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营洲:你是在求医还是在求药

很多时候,经常有人向我直接求医问药或者是远程咨询,请问我高血压了应该吃什么药?请问我拉肚子了应该吃什么药?请问我头疼了应该吃什么药?
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总深感无奈,因为中医往往不会盯着一个所谓的病名去治疗,而是要根据病人具体的气血阴阳的现状来具体分析治疗。
换句话说,中医是一个典型的个性化治疗,一切要以望闻问切、理法方药为旨归。然而现在的很多人,只求药,不求医。
殊不知,药其实只不过是医者之所用,而一个真正的医者,给病人开的不仅仅是药,而是方子,是要为病人的生命开出一个新的方向。
况且单就用药治疗而论,同样的病名却有不同的病人,同一味药却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一切都要以具体的病人具体的病情而论,岂能单听到一个病名就可以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疗?倘若果真如此,医生便不必存在了。
对于真正的医者,诊疗不是在看病,而是看人,如果你把人身上的病处看做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个的零件的话,你至少缺失了人文关怀。
对于真正的的病者,看病不是简单的就诊,而是求医,如果你把医生看做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个的工人的话,你至少缺失了对生命的敬畏。
只有当一个对生命珍视自爱的病者找到了一位对天地对生命有敬畏的医者,才有了真正的治疗,而真正的治疗从一见面便已经开始,药只是诊疗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而已。
所以,要真正看好一个病,一要看医生是否具有真正身心灵同治的能力,二要看病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认知程度有多深。有时候,如果病人不求医只求药,也许是没有用的;有时候,如果是求对了医,也许就不必再用药。真正的治疗,从彼此的见面就已拉开了序幕。
这一见面的序幕,便是彼此的沟通。医患之间真正的沟通不仅需要环境、心境以及时机,更需要彼此都能脱下罩在身上的社会外衣、放下自己的面具,然后进行一次心底深处最深刻最纯洁的灵魂碰撞,这是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开端,也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开始。此时医患双方其实都会是病人也都成为了医者,这种真正的沟通才奠定了真正治疗的开始。
看来,一个好的医生治病时,靠的绝不应该仅仅是药物,医生的语言、智慧以及医生所透出的整个气场都会是治病的工具。一个好的医生对病人的治疗,不一定要等到病人喝药时才开始,医生所经营出来的气场以及所表露出来的言行举止也都会是药物。所以,诊病的过程也即是治病,医嘱也会是药物。
求医的过程,关键的一步需要诊脉。我总认为,真正的把脉应该是,医者需心境清静、心性清透,更要怀一片慈悲之心去用三根手指感应病者的气血阴阳、全身一气周流的变化或趋势。是的,是要去感应,不仅仅只是在感受,因为医者摸的不仅仅是脉,而是对方整个生命的气息。所以《内经》说: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接下来是四诊八纲之后的遣方用药。我们总说“用药如用兵”,一张方子也许就是医者的兵法布阵,兵非向导不达贼境,药非引使不至病所。一张方子中的每一味药都有它独特的作用范围,一个好的医者当熟悉自己所用药物在人体中该如何行走,一张好的方子体现出的不是药而是医者的智慧。
所以善用药者,应该把自己的医疗技术和职业素养都揉进方中,因为一张好的方子将深透着一位医者在理、法、方、药过程中的思想、价值观、灵感、修为以及精神境界。
除了开方,有时还需要用针。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吸纳或汇聚着流经到此的经脉所带来的经气。针灸医师水平的高低就在于自己对于经脉和穴位独特作用的领悟程度,以及对于病患身体、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不同理解程度,以及如何运用针刺的方式让病患得到恰到好处治疗的程度。
所以善用针者,应该持心端正,针下方有正气和慈悲,因为针不仅仅是导引气血的媒介,好的针法更应该体现出医者所传递的一份真心。
最终,一次好的诊疗,首先需要一位真正的好医,而真正的善医者,应该善于调和上下,沟通表里,引自身之热推动自身之寒,导自身之实来补自身之虚,或升清以助降浊,或降浊以助升清。
另外,一次好的诊疗,医者不仅应该能让病者之身躯得到救治的方向,更应该能让病者之灵魂变得礼让而谦虚,因为对于医与患双方而言,皆唯虚方能容。否则,要么是病者不可治,要么是医者不够强。
最后,中医不应该只是中国的医学,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医的“中”更应该是一种不偏不倚,更应该是一种中道之学,过犹不及适可而止才是真正的中医之道。医道也即为人道,一次真正的中医诊疗对于医与患都应该是一场身心灵的修行和历练,否则,要么是找错了医生要么是对生命还远远不够敬畏。
所以,对于医者而言,行医,应该是感悟厚重生命的过程;诊疗,应该是品百味人生的方式。
行医,当如饮一杯清茶;行医,当有一颗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