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读后感(【征文】《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日

文 |小溪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题记

十五岁之前的玛丽雅姆生活是平静的,尽管居住在人迹罕至的荒凉之地的小泥屋里,但至少有母亲娜娜的陪伴和每周四父亲扎里勒的探视,每周三开始玛丽雅姆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害怕父亲不再出现,每个周四看见父亲穿过溪流,玛丽雅姆一下子跳起来,露出灿烂的笑容迎接父亲……这一切在1974年玛丽雅姆十五岁生日那天戛然而止。母亲娜娜自杀了,父亲因为众多太太和其他十几个孩子的颜面,不可能让私生女玛丽雅姆进入他的豪宅。匆匆把她嫁给了一个名叫拉希德的鞋匠,在阿富汗东北部城市——喀布尔,玛丽雅姆的童年在十五岁那年结束了,人生的转折是这个十五岁的女孩始料未及,同时也埋葬了她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父亲探望时的美好和玛丽雅姆对父亲的敬仰随风飘散,自此和父亲形同陌路。

从此,玛丽雅姆的命运掌握在这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自私、恶毒、暴力、邪恶的阿富汗中年男人——拉希德手中了。

拉希德的房子比扎里勒的小很多,但跟娜娜和玛丽雅姆的小泥屋比,却已算的上是豪宅。玛丽雅姆将在这个豪宅里度过漫长而又可以说是悲惨的一生,再也没有走出过这个令玛丽雅姆噩梦般人生的屋子。玛丽雅姆童年的美好和回忆是贫瘠的,母亲娜娜对玛丽雅姆来说是个无趣的人,还经常辱骂她“哈拉米”,私生子的意思。和父亲的那些美好玛丽雅姆不堪回首。仅存的回忆就是村里的阿訇法苏拉赫毛拉,一个老人,给玛丽雅姆讲解《古兰经》的老师。他教玛丽雅姆识字、耐心而又专注地听她讲话。还有碧碧一位老妇人,总能给娜娜和玛丽雅姆带来村里的消息……这些回忆离玛丽雅姆越来越遥远,恍如隔世。

那个夜晚,望着夜空中的寒星和一团婚纱似的、遮住了月亮的脸的云彩。玛丽雅姆想到给她穿上卡布的拉希德不寒而栗。

再一次和拉希德坐公交汽车,再一次雪花飞舞之时她的第一个孩子流产了,玛丽雅姆想起娜娜曾经对她说过,每一片雪花都是人世间某个悲哀的女人叹出的一口气。悲哀的延续出乎玛丽雅姆的意料。拉希德的残暴、恶毒在不经意间已暴露无遗,玛丽雅姆开始承受拉希德的指责、嘲弄和辱骂,稍有不慎一次又一次招来他的耳光和拳打脚踢,一次次的殴打和折磨使玛丽雅姆的身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损害,每当看到拉希德时玛丽雅姆心跳加速皮肤发紧、眼睛酸涩,悲戚的眼泪早已在拉希德的摧残中干涸。在战争和拉希德的暴力双重阴影下玛丽雅姆度日如年……

十八年后伊拉克战争仍然此起彼伏,少女莱拉在炮火中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在废墟和谎言中逼迫嫁给了拉希德,拉希德野蛮、自私、无礼,无止境的家庭暴力使两个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背景的女人,从水火不容到缔结情缘、母女般相濡以沫,最终在一次两个女人和一个恶毒男人的暴力冲突中拉希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玛丽雅姆为了莱拉能够得到幸福,也倒在了塔利班的枪口下。但玛丽雅姆不后悔。对于一个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她倒下之时一千个灿烂千阳萦绕着她的灵魂。

当我读完美国作家胡塞尼的《灿烂千阳》之时,感触颇多。我为书中主人公不同时代的两名阿富汗女性共同经受战乱、饥饿、贫困和家庭暴力,感到深深的悲哀,同时也为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生活在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而感到幸运。

70年代生活尽管不富裕,但我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女性一样走进了校园,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参加高考并步入大学的校园。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2年国家颁布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进一步保障妇女的权益。我们女性和男性一样在祖国的怀抱里自由飞翔,在不同行业都有优秀女性为国家做贡献。特别是2020疫情期间许许多多优秀的女性在逆行者的队伍里像夜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一样闪烁。

读完《灿烂千阳》我深深感悟到山河无恙,岁月静好的内涵。

小溪,喜欢读书,热爱生活。

===============================

青海在线文化传媒出品。原创作品,请勿转载。《青海读书》公众号面向广大网友征稿,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散文、小小说、诗歌、书评、新书推荐均可。文责自负,自己校对。投稿时请发作者简介和需要配图的照片。邮箱:1607760814@qq.com,读书QQ群:371156841

微信号:qhds2014

文化顾问/王文泸

执行主编/海忆水

本期责编/张静

灿烂千阳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