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全面地理解“白露”节气的形名内涵——白露的寻根探源)
- 知识
- 2021-05-15
- 116热度
- 0评论
白露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干支纪年:丁酉年 己酉月 辛丑日
(一)“白”的字源与字义
表3-1 白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
|
金文 |
|
篆体 |
|
楷体 |
白 |
白:名词,象形。甲骨文字形,既象日光上下放射之形,亦象水滴内含“一”而堕形,综合金文、篆文衍变分析,“白”同时也是五虫繁衍生命的浊精的代名词。太阳之明为白,能育生万物;生命的浊精同样是白色,亦能育生后代,篆文之白的象形表意中即可看出白的生殖本义。从“白”字的词语,多与光亮、白色有关,名词义有两类白颜色:白色光芒,白色浊精。自然界的露水其实也是无色透明的,并未具备色中之白的特征,在用字严谨的古文中,白色显露、露显才是白露的本义,而不能够牵强附会进行一番曲解。
甲骨文的“白”,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一个水滴,非常形象。其中“”完全是一个水滴,中间加了一个“一”,象喻着天一生水,先天转后天,地六成之,也就是构成后天之水,而金文里面也同样带有这样一种意义。其中,金文字型还画了太阳中的鸟叼着一滴水,这象征着我们心里面的天一生水,火里面生出阴液向下滴。
到了篆文时期,“白”的造型就更加形象直白。“白”就是一个虫形的,是玄曲波形的;从天上获得玄曲波到天圆地方的体内,还继续形成虫状波。第三个篆文,那就是“自己”的“自”,下面也是一个“虫”,然后再变成接近现代文字形态的这样一个普通楷体的“白”字。
古人用“白”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说文解字·卷七·白字部》:“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对这一句话我们要把握住,因为跟修身密切相关,其现象是指静坐于暗室之中,进入静和定的相应层级时,突然瞑闭的眼前和身体内外出现白色的生物光芒,在这种“白光”照射之下,自身或者外物一切变得透明而清晰。
这是指修身逆用先天元精(天一生水的元精),通过了炼精化炁、炁聚生光的转化,这个“白”就类似太阳之明,同样也称之为“白”。但虚室生白的修身实践中所出现的能穿透物相的白光,却是质元能量在色象境中的光明之白。我们在研究二十四个节气含义的时候,可以发现每一个节气几乎都离不开修身内用,这个现象高度符合了《大学》里面的一段话,那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只有从修身为本的领域,去解析古代的文化和治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图3-3 宋代佚名《松泉山鸟图》
所以,对于这个“白”字,我们除了要了解意识文化领域和智识文化领域的含义,对早期慧识悊学文化在形成文字时的本义也要掌握。白,既具有色象之白,也存在着物相之白,玄之有玄的幾学之白,包含着万物天一生水,以及五行运化中的金生水之意,需要完整地加以掌握和认知。这些古老的文字,本身就是居于道〇,用德一来驾驭生化万物的三,确定了阴阳二的属性,指导后人认识自然万物和我们生命欲相境与质象境众多丰富多彩的内容。
生命体内的元精这个“白”,同时存在两种转化的可能性:
⑴顺行的物相化,质象能量的金生水,质象水就被物相化,生成能够育生繁衍后代的白色浊精。
⑵逆向的质象化,物相色的浊精,经过炼精化炁,金水分形,浊精重新转化成为元精,从而实现精化炁,炁通过聚炼的量变到质变,生成了我们的生物光,然后就能够摆脱欲相境的束缚和制约,进入到色象境内,从更深的层面、更高的境界去观察生命的形成,以及对道和德的运用。通过观察万物的生成、成长、湮灭的客观规律,并深入探究其与天地四季五运六炁(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就能在系统论上、一元论上建立起一个明白的体系,真正接近古代圣人的智和慧。
因此,在年度周期律之中,金秋时节天地能量的变化中,会出现物相的自然之白,白露即是白色金炁的物相显化。五运之炁动,具有质象转物相和育生万物的效能,从而在金秋出现白露过程。人体之内同样存在着五运炁动,身内的质象精炁神能量,同样存在着质象转物相的现象,质象元精转化为物相浊精,就是身内的白露现象,故男子有遗精之露(漏)白,女子有白带之露(漏)白。人体生命之白,同样存在着顺与逆两种途径。《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这是描述物相的时光在流失。《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描述天地自然中的质象能量变化成物相之霜。因此,白露不应当仅指露水,一个“白”字就将“白露”进行了定性,生命内存在着白露,天地间同样存在着白露,应当同时把握着进行释读,才能与古人居,与圣人谋,准确而全面地理解“白露”节气的形名内涵。
(二)“露”的字源与字义
“露”字的深刻修身内涵,同样没有被意识哲学文化所掌握。我们只有再进入到智识哲学文化中,并且在慧识悊学的文明、文化的指导下去进行释读,才能够完整掌握好这个“露”字。
表3-2 露的字形演变
古文 |
篆体 |
楷体 |
露:名词,形声。从雨,路声。本义:露水。《说文解字·卷十一·雨字部》:“露,润泽也。”段注:“泽与露叠韵。”《玉篇》:“露,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五经通义》:“和气津凝为露。”《论衡》曰:“露,秋气所生也。”《蔡邕·月令》:“露者:阴之液也。按,露之言胪也。故凡陈列表见于外曰露。”古人对“露”和“霜”都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关键是我们要掌握它的本义以及治事的意义。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士气津液从地而兴,若薄以寒气,即结而为霜。”《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诗经·秦风·蒹葭》:“白露为霜。”“白露未已。”《释名》:“露,虑也。覆虑物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乐府诗集·长歌行》:“朝露待日晞。”《汉书·李广苏建传》:“人生如朝露。”
名词露的应用,有雨露,露草,水气等义。苏轼《赤壁赋》:“白露横江。”梅尧臣《和永叔桐花》:“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李时珍《本草纲目·水一·甘露》:“﹝释名﹞引《瑞应图》:甘露,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故有甘、膏、酒、浆之名。”
《元命包》曰:“阴阳散为露。”曾子曰:“阳胜则散为露。”
动词“露”,是显露、显现在外之义,如袒胸露乳,赤身露体,藏头露尾,抛头露面,财莫露白,露天生意。
“露”,五行属水,纳入四季属冬;“白”,五行属金,纳入四季属秋。金生水,“白露”组词,五行相生。“白”,具有精(金)义,形容水之母。“清漏频移,微云欲湿,正是金风玉露。”
《德道经·知止》:“天地相合,以俞甘洛。”通行本将其改为“以降甘露”。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体之“白”是取用“以俞甘洛”,还是“以降甘露”而“清漏频移”,是否当止而不露(漏)?则需要视“顺生与逆生”的个人取向而定。是修身令其逆向而精化炁,还是顺行纵欲而泄露(漏),选择不同,结果天差地别。
中国这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已经将“露”描写和体现得比较完整和全面了。顺四时之度研究白露,需要人们“知其白,守其黑”。既要知“白”的本义,明白自己,去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也要研究“露”的原义,然后知“白露”之本义,守住修身之本。
(三)白露的词义
白露,是古圣将天时、地机、人文、符箓等多种元素浓缩于一体的一种俗名。“露”“霜”“雪”等文字中,皆有隐喻藏诀的深刻含义,隐于年度周期律中,指导诚信道德文化的修身者把握时机和方法,将修身实践中最困难的“炼精化炁”这个拦路虎,在金秋和冬季这两个季节里,因势利导地将金母与水子一齐进行上善治理,“擒白虎”,轻松解决“炼精化炁”的困难。借天时地利而行人之修身,修身者只需要把握住一定的修身方法,高度贯彻“人和”,和于外天、外地的自然,对应于自己身国内天、内地的火中求真水以及水里求金水分形,就能达成这个目的。其实目的并不重要,关键看过程是否符合天地自然五运六炁(气)的变化规律,是否能够效法自然,法于地、法于天而实现这个目标。
“露”,运用修身学的理论进行释读,“雨”字在上,就是执一而禁制水不乱动;“路”字在下,就是要控制顺行与逆动的“三叉路口寻真种”之路,令白色之物不外露、不泄漏。秋天的白露时节,是尻尾止露的最佳天时,若不修身,就会像天地和常人一样进入“白露”境地;修身则需要反其道而为之,动而炼精化炁,改变健康质量,实现修身的目标。
在物相世界,有谚语说:“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白露不露,长衣长裤”。虽然年轻人倚仗血气方刚,觉得白露不露白不露,但是,自然节律不可违背,不仅肉体身勿露,更关键的是要注意藏精(金)不露白。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来购买此书!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简述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白露物候与天文内涵
寒从脚起 热从头散——白露的正善治养生
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白露的民俗文化
接露水的历史故事
处暑的常道之意和非恒道之义——處(处)暑的寻根探源
枫叶渐红,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赏秋的好时节 ——处暑的民俗文化
预防“秋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口识身识的养生
处暑养生的重点在于调整睡眠—— 人体阴阳的动静交互调整
城市中的上班族如何解除秋乏——处暑的正善治养生
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处暑物候和天文内涵
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简述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