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歌赏读》//宫白云赏读:宁延达、路亚、微紫、宋醉发、王文军、林新荣

由林新荣主编的《中国当代诗歌赏读》一书,遴选了国内著名诗人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并由国内知名评论家、教授与诗人进行赏读,全面展现了当代诗歌的创作成就与美学风貌。
《中国当代诗歌赏读》宫白云赏读:
宁延达、路亚、微紫、宋醉发、王文军、林新荣
宁延达,满族,9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诗选刊》《北京文学》等刊,并收入各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大有歌》《风在石头里低低地吹》《空房间》《我欠你一场繁华》等。
旧路
宁延达
牛和羊蹚出的小路失去了光亮
人们不再需要上山砍柴
那些山路被悄然折断
树林幻影重重
黑喜鹊的舌尖含着半片黎明
风清露冷。枝头残月正淡淡化去
花斑猎豹静静蹲伏在树丛
当光线一丝丝挤进来
两只白兔昏暝间啃草
路边被爱过的每一朵花
像是过去的每一个日子
那个骄傲的人站在雾气中
将空洞托管给空洞
湿漉漉地
让爱与死亡缓缓而行
宫白云赏读:
好诗人都具备好的诗格与人格,写出的诗歌也有好的境界与好的品位。印象里宁延达就是这样的好诗人。他的诗歌丰盈充沛,色调温暖,自由优雅,从容超然。他很善于从日常中发掘诗意、诗情,展示人生的哲理与生命的感悟,他常用幻象的手法和哲思的语言让诗不断地处在一种延伸与联想的状态,并在那里去触摸一种实现。
博纳富瓦说“写诗这种形为本身就像炼丹术的神秘之举”。宁延达的“神秘之举”就在于他能够瞬间抓住“炼丹过程”中的诸种的变形,在意识与无意识间淬取事物的真谛,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他的这首《旧路》,从这首《旧路》不难看出宁延达已经相当熟练地掌握住了他秘密的“炼丹术”,他先从大自然入手,采用曲折的方式折射出现实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他往他的“炼丹炉”里添加“牛和羊”、“黑喜鹊”、“残月”、“花斑猎豹”,随着这些药引的线索,许多的“路”开始“显形”,有的“失去了光亮”,有的“悄然折断”。当诗人有意识地让“路”无路可走时,他无意识地让一丝丝光线挤了进来,并给出一个画面“两只白兔昏暝间啃草”,这个画面太有意味了,“两只白兔”既可以看作自然的物象也可指代生活中的“夫妻”双方,而“昏暝”既可解释为昏暗、黑暗,又可解释为傍晚,如此的双重指代既呈现了现实的“昏暗”又呈现了人近“傍晚”(中年)的艰难。在这种无意识的变形中,不经意间诗人就神奇地退回一旁观看他的“旧路”,并有如神助地迸发出一神来之笔“路边被爱过的每一朵花/像是过去的每一个日子”,由自然切入人生,让爱与“每一个日子”交会,形成了一种开放的阔大空间,而在这个空间的内部却处处闪现着他与每一个过去了的日子的对峙、妥协与和解。
所有的这一切,诗人都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呈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大自然神秘的气息,这种气息同时也折射出生命路途那些不为外人道也的种种情与绪、爱与思。当那些生命中的光亮、爱,渐渐交会为“炼丹炉”里冒出的“雾气”,诗人与自己的神灵相遇,在无限维的境遇中,随手都是空洞,但爱与死亡还在,正是它们的无限构成了生命的无限,也构成了诗歌的无限。诗人在对自己过去的检视与未来的提醒中,猛然捕捉到“让爱与死亡缓缓而行”才是生命的真意。
路亚,教师,居上海。出版诗集《幸福的秘诀》《一阵风吹草动》。
在秋天——
路亚
给我一截寂静,一截虚空
别靠近我
让我倾空,身轻如燕
让我在身体之外,远远地想你
我是秋风中水洗多次的麻
是即将重见天日的煤
是别人眼里的柔软无骨,心灰意冷
让我在升起的寒意里保持沉默
让我接受草木牺牲的事实
让我相信,它们会从死里挺起身子
宫白云赏读:
我对路亚始终怀有敬意,近期读到她的这首《在秋天——》,让我感受到一颗彻骨之心的炎热与寒凉。一句“别靠近我”道出了多少生命的冷寂与不可言说。“让我倾空”,“让我在身体之外,远远地想你”,如此的修辞立诚,如果不是爱之深切,爱之痛彻,爱之深重,那又是什么?倾空肉体,只让灵魂保持爱恋,这是爱的奇境,也是生命的奇境。从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来看,我觉得路亚是深谙诗的设境之道的,她仿佛信手拈来似的,随物赋形,以意象的磁铁撞击心的磁场,让它们相互感应:“我是秋风中水洗多次的麻/是即将重见天日的煤/是别人眼里的柔软无骨,心灰意冷”,特别巧妙地把深厚的情感从深层中解放出来,让自己的叹息和感伤微妙地从“别人眼里”出现。
我总觉得一个拥有深情厚意的人,必然是“向死而生”的人。而路亚无疑是深具这样情感质素的人。记得荷尔德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人被赋予语言,那最危险的财富……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而路亚这首诗的语言正是“那最危险的财富……”,我们借着她的语言见证着她生命之爱的本质。当她说:“让我在升起的寒意里保持沉默/让我接受草木牺牲的事实/让我相信,它们会从死里挺起身子”时,我仿佛看到有震悚的花朵在绽开;在这里,路亚连续用三个“让”一下子把“我”从“生”的境界提升到一种不可思议的“死”的境界,她让我们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向死而生”。让“向死而生”的境界到达极致,这是这首诗最为奇妙与独特之处。
微紫,女诗人,山东人。
金色池塘
微紫
这棵树,最顶端上的白色花苞在眺望什么
它看到了下一个季节?
如果我也能接受,像草地上的落叶这样
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这样
短瞬间,自在,盲目,无觉……
会有一天
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
每个季节,草地上都安详,寂静
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
而在冬天,它变成了一个金色池塘
这透彻之美,仿佛归宿
宫白云赏读:
微紫的这首《金色池塘》让我想起了凯瑟琳?赫本与亨利?方达主演的一部美国情感电影《金色池塘》,那种渐渐透入心间的唯美画面与无尽的回味与思考牢牢的抓住了你的视线和情绪,美丽的池塘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况味。浅绿的水草,幽蓝的天空,浮游在碧波上的潜鸟,两位白发老人泛舟水上,彼此依偎,那情那景让我至今难忘。而微紫的这首诗的艺术风貌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微紫的这首诗是通过自然风物的联想而抵达生命意义的深层,从而回归生命的本真,使物欲盘剥的世界消弥于纯净的自然境界之中。她仿佛知道哪里藏有生命的原初,她精心构建起一座“金色池塘”来承载生命的起始与终结,让生命之美在那里发散。
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诗人在这首诗的起始给出的意象——这棵树,正是如此,它是生命的象征,它有效地承载起生命过程。而诗人给出的生命画面是让这棵生命之树独立于阔大的视野之中,再让这棵树顶端的“白色花苞”开始眺望,“白色花苞”在这里我理解为暗喻生命的青春季节,它眺望的“下一个季节”无疑是自身的枯萎,也是从繁盛到零落的过程。诗人很奇妙地用一个“眺望”将生命的着力点转向时间的纵深处。大抵诗歌超拔的表现力在于诗人超拔的驱使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这首诗的起始就充分地显现,静静的自然表象之下涌动的是生命的本相。
从繁盛到零落,“如果我也能接受,像草地上的落叶这样/像草丛间万千的微虫这样”,接受自然的法则,“自在,盲目,无觉……”那么“会有一天/你将不再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诗人从“落叶”、“微虫”的身上发现生命的启示,并以透彻的语言方式予以呈现。很单纯的意象却把抽象的生命过程形象化于你的眼前,让你审视,于静穆之中去领悟生命的真谛。语言感性显现准确,对生命本相的进入很深,其成熟的观察、透视、思索予人一种深邃的力量。是的,如果我们理解了“落叶”、理解了“万千的微虫”的因果,那么一颗沉重之心就放下了,就淡泊了,就不会“为人世的苦痛而哭泣”。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我这里要说的是:生命亦在妙悟。诗人从习见的事物中将生命的世相看破,泯灭掉苦痛之心,唯余淡泊禅心。如此所见、所思,自是生命的美感。
一旦将生命纳入与自然万物同在的轨道,美就会是唯一的呈现。“每个季节,草地上都安详,寂静/阳光把草叶的绿汁映亮”。其实生命就看你怎样去认知,当生命走到了冬季,走向衰老,你不以一颗苦痛之心去看待,自是一片安祥、美好,像电影《金色池塘》中的诺曼那样,为自己诞生一个“金色池塘”,走向美的归宿。
宋醉发,本名宋岗,1962年生于福州。诗人,国家一级摄影师。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和摄影作品,出版过多本个人诗集、摄影作品集,并先后在广州、北京、厦门、福州、美国旧金山、好莱坞等地举办《中国诗歌的脸》相关展览或行为艺术创作。
大地是一张古老的餐桌
宋醉发
我在取景框里看世界
大地是一张古老的餐桌
许多阳光被植物吃掉
许多植物被动物吃掉
许多动物被人吃掉
许多人被一些人吃掉
看了很久,很久,很久
忽然明白
这就是历史
宫白云赏读:
宋醉发是一个很善于用“镜头”来写诗的诗人,大概与他长期用镜头看世界有关。他诗歌的价值、力量和关键恰恰存在于这种瞬间“镜头”爆发出的开放性景象,它是艺术上的,同时也是精神上的,有生命力的。他相当警惕重复自己,每一首诗歌都是不同的语调,选择的视点都是动态的出其不意的,他的诗歌呈现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经验在意识中的渗透,诗歌中语境的并置、混杂、嫁接是他喜欢的艺术手法。他在意的是内心世界的意识流动,他一边是浪漫主义,一边是现实主义,而这种浪漫与现实的融合感觉又给他的诗歌带来某种特别的效果。如这首《大地是一张古老的餐桌》,首先这样的题目就是神来之笔的绝句,它迥异的视角不由自主地就会让读者大吃一惊。这取景框里所构建的另类语境与隐蔽的内涵是那些假大空的诗歌所无法比拟的,整首诗如同古老的箴言发人警醒,对那些吃人法则残酷的折射也足以烛照历史与未来,特别“许多”的罗列像球一样向前滚动,一个又一个词语在透视诗人思维的同时也滚动着读者的思维,而许多的寓意也就在这样的滚动中诞生。
王文军,辽宁朝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诗歌入选若干部选集和年度选本,获辽宁文学奖、《诗潮》年度诗歌奖等诸多奖项,著有诗集《凌河的午后》。
越走越暗的阴影
王文军
越积越浓的暮色,让人想到大雾
一旦被它包围
跑得再快也逃不出它的掌心
万物不是隐居就是融化
就连村庄也丢失了
幸亏还有灯,像不慎落水的人
在水里挣扎、求救
疲惫的人,已倦于远行
却没有停下来
他们仍在跋涉,直到从遥远的天边
走回内心
才得到神明的接见
但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始终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夜色变厚了,很多人还在路上
他们想象着天堂的样子
走得飞快,却是越走越暗
最后走成一个个阴影
像星星和灯火一样
在黑暗中耗尽一生
宫白云赏读:
王文军的诗与人给我的印象都是属于慢品质的,需要投入足够的耐心才能品出它与众不同的味道。而诗人自己恰恰也是属于有耐性的人,他偏安一隅,耐心地生活,耐心地写诗,一方山水养育着他的人格与诗性,纯粹、真实、性情。所以,他的诗歌与人都是能够找到源头与根基的,特别的“接地气”,给人以信赖感。他的诗歌写作在我看来有两种倾向,一是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二是对生命个体的观照与思索。这首《越走越暗的阴影》显然是属于后者,我个人比较喜欢有痛感或有痛点的诗,这首诗恰好符合了我内心的欢喜。生命走到了中游,诸多的困扰与压力,如一团“大雾”让人逃不掉、走不出。疲惫感让诗人痛苦地看到生命的苍凉,对这种生存境遇,诗人设计了灯火用来救赎,慢慢又用“一个个阴影”来拆解,诗人不断地与现实、与内心进行着摩擦,从中迸溅出生命体的另一套骨骼,孤独中不乏忧郁;忧郁中不乏挣扎;挣扎中不乏困顿。尽管脚下仍有黑暗,但内心仍有“神明的接见”,仍有光亮的闪耀。当生命“最后走成一个个阴影”,生命的终级成为“星星和灯火”,黑暗又何尝不是光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语言、结构、气息的完美契合也相当地令人称道。
 林新荣,70后诗人,浙江温州人。曾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潮》《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江南诗》等期刊发表过大量作品。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网络销售的有诗集《时间在这时候慢下来》《侧面》,散文集《诗歌与溪水的缠绵》等,曾主编出版《中国当代诗歌选本》《中国当代诗歌赏析》《震撼心灵的名家诗歌》《快乐心灵的寓言故事》等十多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少年
林新荣
当我与一位小学同学相遇
从她话语中带出的不仅是海
是比海更广阔深邃的心情
你看:当一面国旗升起时
它升高的绳索在你我的手中,簌簌的
寒风里我们的脸
比值日的袖章鲜活
这时你一定看到了
我的固执、我的认真
那位没戴红领巾的
高个子在不停地挠头发
它穿过时空,伸过来一只手
从地上,捡起一枚校徽
“马屿区中心小学”七个字
还在岁月里耀着光芒
拔出萝卜,带出泥呀
第一次写生
是对着一个瓦罐
与两个苹果
那次比赛我得了全校第二名
至于你送我的小刀片
因为锋利,我像一支铅笔一样
时时掂念着,它一定还紧握在
岁月的那一只手里——
这一只手,不用那么用力
就拔出一个小小的萝卜——
它带出的泥巴,分明是一片欢喜的海
宫白云赏读:
林新荣是位内敛成熟的优秀诗人,除了写诗还主编各种诗歌年选,为诗歌的繁荣不遗余力地奔忙。他的诗歌写作自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感从容,内涵丰蕴,不刻意所为,通常都是借重意象来表情达意与抒情,颇有真情的意味与构图之美。这些从他的这首《少年》中都能体现。相信很多人都有难以忘怀的少年时光,在蓦然回首时给人以心灵的欢喜与慰藉。林新荣的“少年”带给我们的就是如此的感觉,通篇语言明白如话却又比一般白话更高一层的透亮与深邃,时间与空间的跨越转换自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巧妙地从一次与小学同学的“她”的“相遇”那一刻写起,带出少年时光满满亲切的回忆与回味……一个个画面交融着诗人时光中漫长的心境,纯粹,美好而略带岁月的忧郁,充满了纯真的情感。不经意间就把读者拽入自己的少年时光,它让每个人都退入自己的内心,感觉那亲密的、亲切的味道,而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诗歌里,无意中发现无数纯真的瞬间虽经历漫长的时光浸染,依然保留着那些鲜活与生动。这样的诗不仅仅只是回忆与回味,还是巨大的心灵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治疗性的净化,在物质的时代,找回干净的心灵,这就是“少年”的意义所在。

《中国当代诗歌赏读》百定安赏读:
宫白云《火车站即事》
宫白云,女,写诗、评论、小说等。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与选本,曾获2013《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5—2016)批评奖。著有诗集《黑白纪》,评论集《宫白云诗歌评论选》、《归仓三卷》。现居辽宁丹东。
火车站即事
宫白云
“我要走了”
你一经说出,几滴雨水落到唇边
白天越来越黑
我们一前一后地走着
天可真冷,你突然停下来握着我的手举到唇边
呵着
一轮太阳从西边出来
暮色中
四面八方的人群像一粒粒灰尘挤入车站
昏黄光线里,昏暗扩大到整个城市
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安检口
我小心翼翼地捂着胸膛——
你藏了一把刀在它那里,安检时竟没发现
你看,我们很容易蒙混过关
坐到长椅,我们闲谈,扯到诗歌、天气和健康
在相互凝视的韵味中
时间走得飞快
灌满风的站台忽明忽暗
就像这个时代
汽笛带着伤感的声音往上升
你放下背包,搂了我一下,说:
“要好好的,记得想我”
“嗯”
一声长鸣
冒着白烟的火车越来越小,小得
像个句号
百定安赏读:
  
  宫白云是中国诗坛极其活跃的优秀诗人之一,她的诗量大质优,她的诗,是典型的个人情感(绪)史。但她走的是不同于其他女性诗人的道路。她的写作,不屑于通常的红颜式身体写作,也不同于那些借了诗歌怨怨艾艾的排遣式写作,她在保持着女性诗人特有的敏感、细腻的同时,在处理女性诗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上同样不落俗套。她的诗歌有厚重的历史感,激荡而不任性,不铺张,亦不自恋,亦不要那些矫情、妩媚和假清纯。我有时想,宫白云的灵魂里住着一个看得见的阿赫玛托娃。我尤其喜欢宫白云带有叙述性文字的诗。《火车站即事》就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火车站即事》是一首情感、时间交错,有耐力推进的诗:起句”白天越来越黑“是情绪的颜色,后边的景致描写也是。车站意味着分别与重逢,尤其是分别,更具有某种打动人心的力量。分别时的心理颜色正与暮色和夕阳吻合。此时目中没有别的世界,没有芸芸众生,它是专注的,幽暗的,独上心头的情感。“一声长鸣/冒着白烟的火车越来越小,小得/像个句号。”像个句号!何其惊险的一笔。意味着情感的走向与远离的现实。这种复杂的情感皴染,使宫白云的写作高人一筹。那种弥漫整篇的忧伤乃至眩晕是强烈的,但行笔处处保持着一首好诗应有的克制。含混,不明确,在此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准确。
  必须指出的是,在同样的情感描写里,不少诗人(尤其是女诗人)更愿意把它写得更红颜、更尘世、更个性、更决绝。但宫白云没有,她宁愿选择那些相对宽厚温和的词语写出诉诸心灵直逼人心的诗,哪怕其带有些许形而上。她知道,在诗中克制的力量远远大于宣泄的力量。
  
宫白云:生活与诗的随想100则
宫白云:给部分诗人诗集写的封底语、推荐语及授奖词
诗赏读:宫白云/《中国当代短诗鉴赏》35人短诗赏析
《星星·诗歌理论》2018-1期|宫白云:翟永明的诗语特征论
宫白云:雪把雪落下来——序《客家五人诗选》
《天津诗人》2017冬之卷||宫白云/“中国诗选.湖南诗歌档案”大开卷十人综述
宫白云||(2017-2011)106篇评论随笔发表存目
宫白云||2017年发表诗歌精选51首
宫白云10年诗歌精选|像蓓蕾周转不息(33首)
诗赏读|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二维码,关注诗赏读