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城是哪个城市(拉萨,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日光城是哪个城市

关注我

写4件事:读书、旅行、摄影、电影

封面图片:布达拉宫之晨

摄影丨舒小简

文丨舒小简

一座不大的城市。

却受尽青睐。

受阳光的青睐,受飞鸟的青睐。

受从古至今的艺术家们的青睐,受络绎不绝的探访者们的青睐,受前赴后继在此描绘理想的藏漂拉漂们的青睐。

书籍、荧屏、网络,拉萨这两个字,但凡出现,都叫人目光为之停留。

人们知道,那里是和内地城市不同的地方。

迄今为止,我最好的文字都写在西藏。

小简的城市拍摄计划,自然不能错过熟悉的——拉萨。

这是继南通、杭州、苏州之后的第4站。

真实的拉萨是怎样?

和内地城市差异如何?

半月的奔波拍摄、半月的图片处理并写作。

又是一篇耗时近月的文章。

作为摄影师、写作者,小简还会这样拍摄、叙述很多城市。

敬请期待。

拉萨:

拉萨·南山公园与布达拉宫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拉鲁湿地与布达拉宫背面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一角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拉鲁湿地

水面白线为群鸭飞腾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策门林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哲蚌寺僧舍

摄影丨舒小简

横屏观看:

拉萨城区全景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当雄·纳木错

摄影丨舒小简

一、日光之城

拉萨是日光城,这里总有数不尽的晴日。

即使是冬日,白天也不会寒冷。

拉萨每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近上海、杭州等江浙城市的两倍,比起成都等四川盆地城市,更是两倍不止。

若在秋冬,经常连白云都罕见,抬头只有一片碧蓝。

拉萨空气如此洁净。

在市中心就能看到璀璨星辰。

熟悉拉萨气候的人,都惊奇一个“规律”:

拉萨也会下雨,可但凡下雨,十之八九都在傍晚或夜间,白天总是晴的。

拉萨让人觉得:太阳神一定是雨神的上司。

雨神来到拉萨,总被故意安排调休到晚班,确保阳光留下。

拉萨·晴:

拉萨·拉萨河沿岸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八廓街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哲蚌寺

出镜丨舒小简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小昭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拉鲁湿地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拉鲁湿地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背面与星空

摄影丨舒小简

二、古迹之城

谈论古迹,人们常想到北京、西安等市。

其实,论古迹占比,少有城市能比拉萨。

(当然也因为拉萨的现代化部分还很少)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共24个。

其中两座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是大理与拉萨。

拉萨是古都。

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拉萨一直是藏地政治中心,延续1300余年。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小昭寺、三大寺、四大林、帕邦喀……

拉萨纷繁古迹,总计数目近千。

布达拉宫,冬宫,红白相间的恢宏,30吨黄金(!)与10万颗珠宝聚成的宫堡,拉萨千百年来最高的建筑。

罗布林卡,夏宫,西藏的园林,“拉萨的颐和园”,面积比中国四大名园中的苏州留园,还要大上一半。

色拉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辩经最著名的地方。

甘丹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母寺。

哲蚌寺,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世界最大寺院之一,僧众过万人。

内地城市,爱用“古城”来彰显自己的历史气息。

大理古城、平遥古城,声名远扬。

很少有人提,拉萨也有古城。

拉萨人没有这样的宣传意识。

尽管,连一个百科词条都没有,但走在拉萨街头,地面上印有“八廓古城”字样的井盖,会提醒你:

大小昭寺、八廓街、四大林、仓姑寺等一系列古迹所坐落的整体,是一座古城。

拉萨·布达拉宫:

拉萨·布达拉宫

于八廓街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

于布宫广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背面)

于宗角禄康公园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背面)

于下布宫途中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布达拉宫(西侧面)

于拉鲁湿地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古城:

拉萨·药王山与鲁普岩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罗布林卡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罗布林卡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策门林(四大林之一)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功德林(四大林之一)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扎基寺(财神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小昭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大昭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八廓古城

中心为大昭寺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三、僧侣之城、朝圣之城

有句话很有名:长春市坐落在美丽的吉林大学里。

形容吉林大学校区多。

化用这句式:拉萨市坐落在一群寺庙中。

古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好像南京、杭州寺庙众多。

可谈到寺多,任何城市和拉萨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拉萨古迹纷繁,寺庙占多数。

文革前,拉萨全市有寺庙500多所,僧尼总计超过5万人。

文革之后,也仍然恢复了200多座寺庙。

哲蚌寺僧侣过万。

甘丹寺、色拉寺的僧人,鼎盛时也曾近4000、8000人。

布达拉宫说是宫殿,罗布林卡说是园林,可里面也都有僧人居住、管理,也都供奉佛像,接受朝拜。

拉萨的街头,常见身披红衣的喇嘛、觉姆穿行。

在拉萨,有一种班车,叫做“朝圣班车”。

每天早上,大昭寺广场外,各路班车,发往各大名寺。

旅人、生意人,可以飞机、火车,轻松来到拉萨。

可每年,还有各大藏区数万民众,放弃现代交通,磕着长头、历经艰苦来到拉萨。

他们是朝圣者。

环布达拉宫、环大昭寺、各寺院经堂前,常有手绑木板的他们,或独自或成群,从几岁小孩,到白发老者,甚至还有残疾人,磕下一个又一个长头。

让身体结实地触碰石板地面、让鼻尖和额头沾起灰白尘泥。

那是拉萨的标志景象。

拉萨·三大寺:

拉萨·哲蚌寺

规模之大,宛如小型城镇

航拍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色拉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达孜·甘丹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僧尼:

色拉寺

摄影丨舒小简

色拉寺

摄影丨舒小简

八廓街

摄影丨舒小简

大昭寺

摄影丨舒小简

四、艺术之城

拉萨的每一个古迹里都有繁复壁画。

每一次古迹拜访,都可以成为一次绘画欣赏。

遇到正工作的壁画匠人也是高概率的事。

高学问的僧人齐聚拉萨,各路能工巧匠、艺术家、手艺人也是如此。

拉萨已是藏区的文化中心千余年。

拉萨街头店铺,多的是唐卡绘画、各类铜像雕塑。

在拉萨街头行走,就是走在传统手工艺作品的包围中。

我曾描述过一段亲身见闻:

雪堆白艺术学校里的宽敞教室,十几个眼睛明亮的藏家少年少女盘腿坐在地上,小手攥紧刻刀,凝神雕刻着雕板。

他们的老师跟我说:理塘的长青春科尔寺问我们订了一套《甘珠尔》佛经的雕板。我问:要多少板?

老师说:“3万多板,我们要刻9年。”淡然神情好像9年时间并不漫长,只是9周一样。

有读者说:叫人泪目。

非藏区的艺术家也都流连于此。

画家艾轩,艾青之子,作品比人出名,他一系列的藏族女孩油画,各位一定都见过。

画家陈丹青,人比作品出名,他当年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成名作,是《西藏组画》。

……

拉萨某些街角的大树下,深夜总有流浪歌手或小乐队演唱,吉他盒里总是满满当当的纸币。

更不要说,那些拍摄西藏的各种影视作品和各路导演了。

近年来的户外题材电影,有一个算一个,故事全在西藏。

几乎可说是“无西藏,不户外”了。

每一个此类作品,都逃不开拉萨的部分。

五、包容之城

谈到外来人口多,人们率先想到上海、深圳、大城市。

时常忽略:外来人口占比极高的城市,有拉萨。

拉萨的人口组成,大概有三分之一本地人、三分之一来自内地的生意人、三分之一的游人。

十多年前就长居拉萨的老藏漂告诉我:

08年以前,拉萨几乎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颇高的城市。

那时内地游客还不算很多,大街上处处是欧美老外。

后来,外国人进入西藏的门槛大幅提高,拉萨才逐渐去除了国际化。

我们知道“北漂”“港漂”,

也还有很多内地人不远千里来到高原,在拉萨定居、工作。

“拉萨开客栈”都在网上被戏称为“新四大俗”之一了,足见藏漂、拉漂如何之多。

你一定会想,他们远离家乡,长居海拔3600米,是出于美和情怀的追求吗?

我曾也那样认为,但事实没有那么美好。

拉萨太包容了。

我曾采访过49位藏漂、拉漂,不止一个的被访者提到:在拉萨生存,要比内地城市们更容易。

有位藏漂朋友,给我回过一段话,令我印象很深:

拉萨包容性很强。

它可以让任何人在这里找到立足点。

我发觉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西藏,或者也不真心喜欢西藏。

只是无处安居了才选择这里!

拉萨像母亲一样包容了他们,他们却依然不自知不自爱。

拉萨的包容,不只是对内地人,对藏人也是如此。

无论亲身见闻还是社会新闻,各位多少都有共同感觉:

京沪那样的大城市,穷苦地方的异乡人初来乍到,多成为社会底层,甚至被归类为“diduan人口”,忍耐着,是城市不折不扣的配角。

但拉萨的情况却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各藏区的人们,都能轻松融入拉萨。

当他们在布宫或大昭寺的转经道上磕起长头,就仿佛是城市的主角,立刻受到四周人群的尊重和注视。

无论他们的衣衫有多么破烂。

正如本文开头就说到的:

我们知道,这里和内地城市,是不同的地方。

一个包容的城市,自然也是悠闲,这里很少有紧张和快节奏。

以悠闲闻名的城市,拉萨该能排在成都和西安之前。

拉萨城里的木椅上,总是坐满人。

满大街都是藏家的茶馆。

拉萨人的早晨,都从茶馆开始。

甜茶,是舶来品。

可拉萨太包容了。

拉萨接纳了甜茶。

于是,一壶甜茶,就养活了整个拉萨城。

拉萨·拉萨人:

拉萨人

于小昭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人

于色拉寺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人

于罗布林卡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人

于八廓街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人

于布达拉宫

摄影丨舒小简

六、变化之城

近年,西藏总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省区。

不是拉萨日新月异。

是经济底子太薄,所以一点小变化,都已不小。

拉萨的经济水平有多低?

西藏全区,经济总量不到1700亿,拉萨为600亿出头。

要知道,江苏的昆山、江阴,两个县级市,都经济总量超过4000亿。

一县经济吊打西藏全区的例子比比皆是。

莫说县了,在江浙一带找上许多镇,都足以吊打拉萨全市。

不谈数据,再说另一点供您感受:

整个西藏,至今没有一家麦当劳,也没有一家星巴克。

所以,拉萨虽闻名,知名度不下一线城市。

但经济远低于常人预想。

对于一个小城市,一点变化就足以令人惊叹:

1.

老藏漂向我感叹,拉萨的城市面积(尽管依然不大)比起十多年前扩大了三倍不止。

而按官方的数据,改革开放至今,拉萨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将近30倍。

2.

过去拉萨没有一家大型商场,今年开业了万达广场,在拉萨人的社交网络里刷屏:拉萨也现代起来了。

3.

过去非城市的拉萨河南岸,如今多处大兴土木,新建的顿珠金融城拔起高百米的大厦,要令拉萨也拥有CBD。

4.

过去拉萨建大厦建住宅,总有藏式风格,但如今,柳梧新区也出现了几座纯玻璃外观的写字楼。

5.

拉萨街头的许多商铺、楼房,圈上了醒目的红色“拆”字。

6.

拉萨也有了共享单车、电单车,街道也时常堵车了。

……

拉萨·现代建筑:

拉萨·洲际饭店

摄影丨舒小简

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摄影丨舒小简

从哲蚌寺眺望拉萨城

远处为规划中的拉萨CBD

摄影丨舒小简

很多人以为,无论拉萨怎样发展,人文总不会变。

并非如此。

八廓街,环大昭寺而建,往昔店铺皆是藏家或藏式,这两年忽然也开上了肯德基、必胜客和杭帮菜餐厅,显得格格不入。

两年前,曾有一个离家出走来到拉萨的姑娘给我留言:

不论世界如何更替,拉萨就是拉萨,八廓街磕长头的人依然每天熙熙攘攘。

她一定想不到:如今的八廓街,竟无一个磕长头的人。

年初,因为疫情,八廓街封了。

可解禁后,与疫情一起走远的,似乎还有拉萨的人文气质。

我几次三番在八廓街找寻一个磕长头的身影,都失望而归。

取而代之的,倒是一个又一个藏服体验摄影的客人们如雨后春笋,热闹满街。

拉萨的变化,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七、

当然,拉萨也还有很多不变。

古代文学里,白描的经典,有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三个意象组合,便是浑然天成的诗句。

有一天,我试着闭上眼回想一下拉萨。

照亮布达拉宫红墙的第一抹朝阳、某一家甜茶馆里流动的嘈杂人声、某一间寺前炉火焚香升起的白烟……

这些,出现在我的眼前。

拉萨让人闭眼就有意象。

如天然的诗歌之城。

迄今为止,我最好的文字都写在西藏。

去年我写下一篇《关于拉萨,我想说的》,里面有一段话,被很多人引用,我未曾想到。

既然这段话引起许多共鸣,不妨再次分享:

有一天夜里,我独自走在拉萨街头,忽然想起北岛那篇散文《波兰来客》中的名句。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忽然明白我为什么喜欢西藏、喜欢拉萨。

如果人的成长就是不断地看到梦破碎。

那么,也许,拉萨这样的地方,

会让你相信,梦会破碎得更晚一些。

哪怕,只晚片刻。

-END-

注:本文图片均为舒小简作品,如需引用,请联系作者

后台回复“教程”,学习摄影

后台回复“小简”,了解作者

往期文章推荐:

文学:文人谈情仓央嘉措自杀十人

旅行:萨普神山解读藏地雪山盛宴

电影:配乐十佳最美电影超级片单

摄影:摄影经验后期教程作品合集

——

▼点击阅读原文,看苏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