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叫什么节(中秋节 | 为什么叫“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什么节
◆ 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好在节气“白露”和“秋分”之间。天文学上的秋分点,正好是太阳照射到地球赤道上,这时一天的白天和夜晚等长。八月十五,约在“秋分”前后,俗称“八月半”;又逢十五月圆,也称为“月夕”,也有人认为七、八、九月为秋季,八月在中间,所以通称为“中秋”。
每逢这个日子,就如李白《静夜思》所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门在外的游子总要回到家,和全家人一起赏月,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 月神就是嫦娥月亮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农业时代惯用的阴阳合历,即阴历,是根据月的盈亏规律、四季寒暑、节气相配合所制定的历法,它经过演变成为现在的“农历”。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自古以来,天子都奉行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仪。而过去民间都在中秋夜,摆桌案供奉月光神祃(月娘神像),祭拜月光娘娘(有月姑、太阴娘娘、太阴星主、月光菩萨等称号),一般人相信月神就是嫦娥。◆ 拜月饼和柚子祭拜月神的供品,主要有月饼、柚子。柚子为秋季当令的水果,这个季节吃最香甜多汁;柚与“佑”同音,在祭拜后分食,有神明保佑的意思。
月饼最初就是做成圆月的形状,现在也有做成方的,各种造型都有,但还是以圆形最具象征性。成语有一句“花好月圆”,比喻圆满、美好,民间自古就有相赠月饼的习俗,就是取其团圆的寓意。◆ 感恩秋收的“秋报”中秋除了祭月之外,在农村还会祭拜土地公。因为农民在春天向土地公祈求丰收,秋收之后就要报谢,感恩土地公的照顾,这是沿袭“春祈秋报”的传统。
一般祭品包含月饼或年饼(即润饼)、米粉芋及鸡、鸭等,并在土地上竖起“土地公拐”—将竹子或黄麻秆从中剖开,塞入土地公金、福金及三支香,感谢土地公的庇佑。土地公庙前会搭棚演戏,称为“社戏”,这也是“秋报”的文化传统,直到现在都还延续这种“感恩的心”。◆ 中秋节的禁忌俗谚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古人相信月属阴,日属阳,因此民间有些家庭都是由家中妇女带领儿童祭拜月姑。
中秋拜月姑,从前还有一个小禁忌,警诫小孩不要用手指月亮,否则会被月姑割耳朵。其实,本来的用意是要孩子学习“敬天地神明”的意思。
现在航天员都登陆月球了,这个禁忌就像“嫦娥奔月”的神话一样,把传说当作古礼的一个典故吧!◆ 传统习俗转型现代烤肉节中秋夜晚常是月凉如水,除一家团圆赏月外,现代人时兴户外烤肉,因此中秋节也被戏称作“全民烤肉节”。现代人的生活范围常常都在室内,读书、办公或看电视、玩电脑等,逐渐远离了大自然。中秋时节全家到户外的空地上烤肉、赏月、谈天,确实可以增进家人间的感情交流,但烤肉造成的空气、环境污染,也令人担忧。趁这个机会提醒大家:享受户外活动之乐的同时,也要保持公德心,不要让嫦娥笑我们脏!
以前的文人会组成诗社,在中秋夜趁着雅兴聚会,并选用与月亮相关的题材为题,作诗或出灯谜,并不限于元宵节举办。现在也有一些百货公司在中秋节,推出相关的“文创”活动、猜谜抽奖。有些地方还会搭露天舞台表演、唱歌助兴,这些都是传统习俗的转型。那些关于月亮与家庭的绘本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作者:林良、管家琪等∕文洪义男、曹俊彦等∕文全面介绍重要传统节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林良、洪义男等创作;收录专家解说节日的由来与习俗等;让喜欢过节的孩子寻文化根脉,知节日礼节。月亮小兔作者:(英)凯瑟琳雷纳著,任溶溶译《月亮小兔》
兔小妹喜欢住在城里,她喜欢城市生活。但是到了晚上,独自一个人时,她会抬头看月亮,想知道,有谁住在那里,另一只小兔子跟她一样吗?一天晚上,兔小妹遇到了兔小弟。兔小弟喜欢住在乡下。
兔小妹与兔小弟能成为朋友吗?
《兔小弟进城》
兔小弟到城里去看兔小妹。兔小妹带着他逛大街、看展览,参加晚会……兔小弟悄悄走了。
兔小弟和兔小妹的友谊还能地久天长吗?妈妈使用手册作者:(日)伊藤未来著; (日)佐藤真纪子绘(当当网即将上线)在可爱又搞笑的“母子大战”里,看儿子如何“搞定”老妈;看老妈如何“驯服”儿子。孩子看了有用,父母看了有感。帮助孩子和父母找到沟通方法,换位思考,减少亲子冲突,建立欢乐家庭。月亮晚上做什么(比)安·艾珀 文/图 王妙姗 译(当当网即将上线)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获奖作品。在这本美丽至极的图画书里,有个会让夜晚变得分外温柔的月亮。文字简短生动,好像暗夜里的星星,在书页之间游荡。插图妙趣十足,营造出浪漫梦幻的意境。孩子一定会与这个美妙的故事相拥而眠,做个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