂改处虽多,但整体用笔仍纵情豪放,一泻千里,常常写至枯笔也没有停歇,更显得苍劲流畅。

我们不妨结合颜真卿的楷书对比着看,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严谨至极,就像一个人攥紧拳头蓄着一股劲儿。
《颜家庙碑》局部:锋绝剑摧,惊飞逸势
《大唐中兴颂碑》局部:工整严谨,气势磅礴

而其行书则是把这股劲儿自然而然地使出来,不拘笔墨,行云流水。

结合《祭侄文稿》的写作原因,我们可以想象颜真卿当时行文时的沉重心情,但初时情绪还相对克制,笔法也自然流畅,然而随着文章的展开,悲痛之情再难抑制,至十八行“呜呼哀哉”三字情绪外放,写到“首榇(chèn)【指盛装颜季明首级的棺木】”两字时,前后左右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及至末尾,由行变草,迅疾奔放,一泻而下,血泪交合,情难自禁。

3
无心于书成就书之奇绝,世代流传

《祭侄文稿》成天下第二行书并不是颜真卿刻意追求的结果,他只是融真挚情感于笔墨,不拘格式,随性创作,哀极愤极、沉痛切骨的情绪波动成为控制全篇节奏的支点,血泪交合凝聚成杰作,产生无与伦比的艺术效果。

正是基于此,此稿成为书法创作述志、述心、述情的典型,世代流传。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最好奇的是这幅天下第二行书现在在哪里呢?其实它有两个版本。萃花现在就和大家讲一讲。

第一个版本是记录在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上的停云馆(明代汇刻丛帖的善本)刻本,上面有陈绎曾、陈深、文徵明三人的题跋,但徐邦达(书画鉴赏家)在《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指出此稿当是伪迹;

另一个是墨迹本(真迹),曾经被北宋宣和内府收藏、元代时又被张晏、鲜于枢收藏,明朝的吴廷、清朝的徐乾学、王鸿绪也先后收藏过。后辗转入清内府。1949年年初又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台湾省,至今一直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PS:真迹尾本有鲜于枢、张晏跋,内中钤有“赵子昂氏”、“鲜于枢伯机父”、“张晏私印”、“句曲外史”、“石渠宝笈”、“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各种鉴藏印

唐代战狼颜真卿

颜杲卿、颜季明为平安史之乱被叛军杀害,颜真卿悲痛不已写下流传千古的《祭侄文稿》。可你知道颜真卿除了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他还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吗?
颜真卿

颜真卿为官正直,颇受赞誉,还因此惹来宰相杨国忠的嫉恨,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时,颜杲卿镇守常山,颜季明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间传递消息,两郡联合成犄角之势,共同抵抗叛军。
原文: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
释文: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

大历三年(768年)(安史之乱已结束),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在任职的五年中,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带领民众修建长坝解决水患之苦,深受百姓爱戴。

及至大历十二年(777年),获召入朝担任刑部尚书,随后升任吏部尚书。但因刚正得罪宰相杨炎遭嫉妒被贬。

建中四年(783年),颜真卿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半年后,叛乱平定,淮西节度使陈仙奇派军将护送颜真卿的灵柩回京,德宗为其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书法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其自创的“颜体”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习书法的人,如北宋的苏轼、蔡襄,清代的刘墉、何绍基等。

其中苏轼还在学颜体的基础上融合己意创造出独特的苏体。
苏轼楷书《上清储祥宫碑》节选

最后请让萃花再次表达一下对一代名臣颜真卿的敬意,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逝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历任6个皇帝,一生正直忠烈,人如其字,其忠义大节不仅显名于时,也必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撰写 排版 | xiao chen

-你可能还想看-

天下第二行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