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洗发水控油好(10款控油洗发水评测 | 慎买!P柔等4款大牌含刺激性防腐剂!)
- 知识
- 2021-04-27
- 265热度
- 0评论
什么洗发水控油好
各位兄弟姐妹晚上好,我是李漂亮~
夏天除了脱妆,还有一个问题让男女都很烦恼,那就是头发比冬天更容易出油。
有时候犯懒想多睡一会不洗头,长时间带着帽子又很闷。
前阵子有不少朋友在后台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当时征集了一波粉丝的意见,送实验室检测了10款控油洗发水,下面咱们先来看结果。
这10款成分是否安全?控油效果到底怎么样?去屑效果又如何?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 3秒看全文 ?
?? 阿D夫、Z源、P柔、F花,4款洗发水含有刺激性防腐剂
?? 当天控油效果最好的是Amino *ason,次日维持控油效果最好的是O莱雅
?? 有3款成分安全,但有反馈表示使用感差
01
成分安全检测
4款产品含有刺激性防腐剂
检测标准
一款洗发水是不是安全,我们提炼出最主要也是最苛刻的标准:
刺激性防腐剂(MIT/MCI):过量接触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皮肤有创口or敏感人士能躲就躲吧。详细信息最后再科普一次:
上下滑动查看
重金属:超标会引起人体重金属中毒,损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甲醛:不必多说,臭名昭著的致癌成分。不超标是守本分,零添加是高标准。
pH值:人体皮肤环境接近弱酸性,选择弱酸性的洗发水,可以避免洗后偏干的不良体验。
1. 4款洗发水含有刺激性防腐剂,且1款明确检出
本次送检的10款洗发水中,有4款在成分里明确标明含有刺激性防腐剂(MIT/MCI)。
其中P柔是明确检出了这MCI这个刺激性防腐剂,其余3款在检出线以下(浓度较低,仪器精准度无法检测出是否含有)。
这里固然存在一个“不谈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前提,但面对风险成分,“有”VS“无”,你选谁?我想大部分会选择成分更讲究的。
以成分控的标准来要求,这次我们只要“尖子生”,这4款控油洗发水,我们不做推荐。
2.pH值普遍略偏高
健康头皮的pH值呈现弱酸性,pH值范围在4.5~6.5之间,正常来说,选择洗发水时也应优先选用这个pH值区间内的洗发水,油性头皮可选用pH略偏高的洗发水,以达到更好的去油效果。
由于本次测试的是控油洗发水,所以pH普遍略偏高。
我们还检测了重金属、甲醛及甲醛释放体,含量极低,可放心使用。
02
控油效果最佳:Amino *ason
维持控油效果最佳:O莱雅
每款洗发水的志愿者为12人,连续使用一款产品28天,且追加一天来验证维持控油效果。
从最终检测结果来看,志愿者使用28天后,健康的弱酸性头皮环境均未被破坏?。
根据实验室返回的监测数据,控油效果最佳的是Amino *ason,维持控油效果最佳的是O莱雅。
啥意思捏?天天洗头的兄弟姐妹,最佳的选择是Amino *ason,隔天洗头的最佳选择是O莱雅。
03
使用感受
3款成分安全
但有反馈表示使用感差
说完成分,咱们来说说使用感受,下面这些都是前期调研+志愿者反馈回来的使用感受,各位兄弟姐妹可以滑动查看。
上下滑动查看
04
洗发水相关问题
快问快答
01
无硅油洗发水更好吗?
没有好坏,只有适合;
硅油是一种大分子物质,不会堵塞毛囊,且在洗头时,大部分硅油会被冲洗掉。
硅油在洗发水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抚平头发毛糙,因此更适合受损发质和长发;无硅油洗发水洗后的效果更蓬松,更适合没有受损的头发和追求蓬松感。
02
怎么判断自己的发质是油是干?
早上洗头下午油,重度油性头皮
坚持到第二天油,中度油性头皮
熬到第三天才油,轻度油性-正常头皮
03
头油会导致脱发吗?
头油是现象,不是原因。
对于脂溢性脱发的患者,头油只是脂溢性脱发的表现,造成脱发的是雄性激素。头皮的油脂和面部油脂一样都来源于皮脂腺,我们之前说过,皮脂腺是雄激素的受体,雄激素分泌增加,就会造成头发油腻。
最后絮叨
检测机构:
北京京畿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报告编号:
ATCCR19112702F
检测项目:
菌落总数、耐热大肠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铅、汞、砷、镉、甲醛、pH、二噁烷、睾丸酮、甲基睾丸酮、黄体酮、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氯咪巴唑、水杨酸及钠盐、吡硫鎓锌、苯氧乙醇、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
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仅以该批次产品为准
*如有任何不足,欢迎留言讨论
想知道你在用或者想买的产品靠不靠谱,安不安全,还不快加入我们的“产品测评群”。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就可以进群玩耍啦~
我们每周在群里还会有一个爆款产品的成分分析,想看什么,快进去告诉我~
如果你发现你已经添加过小助理,给她发送“产品测评群”,让她拉你进群就可以啦~
???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100个生活谣言|如何祛斑|网红防晒衣扒皮|减肥陷阱母婴评测:拉拉裤|保温杯|奶瓶消毒|奶粉|纸尿裤|米粉|维D食品揭秘:酸奶|牛奶|全麦面包|养乐多|鲜榨果汁|心机零食
喜欢记得“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